初中物理“温度计”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案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掌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技巧。

3.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

教学难点:1.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的意识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利用示意图介绍温度计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操作(35分钟)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水杯、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水杯中的自来水倒掉,倒入25度左右的水。

2.将温度计插入水杯中,保证温度计的刻度面向刻度尺。

3.慢慢晃动水杯,待温度计指示恒定时,读出温度(保留一位小数)。

4.将温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5.重复以上步骤,每次改变水的温度,最少测量三组数据。

6.完成实验记录,并将数据汇总、整理。

三、实验分析(10分钟)1.请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判断测量的准确性,并分析出可能存在的误差。

四、实验总结(5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的实验内容,重点归纳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温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进行实验总结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掌握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独立测量水的温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但在实验中,学生测量温度时有的未按规定时间测量;有的未正确读数;有的未注意温度计的放置等操作问题,导致实验数据出现较大误差。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案:温度计

初中物理教案:温度计
学生实验:测出半杯冷水的温度,并不断向冷水中加热水后分别测出其温度的情况。
课时作业
《同步训练》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独立完成并改正
授课时间:2011年月日
教学
反思
审阅签字:年月日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正确的予以肯定学生意见统一后,教师予以概括总结并用投影出示
训练
作业
若待测温度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准确读数。③确定零刻线。
(2)使用温度计时: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示数会降低。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若斜视会产生误差。
我们现在重点学习实验用温度计。温度计中液体上升和下降跟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2、摄氏温度
(1)规定: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度-----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2)单位和单位的符号
(3)读法和写法
(4)小资料
(5)拓展:介绍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学生确认
课本实验
一个学生操作并说明感觉
观察实物,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讨论温度计的原理,并让学生来回答。教师适当补充并总结
学生阅读并回答
挑自己感兴趣的填空并记忆
教学
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
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我们在学习过简单的机械运动和声音现象、光学现象后,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

【初中物理】4.1温度计教案

【初中物理】4.1温度计教案

年级八年级课题 4.1 温度计课型新授知识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认识并记着一些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教技术3、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学过程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方法2、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标感情态度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探与价值观索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课要点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课难点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别教课器具自制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水教学过程设计教课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建情形引入新课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水的冷热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而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问: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靠谱吗?水的感觉同样吗?合作研究一、温度计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要正确地判断和丈量温度,就要选择丈量工具------ 温度计。

出示自制温度计学生思虑、回答问:可否用这只小瓶分辨出哪杯水温度高,哪杯水察看实验现象,议论水柱温度低?高低变化的原由,得出它师演示,将小瓶先后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问:如何用小瓶测出温度值?学生回答:刻上刻度便可以发放实验室用温度计,让学生察看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生察看温度计的基本总结: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结构(玻璃外壳、液泡、液体温度计里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比方,体温计),毛细管、温度计内的液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实验室用的常用温度计)体,刻度和符号)过渡:温度计上的符号 C 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纳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我们来研究摄氏温度。

设计企图让学生经历体验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经过察看认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察看能力和表述能力教课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二、摄氏温度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76 页至 77 页摄氏温度部分思虑回答下列问题学习的能力和问: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认识小资猜中自然界的获得信息的能25℃怎么读?一些温度经过议论将空力-12.5 ℃怎么读?白填上三、温度计的使用出示三种常有温度计察看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比较三种温度分度值计的结构和量思虑: 1、为何这样设程、分度值的区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别,分别难点值? 2、假如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高出温度计所能丈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问: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学生议论实验室用温度培养学生的实总结出正确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方法:计的使用方法验着手能力及1、温度计的玻璃泡所有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剖析概括能力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计的课堂实录

(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计的课堂实录

温度计的课堂实录八年级物理教案温度计”课堂实录山东省____ (省、市、区、县)信阳一中唐勇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播放录象通过录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当温度变化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点击播放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多媒体出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

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一度计(thermometer)。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温度计二、进行新课(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3: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教师总结: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根据图片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2024版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温度计》公开课课件[1]

2024版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温度计》公开课课件[1]
18
05 拓展应用与案例分析
2024/1/26
19
温度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气象学
温度计用于测量大气温度, 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天气变 化。
2024/1/26
农业科学
在农业研究中,温度计用 于监测土壤、水体和空气 温度,以指导农作物种植 和养殖活动。
工业制造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 计用于监控生产设备的温 度,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 安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煤油 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其中,水银温 度计的测量范围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 水银有毒,使用时需小心。
2024/1/26
10
实验操作与技巧
03
2024/1/26
11
实验器材准备及检查
01
准备实验所需器材
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计时器、实验数据记录表等。
2024/1/26
电阻温度计
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 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 温度,测量范围广,精 度高。
温差电偶温度计
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 的温差电效应来测量温 度,多用于高温测量。
辐射温度计
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线 来测量温度,可实现非 接触式测量。
2024/1/26
9
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 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内的 液体会膨胀,液柱上升;当温度降低 时,液体会收缩,液柱下降。
温度计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对于提高 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具有重要作用。
2024/1/26
5
本次公开课目的与要求
目的
通过本次公开课,使学生了解温度计 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温度计的读 数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温度计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计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温度计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掌握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 熟悉摄氏温度的规定。

4. 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准备:1. 教具:演示用温度计、烧杯、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2. 学生实验室用温度计(每人1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2.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3. 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温度的概念1.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 温度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

2. 温度计的作用2.1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2.2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3.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3.1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2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盘等。

4. 摄氏温度的规定4.1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4.2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4.3 将0℃到100℃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1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273.15℃)为基准的温度计量单位,单位为开尔文(K)。

5.2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转换公式:T(K)=t(℃)+273.15。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温度。

2. 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温度计的准确性。

四、课堂小结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温度计》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
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
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
趣。
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
阅资料获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
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
总结出温度计的结构。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事先没有学过 有关“热胀冷缩”的知识,所以,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学 生很难归纳和发现出来。于是我让学生用手心握住温度 计的玻璃泡,体验温度计里的液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 升,学生很快发现,玻璃泡内的红色液体在缓慢上升, 学生都感到很神奇。由此,引出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接下来,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生摄氏温度的 读和写。在这里,零上的温度的读和写都比较简单,我 先出示一些温度让学生读和写,再用 ppt 出示一些温度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 读和写的行列中来,并且可以互相纠正错误。紧接着, 出示零下温度的读和写的方法,并让学生跟着屏幕上的 数字读写,然后用 ppt 出示几个零下温度,再同桌互相 读和写。这样练习下来,每个学生基本都学会了摄氏温 度的读和写。也为接下来的认读温度计模型作了很好的 铺垫。在认读温度计模型时,我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零 上温度、零下温度及零度来指导认读。并提醒,零一下 的温度越往下数字越大,但温度越低。学生结合模型来 观察和理解,比较形象和直观,也较容易理解。 本课的难点就是怎样正确的读出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 我设计为找三个学生上台认读我手中的温度计。
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PPt 课件展示图片
2、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9篇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1教学目标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热开水的温度:教室气温:手指的感觉估计温度℃实测温度℃(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烫热温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据.3. 处理数据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为min(分钟);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解析】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开水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计”课堂实录
一、创(一)播放录象
通过录象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当温度变化时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点击播放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多媒体出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主要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不同和用手判断温度不准确。

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对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三杯水冷热程度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

多媒体出示并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一)温度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共同探究: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生1: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生2: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3: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教师总结: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现在我们看几个常用的温度计。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寒暑表,丙是体温计。

根据图片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二)摄氏温度(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呢?
多媒体出示录象:(配音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师总结:原来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生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生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生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介绍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读做负52.3摄氏度或零下52.3摄氏度。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第一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底部。

[生2]第二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位于容器侧壁。

[生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4]还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生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

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哪又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多媒体出示: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教师介绍我们知道了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后,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出示:比一比谁的判断准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

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通过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


(四)体温计(多媒体出示并板书)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并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2]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3]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4]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小结
多媒体出示:我的收获
小组讨论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课堂实录评价】
看了“温度计”课堂实录,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认为,这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本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的教学情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设计选材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并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升华为学生的追求。

三、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设计通过“合作实验”、“共同探究”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这一篇教学设计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