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知识回顾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
2、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新课讲解(一)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例 1:已知△ABC∽△DEF,∠A = 50°,∠B = 70°,则∠D =____,∠F =____。
解:因为△ABC∽△DEF,所以∠D =∠A = 50°,∠F = 180°∠D ∠E = 180° 50° 70°= 60°(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例 2:若△ABC∽△A'B'C',相似比为 2:3,△ABC 的周长为 12,则△A'B'C'的周长为____。
解:因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所以△ABC 的周长:△A'B'C'的周长= 2:3。
设△A'B'C'的周长为 x,则 12:x = 2:3,解得x = 18。
(三)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例 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1:4,它们的面积比为____。
解:因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所以面积比为1²:4²= 1:16。
六、课堂练习1、已知△ABC∽△A'B'C',相似比为 3:5,AB = 9,则 A'B' =____。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复习导学案

班级
学生
时间
5.小颖的妈妈为小颖缝制了一个长 50cm,宽 30cm 的矩形坐垫,又在坐垫的周围缝上了一圈宽 3 cm 7.王明同学为了测量河对岸树 AB 的高度.他在河岸边放一面平面镜,他站在 C 处通过平面镜 的花边,妈妈说: “里外两个矩形是相似形” ,小颖说: “这两个矩形不是相似形”你认为谁说得对, 看到树的顶端 A.如图,然后他量得 B、P 间的距离是 56 米,C、P 间距离是 12 米,他的身高 并说明你的理由. 是 1.74 米. ⑴他这种测量的方法应用了物理学科的什么知识?请简要说明; A ⑵请你帮他计算出树 AB 的高度.
24 个平方单位? 5
黄州西湖中学
数学 学科导学案活页
年级
九
班级
学生
时间
黄州西湖中学
数学 学科导学案活页
年级
九
班级
学生
时间
D P B C
6.某学生利用树影测松树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 1.5 米长的竹竿影长 0.9 米,但当他马上测 松树高度时,因松树靠近一幢高楼,影子不是全部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墙上,他测得留在 地面部分的影长是 2.4 米,留在墙上部分的影高是 1.5 米,求松树的高度.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 A(0,6) 、点 B(8,0) ,动点 P 从点 A 开始在线段 AO 上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O 移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B 开始在线段 BA 上以每秒 2 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移动,设点 P、Q 移动的时间为 t 秒. (1)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2)当 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当 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
2022年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新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相似三角形复习》导学案一、知识要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应注意:△ABC ∽△C B A '''与△C B A '''∽△ABC 的相似比互为倒数,当k=1时,两个三角形全等。
2、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今后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推论1: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黄金分割、位似图形、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实际应用。
二、典型例题: (一)、求线段长或线段比例1 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从他前面2m 远一块小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 m ,该生眼睛的高度是1.5 m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____.例2 如图2所示,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上一点,C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若AF : FD =1:3,则AE :EB =___________;若AF :FD =1:n(n>0),则AE :EB =________.解析 过D 作DG ∥AB 交CE 于G .由于D 是BC 的中点,可知DG 是BCE 的中位线,解:(二)、求周长与面积或周长与面积比例3 如图,已知:△ABC 中,AB=5,BC=3,AC=4,PQ//AB ,P 点在AC 上(与点A 、C 不重合),Q 点在BC 上. (1)当△PQC 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 的面积相等时,求CP 的长;(2)当△PQC 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 的周长相等时,求CP 的长;例 4 如图3所示,在□ABCD 中,E 为DC 边的中点,AE 交BD 于D .若S △DOE =9 cm 2,则S △AOB 等于( )(A)18 cm 2 (B)27 cm 2 (C)36 cm 2 (D)45 cm 2(三)、证明比例线段例5 如图4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中,O 是AC 与BD 的交点, ∠DAC 的平分线AP 于点P ,∠BDC 的平分线DQ 交AC 于点Q ,求证:BD APCD BQ=. (四)、实际应用举例例6 如图,一天早上,小张正向着教学楼AB 走去,他发现教学楼后面有一水塔DC ,可过了一会抬头一看:“怎么看不到水塔了?”心里很是纳闷,经过了解,教学楼、水塔的高分别是20 m 和30 m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0 m ,小张身高为1.6 m ,小张要想看到水塔,他与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至少应有多少米?三、易混淆概念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d c b =. ②()a ca b c d b d==在比例式::中,a 、d 叫比例外项,b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d 叫比例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b ad =。
相似三角形导学案

3.4.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2、会用平行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重点:用平行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难点:平行法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的推导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相似图形吗?相似的图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呢?2、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的哪些三角形是相似的?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二、出示目标:三、自主研读:学生自学教材77页至78页四、合作探究:如图,在△ABC中,D为AB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于的直线与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
五、展示提升:1、如图,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延长DE至点F,使DE=EF,求证:△CFE∽△ABC.2、如图,在ABCD中AE=EB,AF=2,求FC的长。
3、书本78页第一个练习题4、书本79页第二个练习题六、达标检测:1、在ABCD中,AE=,连接BE交AC于点F,AC=12,则AF=_____。
2、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在BC上取一点E,沿AE将△ABE向上折叠,使B落在AD的F处,若四边形EFDC~四边形ABCD,则AD=_____。
3、已知Rt△ABC~Rt△BDC,且AB=3,AC=4,求CD的长。
4、矩形草坪的长为50m,宽为20m,沿草坪四周修等宽的小路,能否使小路内外边缘的两个矩形相似,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学习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重点: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学习难点:理角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的推导过程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观察你与老师的一个三角板(含30°,60°角的),这两个三角板的外围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它们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吗?二、出示目标:三、自主研读:学生自学教材79页至80页四、合作探究:''',使∠A′=∠A,∠B′=∠B.任意画△ABC和△A B C(1)∠C=∠C′吗?(2)分别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它们是否对应成比例?(3)把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的结论相同吗?由此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证明上题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证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此定理用数学式子表示为:五、展示提升:1、在△ABC中,∠C=900,从点D分别作边AB,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DF与AB交于点H,求证:△DEH~△BCA。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含答案)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导学案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1、预习目标 1.三角形中除三条边外的主要线段有角平分线、高、中线.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课堂精讲精练【例1】如图,某同学拿着一把12 cm 长的尺子,站在距电线杆30 m 的位置,把手臂向前伸直,将尺子竖直,看到尺子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臂长60 cm ,则电线杆的高度是(D)A .2.4 mB .24 mC .0.6 mD .6 m【跟踪训练1】若△ABC ∽△A ′B ′C ′,BD 和B ′D ′是它们的对应中线,已知BD ∶B ′D ′=5∶2,AC =10 cm ,则A ′C ′=4_cm .【跟踪训练2】已知△ABC ∽△DEF ,且相似比为4∶3,若△ABC 中∠A 的平分线AM =8,则△DEF 中∠D 的平分线DN =6.【例2】如图,△ABC 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 是边BC 上的高,BC =40 cm ,AD =30 cm ,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 是宽HE 的2倍的矩形EFGH ,使它的一边EF 在BC 上,顶点G ,H 分别在AC ,AB 上,AD 与HG 的交点为M.(1)求证:AM AD =HGBC ;(2)求矩形EFGH 的周长.解:(1)证明:∵四边形EFGH 为矩形,∴EF ∥GH.∴∠AHG =∠ABC ,∠AGH =∠ACB.∴△AHG ∽△ABC. ∵AD ⊥BC ,∴AM ⊥HG. ∴AM AD =HG BC. (2)设HE =x cm ,则MD =x cm ,HG =2x cm.∵AD =30 cm ,∴AM =(30-x)cm. ∵AM AD =HG BC ,∴30-x 30=2x 40. 解得x =12.∴矩形EFGH 的周长为2(x +2x)=72 cm.【跟踪训练3】如图,已知正方形DEFG 的顶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G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如果BC =4,△ABC 的面积是6,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7.3、课堂巩固训练1.已知△ABC ∽△A ′B ′C ′,相似比为3∶4,AD 与A ′D ′分别是△ABC 与△A ′B ′C ′的角平分线,则AD ∶A ′D ′等于(A)A .3∶4B .4∶3C .9∶16D .16∶9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BM ⊥CE ,则Rt △BEM 与Rt △BCM 斜边上的高的比为(C)A .1∶3B .2∶3C .1∶2D .3∶5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两腰BA 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PF ⊥BC 于点F ,交AD 于点E.若AD =2,BC =5,EF =3,则PF =5.4.如图,在△ABC 中,BC =12,AD 是BC 边上的高,AD =8,P ,N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Q ,M 是BC 上的点,连接PQ ,PN ,MN ,PN 交AD 于点E.若四边形PQMN 是矩形,且PQ ∶PN =1∶2,求PQ ,PN 的长.解:设PQ =y ,则PN =2y. ∵四边形PQMN 是矩形,∴PN ∥QM.∴∠APN =∠B ,∠ANP =∠C. ∴△APN ∽△ABC. ∴PN BC =AE AD ,即2y 12=8-y 8. 解得y =247.∴PQ =247,PN =487.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二)1、预习目标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上述性质可推广到相似多边形,即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课堂精讲精练【例1】如图,点D ,E 分别为△ABC 边AB ,AC 上的一点,且DE ∥BC ,S △ADE =4,S 四边形DBCE =5,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为(D)A .5∶9B .4∶9C .16∶81D .2∶3【跟踪训练1】如图,把△ABC 沿着B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若BC =3,则△ABC 移动的距离是(D)A.32B.33C.62D.3-62【跟踪训练2】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的中点,AE 与BD 相交于点F.若△DEF 的面积为2,则▱ABCD 的面积为24.【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M 是斜边AB 的中点,MD ∥BC ,且MD =CM ,DE ⊥AB 于点E ,连接AD ,BD.(1)求证:△MED ∽△BCA ;(2)当S △BDM =13S △ABC 时,求S △BED ∶S △MED 的值.解:(1)证明:∵MD ∥BC , ∴∠DME =∠CBA. ∵∠DEM =∠ACB =90°, ∴△MED ∽△BCA.(2)∵∠ACB =90°,点M 是斜边AB 的中点,∴MB =12AB.∵MC =MD ,∴MD =12AB.∵△MED ∽△BCA ,∴S △MED S △ABC =(DM AB )2=14.∵S △BDM =13S △ABC ,∴S △MED S △BDM =34.又∵S △MED +S △BED =S △BDM , ∴S △BED ∶S △MED =1∶3.【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 =12CD ,BE 与AD交于点F.(1)求证:△ABF ∽△CEB ;(2)若△DEF 的面积为2,求▱ABCD 的面积.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 =∠C ,AB ∥CD ,AD ∥BC ,AB =CD. ∴∠ABF =∠E. ∴△ABF ∽△CEB. (2)∵AD ∥BC ,∴△DEF ∽△CEB.∴S △DEF S △CEB =(DE CE )2.∵DE =12CD ,AB =CD ,∴DE CE =13,DE AB =12.∴S △DEF S △ABF =14,S △DEF S △CEB =19. ∴S △ABF =8,S △CEB =18.∴S ▱ABCD =S △ABF +S △CEB -S △DEF =8+18-2=24.3、课堂巩固训练1.如图,△ABC 中,DE ∥BC ,若AD ∶DB =1∶2,△ADE 的周长是6,则△ABC 的周长是(C)A .6B .12C .18D .242.已知△ABC 与△DEF 相似且周长的比为2∶3,则△ABC 与△DEF 的面积比为(D)A .2∶3B .16∶81C .9∶4D .4∶93.如图,E为▱ABCD的边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E∶AB=2∶3,△BEF的面积为4,则▱ABCD 的面积为(A)A.30 B.27 C.14 D.32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为1∶2,那么它们某一组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1∶2.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两腰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S△PAD∶S梯形ABCD=1∶2,且BC=26,求AD的长.解:∵S△PAD∶S梯形ABCD=1∶2,∴S△PAD∶S△PBC=1∶3.∵AD∥BC,∴△PAD∽△PBC.∴ADBC=33.∴AD=2 2.。
相似三角形单元复习(一)导学稿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相似三角形单元复习(一)导学稿A (-)热身练习1.xx,ZXABC中,DE〃BC,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 .若过点A作xx±xx交DE于点K,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3 .如图,A ABC中,DE〃BC,连接DC,BE,你还能得出哪些相似三角形?4 .如图,若DE与BC不平行,添加条件,可使∆ADE^∆ACB,判定依据是什么?5 .若^ADES∕∖ACB,连接DC,BE,你还能得出哪些相似三角形?判定依据是什么?(二)典例精析XX,在锐角团ABC中,BC=12,高AH=8,正方形DEFG的顶点在国ABC的边上,求正方形xxxx的边长。
(三)变式训练1在锐角回ABC中,BC=12,高AH=8。
(1)如图,两个正方形横向并排在国ABC的边BC上,求正方形的边长。
(1)如图,五个正方形横向并排在回ABC的边BC上,求正方形的边长。
(1)如图,n个正方形横向并排在回ABC的边BC上,求正方形的边长。
2.在锐角^ABC中,BC=12,高AH=80矩形DEFG的顶点在aABC的边上,若矩形长DF为X,面积为S.(1)求S与X的函数解析式。
(2)X取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 .如图,在锐角^ABC内,依次纵向并列4个等高矩形,已知最上面一个刚好是正方形,BC=12,高AH=8。
求正方形的边长。
若依次纵向并列n个等高矩形呢?4 .如图,在锐角^xxx中,BC=12,高AH=8。
D,F是AB,BC边上的动点(不与A、B、C重合),且DF〃BC,以DF为边长作正方形DEFG,边长为X,正方形与axxx的重叠部分面积为5 .(1)求S与X的函数解析式。
(2)X取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四)拓展提高XX,两二次函数图像交X轴于0、D、C三点,等腰回OBC的两腰刚好过两函数图像顶点,已知坐标B(4,4),C(8,0),求两二次函数顶点纵坐标之和。
变式1若点B的坐标为(4,6)其他条件不变,求两二次函数顶点纵坐标之和。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教案

C.3 对
D.4 对
例 4、(2010 江苏泰州)一个铝质三角形框架三条边长分别为 24cm、30cm、36cm,要做一
个与它相似的铝质三角形框架,现有长为 27cm、45cm 的两根铝材,要求以其中的一
根为一边,从另一根上截下两段(允许有余料)作为另外两边.截法有( )
A.0 种
B. 1 种
C. 2 种 D. 3 种
)课时 )课时
教学重 点、难点
考点分析
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掌握它们的基本运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 比。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D .3 5
(第 3 题)
5、(2011 山东滨州)如图,直线 PM 切⊙O 于点 M,直线 PO 交⊙O 于 A、B 两点,弦 AC∥PM, 连接 OM、BC.
求证:(1)△ABC∽△POM; (2)2OA2=OP·BC.
M C
B
O
A
P
【聚焦中考】
(第 5 题)
1.(2012•潍坊)已知矩形 ABCD 中,AB=1,在 BC 上取一点 E,沿 AE 将△ABE 向上折 叠,使 B 点落在 AD 上的 F 点,若四边形 EFDC 与矩形 ABCD 相似,则 AD=( )
①② B ④⊙O ③
D
⊙o
⊙
o⊙
o
(⊙第 7 题)⊙
C
2.(2011 新疆乌鲁木齐,10,4 分)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P 为 BC 边上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导学案

3月16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导学案一:知识梳理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知识点1: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2: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实战训练一: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1:2 。
2.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是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之比是1:4 。
3.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长分别是3cm和5cm,那么它们的相似比是3:5 ,对应高的比是3:5 。
知识点3: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实战训练二:1.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2,其中较小三角形的周长为6cm,则较大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 。
2. 如果△ABC ∽△DEF,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DEF的最短边长为6,那么△DEF的周长为24 。
3.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是2:3,其中小三角形一角的角平分线长是6cm,那么大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长是9cm 。
知识点4:性质定理4:相似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实战训练三:1. 若△ABC ∽△A’B’C’且相似比为1:2,则△ABC 与△A’B’C’面积之比为1:4 。
2.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 9,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比是2:3 。
3. 判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4: 9,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2:3。
(×)二:典例分析例1:如图,已知△ACE△△BDE,AC=6,BD=3,AB=12,CD=18,求AE和DE的长。
解:∵△ACE∽△BDE∴ACBD =AEBE即63=AE12−AE解得AE=8△ ACBD =CEDE即63=18−DEDE解得DE=6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量不能到达顶端的物体高度例2: 《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偃矩以望高”的方法,“矩”在古代指两条边呈直角的曲尺(即图中的ABC).“偃矩以望高”的意思是把“矩”仰立放,可测量物体的高度.如图,点A、B、Q在同一水平线上,∠ABC和∠AQP均为直角,AP与BC相交于点D.测得AB=40cm,BD=20cm,AQ=12m,则树高为6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相似是解决数学中图形问题的重要的工具,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
1.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2.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探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ac b c
b
b a =⇔=2 3、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 ;(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 (3)周长之比等于 ; (4)面积之比等于 . 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二、练习:
(一)、自我训练
训练1:判断
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1∶2。
(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 )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0°、70°,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70°,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 )
训练2:填空
1.如果3=a ,12=c ,则a 与c 的比例中项是 . 2.已知,
542c b a ==,则=-+-+b
c a b
c a 22 .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A
B
C D E D
A
B
C
3.如图,在△ABC 中,DE ∥BC ,AD=3,BD=2,EC=1,则AC= . 4.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5.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 △相似的是 .
6.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则树的高度为 .
7.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 的顶端C 处,已知AB ⊥BD ,CD ⊥BD ,且测得AB=1.2米,BP=1.8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二)、大展身手: 1. 已知
2
1=b a ,则b a a
+的值为____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1∶2,若S △AEF =6,则S △
CDF = .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E 交CD 于点F ,若AB =7cm ,CF =3cm ,则AD ∶CE = .
4.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BC 上的点,AE ⊥DE ,BE =4,EC =1,则AB 的长为 .
5.如图,已知D 、E 分别是ABC ∆的AB 、 AC 边上的点,,DE BC //并且三角形ADE 与四边形DBCE 的面积比为4:5,那么AE:AC 等于 .
6.如图,DE 是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ADE 的面积为3cm 2
,则梯形DBCE 的面积为 .
7.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4 cm 2,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DEF ,△DEF 的三条中位线组成△MNP ,则△MNP 的面积等于 .
A .
B .
C .
D .
A
B
A .
B .
C .
D .
A
E
D C
B
F
F
E D B
A
C
B C
E D
A A B
C
D E
F
E
D
C B A
8.E 是矩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BE 交AC 于点O ,已知△COE 与△BOC 的面积分
别为2和8,则四边形AOED 的面积为 .
(三)、更上层楼: 1、过三角形边AB 上的一点,E 为△ABC 边上任一点,且以AP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在图中找出点E 的位置(你能找出几个?)。
2、已知:CD ⊥DB ,AB 垂直DB ,DC=4,AB=8,DB=18,点P 在DB 上,且以点D 、C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DP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6AB DC AD ===,60ABC ∠=
,点E F ,分别在线段AD DC
,上(点E 与点A D ,不重合),且120BEF ∠=
,设AE x =,DF y =.
⑴ 求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 ⑵ 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O
E
D
C
B A
A E D F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