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提问:秦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朝代?这个朝代有哪些特点?2.汉朝的建立(1)介绍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及其背景。
(2)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汉朝的政治制度(1)讲述汉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分析汉朝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4.汉朝的经济发展(1)介绍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分析汉朝经济发展对国家繁荣的影响。
5.汉朝的文化成就(1)讲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儒家学说、辞赋、书法等。
(2)分析汉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1.汉朝的对外交往(1)介绍汉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与匈奴的和战、与西域的交流等。
(2)分析汉朝对外交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汉朝的衰落(1)讲述汉朝的衰落过程,如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2)分析汉朝衰落的原因。
3.汉朝的历史意义(2)分析汉朝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汉朝的历史经验对当代有何启示?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汉朝的建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不足之处:在讲解汉朝政治制度时,可能过于详细,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范文

《大一统汉朝》教学设计范文篇一: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了解“文景之治”;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评价汉武帝。
【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和难点】1、汉武帝“大一统”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师:故事中的夜郎国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对的西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是怎样走向强盛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汉雄风,追寻汉朝统治者的圆梦之路!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新课学习:一、金戈铁马大汉梦——西汉建立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教学设计5: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2、论从史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3、注重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展示五铢钱的图片。
军事上:抗击匈奴,巩固国家统一。展示汉匈两军图,情景再现。
影响:让学生翻开书本69页,阅读第二段文字,“发现”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板书)强调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3、由此引出汉武帝的成就是什么?他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引出课题
为自己填写档案;为汉武帝填写档案
;回答汉武帝的成就之一是实现了大一统
汉武帝16岁登基,通过填写档案建立学生和汉武帝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学习
解释“大一统”:
把网球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观察:当单独把网球放在桌面时,碰一碰网球,球便会滚动;当球四周都放一些物体时,球的位置便会固定。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题
大一统的汉朝
课堂类型
新课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武帝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汉、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却短命而亡,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取代秦朝的是哪个朝代呢?它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7—70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自主学习任务,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预习任务一:文景之治,阅读教材67-68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原因:(1)汉初;(2)统治者吸取的教训2、措施:(1)减轻农民的、和负担。
(2)注重发展,奖励耕作,关心。
(3)提倡,以身作则。
(4)重视。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
预习任务二:汉武帝大一统,阅读教材68-69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措施(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侯王继续分封小诸侯国,削弱诸侯国力量。
(2)思想上:接受的建议。
“、”(3)文化上:推行教育,在举办。
2、影响: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预习任务三:自己阅读教材,了解“光武中兴”等东汉的历史。
【课堂设计】预习检查记录:抽查各班二、三组学生预习学案总体情况良好,各班同学都能完成并及时上交。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述了秦末农民战争,谁知道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继续提问,“战争经过了几个阶段?一共进行了几年的时间?战争结束后又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回答)“这场战争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战争一共进行了7年,下面同学们推测一下,汉朝建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原因。
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李海明一、内容及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其核心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清楚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学生已经学过西汉的建立,本节课的内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就是在西汉建立的基础上来学习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由于它还与两汉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它是两汉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解决重点的关键要清楚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的条件,首先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
其次是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从感知到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它的关键是知道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致使诸子百家依附诸侯不利于中央的统治,在完成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的时候,开始对思想进行控制,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
在百家思想中选择与确立出帝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以便有效地统一、重整人群民众的精神世界。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定位:(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措施。
(2)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
(3)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
2、目标解析:(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措施。
即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建立刺史制度和确立察举制,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
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教学设计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有:了解汉朝的兴衰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东汉的建立;东汉中期、中期以后的社会状况;最后结局。
通过对“光武中兴”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回答问题“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额?”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总结归纳,了解东汉的政治。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外戚宦官专权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但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二、教材分析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初一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文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历史课程应使学⽣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格。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初⼀历史《⼤⼀统的汉朝》教学教案范⽂⼀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理解汉初统治者⾯临的遗留问题,解决的过程,产⽣的功效 掌握汉武帝“⼤⼀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 过程与⽅法: 阅读资料→理解⼤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个⿍盛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从政治⾓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本课重点:“汉武帝的⼤⼀统”。
本课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结合图⽚和⽂字资料分析史实,完成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结构和过程 复习导⼊: 1.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 (启发学⽣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汉朝。
刘邦就是汉⾼祖。
) 2.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 (指导学⽣观看61页“导⼊框”,结合上⼀课知识回答:善于⽤⼈,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 过渡讲解: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祖⾯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61-62页“⽂景之治”的内容。
第12课⼤⼀统的汉朝 ⼀、⽂景之治 西汉初年,国家极度贫困。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凋敝。
《汉书⾷货志》记载:“民失作业,⽽⼤饥馑。
……⼈相⾷,死者过半。
⾃天⼦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车。
” 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刘邦,⾯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办法? ⽂帝景帝⼜采取哪些措施? ⽂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休养⽣息政策因⽽得以出台并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
高贵成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文景之治”;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评价汉武帝。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
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
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和难点】
1、汉武帝“大一统”
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师:故事中的夜郎国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对的西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是怎样走向强盛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汉雄风,追寻汉朝统治者的圆梦之路!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新课学习:
一、金戈铁马大汉梦——西汉建立
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
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生:荒凉,萧条
师:秦朝的暴政加之连年的战争使得汉初的民穷国弱,社会经济一片荒凉景
象。
师:汉朝的建立者与继任者们能允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吗?
生:不能
师:在这种情况下,富国成为他们的共同梦想。
(二)休养生息富国梦——文景之治
师:他们是怎样实现富国梦想的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来了汉朝的尚书令,请他就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统治政策回答记者的提问!生:自主准备,活动,回答
师:我们大致归纳一下汉初的统治措施:1.吸取秦亡教训,2.轻徭薄赋,3.重视农业,4.提倡节俭,5.以德化民。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休养生息。
师:汉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迎来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
实现富国梦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汉武帝的带领下,继续追求强国梦。
(三)文治武功强国梦——汉武一统
师:在实现强国梦的过程中,汉武帝重点解决了2个忧患。
1、政治,诸侯国问题
师:简单介绍七国之乱,诸侯国的发展,提供材料给学生分析,汉武帝时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师:视频加深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
活动:学生肢解手中的诸侯国,感受推恩令的作用。
师:推恩令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却无法高枕无忧。
2、思想,思想不统一
回顾:秦朝的焚书坑儒
师: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是怎么做的?
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师:解释政策,新儒学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于政策的理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师: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推广儒学
生:建立太学
回顾一下这一篇章的内容:
师:经过汉武帝的努力,汉朝实现大一统,进入鼎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实现了强国的梦想。
以史为鉴:
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就应该以史为鉴。
生:小组讨论
师:这才是长治久安之所在,这才是繁荣兴盛之所在,这才是和谐发展之所在。
师: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汉代实现国富民强,但这种繁华却没有长久的持
续下去……
(四)一页风云散,变换了时刻——东汉统治
三张图片介绍西汉灭亡东汉建立与灭亡。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小小评论家:
师:评价汉武帝,视频,学生思考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就是千古一帝——汉武帝!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圆梦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拼搏,勇于改变!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改变我们的拼搏和奋斗。
因为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