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合集下载

免疫共沉淀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

免疫共沉淀技术原理和操作流程
体反应形成DNA-蛋白质-抗体复合体,然后沉淀此复合体 ,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
三、纯化与检测 经蛋白质与DNA 解偶联,DNA片段纯化
等处理后,用PCR等方法检测DNA与蛋白质的结合情况.
注意事项
条 超声波破碎条件的选择
件 选
抗体量的选择
择 PCR反应条件的选择
对 Input对照
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 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
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
操作步骤
一、固定 在活细胞状态下,用甲醛固定蛋白质-DNA复
合物,然后用化学(微球菌酶)或者机械(超声波)的手 段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
二、免疫沉淀 利用目的蛋白质的特异抗体通过抗原-抗
,得到相应肽列标签 4.搜索数据库分析目的蛋白相关数据进行后续研究
染色质免疫沉淀 (CHIP)
➢ 研究体内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 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 基因表达的关系。
CHIP原理
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 物
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 质小片段
优点和不足
优点
1.可以分离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
免人为影响。
缺点和局限性
1.难以检测蛋白质的低亲和力和短暂的相互作用 2.不能够确定第三种蛋白的桥联作用
应用及实例
应用领域:
免疫共沉淀实验用途非常广泛,但一般主要用 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浓缩,为SDS-PAGE和 MS质谱分析鉴定准备样品。
免疫共沉淀技术
• 定义及原理 • 操作流程 • 优点和不足 • 注意事项 • 应用及实例 • 展望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

1.原理: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感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兴趣蛋白—抗性蛋白抗体—Protein A或G—Agarose珠”,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又被分开。

然后经免疫印迹或质谱检测目的蛋白。

2.实验步骤(1)转染后24-48 h 可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 细胞裂解液于4°C,最大转速离心30 min后取上清;(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加1μg相应的抗体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3)取10μl protein A 琼脂糖珠,用适量裂解缓冲液洗3 次,每次3,000 rpm离心3 min;(4)将预处理过的10μl protein A 琼脂糖珠加入到和抗体孵育过夜的细胞裂解液中4°C 缓慢摇晃孵育2-4h,使抗体与protein A琼脂糖珠偶连;(5)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rpm 速度离心3 min,将琼脂糖珠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琼脂糖珠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上样缓冲液,沸水煮5分钟;(6)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质谱仪分析。

3.优点(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4.缺点(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原理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

通过低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免疫沉淀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由于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实验,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抗体,同时对免疫沉淀体系也需要有严格的控制指标。

免疫沉淀实验从:蛋白样品处理;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到最后的鉴定,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关键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IP实验步骤基本实验步骤(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 12,000g 离心30 min后取上清;(2) 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

一、样品处理: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

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是否处于天然构象状态。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是一种通过抗体识别和结合特定抗原的方法,将抗原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的技术手段。

免疫共沉淀主要用于分离和富集靶分子、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鉴定蛋白质复合物的成员。

免疫共沉淀实验基于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原理。

首先,目标分子会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通过添加一种固定在磁珠、琼脂糖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的抗体,将复合物沉淀下来。

最后,经过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后,目标分子及与其交互作用的分子被纯化出来。

1.对抗原进行免疫沉淀:a.准备细胞或组织样品,适当处理样品以保持抗原的完整性;b.用适当的细胞裂解缓冲液击碎细胞或溶解组织样品,释放出蛋白质;c.将抗体与适当的固相支持物结合,如磁珠或琼脂糖;d.将抗体-支持物与样品混合,使抗体与对应抗原特异性结合;e.将混合物经过适当时间的搅拌、孵育,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f.将复合物与支持物一同沉淀,可通过离心、磁力等方式实现。

2.清洗和纯化免疫沉淀复合物:a.使用适当的缓冲液对复合物进行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b.重复洗涤过程多次,以确保复合物的纯化;c.使用适当的洗涤液将复合物从支持物中释放出来;d.将纯化复合物收集起来,以供后续分析或测量。

3.分析和检测免疫沉淀复合物:a. 可通过SDS-、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蛋白质分析;b.可通过质谱方法鉴定目标蛋白及其相互作用分子;c.可通过荧光探针标记等方法进行定量测量。

总结: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分离和富集方法,通过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从混合物中沉淀出目标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分子。

这一实验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和功能。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详细步骤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I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分离复合物中的特定蛋白质。

它结合了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利用抗体选择性地沉淀出目标蛋白质,并与其相关的复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结合的特异性,通过该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关的复合物选择性地沉淀出来。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在实验中,需要选择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2.抗体与蛋白质-抗体复合物的沉淀:将抗体结合的蛋白质与复合物从样本中沉淀。

3.洗涤:洗涤沉淀的复合物,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杂质。

4.释放目标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从抗体中释放出来,以进行后续的下游分析。

1.细胞预处理:在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之前,需要将细胞或组织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刺激剂的刺激或疾病模型的建立。

可以选择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处理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样本进行适当的裂解,以确保目标蛋白质的充分释放。

2.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也可以是特异性抗体。

此外,需要选择适当的免疫沉淀试剂盒,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3.抗原结合:将适当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一步骤可以在实验前进行或将其加入样本中进行。

为确保抗原-抗体结合的充分性,可以进行一定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

4.免疫沉淀:将抗原-抗体复合物选择性地沉淀出来。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免疫沉淀,例如蛋白A/G琼脂糖,特效筛选柱等。

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从沉淀中收集复合物。

5.洗涤:洗涤步骤用于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杂质。

洗涤液的组成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洗涤步骤需要进行多次,确保洗涤得到干净的复合物。

6.释放目标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从抗体中释放出来,以进行后续的下游分析。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免疫共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结合目标蛋白质,将其与抗体一起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这种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定位、亚细胞定位、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以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实验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抗体结合:首先,选择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能够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其选择应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

将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2. 免疫复合物的富集:将免疫复合物与磁珠或琼脂糖等固相载体结合,形成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

这些固相载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能够高效地捕获免疫复合物。

3.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含有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的溶液中,使样品中的目标蛋白质与免疫复合物结合。

同时,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细胞裂解、蛋白质交联等,以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并增加结合效率。

4. 免疫共沉淀:将含有样品和免疫复合物的溶液进行充分混合,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孵育,使目标蛋白质与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结合。

通过外加磁场或离心的方式,将免疫磁珠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5. 洗涤:对沉淀下来的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进行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其他杂质。

洗涤的条件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优化,通常包括洗涤缓冲液的浓度、洗涤次数和洗涤时间等。

6. 析出:将洗涤后的免疫磁珠或免疫琼脂糖进行脱盐或去除洗涤缓冲液,最终得到含有富集的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沉淀物。

7. 分析: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Western blotting、质谱分析、原位杂交等,以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关系、定位及功能等。

总结起来,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目标蛋白质,将其与抗体一起沉淀下来,从而富集目标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实验方法。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第一步:制备抗体或抗原
第二步:交叉链接抗体或抗原
为了增强免疫共沉淀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交叉链接抗体或抗原来使其形成更稳定的复合物。

交叉链接可以通过化学交联剂(如戊二醛)或交叉链接抗体分子的抗体-抗体结合位点实现。

交叉链接后的抗体或抗原会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结构。

第三步:取样和预处理
目标蛋白所在的细胞、组织或培养上清需要经过取样和预处理来获得纯净的样本。

这通常包括细胞裂解、蛋白质提取、离心、过滤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其他蛋白质或物质。

第四步:抗体结合和免疫沉淀
将抗体加入预处理样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可以选择直接加入抗体,也可以将抗体固定在固相材料上,如蛋白A/G琼脂糖小柱或磁珠,然后将样本与固相材料接触,使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第五步:洗涤
为了去除非特异性结合或杂质,需要对固相材料进行洗涤。

洗涤缓冲液的选择和洗涤次数将影响免疫沉淀的特异性和纯度。

第六步:洗脱和分析
将洗涤后的固相材料加入一定体积的洗脱缓冲液,使免疫沉淀物从固相材料上被洗脱下来。

洗脱后的沉淀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Western blot、质谱分析、蛋白质定量等。

总结:免疫共沉淀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离特定蛋白质复合物的免疫学技术。

该技术基于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通过将目标蛋白与抗体结合并经过洗涤和洗脱步骤,实现对复合物的检测和纯化。

免疫共沉淀步骤包括制备抗体或抗原、交叉链接、取样和预处理、抗体结合、洗涤、洗脱和分析等过程。

这个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可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等领域。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原理及步骤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原理: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步骤:
✧配制100 ml 的modified RIPA buffe:
✧称取790 mg 的Tris-Base,加到75 ml 去离子水中,加入900
mg 的NaCl,搅拌,直到全部溶解,用HCl 调节PH 值到7.4;
✧加10 ml 10% 的NP-40;
✧加2.5 ml 10% 的去氧胆酸钠,搅拌,直到溶液澄清;
✧加1 ml 100 mM 的EDTA,用量筒定容到100 ml,2~8 ℃保
存;
✧理论上,蛋白酶和磷酸酯酶抑制剂应该在使用当天同时加入(抑
蛋白酶肽,亮抑酶肽, 胃蛋白酶抑制剂各100 μl;PMSF,Na3VO4,NaF 各500 μl),但是PMSF 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
30 分钟就会降解一半,所以PMSF 应该在使用前现加,其他抑
制剂成分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 5 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共沉淀实验原理及方法
免疫共沉淀(CoIP)概述及原理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是研究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一类,常被用于鉴定特定蛋白复合物的中未知蛋白组分。

免疫共沉淀的设计理念是,假设一种已知蛋白是某个大的蛋白复合物的组成成员,那么利用这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就可能将整个蛋白复合物从溶液中“拉”下来(常说的“pull-down”),进而可以用于鉴定这个蛋白复合物中的其他未知成员。

免疫共沉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是天然状态,第二是蛋白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的优势:
与其他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如GST-Pull down、酵母双杂交等)相比,免疫共沉淀鉴定的相互作用蛋白是在细胞内与目的蛋白发生的天然结合,避免了人为的影响,因此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更高。

免疫共沉淀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1. 免疫共沉淀是建立在蛋白复合物成员间彼此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意味着松散结合的蛋白组分很可能检测不到;
2. 由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以后,某些表位就会被掩盖,因此可能导致使用某一种pull-down抗体,无论怎么增加抗体浓度,也极少能将不到一半的目标蛋白复合物沉淀出来,如有必要最好使用多种不同抗体分别进行CoIP;
3. 由于检测的是天然状态,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处理下,CoIP拉下来的蛋白复合物都可能是不同的,当然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蛋白复合物成员也会越来越庞大;
4. 如果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的蛋白复合物中的目标蛋白,则需要在试验前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当然如果将蛋白复合物直接进行质谱分析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但需要得到较高纯度和浓度的蛋白复合物样品也非易事,并且成本较高;
5. CoIP鉴定得到的蛋白间相互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间接作用,进一步区分还需要进行GST-Pull down等实验检测;
6. 为了保证CoIP实验的可靠性和严谨性,需要使用复合物的不同成员分别独立进行CoIP实验,并且结果应该能够彼此验证,因为原则上使用复合物的任一成员进行CoIP都会得到其他所有成员[1]
免疫共沉淀的一般操作流程(中英文对照):
1.用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
Carefully wash cultured cells with pre-chilled PBS for 2 times.
2. 加入预冷的RIPA裂解缓冲液(107细胞加入1ml);
Add in cold RIPA lysis buffer (1ml for 107cells).
3. 用预冷的细胞刮将细胞从培养介质上刮离,并转移到干净的1.5EP管中。

并置于低速
摇床,4℃缓慢晃动15min;
Scrap cells off to clean 1.5ml eppendorf tubes with a clean, cold scraper. Put them on
a low-speed rotating shaker for 15 min at 4°C.
4. 4℃,14000g离心15min,立即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
Centrifuge at 14,000 g 4°C for 15min, transfer the supernatant to new tubes immediately.
5. 将Protein A/G-agarose微球用PBS 洗两遍,用PBS配制成50%的protein A/G-
agarose工作液;
Wash protein A/G-agarose beads for 2 times with PBS and make a 50% protein A/G agarose working solution (in PBS)
6. 在样品中以每1ml中加100μl的比例,加入50%的Protein A/G agarose工作液。


平摇床4℃摇动10min(该步骤的目的是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
Add in 50% protein A/G agarose with ratio of 100μl for a 1ml sample solution. Shake on horizontal shaker for 10min, 4°C (This step aims to eliminate non-specific binding proteins)
7. 4℃,14000g离心1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去除protein A/G-agraose
微球;
Centrifuge 14,000g at 4°C for 15min, transfer the supernatant to new tubes and discard protein A/G-agraose beads
8. 使用BCA法或者其他方法测定总蛋白的浓度
Quantify total protein with BCA assay or other methods.
9. 用PBS将总蛋白稀释到1 μg/μl以降低裂解液中去垢剂的浓度。

如果你觉得你的目的蛋白的浓度低了,你可以将总蛋白浓度提高到10 μg/μl(假设浓度够的话)
Dilute the total protein to 1μg/μl with PBS to decl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tergents. If you feel the concentration of your target protein is low, you can dilute the total protein to 10μg/μl. (if it’s high enough)
10. 加入一定体积的一抗,至总体积约为500μl;
Add in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imary antibody to approximately 500μl total volume.
11. 用摇床缓慢摇动抗原抗体混合物,4℃过夜
Slowly shake antigen-antibody complex on rotating shaker at 4°C for overnight.
注意:如果如果下游用于激酶或磷酸酶的酶活测定,则最好将11步改为室温孵育2h;Note: if downstream experiment is enzyme activity assay for kinase or phosphatase, it’s better to change step 11 to a 2h incub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12. 14000g离心5s,收集沉淀,并且用预冷的洗涤缓冲液(或者预冷的PBS)洗涤3遍(每次加入800μl)
Centrifuge 14,000g for 5s, keep the pellet and wash with pre-chilled washing buffer (or cold PBS) for 3 times. (800μl each)
13. (用合适体积的上样缓冲液重悬)收集上清,用于进一步的下游SDS-PAGE,western-blot或者质谱分析
Collect the supernatant to proceed to SDS-PAGE, western-blot, or mass spectra analysis.
注意:该CoIP操作步骤是将抗体先结合到Protein A/G-argarose微球上,然后再与抗原混合。

相对其他方法,最终的得率较低,但避免了抗体共洗脱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获得
高纯度的目的蛋白,而不考虑非特异性结合的话,你可以将抗体和蛋白样品在加入Protein A/G-argarose微球之前进行混合,这样最后抗体也会和目的蛋白一同被洗脱下来,从而可能会对western blot检测造成干扰。

Note: This Co-IP protocol is to bind antibody to the Protein A/G-argarose beads and then mix with the antigen. It gives lesser yield than the other one and avoids the problem of co-elution of antibodies. If you want to yield high purity of target protein regardless of non-specific binding, you can mix antibody with protein sample prior to addition of Protein A/G-agarose beads, thus in the end the antibodies are also co-eluted with target protein and interference might occurs in western blot detection.[2] 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