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
导学案4.3群落的结构

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

班级:

姓名:得分:

【学习目标】

1.了解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物种组成的差别。

2.理解并会区分4种种间关系和2种空间结构。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并会区分4种种间关系和2种空间结构。

2.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预学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通读教材P71-76, 勾画重点内容,并在5分钟内自主完成预学案部分。

一、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同一内聚集在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

1.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2.种间关系[连线]

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统计方法:一是;二是。

2.方法步骤

制作取样器→→采集小动物→→统计和分析。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故我在

先用2分钟独立完成,然后用2分钟小组讨论,最后抽查提问。(群落的空间结构)

集体制作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B图:。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1)A图:

①植物分层:。

②动物分层:和食物条件。

(2)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的差异、的不同、生物

自身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训练案】(独立闭卷,选择每题3分,共18分,用时:7分钟)

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2.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

B.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C.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

D.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3.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5.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食物缺乏的季节,大鲈鱼取食小鲈鱼 D.菜青虫和青菜

6.下列体现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 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 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 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具体操作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 图1:香港城市图 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团块状、组 团式、条带 状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了解城市形态的概 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2.1):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 特征 影响因素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承转以上是城市的外部形态,那么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城市土地 利用和功能 分区 1 城市土地 利用 联系实际,说说本地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得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 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承转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使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相同 的功能区。 2 城市主要 功能区 1 引导学生读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即教材P19图2.2),说一 说图3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 引导学生读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图2.6):说一说图4 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3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 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

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导:5min) 1、通过对池塘群落的分析,说出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2、结合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基础感知】(思:18min) 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_______中各种 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势种、_____________关系、群落的___________、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阅读教材P27相关信息,可知: (1)意义:不同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的物种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上述差别的衡量指标:_____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_______的多少。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_______________。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 ________________。 二、群落的中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______。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和空间等2.竞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_______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_______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学习】 1.一个动物园中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群落吗?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设计 2011.4 四川省资阳中学李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作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而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结构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因而本节内容是学习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今后学习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打下了基础,是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分解: 1. 运用地图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的关系。 2. 运用地图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类型、特点、区位。 本条“标准”具体来说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

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分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当地实际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3、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1、重点: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公开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完整(有答案)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形态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重点) 3、合理布局功能区(难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 2、功能区的形成 ______ 效应 3、功能区的特点 (1)无明确的________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状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___状城市中最为________的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区位特征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段(CBD特点:建筑物_____、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____) 低 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 附近;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①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 ②趋于交通干线 两侧分布 高 级 城市______;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分布 位置 _____、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或环境优 美处 远离市中心 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1、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 (2)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近郊 2、污染水源的工业 如印染厂、电镀厂等应位于河流的_____地区 3、污染大气的工业 如水泥厂、火电厂等应位于(1)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2)盛行风的______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合理布局工业区与住宅区的相对位置 〈拓展〉玫瑰风图判断风向 ——各点与坐标轴中心形成的线段长度表示风频的大小 甲乙丙 _________风_________风________风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乙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 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其中群落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 的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引入课题中,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剖析某温带草原上的生物群落,引出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 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 本节内容共2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三、课堂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 活动 教学 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 呢? 生(一起答):群落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版书)第3节群落的结构 展示案例1:下图为某温带草原上生活着的多种生物,请 观察并讨论:回忆前面 学习的内 容 通过具体 的案例, 引导学生 看课本、 思考 通过个体 群→?引 节课的内 承前面所 群的内容 面要学的 的概念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编写人:张春兰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课前案—自主预习】 [教材导读]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优势种、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生态位和群落的范围与边界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有差别,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的重要特征。 (2)上述差别的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由图中信息可推测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海拔越高,群落丰富度。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的习性。②调查方法: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⑤统计方法:一是,二是。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群落结构也。[预习自测] 1.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 2.微山湖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3.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 4.群落一般都是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 5.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性别比例、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 ) 【课中案—合作探究】 [探究]1.一个动物园里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群落吗? 2.试比较种群和群落 3.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为什么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4.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应该如何改进?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案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聚落的外部形态 1.聚落 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 形态团块状 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 成都市 条带状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 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分布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 ? ?地租的高低 ?? ?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 ? ?? ?? ? ??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等级 城市 规模 职能 级别 职能 种类 服务 范围 城市 数目 相互 距离高大高多大少远低小低少小多近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2.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2015.3.11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 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 因素 4、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2、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 3.功能分区的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模式。3.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土地的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有和。 (2)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等对住宅影响大。 (4)我国许多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4.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工业区:不断向 _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分布(运输量大,交通便利) 【预习自测】 1.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为什么? 2.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 【课堂练习】

4.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5.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0.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大量的运输需求 D、接近能源地 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 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 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0~21题。 2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 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4.3群落的结构学案

高二年级生物导学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实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群落。如果把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那么这个群落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同理,种群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 2.种群水平上研究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落水平的研究是另外一些问题:如_____________等,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是更高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判断种群、群落,要看是同种生物,还是所有生物,是否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不同群落的______________有差别。 2.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的多少。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但要研究______________的组成,还需研究______________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关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特别提醒:群落的物种组成衡量指标是丰富度,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高;反之,丰富度越低。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丰富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丰富度高。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垂直结构指在______________方向上,绝大部分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和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其形成与______________相关,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______________,因为这种现象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水平结构也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之一,因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______________,同一地段上______________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特别提醒: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域的垂直结构是由光照决定的,高山由下到上的垂直结构是由温度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布是由植物的垂直分布决定。 B.知识点拨 一、种群、群落和物种的区别 1.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所以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4)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种群之和= 群落;种群? ? ?→ ?种间关系群落 2.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之间一定存有生殖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够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不同种群,这些种群间只存有地理隔离而不存有生殖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新物种。因而种群是物种的存有形式、繁殖和进化的单位。 3.群落与物种的关系 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同一物种的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意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所以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丰富度和优势种 (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其规律为:①热带→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 ②海拔高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导学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及知道三个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实例进行实例分析。 3.能结合实例去分析评价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自主预习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_______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一、温故知新(自主探究:三种模式) 1.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画出你心目中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跟同桌交换自己的分布图,说出自己的画图依据。 3.阅读P21页阅读部分,猜测城市地域结构3种模式名字的由来,找出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二、追根溯源(合作探究一:影响因素)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2.判断3条曲线最有可能分别代表哪类活动(商业、住宅、工业)?说出理由。 3.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试在横坐标上用OA、AB、BC 分别表示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并说明理由及说出OA、AB、BC分别布局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好处。。 4.若只考虑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试画出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哦变化的影响曲线。 5.若考虑到城市有多条交通线,上题画的曲线会有变化吗?试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三、学以致用(合作探究二:合理布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常见的功能区。 2.了解城市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

【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和图2.4分析 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 2、填写下表 二.读图2. 5完成活动题: 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 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4.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训练提升】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目标导入】 1.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 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问题导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 一口池塘中的鲫鱼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群落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 内聚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____________ 合体,叫做群落落。(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 要点:同时、同地、全部生物、彼此联系 2、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群落演替(4)群落的空间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3、研究群落的基础 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丰富度的定义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观察书本72页图4-8和4-9,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是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衡量指标: ________________ ,即群落中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 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于捕食吗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的集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 组成,优势物种(2)种间关系(3) 的重要特征。 __________ 的多少。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 (2 )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2021021016075

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I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1)城市 ①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经济、文化中心。 ②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⑵城市区位因素 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②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入海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③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盲区扫描]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2. 中心地理论 ⑴概念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⑵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地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城市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 业区域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咼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边形数目多 _ 中心地职能间的 关系 咼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咼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 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理解一要点突破]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 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血魏的〕(I収的备地” 制 爆地区的高 地 或伽的平时 哋帶丿 城市区 越点或婆点 ②两条河流的汇 合处 ③戢占的 帀注丿 欣治中心,军爭 活动* .宗教新动 J I中心 丿 地形河流 矿产费 口然迸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2)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以某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 (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服务中心。 (5)工业区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读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4.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读我国某城市新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群落 5.2 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5.2植物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一、目标导航 基本要求 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发展要求 说明 1.“植物的生长型”不作要求。 2.“小资料:自养群落和异养群落”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4.有关协同进化的概念不作要求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群落的概念 1.群落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统称。注意: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体。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的范围、边界和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提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

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我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二、群落的结构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多少而变化的。阳光、温度、水分等生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光照、温度的影响导致群落周期性的变化,如动植物物的昼夜活动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提问】植物的不同生长型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密切关系,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体现出哪些结构? 阅读课本,整理群落的三种结构,举例并讨论三种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展示图5-1“热带雨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示群落自树冠到地面表可分为哪些层次?――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层。 2.以上分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阳光。 3.动物有无分层现象?举例并说明该分层现象取决于什么?――有,如蝙蝠-猴子-松鼠-牛,取决于植物为它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4.森林具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吗?――有。 看图5-2“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讨论分析,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自上而下分为哪些层次?物种及环境特点怎样?――表水层是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斜温层的湖水温度变化比较大,静水层水的密度最大,水温大约是40C,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2.以上分层取决于什么?――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层。 学生可继续举出其他典型例子。 【板书】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动植物出现明显的配置分层现象。 展示“校园或周边拍摄的绿地照片”,分析群落水平结构。 1.绿色草坪在高楼或树荫底下为何生长不良?――光照不足。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