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不可逆转的免疫系统疾病。
而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则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全球范围内。
两者的合并病情十分恶劣,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复杂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以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情分析HIV感染和PTB感染在全世界的分布都非常广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有360万例HIV合并TB的感染者。
而在这些感染者中,约有36.8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PTB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艾滋合并肺结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由于其免疫力下降,PTB往往呈现出更加恶劣的病情。
患者很可能出现肺弥漫性结核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
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往往会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和治疗失败的情况,这是因为HIV感染的存在降低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因此,对于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
二、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1、病情的评估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初步的病史询问和相关的生理指标测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病例研究表明,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血培养、尿培养和骨髓液培养等病原筛查技术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还应按照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原体信息,并更精确的制订治疗方案。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研究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5.03.019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陈莉贞(现在浙江省青春医院工作)、李兰娟];浙江省青春医院五病区(姚鹏)引用格式:陈莉贞,姚鹏,李兰娟.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研究[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3):269-271.·诊疗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研究陈莉贞 姚鹏 李兰娟【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分枝杆菌,结核; 诊断Diagnosisof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infectioninpatientswithAIDS ChenLizhen,YaoPeng,LiLanjuan.【Keywords】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Diagnosis【Firstauthor’saddress】 StateKeyLaboratory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CollegeofMedicin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0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Lanjuan,Email:ljli@zju.edu.cn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2]。
HIV感染者一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会大大缩短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迅速发展为艾滋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3]。
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

3.1 临床特点 发生于 HIV 感染早期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比较典型,而在 AIDS 期的肺结核患者无论临床症状还是影像学 均不典型,更易出现疲劳,盗汗,腹泻,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 状和体征。影像学上表现为多种性质病灶共存,多形态表现,多叶、 段分布,空洞少见。总体而言,HIV 阳性患者结核病表现不典型, 合并多种其他机会感染使病情更加复杂,肺外结核也更加常见,其 中结核性胸膜炎为常见且严重的肺外结核病。 3.2 HIV/MTB 共同感染的诊断
1 艾滋病和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1.1 艾滋病流行现状 据 WHO 最新统计,2017 年,全球有 94 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
关病症,到 2018 年年中为止已造成 3500 多万人死亡。目前全球 有 3690 万艾滋病毒携带者 [1]。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相关数据显示, 2016 年中国新发现 HIV 感染者和患者共记 12 万例,全人群感染 率为 0.06%,中国 HIV 感染人数在全球各国排名中,居第十四位, 并以每年 40% 的速度递增。就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我国的艾 滋病的防控和救治,任重而道远。 1.2 结核病流行现状
0 引言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的简称),是由人免疫 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 主要侵犯人体的免 疫细胞,其中主要包括 CD4+T 淋巴细胞,也累及到 B 淋巴细胞、单 核巨噬细胞、NK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异常免 疫激活,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感染 HIV 的患者中, 结核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时,两病互 相产生不利影响,使机体自卫防御能力丧失,病情迅速发展,死亡 率极高,给临床医生及相关卫生组织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做 好防控 HIV 和结核菌(MTB)的双重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的目标 和愿望。
艾滋病与肺结核混合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艾滋病与肺结核混合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28例艾滋病与肺结核混合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28例患者中24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
结论艾滋病与肺结核容易混合感染,结合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艾滋病肺结核混合感染原因护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简称艾滋病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AIDS)简称艾滋病的病原体。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传染病, 在全球普遍流行。
目前全世界现有各种结核病患者2000万,每年新发病例高达800万,每年因结核感染而死亡者达300万。
我国的结核感染比较严重,负担比较高,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因结核感染死亡者达13万,是各种传染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种。
目前,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分支杆菌混合感染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以上,在艾滋病患者中,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约占其20~50%[1-3]。
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28例艾滋病与肺结核混合感染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2.6岁。
感染途径: 2例患者有输血史,4例患者有单采浆史,20例有不洁性接触史,2例为母婴垂直传播。
1.2 临床表现20例患者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发热,热程7~16天,体温在37.8~39°之间,5例患者为午后低热,3例患者无发热,但大部分患者体重明显减轻,呈消耗状态,有食欲不振,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部分或者咳血痰,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部分或者出现腹泻,部分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及口腔溃疡。
1例艾滋病合并皮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Jo u
m
a
l
o
f Mic
ro
be
s
a n
d In f e
c
t io
n
,
De
c e m
be
r
2008
,
Vo l 3
,
No 4
.
病 例 分 析
1
例艾 滋 病 合并 皮 肤结核分枝 杆 菌感 染
张云 智
’
卢洪 洲
1, 2 3
,
吴 文娟
。
r a
py
,
常 肌力
,
5
级
。
角膜 反 射 腹 壁 反 射 膝 反 射 跟 腱 反
、 、 ,
拉米夫定
12
奈 韦拉平
12
,
月
射等 生 理 功 能 存 在 病 理 反 射 未 引 出 常有 不 洁性 交史 既 往 糖 尿 病 病 史
,
。
患 者 多 年来
因患 者 出 现 复 方 磺 胺 甲 嚼 唑 不 良反 应 改 用
y
v
ir u
s
,
)
抗 体 初 筛 试 验 结 果 阳性 后 经 上 海市疾病 预 防 控制
,
中心 蛋 白印 迹 ( W e
感染
im
17
,
s
te
n r
blo t
,
) 法 检测 确诊 为
, “
HIV 1
-
为进
de n c ie
一
步治疗
n c
以
,
艾 滋病 )于
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

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艾滋病毒(HIV)感染与肺结核(TB)共感染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这两种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互相影响,严重加剧了病情的恶化和传播的风险。
本文将对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的相关概念、危害和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艾滋病毒感染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
该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人体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进而易受感染。
而肺结核则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但也可侵袭其他器官。
这两种疾病在病人中出现共感染的情况并不罕见。
首先,艾滋病毒感染患者易患肺结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艾滋病毒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抗结核的免疫力明显下降,使得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大幅增加。
此外,HIV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和病变,为结核分枝杆菌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HIV与结核分枝杆菌共享难以治疗以及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使得治疗两种疾病变得更加困难。
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艾滋病毒感染患者患上肺结核的并发症率明显增高。
肺结核病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往往表现为高病程、快速进展、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
其次,肺结核的治疗也会进一步加重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系统负荷,加剧了疾病的进展。
最重要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患上肺结核的病死率更高,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强化艾滋病毒感染的检测与诊断工作,及时发现感染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其次,积极进行肺结核的筛查和治疗,尤其是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常规的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检查。
此外,提供抗艾滋病毒治疗,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个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减少肺结核的发生和转归。
除此之外,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公众应加强对艾滋病毒感染与肺结核共感染的认识,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
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cnclr sJ .JU l 2 0 ,1 1 6P ) 216— 9 . l ia ta [ ] r , 0 4 7 ( t1 : 8 210 i i l o [ K A I E R N A A E, L S R M P t .F c r e— 9] A SN N E, I T L HE L T O ,e a at s x 1 o
直接涂 片染 色仅检 出5例 抗酸杆 菌; 器培养得到 3 分枝杆 菌 , 中 2 仪 0例 其 1例 M B 4阳性 样本 2 P6 0例 经 菌种鉴 定
证 实 为 结核 分枝 杆 菌 、 为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与 鸟 一胞 内分 枝 杆 菌 重 叠 感 染 ; 1例 9例 MP 6 阴性 样 本 均 被 证 实 为 非 结 B4
广 东 省 广 州 市 第 八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 10 0 50摘要 】 目的 探 讨 V ra R K es E 快速培 养与 MP 6 T B 4检测在 H V A D I/ I S患者合 并分枝 杆菌感染 实验 室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支 气管肺泡 灌洗 液样本 直接 涂 片染 色找抗 酸杆 菌 , 并接种 分枝 杆 菌专 用培养 基 于 V ra e s
i r v f c c fi t v sc t my i mp o e e a y o n r e ia mio c n C:rs l a d mie i a l e u t o a rn o z d sf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防治进展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防治进展发布时间:2021-07-22T16:12:59.4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6期作者:姚林[导读] 艾滋病属于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结核病也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大致死疾病,当艾滋病与结核病合并后,在加重病情的同时会对机体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姚林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钦州 535400摘要:艾滋病属于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疾病,结核病也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大致死疾病,当艾滋病与结核病合并后,在加重病情的同时会对机体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经流行病变研究发现,艾滋病会因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而引发结核病,因此,结核病患者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从而增加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做好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针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防治措施开展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防治;进展结核病的出现主要是因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其属于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1]。
经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会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其中有30%的患者多数又处于潜伏期,即结核感染潜伏期。
当机体出现结核潜伏性感染时,结核分枝杆菌会出现在人体内,当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时,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细菌的活力,导致细胞大量的繁殖,从而引发结核病[2]。
艾滋病也是由于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致,此病毒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系统功能会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此系统功能夹失。
当结核感染潜伏期患者免疫系统缺失时,病毒大量的繁殖,会使机体出现结核病,从而增加艾滋病患者死亡率[3]。
因此,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不仅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的损害,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成为目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就以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防治措施展开综述,现阐述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在大多数患者,无症状的转氨酶升高可以 自愈。 无临床症状, AST<3倍ULN的患者可以暂 不更换抗结核药物,但应增加随访和实验 室检查的频率。 如果AST≥5倍ULN无论有 没有临床症状, 或AST>3倍ULN伴有相应 的症状,或胆红素显著升高和(或)碱性 磷酸酶显著升高,必须停用肝毒性药物, 并立即进行评估。并排除其他原因。
高热、呼吸困难、淋巴结炎加重或新发的 淋巴结病,新的或加重的脑膜炎及CNS损害, 影像学可以有肺实质渗出以及胸腔积液, 不限于以上症状。 这些表现需要严格排除其他可能原因,注 意抗结核失败等因素。 通常为自限行的。 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泼尼松1mg/kg,1-2周 后规律减量。
治疗失败的处理
乙胺丁醇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作用。 孕妇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证据比较有限。 链霉素,10%的胎儿第Ⅷ对脑神经毒性。卡 那霉素造成约2%的儿童发生听力损伤。 氟喹诺酮类。 对氨基水杨酸。鼠或兔的研究中没有致畸 作用。
治疗
对于有肺部空洞并且治疗2个月后痰培养结 核分支杆菌阳性的患者,应继续服用吡嗪 酰胺和乙胺丁醇3个月,总疗程9个月。 应用异烟肼时都应该补充维生素B6. 肺外结核治疗6-9个月(强化期2个月)。 但有一些肺外结核例外,包括CNS以及骨和 关节结核,大多数专家建议9-12个月的疗程。来自疗 异烟肼耐药:
对异烟肼耐药者,应停用异烟肼,给予利 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6个月。这 与一般的含异烟肼的四药疗效一样。 对严重或广泛的结核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 利福平加乙胺丁醇治疗12个月,在最初2个 月加用吡嗪酰胺。
治疗失败的处理
利福平耐药: 这类患者治疗效果差,复发和治疗失败的 风险较高。 应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如左 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最少12-18个月, 治疗最初联合吡嗪酰胺治疗2个月。 对利福平单药耐药或危重及广泛病变患者 可在最初2-3个月加用注射针剂(如阿米卡 星或卷曲霉素)。
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诊断
因其他不适行胸片检查时,发现与结核表现一致 的纤维性病变,需进行LTBI诊断性检测,并评估 其活动性。除非先前患者有明确的活动性结核正 规治疗,否则即使无任何症状,也应进行抗酸杆 菌的痰液涂片和培养。 CD4+<200ul时,有纤维性病变,无抗结核治疗 史,则认为感染了结核杆菌。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通常都可以引起皮疹。 轻微皮疹,给予抗组胺药物。 严重皮疹,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直至皮 疹大部分消失,应该一种一种地加用,间 隔2-3天。利福平或利福布丁应该首先重新 应用。如果皮疹复发,应停用最后加用的 药物。 如果考虑到出血性皮疹由于血小板减少症 引起,应该永久停用利福平和利福布丁。
活动性结核病治疗的监测: 基线评估和每月随访包括临床症状、细菌 学检查、定期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基线检测指标包括病史、肝功能、肾功能、 血常规和CD4+细胞。 肺结核至少每月评估一次,行痰液抗酸杆 菌涂片和培养直至两次连续痰样本培养结 果阴性。
病情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治疗8周时痰液检测结果决定继续期治疗的 疗程。 治疗初期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随访时留 取样本频率要稍高,以便为评价治疗效果 提供较早的依据。 对于治疗3个月时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的 患者,应该行药物敏感性检测。 4个月仍阳性时,应考虑治疗失败并采取相 应的管理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如果全身广泛皮疹伴发热或波及粘膜,则应立即 停用所有药物,抗结核药物应该更换为替代药物, 同时应把患者转移到上级治疗机构,有专家制定 治疗方案。 20%接受标准的四联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会出现AST 水平升高。 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定义为AST≥3倍ULN伴有相应 的症状,或AST>5倍ULN不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霉素 类或吡嗪酰胺。还可以有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偶 尔有不成比例的升高。后一种表现多见于利福霉 素。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怀疑可能造成肝毒性的药物应该在AST降 低在2倍正常值以内或降低至接近既往基线 水平时逐一加用。 最先加用利福霉素,如果1周后AST没有升 高,则加用异烟肼。如果1周后仍无升高, 则加用吡嗪酰胺,如果临床症状再发或AST 再次升高,最后一种药物不在加用。
对于结核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诊断: 1.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诊断
所有诊断HIV的患者,都应该进行LTBI的检 测,LTBI的检测结果阴性的感染者,进展 期HIV感染者(CD4+<200/ul) ,以及没 有经验性隐匿性结核感染治疗指征的HIV感 染者当开始进行ART后且CD4+>200/ul时 均应再次重复检测。必要时每年检测一次 LTBI。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 杆菌感染
流行病学
TB导致了13%艾滋病患者死亡。 在美国普通人群中隐匿的结核感染状态 (LTBI)流行率估计为4%。 结核病可以在感染后(原发感染)或者是 潜伏感染再次活化后(继发感染)迅速发 病。在HIV-1感染人群中原发感染的比例大 于1/3。 HIV 感染者中结核发病率较普通人群明显 增高。
病情监测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随访应询问服药依从性和抗结核药物可能 发生的副作用。
服用乙胺丁醇时应询问有无视力盲点或模 糊,并进行视力和色觉检测。
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胃肠道反应:应检查AST和胆红素,如果 AST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或低于基线 值,考虑症状不是肝炎引起。常用解决方 案为,不停用抗结核药物情况下处理胃肠 道症状,可以通过更改服药时间或与食物 同时服用来减轻胃肠道症状。
预防暴露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接触。 对所有HIV感染者进行筛查。 对于诊断有LTBI的患者进行全程正规疗程 治疗。 有明确的接触史,应进行LTBI的治疗。 卡介苗禁用于HIV感染者。
预防疾病(LTBI治疗)
无论年龄大小,如果没有活动性结核的证 据,而符合下列条件均需进行LTBI治疗: 1.LTBI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且先前没有活动 性结核或隐匿性结核感染的治疗史;2.有传 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3.当既往有 未经过治疗的或治疗不充分的愈合的结核 病变(即胸片显示陈旧的纤维性病变)。
对中到高度怀疑活动性结核的患者,应经验性抗 结核治疗。
诊断: 活动性结核的诊断
胸片、肺CT、痰液涂片抗酸染色及培养、 TST、IGRA、PCR、血培养、ESR、一线药 物的药敏实验。 胸片正常不能除外活动性肺结核。 TST/、IGRA大约1/4的HIV合并结核患者 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抗酸杆菌涂片阳性说明分支杆菌感染。
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诊断
LTBI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 何一种明确。 TST,皮肤硬结≥5mm则认为是阳性。 检测IFN-γ。 IGRA比TST符合率更高,特异性更好,与 卡介苗或其他分支杆菌暴露的交叉反应更 低。 两者联合检测用以明确诊断LTBI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
治疗失败的处理
对异烟肼和利福平都耐药的病例治疗失败 和广泛耐药的风险显著增高。 频繁随访。 制定个体化治疗。 应该由专家或与专家会诊后进行治疗。
预防复发
尽量避免暴露于结核杆菌。 注意体内潜伏病灶的复发或外源性再感染。
需定期随访,观察症状、体征,必要时行 相关化验检查。
妊娠相关注意事项
随着免疫缺陷的不断加重,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 胸膜炎、心包炎、脑膜炎,伴有或不伴有肺内结 核,更为常见。并且大多数出现在CD4+<200/ ul的结核病患者身上。 免疫缺陷的严重程度也决定着组织病理学表现。
临床表现
在严重免疫缺陷者伴高分支杆菌载量时, 结核病的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较少。抗病毒 治疗后,免疫重建可能会使活动性结核病 症状表现出来,导致结核杆菌感染部位出 现显著的炎症反应。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 体重减轻以及局部炎症反应如淋巴结炎、 肺组织实变、浸润、结节和渗出。组织学 上表现为剧烈的肉芽肿性反应。伴有或不 伴有干酪样坏死,可出现抗酸染色+。
LTBI治疗
异烟肼每日1次或每周2次,疗程9个月。 不推荐每日服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2月。 接受异烟肼同时需要加用维生素B6。 替代治疗方案单用利福平或利福布丁4月。
治疗
当诊断或怀疑活动性结核时,应该立刻开始多药 物联合的抗结核方案。这种方法能加速杀灭结核 杆菌,组织耐药的发生,缩短传染期。 DOT推荐用于所有合并结核病的HIV感染者。 治疗方案与非HIV感染者的方案原则上相同。对 药物敏感的结核病的疗程为6个月,异烟肼、利福 平或利福布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2个月。 继续期为异烟肼和利福平(或利福布丁)治疗4个 月。
在治疗CNS和心包疾病时可以加用皮质类固 醇激素。
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激素应尽早有静脉给 药改为口服给药。 推荐:地塞米松0.3-0.4mg/kg治疗6-8周后 逐渐减量,或泼尼松1mg/kg治疗3周,3-5 周后逐渐减量。
治疗
间断服药每周2次或3次。 对于CD4+<100/ul的患者,无论4个月或7 个月都要通过DOT进行每日顿服或每周3次。 继续期每周两次给药方案对于CD4+≥100/ ul的患者可以考虑。
免疫重建和矛盾反应
恢复的免疫功能对体内的结核杆菌的免疫 反应,这种免疫功能可以经抗病毒治疗或 抗结核治疗而恢复。 结核杆菌的免疫重建综合症通常发生在正 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 1—3个月。
发生时期多为抗结核治疗患者抗病毒治疗 最初2个月。并且CD4+细胞<100/ul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