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艾青诗选聆听主旨

艾青诗选聆听主旨

艾青诗选聆听主旨摘要:一、艾青简介二、艾青诗歌特点三、艾青诗歌主题解析四、代表性诗歌赏析五、结语正文: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浙江金华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誉为“诗的人民歌手”。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族命运,歌颂光明与进步,反对黑暗与腐朽。

艾青的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特的艺术风格:艾青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表达直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视觉性。

2.强烈的现实关怀:艾青的诗歌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境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深刻的哲理思考:艾青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既有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有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4.丰富的情感表达:艾青的诗歌情感饱满,既有对祖国的热爱,也有对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歌颂。

艾青诗歌的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艾青的诗歌中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如《我爱这土地》、《太阳》等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诚与敬意。

2.人民情怀:艾青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歌颂人民的伟大,如《煤油灯下》、《农民》等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关爱。

3.生活哲理:艾青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如《礁石》、《火把》等作品,诗人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4.爱情与亲情:艾青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给我的儿子》等作品,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以下对艾青的代表性诗歌进行赏析: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以土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爱意。

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太阳》:这首诗歌以太阳为象征,寓意着光明与进步。

诗人通过对太阳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礁石》:这首诗歌通过对礁石的描绘,表达了生活的坚韧与毅力。

诗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总之,艾青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现实关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一、诗人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浙江金华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力,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诗歌特点1.现实主义风格:艾青的诗歌作品紧密联系现实,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心声。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时代画像,为人民呐喊。

2.注重情感表达:艾青的诗歌情感丰富,表达真挚。

他的诗歌中饱含对祖国、人民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抗议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入人心。

3.形式自由: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束缚,自由奔放。

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代表作品1.《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以作者的乳母为题,描绘了一个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和敬意。

2.《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以土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爱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煤的对话》:这首诗歌通过煤这一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

四、作品主题及意义艾青的诗歌作品紧紧围绕现实生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反映人民群众心声。

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社会黑暗面,批判了旧制度,还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生活、人民和祖国的热爱,艾青的诗歌激发了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备考策略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时代特点。

2.分析诗歌主题,理解诗歌意义。

3.学习诗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积累重点作品,加强背诵和默写。

5.关注历年高考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艾青诗选》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艾青太阳诗歌赏析

艾青太阳诗歌赏析

艾青太阳诗歌赏析
艾青的《太阳》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象征的诗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主题和意象:
《太阳》这首诗以太阳为载体,通过象征和意象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

太阳这个主题在诗歌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代表着光明、温暖和希望,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历史的新起点和革命的力量。

2.现实主义的表现:
艾青在诗中通过太阳这个象征,表现出现实主义的一面。

太阳不仅是一个自然界的象征,更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象征。

诗人通过对太阳的描述,传达出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思考和评价。

同时,太阳这个主题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

3.艺术特色: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体的形式,语言简练、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太阳与人类历史、文明以及未来等元素紧密相连,使得诗歌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太阳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4.思想意义:
艾青的《太阳》不仅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诗歌,更是一
篇思想深刻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太阳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思考和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追求。

这首诗启示人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地追求光明和未来,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艾青的《太阳》是一首充满象征意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通过对太阳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历史、文明以及未来的思考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艾青诗选知识点考点归纳

艾青诗选知识点考点归纳

艾青诗选知识点考点归纳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

以下是关于艾青诗选的知识点和考点的归纳。

一、艾青的生平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曹聚仁,山西河津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和散文家。

艾青的作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艾青诗选的主题与特点1.爱国主题:艾青的诗歌作品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命运,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2.现实主义风格:艾青的诗歌作品注重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斗争。

3.激情与力量:艾青的诗歌作品具有激情澎湃的独特风格,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抗。

三、艾青诗选的代表作品介绍1.《我爱这蓝色的大地》:这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和对人民的热爱。

2.《平凡的世界》: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普通人的视角描绘了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斗争,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3.《野百合花》:这首诗以具体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野百合花的热爱,并借花的生命力和坚强意志寄托了对人民的崇敬和敬意。

四、艾青诗选的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艾青的诗歌作品以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为特点,通过精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音乐性强:艾青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通过韵律的运用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3.抒情与鞭挞并存:艾青的诗歌既有抒发自己情感的一面,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鞭挞,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五、艾青诗选的影响与价值艾青的诗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理解当代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外,他的诗歌作品也充满了对人民和社会的关爱,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

艾青诗作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作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意象主题在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太阳”意象在他诗中多次出现,“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爱、对人民的深爱,在《我爱着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里“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但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不仅是生命养育者的象征,更是人类母亲的象征。

“太阳”意象则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向太阳》中日出意味着新时代的诞生,“我看见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因为这是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日出。

在《黎明的通知》中黎明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是抗日艰苦时期人们为之奋斗的胜利,是人们渴望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其次,艾青对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也不断地发出愤慨,在《手推车》中,作者用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

《乞丐》中,从战火连天的地方逃出的乞丐,作者痛斥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

二.忧郁的诗绪艾青式忧郁的诗绪,是他独有的,是构成他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

他的情感与意象相融合,抒情形象更加丰富生动。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因幼年时期被父母冷落,少年时期飘泊异乡,三年的囚徒生涯,人世间的不公,祖国的危难…这些自然而然的注入她的字里行间,形成了沉郁的底色。

他用朴实的感情、深重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自己的身世与乳母深切的情感,以及乳母省钱的凄苦与死后的悲哀。

他看到战争带给人们伤痛《北方》中流露出忧伤与悲哀。

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艾青在抗战后,现实主义风格明显朗化,艾青的诗作紧贴土地,《我爱这片土地》中“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河流”“黎明”“风”将当时日寇侵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勾勒出来,暴风雨所打击着、汹涌着、无止息地、无比温柔的涵盖着诗人浓浓的爱恨交织。

艾青写诗的风格

艾青写诗的风格

艾青写诗的风格
艾青的诗歌风格非常独特,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艾青诗歌风格的更详细介绍:
情感真挚:艾青的诗歌情感真挚,他的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常常是发自内心的,因此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语言朴素:艾青的诗歌语言朴素,他常常使用简练、质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

意象丰富:艾青的诗歌中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节奏感强:艾青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他的诗歌中常常使用重复、排比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使得他的诗歌更加富有韵律和美感。

主题深刻:艾青的诗歌主题深刻,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命、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

艾青诗选常考知识点一、诗人艾青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粟,浙江金华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以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著称。

二、艾青诗歌的特点1.现实主义风格:艾青的诗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我国社会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2.浓郁的民族情感:艾青的诗歌传递了对祖国、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哲理思考:艾青的诗歌富含哲理,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4.独特的艺术手法:艾青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意象生动、意蕴丰富。

三、艾青诗歌的常见主题1.土地:艾青的诗歌中,土地象征着祖国和民族,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光明:光明代表着正义、真理和希望,艾青的诗歌中多次体现了对光明的追求和信仰。

3.人民:艾青的诗歌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传递了对人民的关爱和敬意。

4.历史:艾青的诗歌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警示人们珍惜和平、奋发向前。

四、艾青诗歌的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阅读艾青的诗歌时,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旨。

2.关注意象:艾青的诗歌富有象征意味,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3.欣赏艺术手法:分析艾青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4.感悟哲理:从诗歌中提炼出哲理思考,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五、总结艾青诗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传递了浓郁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艾青诗选四十年代诗歌表现形式

艾青诗选四十年代诗歌表现形式

艾青诗选四十年代诗歌表现形式
艾青四十年代的诗歌表现形式通常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

他的诗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精确描绘,展现出时代的社会风貌。

同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象征意象,通过具象的物质世界,传达出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具体来说,他的诗歌在四十年代具有如下特点:
1.诗歌风格上:朴实、凝练、华丽、雄浑、深沉等。

他的诗歌往往不求整齐划一,形式自由,长短错落,这使得他的诗歌更加自然,更富有节奏感。

2.诗歌题材上:艾青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他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抒情手法上:艾青的诗歌常常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同时,艾青的诗歌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情感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总的来说,艾青的诗歌在四十年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天生具有诗人气质,他在巴黎留学时,本来学的是绘画。

他感受敏锐,感情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

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

他秉承浪漫主义的一些主张,强调诗人自己先要有强烈的情感,而且要比较直接地把热情呈现出来,要达到皮肤与皮肤接触、呼吸与呼吸交融的效果。

艾青本人在许多场合曾表达过这样的诗学观点:“要说由衷的话,就必须自己内心里的确对自己所歌颂和赞美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不说出来就不舒服,这就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

”艾青诗歌中的题材是日常的,语言也是口语,他写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感受,使千百万人和着他诗歌的节奏感受时代的变迁。

“五四”以后,随着民族危机感的增强,中国知识分子滋生起深沉而又紧迫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艾青从马赛动身回国,艾青从彩色的欧罗马巴采回了一支芦笛,以一颗飞翔的心,含着眼泪行吟在中国苦难的大地上,深深关注着祖国,具有忧郁的诗人气质的艾青很快便感受到“祖国依然呻吟在屈辱中”(《诗论・在汽笛的长鸣声中》),同年七月艾青在参加“春地画会”的活动时被捕。

在三年的牢狱生活里他写了不少诗,出狱次年,即一九三六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诗中写道:“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大堰河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善良、仁慈,她深爱着她的乳儿,她常常含着笑干活,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希望在乳儿辉煌的婚礼中,“娇美的媳妇”能够称她一声“婆婆”。

仅仅是如此小的一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这个勤劳善良,默默劳作,只为奉献,不图报答的仁慈宽厚的“母亲”,在“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经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见方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以颤抖的手、颤抖的心,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一百多行的长篇抒情诗。

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仇恨和诅咒。

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它写的全是真人真事。

“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诗歌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方红梅艾青感念一生。

艾青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

艾青本是地主的儿子,但他憎恨他那庸俗、势利而愚昧的父亲,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反而歌颂起佣人来;这表现了他进步的社会观以及只有大诗人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情怀。

现实主义是文艺家按照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内在特征的一种创作方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揭示现实生活真实的一种创作方法。

艾青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抗战以后,更趋明朗化,诗作紧贴土地,贴近现实的特性在以后更得到深层发展,充填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感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

《我爱这土地》中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河流”、“风”、“黎明”将当时日寇侵华人民反抗的激情画面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

暴风雨打击着,汹涌着,无止息地吹刮着,无比温柔更含着诗人浓浓的爱恨之交集的感情。

层层递进,情感一浪高过一浪,激情洋溢。

作者火一般的热情在本诗中得到了彻底的诠释。

艾青将自己的忧患意识溶解在这些苦难人民的压抑心境里,使得一切对于这片土地的诅咒或沮丧心理都不复存在了,但这种感情的最后归宿仍是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丹纳说过:“一个作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的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

”别林斯基说:“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信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诗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

”艾青毫不讳言自己是“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我的保姆》)“始终是旷野的儿子”。

艾青把他的根深深扎于中国的土地之下,和中国的农民,和中国的苦难,和中华民族,紧紧连了起来。

而艾青又是一个最真诚的理想主义着,他努力摆脱他父亲给他苦心营造的“几百亩地、几家店铺”的富有地主的安逸而平庸的生活,一次次离开家去祖国的各个地方,特别是深重苦难的北方去闯荡。

艾青似乎更喜欢以北方的旷野作为他的诗歌的背景。

他本生长于江南,也许是由于地域文化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反而使追求新异的诗人比一般北方人对北方产生了更加敏锐的感受,也许是北方较之南方更为荒凉贫瘠的现实更激发了诗人的悲悯。

在这些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艾青以舒缓、忧郁而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悲哀。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牛汉先生说他在五十年前,一读此诗的开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诗的情感。

”艾青的“北方诗”表现了北方的雄迈、粗犷。

正如艾青说到的:“我们,是悲苦的种族之最悲苦的一代,多少年月积压下来的耻辱与愤恨,将都在我们这一代来清算。

我们是担待着历史的多种使命的……我们写诗,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在这种自觉的忧患意识指导下,这些不朽的诗篇挟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对光明理想的不懈追求、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殉道精神滚滚而来,赢得了广大战斗者与有良心的中国人的衷心喜爱。

艾青曾经在《诗论》中提出:诗人必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领受每一个日子的苦难像是传教士领受迫害一样的自然”。

在他看来,体验和表现时代的、社会的苦难应成为诗人神圣的使命,认清现实的悲剧与唤醒民众是诗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诗人曾说“我厌恶浪漫主义”(《诗论・为了胜利》),也曾说过“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两句似乎互为矛盾的话可以理解为诗人厌恶某些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在作品中的无病呻吟:对现实的粉饰,对过去的留恋,虚幻的情思,柔美的风格等;同时诗人也在事实上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一个方面: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畏的激情。

诗人是忧郁的,他的诗篇常常浸渍着内视性的感伤色彩,但“诗人艾青的忧郁与悲哀并没有中绝他的渴望黎明的心的跳跃”(吕荧《人的花朵》),他歌唱太阳,歌唱火把,歌唱黎明,歌唱光明……在这些代表光明的诗歌意象中,诗人把视野投向阔远的未来,他“渴求光明甚于一切”(《诗论・为了胜利》),呼吁着未来的光明。

艾青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北方》中流露出了忧伤与悲哀,但并非一味伤感,他清楚地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这种感悟使艾青的一些诗作富有极强的乐观情绪,如《向太阳》,全诗写“我”在太阳的感召下,摆脱昨天的苦闷和颓唐,加入抗战人民的行列,奔向太阳———光明的未来:“在‘今天’,“我”告别“昨天”的寂寞、彷徨、惨愁,从“今天”起,乘着热情的轮子,勇敢地奔向太阳、奔向新生活、新时代”。

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群众已经成为创造新生活的主人,而诗人自己,也不再只是等待着太阳向自己滚来,而是要“乘着热情的轮子”向着太阳奔去。

艾青早期的诗作中常常流露着忧虑与激奋、痛苦与欢乐、消沉与希望,但随着思想的变迁,他的诗风逐渐趋于稳定和统一,明朗与欢乐成为他诗作的基调,长诗《火把》便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诗人选取了某城市群众为民族抗战热情所鼓舞,在黑夜里高举火把这一富有诗意的事件,将主人公唐尼的思想斗争交织其中,形象地显现了民族抗战的火把是如何照亮了知识青年的人生道路。

作者最后借唐尼母亲的嘴说出了意味深长的话:“天快要亮了”,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然而我们的信念/象光一样坚强--/经过了多少浩劫之后/穿过了漫长的黑夜/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永远光明”“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象飞轮似的旋转起来/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让我们象从地核里释放出来似的/极大地撑开光的翅膀/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飞翔”(《光的赞歌》)这些激扬而又凝重的歌声,为徘徊观望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为看不到中国前途的迷茫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无畏的战斗者摇旗呐喊助威,象横扫大地的飓风,吹去了阴翳,预告了黎明的到来。

艾青说过:“有良心的不应该缄默。

用我们诗篇里那种依附于真理的力量,去摧毁那些陈腐的世界的渣滓!而我们的作品的健康与太阳一样的爽朗精神,和那些靡弱的、萎颓的、瘫软的声音相对立的时候,也是必然会取得美学上的胜利的。

”这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艾青的浪漫主义精神始终体现在与大地的联系上,是健康爽朗的。

这与诗人所厌恶的消极浪漫主义的风格绝对不一样。

诗人认为只有这种有力量的浪漫主义才可能在最终取得美学上的胜利,而诗人也确实在创作实践上实现了这一点。

艾青比其他同时期的现实主义诗派诗人更具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受到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显然要多于我国文化传统,少年时期的艾青就已接受法国的象征主义。

艾青说:“我的诗里有些手法显然是对于凡尔哈仑的学习”(《诗论・为了胜利》),此外,艾青还读过声称要“从恶中发掘美”的《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的诗,喜爱希望成为“通灵者”的写过色彩绚烂的《元音》的兰波的诗,这使艾青在创作伊始已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有了一定认识,在加入现实主义阵营后,诗人也一直在创作手法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觉超越,以期用深厚丰富的诗意蕴涵更深切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艾青曾说:“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不仅在题材所触及的范围上有广泛的处理,同时在表现的手法以及风格的变化上有丰富的运用”,在艾青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体现:意象美、意境美、象征性手法。

深刻影响了艾青诗歌创作的印象派绘画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它大胆抛弃传统形式的束缚,旗帜鲜明地反对学院派保守思想和陈旧表现手法,把物理学在光、色、视光学法则方面的发现运用在绘画中,使绘画从画室进入宽广的外光世界,将纯粹而明亮的色彩解放出来并赋予真实、个性和自由,将“画的主题变成了光和它无穷无尽的变化”。

西方印象派绘画旗帜鲜明反学院派的叛逆性特质、独特的艺术追求、令人怦然心动的艺术魅力,不仅鼓励着艾青的艺术选择向自由、健旺和血性充溢的方向发展,也影响了艾青艺术感受世界和艺术地再现世界的基本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