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

合集下载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在孕期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到了分娩后,面对新生儿及家庭的责任和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产后康复,甚至会引发产后抑郁症。

1、荷尔蒙失衡: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荷尔蒙水平会有大的变化,分娩后,荷尔
蒙水平降低,这也会导致其情绪的波动和失衡。

2、身体疲劳:分娩过程会对产妇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压力,如出现疼痛、失血等情况,对身体造成更多负担,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情绪低落。

3、情感压抑:一些产妇可能会在生育前很少与亲人交流,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这
种情感上的压抑会影响其情绪状况。

护理干预:
1、产前宣教:宣教产妇及其家人了解产后护理等相关知识,提供宽松的家庭环境,
减轻其压力。

2、情感安慰:通过倾听和体贴等方式,帮助女性减轻情感上的压力和害怕,鼓励其
积极面对生活。

3、身体照顾:产后需要恢复,饮食、卫生等方面需要护士的指导,帮助产妇更好的
恢复身体。

4、心理疏导: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并进行恰当的咨询
和支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强调产妇的全面关注和综合照顾,通过情感安慰、身体照顾和心
理疏导等措施,帮助产妇加速康复,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选取初产妇13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产后36 h、6周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36 h、6周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标签:初产妇;产后抑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由Pitt在1968年第一次提出,是以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担忧、多虑、恐惧,过分关心或担心婴儿,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通常在产后2周内发病,其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综合性因素有关[1-2],国外发病率为3.5%~33.0%[3-4],我国的发病率为17.9%~30.0%[5-6],而初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病率则更高。

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功能恢复和家庭关系,而且对婴儿喂养、认识和语言的发育均有影响[7-8],因此,探讨初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对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3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38岁,平均(26.45±4.53)岁,孕37~42周,平均(39.35±1.53)周。

所有产妇均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心理、精神疾病史,无脑部及其他躯体性疾病,能理解测试的内容,自愿接受测试,产后能配合随访。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70例。

两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正常产前的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胎动、胎心的监测)、产后会阴、乳房的护理。

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

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

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对于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护理干预的内容、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产后抑郁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护理干预内容针对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支持:产后抑郁往往伴随着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充分的情绪支持,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情绪,化解负面情绪。

2.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产妇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合理的应对策略,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3.行为干预:针对产后抑郁的行为表现,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帮助产妇改善抑郁状态。

4.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构建有利于产妇康复的家庭氛围。

二、护理干预方法1.个性化护理: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护理效果最大化。

2.心理学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心理学干预方法,帮助产妇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药物治疗:在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状下,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造成不良后果。

4.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帮助产妇逐步重建自信和生活信心,重新融入社会生活,降低复发率。

三、效果评估1.心理评估: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对产妇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客观地反映护理干预的效果。

2.生活质量评估:从产妇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评估其生活状态和幸福感等指标的变化,评估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家庭功能评估:评估产妇所在家庭的功能状态,包括家庭氛围、家庭支持等方面,评估护理干预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四、结语产妇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来本院产检及分娩的初产妇1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75例初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的75例采用一般的护理方法。

两组初产妇于分娩前与产后6周采用17项版本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试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的发生率高达14.67%,观察组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16-01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因生理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抑郁症,症状主要有紧张、内疚、疑虑、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甚至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1]。

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不断转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初产妇的心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可危及到家庭与孩子。

初产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分娩的认识,第一次做母亲,有的没有做好做母亲的准备,有的甚至畏惧母亲角色,所以产后抑郁症对初产妇的影响更为明显,发病率更高。

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对来本院产检及分娩的150例初产妇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产检,愿意接受精神心理量表的测试和调查,单胎头位足月产初产妇。

排除标准:头盆不称、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有精神病的家族史,有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无法理解测试内容。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本院产检和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符合以上标准的初产妇共1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的年龄、孕周、文化背景、hrsd评分等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体会

浅谈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体会
子宫复旧及恶露护理、 会 阴 护 理及 乳 房护 理 。
心活动 ,耐心 地给孕妇讲解 妊娠分 娩的 医学 知识及剖 宫产指 征, 如果思想上过度紧张 、 忧 虑会 影响分娩 , 增 加产后抑郁症发 病率 。 护理人员要和她们 多沟通交 流 , 做知心朋友 , 说服她们在
怀孕期 间保持 良好 的心态 , 消除不必要 的顾虑 , 静下心来养胎 , 空闲时间找朋友聊天 , 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家务活 。 总之 , 只有通
3 产 褥 期 健康 教 育及 心 理 护 理
产妇 , 她们往往顾虑的事情 比较多 , 既渴望做母亲 , 同时心里又 常有 一些可怕 的念 头闪现 , 担忧胎儿 会有发 育畸形 、 不健康 等
现象 , 为此 经常忧心忡忡 , 焦虑不安。 护理人员要及时疏导她们
内心 的困惑 , 告知这种现象 发生 的概 率很小 ; 随着 医疗技术水 平不断提高 , 先进 的仪器 基本 上能筛选 出来 , 不必过于担心 、 焦
的食 物 , 并注意摄人 足够的水分 , 必要 时遵 医嘱静 脉补充 营养
教、 放 录像 带及电视短片等 形式 , 使孕妇对 妊娠 分娩有一个 直 观 的了解 , 让她们认 识到分娩是女性 的一个 自然 生理 现象 。只 有按 医嘱做 好产 前检查 , 根 据《 孕妇 健康 手册 》 的注意 事项 去 做, 比如怀孕期 间加强 营养 , 多吃新鲜蔬菜 、 水果 、 含铁的食物 ,
适量补充钙剂 ; 避免重体力 劳动 , 不乱吃药及不接触有 害物质 ; 注意休息 , 保证每天 睡眠 8 h 。通过护理人员 的卫 生健 康宣教 , 力争让每一位 孕妇 以 良好 的心态度过妊娠期。 1 . 2 护 士要 根据 孕妇 的文化程 度 、 个性 特征 、 心理 状态 , 运用 医学 心理学知识及语 言技巧 , 消 除孕妇 紧张、 焦虑 的心理 , 同时树立正确 的生育观 。 比如初产妇 , 尤其是 3 5岁 以上 的高龄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观察论文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观察论文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方法选择108例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54例,对照组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产前及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产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 护理措施2.1 产前心理护理初产妇对分娩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产程是否顺利、产后是否会出现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压力或心理障碍。

这些不良情绪,再加上产后体虚气弱的身体状况,就构成了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诱因[1]。

所以产前要向孕妇介绍相关的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让孕妇对分娩有一个认知,使孕妇能够正确认识分娩过程其实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就一定要有所付出,对所要面对的各种痛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分娩[2]。

同时指导产妇家属特别是产妇丈夫要对产妇进行开导和鼓励,进行尽力照顾好产妇,给产妇以精神上的大力支持。

使产妇从心理根源上消除抑郁心结,平复产妇的情绪,是产妇拥有一个健康、放松、快乐的心情。

2.2 产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由于产后产妇会消耗极大的体力和精力,产妇体质比较虚弱,所以应给产妇营造一个安静、温馨、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定时通风,减少探视,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清淡、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之品,保持大便通畅,使产妇有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以利于心情舒畅,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2.2.2 心理护理产后由于体质虚弱以及产后家庭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怀孕时孕妇为中心突然转变为以新生儿为中心。

特别是生产女婴的产妇,由于一些农村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给产妇带来无形的压力,会造成产妇心理备感失落导致心理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这时产妇心理脆弱、委屈、不愿言语,甚至焦虑,恐惧。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护理论文1方法1.1护理干预1.1.1物质支持:首先医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关系,产妇家属应尽量满足其要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如:照顾产妇、整理家务、直接帮助产妇照顾婴儿,以及直接为她们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等,减轻产妇生活负担和压力,是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

1.1.2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诉说不满,以缓解压力,开导她们应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多给她们一些爱心。

营造轻松氛围,播放音乐,有利于各项操作进行,指导产妇家属多主动照顾产妇及婴儿、分担家务、不重男轻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1.3信息支持:信息支持对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支持是指为支持对象提供建议和相关信息。

产后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时期,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得到指导的时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地为产妇提供信息和适当的母婴保健知识、科学育儿方法,以及如何兼顾母亲与妻子两种角色,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避免因缺乏知识、经验不足、不知所措而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提供多种有益信息,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减轻她们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乐观开朗,以减轻抑郁的发生。

1.1.4评价支持:评价支持是对支持对象的行为给与肯定、认可、表扬和鼓励,它传递了一种让被支持对象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的信息。

在产后期,产妇心理情感表现比较脆弱,而对周围人的态度评价都非常敏感。

此期如果缺乏良好的评价支持,很容易导致产妇产生不良情绪,出现抑郁症状。

相反,如果在此期能对她们的任何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分娩所带来困难和挑战,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从而避免产后抑郁症状出现。

1.2评价方法2组Zung自评抑郁量表评定,用总分除以80得到抑郁指数,无抑郁指数<0.45;轻度抑郁指数0.46~0.55;中度抑郁指数为0.56~0.65;重度抑郁指数>0.66。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即墨市人民医院李淑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

方法将48例产后抑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取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24例,同时实施社会支持和放松训练。

结果干预2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社会支持放松训练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身心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多学科的重视,妇产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

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产妇来说,特别是初产妇,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

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育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尤以发生于产后2周的产后抑郁症最常见。

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产妇,而且也严重危害孩子和家庭。

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我们对48例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病人48例,年龄23-29岁,平均25.6岁。

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妇产18例,文化程度:初中18例,高中10例,中专10例,大专10例;入组标准:①均为足月产妇。

②意识清醒查体合法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障碍(症状)或阳性家族史。

③产前无妊高征,心脏病或其他内科并发病。

④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Z-R)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进行产后常规护理,病人提出问题时予以解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2.1全面准确评估产妇社会关系及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的支持系统,是否感觉到家人提供的情感和物质支持。

严密观察产妇言语、动作、行为及非语言情绪反应,注意产妇有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或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烦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身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等症状;观察产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的情况,是否有孤独感;询问产妇对分娩的感觉,是否有失望悲哀的感觉;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性别的态度。

评估产妇生活自理及照料新生儿的能力。

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情绪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1.2.2提供社会支持①物质支持充足的物质支付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1)给产妇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产妇及家庭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

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对产妇的关心很重要,需要家人从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保证充分休息,防止疲劳。

饮食上应注意营养,食品多样化,以保证乳汁的质量。

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与产妇的父母、公婆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在家务、经济等方面给产妇以帮助。

同时,尽可能考虑产妇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病人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及时处理产妇产后感染,发热等不适,及婴儿的各种异常现象,减少促进产后抑郁的因素。

②精神支持。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对待产妇态度和霭,自然,耐心倾听其诉说,并鼓励产妇把引进抑郁的原因表达出来,使其减轻心理压力,得到心理解脱,以积极、乐观、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她们,多给予她们一些爱心,以消除紧张抑郁情绪,在与产妇交谈接触时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意义和技巧,其心情愉快,并感到亲切、温暖。

对产妇的丈夫、父母、公婆及亲戚朋友进行有效宣教,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给予产妇体贴关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不良情感和心境,感觉到自己在社会及家庭中的地位,尽快进入母亲角色。

③信息支持加强健康宣教及相关知识宣传,为产妇提供信息,讲解产后保健知识和产后母体生理变化以及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和如何为婴儿更换尿布、衣物,从而帮助他们学习和照顾婴儿,如何护理自己。

鼓励同室病友间相互交流经验;恢复好的产妇介绍自身经验。

组织观看婴儿沐浴和育儿影象宣教,包括VCD及电视;进行专题讲座,其内容要通俗易懂,播放有关育婴护理及产后保健资料,以便于掌握和强化有关知识。

④评价支持不轻易否定产妇行动有效的行为,运用积极语言对产妇的任何努力和进步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如“你恢复的很快”“你的奶水很充足”“孩子长的胖嘟嘟的真可爱”等,并应用点头、微笑、轻声应答等方式鼓励产妇的积极行为,帮助产妇树立信心,使其感觉到有能力承担母亲这一角色,体现自我价值。

1.2.3 放松训练:①有意识的放松通过有意识地对身体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训练,最终达到可以有意识地放松紧张部位肌肉的目的。

包括渐进式和选择式放松训练。

具体有9个步骤:即收缩:脚-腿-骨盆底-手-臂-肩-脸肌肉,几秒钟后的放松:收缩右臂,放松左臂,全放松;收缩右腿,放松左腿,全放松;收缩双臂,放松双腿;收缩双腿,放松双臂,此疗法的指导语多暗示慢松弛语言,如“舒适的躺好,放松。

”“体验一下你的左手松弛,注意和紧张作对比,”“好,很好。

”“不要着急,慢慢来。

”等等,训练时间为每天中午和晚上临睡前30分钟。

②触摸放松。

当产妇某一部分肌肉,如颈部、前臂紧张时,触摸产妇的紧张部分并指导其放松。

③意念放松产妇通过其想象某一美好的事物,消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以达到一种身心转移的状态。

④音乐放松产妇双耳戴耳机在静坐或静卧欣赏,选择产妇喜欢的舒缓音乐,指导其完全沉浸于音乐之中,从而达到身心平衡的一种状态方法。

但这种方法要求产妇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对观察组中24例产妇实施此疗法,2次/天,每次30分钟。

1.2.4产后恢复训练运动前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穿着宽松衣服,排空膀胱,移走枕头在硬扳床上运动。

①仰卧深呼吸,收腹部然后呼气。

②仰卧两臂伸直放于身旁,进行缩肛与放松运动。

③仰卧髋与腿放松,分开稍屈,脚底紧贴床面抬高臀部。

④仰卧两臂伸直放身旁,双腿上举与分举,与身体成一直角。

⑤仰卧起坐。

⑥跪姿双膝分开,肩肘垂直,双手平放于床上。

腰部进行左右旋转动作。

⑦全身运动跪姿,双臂支撑于床上,左右腿交替向背部高举,产妇可按照由弱到强的原则以及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如有不适或出血应立即停止。

一般产后两日开始,每1-2日增加一节。

⑧增加一节,2-3次/日,每次15分钟,剖腹产产妇可先评估执行第一项的深呼吸运动,其他项目等伤口愈合后再逐渐执行。

1.3评价方法入组时及实施14日后采用汉蜜顿(HAMD)抑郁量表分别测定两组。

评分分值升高表示抑郁程度增加,分值降低表示抑郁程度降低并比较,统计学处理并检验2.结果两组HAMD评分比较(见表)表一两组HAMD评分比较组别例数入组时 14日后对照组 24观察组 24入组时比较3.讨论产后抑郁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通常在分娩两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易激动、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

常失去生活自立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和嗜睡状态。

国外报道发生率高达30%。

国内报道发生率在10%以上,而初产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经产妇。

产后抑郁对孩子的发育也有影响,病态的母亲对孩子有厌烦感,缺乏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另外,产后抑郁患者丈夫也因妻子的疾病造成心理障碍。

因此,产后抑郁可能影响婚姻、家庭、社会。

造成产后抑郁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①生理因素: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体内分泌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者表现抑郁,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孕中去甲肾上腺明显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

另外,胎儿胎盘娩出,使来源于胎儿胎盘的激素突然撤退,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E、P的不平衡,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再者,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剖腹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般认为,不同分娩结局的产妇所接受的心理上的应激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由于分娩所带来的疾病与不适使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的时间延长,导致躯体和心理上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产后抑郁的发生。

②心理因素有学者提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时常出现焦虑以及强迫特殊品质,或者出现过度自我控制和顺从。

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她们的行为变的更原始或具有孩子气,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体征。

尤其对初产妇来说,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忧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

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一周的情绪变化更为明显。

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就是说,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有关照顾婴儿的一切事物,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造成心理障碍。

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可导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时间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③社会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畸形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应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怀孕期间应激压力,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以认为,孕期及分娩前后应激事件的发生,如:夫妻分离,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的重要诱因,还有环境低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产后家属冷漠等引发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核心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照顾新生儿的亲属极为有限,孩子托人照顾的费用又很高,因此产妇面临经济与照顾好孩子的双重压力,部分产妇可能失去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来源,经济上的要求常造成产妇抑郁。

角色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初产妇对承担母亲这一角色毫无心理准备,而周围的人强烈期待其母亲行为,并且往往产妇难以接受。

同时,由于妊娠和分娩造成了身体结构、功能、感觉和社会功能的改变,常常会担心,这些压力也会产生抑郁。

怀孕和分娩是女性一生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心理的改变,潜意识的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来源的需求等,对产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环境,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后提供指导与支持是相当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