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艺术

合集下载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 “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和“他”的视角来讲故事 的。基本分析人称的作用即可。 第二人称作用: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注意点:(二)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 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
——(饱满、立体)
3.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生动
——(鲜明、生动)
4.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感情 ——(烘托心理、体现感情)
四、环境
1.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五、主旨:
1.有助于凸显(揭示)、深化、丰富小说主题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 叙述者是谁? 叙述的视角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腔调
故事是谁讲的——叙述视角
《祝福》: ——限知视角“我” ——“我”的身份:受新思潮影响的返乡的知识青年 (游子、 “异己者” ) 由“我”来讲故事的特点?若换成鲁镇的其他人不好吗? 1.“我”是一个返乡的青年,对祥林嫂有更多关注的兴趣, 如果是鲁四老爷,则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人物。 2.我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新派人物,对祥林嫂有一定同情, 才会有灵魂有无的关键性对话。如果是柳妈的叙述,则无 法达到这个高度。 3.我回答的模棱两可也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突出了小资产加 阶级知识分子的懦弱,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节奏 叙述的频率
:常见、特殊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一、 叙事人称(一、二、三人称) 叙事的身份(儿童、伙计、知识分子等) 叙事视角(全知、有限制)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一、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 “我”

小说叙事艺术的复杂性体现

小说叙事艺术的复杂性体现

小说叙事艺术的复杂性体现
小说的叙事艺术有多方面、多层次,具有复杂性,每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叙事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小说的叙事艺术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1、小说的文笔上:各种小说复杂句式的得当运用;各种词汇的得当运用;语法;各种表现手法;各种修辞手法等。

2、内容结构上:小说内容有内涵,紧扣一个或者几个中心线索,围绕着其展开,机具复杂性的描写。

3、人物形象上:要塑造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要适当地让人出其不意,或者到极致。

4、事件:六大因素必不可少,适当的心计,让人意外的剧情。

5、其他:场景描绘是绝不能少也绝不能太差。

因为一部小说里,场景背景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如:广西作家东西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的独特又复杂叙事艺术——复式交叉。

小说两条叙事线相互平行又互相交错,多个人物和情节碰撞,产生了多个令人意外的事件,多个反转,让人觉得汗毛耸立,这部小说的叙事艺术极为复杂,集中体现在小说事件多次的出乎意料、平行又小错发展情节结构以及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等等。

其中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其最大的复杂性体现之,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内心都炽烈滚烫,诉说着人性的黑暗面和复杂性。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解题指导:小说的叙事艺术(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解题指导:小说的叙事艺术(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解题指导:小说的叙事艺术(附练习及答案)小说的叙事艺术一、小说的叙述人称,它主要有三种形式:1、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即小说通过“我”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情节,“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但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也可以贯串全文,成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对主要人物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不过,第一人称只能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叙述,因此,在叙述上有一定的限制,文中形成的空白还要由读者去填补。

2、第二人称,这种叙述人称在中国小说里很少见,主要存在于外国小说中。

它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会显得很拗口,故而,被很多小说家弃而不用,所以,在高考中,考生是见不到这种文章的,因此,不再赘述。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被称为云端视角),它被中国的古典小说中广泛使用,这种叙述人称可以不受限制,相对自由,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它俨然就是上帝,知晓一切,操控一切,因此,会让读者感到真实性不足,同时,也限制了读者再创造的热情和冲动。

二、小说的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是按照时间先后来写,属于正常写法;而平叙是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在中国传统的戏文中常常出现,高考很少涉及。

但倒叙、插叙、补叙是小说叙述中的特色,容易混淆,所以,它们往往成为高考的命题宠儿。

1、倒叙,就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呈现出来,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比如:鲁迅的《祝福》,小说先把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结局呈现出来,然后再说她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鲁镇祝福景象;再比如,契诃夫的《套中人》,小说一上来就讲到,我的同事(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然后接着介绍他的一些奇怪的情形,这样安排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的叙事艺术解读作家的故事讲述手法

小说的叙事艺术解读作家的故事讲述手法

小说的叙事艺术解读作家的故事讲述手法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述来讲述故事。

作家通过叙事艺术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刻画人物和展现情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说的叙事艺术,并解读作家在故事讲述方面的手法。

首先,作家在小说中使用的叙事视角是非常重要的。

叙事视角决定了读者所能了解到的信息和角色的立场。

一般来说,叙事视角可以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第一人称叙事通过主角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以观察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多个角色和事件的发展。

其次,作家在小说中运用的时间结构也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

时间结构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线性时间结构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这种叙事方式较为直接,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连续性和发展过程。

而非线性时间结构则通过回溯、倒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增加悬疑和紧张感,同时也让读者思考和推理故事的真相和内在逻辑。

另外,作家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叙事的重要元素。

作家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以及内心活动等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生动和立体性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情感投入和对人物的共情能力。

作家通过对人物角色的细腻描写和深入剖析,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融入到故事中,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作家还会利用跳跃性的叙述、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叙事艺术。

跳跃性的叙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更加有层次和张力。

隐喻和象征则通过意象和符号的运用来传递作家的思想和主题,为故事增添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小说的叙事艺术是作家通过叙述手法来表达故事的一种方式。

作家通过选择叙事视角、时间结构、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跳跃性的叙述和修辞手法等,来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

只有通过良好的叙事,作家才能够更好地呈现故事中的思想和情感,与读者建立起共鸣和连接。

以上就是对小说的叙事艺术的解读和作家的故事讲述手法的探讨。

小说阅读《小说艺术技巧之叙事艺术》课件

小说阅读《小说艺术技巧之叙事艺术》课件
6.衬托:指描画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 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 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 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 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 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 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情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一 语道破的作用。
9. 线索: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
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1)小说中常见的线索 人物、事物、事件、时间、空间、人物心理、情
感等 (2)线索的安排 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
般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的,可 分为明线和暗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 来的线索为明线。未直接描画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 接呈现出来的线索为暗线。
叙事艺术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 络清楚、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 能,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情节结构 手法和叙述安排的情势。
(一)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技能, 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 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 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小说阅读
——小说的叙事艺术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 2.掌握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的命题特点 3.揣摩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答题技能
一、小说的叙事艺术技能
小说的艺术技能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 技能更突出叙事技能、描写艺术、语言 艺术等几个方面。本讲重点讲叙事艺术。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事艺术+课件31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事艺术+课件31张
举例: 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含泪微笑欧·亨利,
幽默深刻讽刺是鲁迅,冷峻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 老舍——幽默讽刺
注意:作家的腔调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叙述的顺序(方式)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
四、叙述的频率——重复与变化
链接教材——举例:《祝福》中祥林嫂重复讲述阿毛之死与观 众的反应变化,有何作用?
《祝福》中祥林嫂讲述阿毛之死“我真傻,真.....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 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重复中的变化:听众的反应 (1)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 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 (2)这故事倒颇有效...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3)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
(一)叙事视角和人称
3.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第三人称主 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 角度,虽然“你”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 是“你”,而是从“我”或“他”的角度看你,是从“我” 或“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 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 流。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8. (2021新高考1卷 《石门阵》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 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
【解析】 ①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绪,让 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声”“那条小街上有人 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②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比如:“麻子 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 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 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③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技巧+课件+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作者的叙述角度): 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要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作用:不受时空、人物的约束,灵活自由;便于全面(多角度)地描述,客观冷静。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改变了叙述视角,由作者全知的视角,变成了小说中人物黛玉的视角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说是一种将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文字叙述出来的文学形式,而小说中的叙事是小说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在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各异,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作家能够创造出多样的叙事效果,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一,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是小说中最常见也最基本的一种叙事方式。

通过直接描写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直接叙事将故事以相对客观、明确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能够快速地了解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第二,间接叙事。

间接叙事是相对于直接叙事而言的。

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和反思,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故事情节,而是通过提供细节和背景信息来引导读者思考和推测。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运用描写手法、回忆手法等,通过复杂而具有层次感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丰满和深入,给读者一种解谜的感觉。

第三,口述叙事。

口述叙事是一种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叙事方式。

通过将故事放在人物自己的视角和口头表述中,口述叙事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其中,听到讲述者亲自讲述故事,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绪波动。

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和投入感。

第四,多角度叙事。

多角度叙事是指通过多个不同的视角和叙述者来呈现故事。

不同的叙述者对同一个事件或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交替叙述不同的角度,多角度叙事能够展现故事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读者在不同的叙事声音中寻找到真相和理解。

第五,无声叙事。

无声叙事是指通过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塑造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

在无声叙事中,文字所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供读者自由联想和解读。

无声叙事通过抽象的符号和隐喻表达,使故事更加富有诗意和思考性,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叙事是小说的灵魂,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多,使得小说可以充分展示作家的创意和想象能力。

无论是直接叙事还是间接叙事,口述叙事还是多角度叙事,每种叙事方式都有其特点和优势,都能够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事件的背景或原因插入一 段叙述,带有追叙的性质。 2. 为了使事件叙述得更清楚,增强表现力,插入一 段叙述,对小说人物或情节做必要的注释和说明。
ppt课件
10
(四) 补叙
所谓补叙,是指为了使叙述更加丰富,更富有表 现力,在小说中心事件的叙述过程中,适当地对所叙 述的内容作一些补充的一种叙述方式。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因为叙述人局内 人,熟悉人物及其活动或是直接介入某事件,所以叙 述人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感,无意中也拉近了与读者 的距离。与此同时,它往往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从 而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较浓厚的感情色彩。
ppt课件
14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1. 为了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读者读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萧红《小城三月》:
ppt课件
19
(三)视角的转换与多视角
小说叙述视角的区分是相对的,在具体小说创作中, 不少小说的叙述视角往往不是单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 角或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而是在必要时将二者结合来使 用。如卡夫卡《乡村婚礼的筹备》,其主要叙述视角是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但在具体叙述时,特别是涉及拉班 的意识活动时,又转换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ppt课件
17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4. 小说以日记、书信等形式出现。这时的叙述人一 般采用第一人称,在具体叙述时,要兼顾日记体和书 信体的特点,叙述人应该自由灵活一些。比较著名的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等。
ppt课件
18
(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由于叙述者在局外,抒写很 自由,不受限制,叙述者可以全方位地描写人物,叙述事 件,可以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第三人称叙 述一般比较客观冷静。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之分。
只有我们的马车,因为载着翠姨的愿望,在街上奔驰 得特别的清醒,又特别的快。 雪下的更大了,街上什么 人都没有了,只有我们两个人,催着车夫,跑来路去。一 直到天都很晚了,鞋子没有买到。翠姨深深的看到我的眼 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我 很想装出大人的样子, 来安慰她,但是没有等到找出什么适当的话来,泪便流出 来了。
ppt课件
12
第二节 小说的叙述
叙述角度,是指采用什么样的视角或站在什么样的立 场来叙述故事。叙述角度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叙述人作 为局内人,对人物及人物活动(事件)进行叙述,即第一 人称叙述角度;另一种是叙述人作为局外人,对人物和人 物活动(事件)进行叙述,即第三人称叙述角度。
ppt课件
13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ppt课件
6
(二)倒叙
1. 为了凸现小说的主题,可以把最能表现主题的部分提 到开头,以示突出。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属于这一类 倒叙,小说一开头就把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写出来,在叙述 祥林嫂不幸的人生遭际。
ppt课件
7
(二)倒叙
2. 为了使小说在章法上不呆滞,富有变化,避免单调的 平铺直叙,可将事件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或结局放到 开头写,使小说显得章法灵活。如谌容《人到中年》写已 到中年的优秀眼科大夫陆文婷忘我工作的故事。小说采用 的是倒叙方式,开头就叙述陆文婷病倒,不知自己身在何 方,然后再回头叙述她病倒之前的工作状况以及家庭状况 等内容。
ppt课件
8
(二)倒叙
3. 为了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使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可 将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放在小说的开头,制造一定的 悬念。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
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 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那个遥远的下午。
ppt课件
9
(三) 插叙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段 与人物或情节相关的内容(譬如人物的介绍、事件的 背景或原因)的一种叙述方式。 1. 为了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故事情节,在叙述中心事
补叙的内容多半是简要的片段,一般只对原有的 叙述起补充作用,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莫泊桑 《项链》。
ppt课件
11
(五) 平叙
平叙,即平行叙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 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平叙多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如章回体小说。 平叙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 枝”,对于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分开叙述,先 叙一件事,然后在叙另一件事;另一种是对要叙述的 各种事交替着进行叙述,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 述,使读者对叙述的两件事同时都关注。
ppt课件
4
(一)顺叙
顺叙的优点是能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比较清楚,条理 清晰,在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中,人物的性格也得以充分 的展现;缺点是平铺直叙容易给人以平淡的感觉,从而缺 乏足够的吸引力。
ppt课件
5
(二)倒叙
倒叙是相对于顺叙来说的一种叙述方式,它不按时间 先后的顺叙来叙述事件,而是在小说的开头就对某些发生 较晚近的故事情节或结局先作交代,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 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ppt课件
16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3. 小说要着力表现的是人物,选取的素材又比较零 散,为了突出人物,将这些零散的素材集中,这种情 况下,也比较适合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如老舍 《我这一辈子》,作者要表现的是主人公的灰色人生, 主人公一辈子经历的事件多而杂,作者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通过“我”的口吻,叙述小说主人公一生不顺 畅的经历。
ppt课件
15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2. 小说叙述者叙述时带有比较浓的抒情气息。这种 小说通常侧重于叙述由生活(事件)所带来的感受和 心理。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郁达夫的作品,他的《沉沦》 《南迁》《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浪漫 抒情小说,采用的是一种自叙的方式,以“我”作为 叙述人来叙述人物及事件。
ppt课件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小说的叙述类型 小说的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技巧
ppt课件
2
第一节 小说的叙述类型
小说的叙述可分为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顺叙、 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ppt课件
3
(一)顺叙
顺叙,也叫正叙,小说情节基本上是按照时间发展的 先后顺序依次叙述的。 顺叙是所有叙述方式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也是 我国传统的古典白话小说惯用的叙述方式,如《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 顺叙。现代作家也有不少用这种叙述方式叙述人物事 件,如张爱玲就比较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故事 (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叙组织情节,刻画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