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血栓应用尿激酶溶解的方法及预防

合集下载

尿激酶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的溶栓方法及溶栓后瘘管的护理

尿激酶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的溶栓方法及溶栓后瘘管的护理

尿激酶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的溶栓方法及溶栓后瘘管的护理杨爱军 白玲 张赤兵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血栓;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9689(2006)16 1516 02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不可缺少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但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瘘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动静脉内瘘管堵塞时有发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我科自2001年起应用尿激酶疏通堵塞的内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因患慢性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001~2004年共计2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38~80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内瘘管堵塞原因为血压偏低,瘘管压迫时间相对延长,呕吐、大汗、腹泻等所致的脱水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等。

临床表现为瘘管杂音消失、动静脉吻合口血管震颤减弱,血透中血流速降低,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速。

2 方法以尿激酶25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用7号头皮针自动静脉内瘘处注射,穿刺点在距动静脉瘘管吻合口前端2cm左右,进针方向为顺血流方向,缓慢注射,速度为1ml/min,注射时间为3~4h。

边注射边注意液体进入的感觉,如果阻力增大或回抽无回血时应停止注射,待头皮针内再见回血时继续注射。

如此反复注入药液后,以手触摸瘘管处血管震颤的变化,或用听诊器仔细倾听血管杂音的变化。

当血管杂音恢复后,再以25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持续缓慢泵入,10滴/min。

通瘘整个过程中尿激酶累积用量不超过100万U。

3 结果在28例用尿激酶进行内瘘管溶栓的病例中,其中21例得以成功疏通,7例效果差,溶栓失败。

成功率为75%。

在21例成功疏通病例中,有5例为反复堵塞后再疏通,疏通次数为2~4次。

4 讨论尿激酶能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适应于肢体周围动静脉血栓溶解。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

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的应急预案1、发生原因:患者高凝、动脉硬化、内瘘肢体受压或感染,透析中发生低血压。

2、临床表现:内瘘部位疼痛,塌陷或硬包块,触摸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3、应急预案:⑴血栓发生在6h之内者,用尿激酶溶栓。

(护士操作)方法:尿激酶25万u/支,用生理盐水12.5ml稀释(2万u/ml),用7号套管针在瘘口轻微搏动处向心方向穿刺,每隔15-20min缓慢注射尿激酶4万u,并用手指间断压迫吻合口上方静脉,同时根据血压情况适当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

(具体剂量及操作方法需遵循医嘱)⑵侵入性血管内溶栓术,即在X线下将导管插入血栓部位,灌注溶栓剂。

(医生操作)⑶用带气囊的导管取栓。

(医生操作)4、预防措施:⑴内瘘需术后6—12周后使用,不可过早穿刺。

首次穿刺需要科室穿刺技术优秀者穿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⑵动静脉内瘘要采用绳梯式穿刺法及扣眼穿刺法,避免纽扣式穿刺法,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内瘘感染。

⑶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或过紧包扎,透析结束后压迫针孔15—20min,压力适中,以免内瘘堵塞。

⑷透析中,后期防止低血压。

⑸根据患者凝血情况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给予潘生丁、阿司匹林等药物。

⑹不能在内瘘侧体输液、采血、测血压或悬挂重物,内瘘侧肢体发痒时不能用手抓,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⑺经常听内瘘有无杂音,触摸有无震颤,观察有无疼痛、红肿、渗出,发现异常立即应诊。

⑻经常活动有瘘肢体,如握拳运动、握握力球。

⑼皮下有淤血、肿胀时可进行冷热敷,24h内冷敷24h后可热敷可同时擦喜辽妥软膏。

⑽控制好病人透析间期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可以超过3%--5%。

⑾穿刺前一定要评估内瘘强弱,如果内瘘震颤减弱及时通知大夫切勿穿刺内瘘。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作者:张燕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方法:对23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并行相应的护理。

结果:23例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明显,杂音恢复。

结论:尿激酶局部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溶栓,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护理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内瘘血栓形成是其失去功能的主要原因。

既往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切开取栓或重新制作内瘘,不仅创伤大,而且并发症较多。

我院肾病内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 23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3例患者,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5岁(25~74岁),共发生28例次急性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其中19例发生1次,3例发生2次,1例发生3次)。

23例患者内瘘吻合方式: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10例,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8例,大隐静脉-胫前静脉3例,大隐静脉-足背动脉2例。

内瘘使用时间0.5~150月,血栓形成时间2~72h。

23例患者均系慢性肾衰竭门诊透析患者(原发病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多囊肾1例)。

1.2 方法1.2.1 用药前准备1所有23例次患者术前均经临床及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临床诊断标准为听诊内瘘杂音消失,触诊未触及震颤,内瘘血管疼痛明显,血液透析中血流量降低,达不到有效透析血流量标准。

超声检查见动静脉内瘘血流中断,管腔内见血栓形成。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低分子肝素钙(万脉舒,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100U皮下注射,以及前列地尔10微克静脉推注抗凝治疗。

1.2.2 患者入院后,嘱其绝对卧床休息1~2周,抬高患肢20~30度,可以做适当的活动。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内瘘血栓形成诱因,规范使用、加强监测、结合患者自我保健,及时预防、早期发现血栓形成,适时选择治疗措施;结果5年中发生内瘘血栓17例,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再通12例,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4例,血栓形成时间>24H 择期行内瘘成型术1例。

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内瘘血栓形成,早期发现血栓并积极处理,是内瘘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标签:动静脉内瘘;血栓;预防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保证血液透析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自体动静脉内瘘(A VF)是指通过手术方法将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安全并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目前最理想的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不限制活动、使用方便且维持时间长等优点。

但血栓形成是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阻塞最重要的原因[1]。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内瘘功能的监测,早期发现血栓形成的征象,适时选择溶栓、外科手术治疗取栓等措施,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起开展血液透析以来,至2010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者占90%,采取积极预防、加强监测与自我维护等措施,只有17例发生内瘘血栓,其中男11例,女6例,内瘘建立后使用时间2~58个月,发生血栓时间为使用后3~43个月,经过早期溶栓处理后,12例患者内瘘再通,4例行吻合口切口取栓后再通,内瘘功能恢复正常,1例血栓形成时间>24H需要行第二次内瘘成形术。

2. 监测与预防2.1避免血栓形成诱因:内瘘血栓多发生于血管狭窄处,常见诱因有①患者全身状态,如血液高凝、休克、糖尿病;②血管条件差,如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硬化或内径过细,静脉炎、上段血管已有血栓;③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状态、低温等;④反复定点穿刺损伤血管内膜;⑤局部压迫止血不当,内瘘血管长时间受压等。

尿激酶溶解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5例

尿激酶溶解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5例

若闭塞时间超过 2 h, 则药物溶栓 无效 。 4
3 2 注射 溶 栓 药 物 时 , 药 物 必 须 先 注 入 吻 合 口的 动 脉 端 , .
以保证栓塞局部 的高浓度 ,这样起效快 ,全身 出血等并发 症少。 喜疗妥软膏含有肝素成分 ,用它在闭塞处按摩可被
皮下组 织吸 收 ,加速血 栓溶解 。 3 3 内 瘘 血 管 再 通 后 可 立 即 穿 刺 进 行 血 透 , 血 流 量 可 逐 . 渐 恢 复 , 透 析 中用 低 分 子 肝 素 抗 凝 。 非 透 析 日可 给 予 腹 壁 皮下注 射低分子 肝素 3 d, 以 防 止 内瘘 再 度 血 栓 形 成 。 对 于 有 高 凝 状 态 的 患 者 , 可 长 期 服 用 阿 司 匹林 或 华 法 林 。 3 4 应 用 尿 激酶 溶栓 后 , 如 果 局 部 穿 刺 部 位 出 血 不止 , 可 .
流量 :2 0 6 ml mi 2 ~2 0 / n,透析 中均曾有低血压 发生。 发
现 内瘘 闭 塞 时 间 为 透 析 结 束 后 6 1 . h( 性 栓 塞 ) ~ 5 急 2 。 1 2 方法 . 尿激 酶 5 0万 ~7 5万 U 加 0 9 氯 化 钠 注 射 .%
采用 氨 甲苯酸 ( 止血芳 酸 )治疗
是 依靠 纤维蛋 白溶酶的作用溶解血栓 ,纤维 蛋白溶酶包括 链激酶 、 组织纤溶酶 原激 活剂和尿激酶 。 我们 采用尿激 1
酶 进 行 溶 栓 治 疗 5例 , 血 管 均 再 通 且 无 明 显 的 不 良反 应 。 我 们体 会 到 , 尿 激酶 溶 解 动 静 脉 内瘘 血 栓 时 应注 意 以 下 问
刺造成 局部 动脉瘤或局部血管狭窄 。 ⑤告诉患者动静脉 内 瘘 的保护方法 ,嘱患者每 日 4 ~5次观察动静 脉内瘘的震 颤 ,如震颤减 低 、杂音 减弱应 及时就诊 。

尿激酶溶栓的注意事项

尿激酶溶栓的注意事项

尿激酶溶栓的注意事项
尿激酶溶栓是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血栓性疾病。

使用这种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注意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对尿激酶或其他溶栓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

在使用药物前,确保患者没有过敏史,否则应慎重考虑。

2. 心脑血管疾病:尿激酶溶栓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但在患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谨慎。

例如,在最近三个月内有心脏手术、脑血管出血或严重的高血压等情况下,应避免使用。

3. 出血风险:尿激酶溶栓可能导致出血,包括脑出血和内脏出血等重大出血。

在使用药物前应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避免在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中使用。

4. 肝功能异常:尿激酶一般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要调整剂量或者避免使用。

5.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激酶对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前需要咨询医生,评估风险和益处。

6. 药物相互作用:尿激酶溶栓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或减少溶栓效果。

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
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总之,使用尿激酶溶栓时需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禁忌症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

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嘱。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护理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护理
所致 ,2例 为 低 血 压 所 致 ,另 2例 原 因不 明 。
的理 解 ,使 患 者 以积 极 的心 态 配 合 治 疗 。 2 3 溶 栓 时 护 理 :将 输 液 泵 放 置 高 于 患 者 手 臂 ,避 免 血 液 . 回流 ,并 随 时 观 察 输 液 泵 通 畅 情 况 ,确 保 药 物 均 匀 输 入 。根 据 患 者 情 况 适 当 使 用 止 血 带 、局 部 按 摩 和 热 敷 ,使 静 脉 扩 张 , 以利 于 闭 塞 血 管 的再 通 。密 切 监 测 患 者 血 压 、 心率 、皮
人 工 自体 动 静 脉 内瘘 (r r v n u i ua A ) 是 at i eo sf tl, VF eo s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中较 为 理 想 、被 广 泛 使 用 的 血 管 通 路 ,
陈燕 真
纪美玉
颜建华
黄 世 阳
Hg ( 1 mm Hg一 0 1 3 k a , 舒 张 压 维 持 在 8 ~ 9 m . 3 P ) O 0m Hg ,血 压 过 低 会 导 致 瘘 管 堵 塞 。 ( )透 析 次 日,用 温 水 湿 5
肤 黏 膜 及 内瘘 侧 肢 体 末 端 血 供 情 况 等 。 在 内瘘 复通 过程 中 因
局 部 药 物 及 微 量 泵 压 力 等 因 素 造 成 的 溶 栓 处疼 痛现 象 ,要 及 时 同 患 者 沟 通 ,以 消 除 紧 张 情 绪 。在 复通 瞬 问 ,如 果 患 者 内
微量泵 以 2 5~ 5 O万 单 位 / h 持 续 推 注 泵 入 尿 激 酶 约 3 O
通 的 成 功 率 , 同时 ,还 要 对 患 者 及 家 属进 行健 康教 育 , 以增 强 患 者 的 自我 保 护 意 识 和 护 理 能 力 。

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栓塞药物溶栓的方法和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栓塞药物溶栓的方法和护理

科学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栓塞药物溶栓的方法和护理刘彩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溶栓的方法和护理。

方法:内瘘肢体行血管彩超确定栓塞部位;生理盐水50mL稀释尿激酶50万单位,均分为两支使用,在栓塞部位的动脉段和静脉端(离栓塞处5cm)处朝向心、离心各各插入1留置针,微量泵以10mL/h持续泵入尿激酶稀释液(qd),保留针头,连用3d;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2mL Q12h皮下注射。

溶栓期间注意观察内瘘血管震颤、血管杂音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全身或局部皮下出血等情况,血管彩超评估治疗后血栓的情况。

结果:28例内瘘溶栓,12例溶栓1次,占43%,5例溶栓2次,占18%,5例溶栓3次,占18%,失败6例,占21%(其中闭塞时间>24h有4例)。

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早期用于动静脉内瘘的溶栓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方便护理等特征,值得推广。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栓塞; 药物溶栓;方法;护理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最为理想、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

血栓形成是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丧失功能的常见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我科从2016年11月~2018年6月对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和对象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内瘘栓塞的患者共28例。

其中男11例,女17例,其中自体内瘘17例,人造血管内瘘11例,年龄介于38~81岁之间,内瘘使用时间为8~114月,平均使用时间为46.16月,闭塞时间>24h有6例次,<24h的22例次。

血栓形成的诊断:触诊动静脉震颤消失或减弱,听诊动静脉内瘘血管杂音消失或减弱,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血栓形成[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血栓应用尿激酶溶解的方法及预防作者:王晴季扬陆浩何玉金孙荣【摘要】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治疗是外科重建及介入治疗。

我们对21例患者内瘘血栓形成用尿激酶(UK)溶解血栓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尿激酶向血栓内部喷洒治疗,配合使用抗凝剂如潘生丁、阿司匹林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加强预防错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尿激酶血栓预防【Abstract】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refers to the member side of the artery and vein end-to-end anastomosis or end-to-side anastomosis,so as to provide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e best vascular access . But using incorrectly will reduce the service life of internal fistula dramatically. The main reason of internal fistula obstruc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thrombus,of which the main treatment is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ventional June 1996 to March 2009,our section had treated 21 cases of fistula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with urokinase (UK) method of dissolving blood clots. And specific to the UK practice is to spray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the the use of anticoagulants such as dipyridamole,aspirin therapy ,which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we step up preventive measures,targeted to carry outtreatment and care,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fistula.【Key words】Moves in the vein the fistula Urokinase Thrombus Prevention1 临床资料21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发生内瘘闭塞的,其中男13例女8例,内瘘使用时间为1月~7年。

原发病: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4例,肾结石1例。

原因多种: 血管通路狭窄是血栓形成的先兆,早期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术后吻合的狭窄、扭曲、成角、包扎压迫、内瘘早期使用以及血液透析中血压过低、低血流量、脱水过度、抗凝不足、感染、糖尿病、肥胖及高龄;长期定点穿刺,穿刺进针手法不当而破坏血管,拔针后压迫点偏移不在针眼、加压力度过大或时间过长;持续低血压,为透析过程中或透析间歇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达1h以上,导致血流缓慢,血栓形成;血黏度增高包括使用EPO引起的高血细胞比容水平、长期吸烟、进食高脂性食物、高脂血症、高凝状态如睡眠时侧向瘘侧肢体时间过长、袖口过紧、瘘口附近感染未及时处理、瘘口附近的动脉化静脉有狭窄等。

2 方法诊断血栓形成:发生动-静脉血栓时,血栓多在吻合口附近,早期可出现局部疼痛及皮肤红肿,可有低热,随之吻合口部位震颤减弱,出现血流不良。

不及时处理数天内血管瘘完全堵塞不通,随即没有血管震颤,无血流通过[1]。

早期干预,评估内瘘血栓形成的长度,有条件的行多普勒超声进行影像学检查定位,确定栓塞部位,估计血栓长度和血栓形成新鲜程度,用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20ml/支各1支。

在血栓内的远心、近心端用头皮输液针头4*2/1号各穿刺1针,确定在血管内后,以10~25ml/h用微泵缓慢推注。

最大用量100万u/日。

而对于发生在端侧吻合口的血栓于动脉化静脉内注入药物,注射结束后按压注射点,同时用喜疗妥按摩血栓形成部位及与注射点间瘘管,不通者同法再治疗。

停用尿激酶后尿激酶仍有持续作用,并可能于其代谢时间的延长导致24-36h之间虽未增加尿激酶用量但溶通的病例数却增加。

而溶栓时间至43h时尿激酶用量增至70万u,建议尿激酶溶栓所用时间控制在36h,而36h时所用尿激酶量为60万u,与上述建议剂量相符。

文献报道尿激酶的作用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2],同时局部使用硫酸镁、热水热敷、或着喜疗妥在内瘘处加以按摩,每10-15min观察用药后全身及局部有无出血、每听诊内瘘杂音一次,肿胀内瘘震颤恢复情况。

记录开始溶栓至内瘘再通时间。

内瘘再通的标准为:内瘘处听诊闻及杂音,触诊震颤恢复。

血流量达200~250ml/min为通畅,配合使用抗凝剂治疗3-7天,动脉-静脉瘘修复后需立即行流量检测。

溶栓时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和监测。

结果21例患者中,13例在第1次治疗后动静脉内瘘溶栓再通,再通时间为min,6例患者第2次治疗后再通,再通时间为24-48h,观察72小时,余3例虽经过3次治疗仍未能再通。

13例患者再通后,服用潘生丁、阿斯匹林均未再发生血栓形成。

7例患者再通后,再发生血栓形成。

糖尿病、慢性肾炎透析患者是动静脉内瘘栓塞高发因素,并且溶通后易发生再次栓塞,预后差。

本组资料中溶通7病例有出现再次栓塞,表明动静脉内瘘栓塞溶通后可以出现再次栓塞,且再次栓塞的发病率较高,与文献报道相符。

[3]3 讨论早期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术后3天及早期使用;有些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护理不当等因素。

严密观测血管杂音与震颤,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尽可能避免上述造成血栓形成因素。

一旦血栓形成,如果在6h之内,可在内瘘的动脉端推注尿激酶或降纤酶溶解血栓,溶栓药物输入后或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溶酶原生成纤维蛋白溶酶继而溶解纤维蛋白,或于血栓结合成复合物,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纤维蛋白溶酶产生溶栓效果[4]。

待血栓溶解后血管再通,已机化的或纤维化血栓,只能重新做瘘。

晚期形成的血栓,应行手术治疗,溶栓效果不佳。

[5]4 预防我们加强预防措施如下:首先动静脉瘘绝不能用来做普通的静脉穿刺[6]。

内瘘术后使用抗凝剂3~5日,如潘生丁、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防术后血管内凝血,同时应用抗生素1周至拆线。

术后3-14日开始,手部练习可以帮助增加血流和压力,从而加速瘘的成熟[7]。

方法:手握橡皮握力圈,每日3~4次,每次2-10min,也可用手。

止血带或血压袖带在吻合口上方,6-10cm处,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每15~20min松开一次,每天可重复3次。

手部练习早期不易过力,时间不易过长,注意吻合口观察,防止吻合口裂开。

术后5~7日,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教会患者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者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否则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及时再通。

内瘘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内衣,抬高术侧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患侧肢体受压,不要穿紧袖衣服,不可戴手表,不可测血压,不可负重,不能用内瘘静脉注射或输液。

每日2次定时测血压,当出现头晕、低血压症状及呕吐、鼻衄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适时适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透析结束,拔针后应压迫穿刺点5~10min以上,正确方法以食指及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手臂可略微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加压力度,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转针和扣眼技术:对于普通动静内瘘来说,穿刺的方式与瘘能否长期使用息息相关。

阶梯样或轮换穿刺可以充分利用造瘘血管的全长,而不是固定在两点反复穿刺。

固定点穿刺会使血管壁越来越薄,容易造成血管瘤。

另一个是“扣眼技术”,这是指相对固定的几个位置穿刺,轮换使用。

要求在每个针眼穿刺时的路径都要与上次的相同。

当用非常尖的针反复穿刺形成扣眼后,就可换成较钝一些的针穿刺来避免裂伤。

“扣眼技术”在人造血管无报道,不应用于人造血管[8]。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而简便的永久血管通路。

目前国内外关于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主要集中在术前和准备、术后内瘘的护理、内瘘的使用与保护等环节上,未找到有关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需求方面要求的研究,此阶段的护理需求相当广泛及丰富,却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提高护理量是关键[9]。

参考文献[1]张道友,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学,2006,9.第1版,第334页,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Zeit RM,Cope C.: Failed hemodialysis shunts. One year of experience with aggressive treatment. Radiology. 1985 Feb;154(2):353-6.[3]Trerotola SO,Lund GB,Scheel PJ Jr,et al. Thrombosed dialysis access grafts: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declotting without 1994 Jun;191(3):721-6.[4]冯周琴,实用血栓病学,1999,8,第一版,第136页,河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何长民,张训,肾脏替代治疗学,1999,8,第一版,第44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6]John Petr 吴兆涛主译张小东透析手册2009,1,第一版,第11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7]John Petr 吴兆涛主译张小东透析手册2009,1,第一版,第117页,人民卫生出版社.[8]John Petr 吴兆涛主译张小东透析手册2009,1,第一版,第12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9]许会兰,贾强.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6,5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