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功能保护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的体会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过程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的体会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手术方式,采用腔镜技术进行操作,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手术方式。
在这种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甲状旁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腺体之一,负责调节血钙平衡,一旦受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进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时,医护人员需要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体会。
对甲状旁腺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周围,非常小,且形状不规则,颜色与周围组织相近,容易被忽视。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解剖结构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地定位甲状旁腺的位置。
尤其是在腔镜手术中,操作空间相对狭小,要对解剖结构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出甲状旁腺的位置,避免因操作不慎而损伤到甲状旁腺。
针对甲状旁腺的保护,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进行充分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手术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保护甲状旁腺。
在手术中要非常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到甲状旁腺。
对于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来说,需要尽量减少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小手术范围,这样也有助于保护甲状旁腺。
手术中的止血、缝合等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密切配合,避免出现误伤的情况。
除了在手术操作中加强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外,术前的准备工作也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对手术设备、药品等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能够在手术中随时调取需要的器械。
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情况、术前禁食禁水等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更需要冷静应对,不能慌乱。
只有在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术中的团队合作也至关重要,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方面的合作,只有在各方充分合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进行。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原因分析及功能保护

痉 挛 的积极预 防。在术 中充 分解剖 显露 原 位保 护 甲状 旁腺 , 能 够 大大 降低 术后 甲状 旁腺 功 能减 退
的发 生率 。
主 题 词 甲 状 腺 切 除 术 甲状 旁 腺 功 能 减 退 症 / 预 防和控 制 手 术 并 发 症
【 中图分 类号】 R 6 5 3
例( 传 统手 术组) 按 传统 方法切 除 甲状腺 。 结果 : 原 位保 护 组 中有 2例 ( 1 . 3 3 ) 术后 出现 暂 时性 甲
旁减 ; 2 0例 ( 1 3 . 3 3 ) 血钙 水平 明显 降低 ; 5 8例 ( 3 8 . 6 7 ) 术后 血 钙 水平 一过 性 降低 。而传 统 组 中 分 别 为 8例 ( 4 . 9 4 ) 、 6 4例 ( 3 9 . 5 1 ) 、 6 6例 ( 4 0 . 7 4 ) 。 暂 时 性 甲 旁减 和 血 钙 水 平 明 显 降 低 两 组
表 1 3 1 2例 甲 状 腺 手 术 患 者 基 本 情 况
生 活质量 [ 2 ] 。甲状 旁腺原 位保 护 技术 是 当今 最 为简 单确 切 的 甲状 旁腺保 护 技术 。2 0 0 5年 1 月至 2 0 1 1年 1 2月期 间在 我 院 同 一 手 术 组 行 甲状 腺 手 术 共 计 3 1 9
3 3 4
陕西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3月第 4 2卷第 3期
甲状 腺 手 术 中 甲 状 旁 腺 损 伤 原 因 分 析 及 功 能 保 护
陕西省 榆林 市第 一 医院( 榆林 7 1 9 0 0 0 ) 张 滨 连凌 云 李 小毅△ 李福荣 牛福 勇 侯建 峰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甲状腺 手术 中甲状 旁腺 的损伤 原 因及 功 能保护 措施 。方法 : 回顾 分析 行 甲 状腺 手 术 3 1 9例 患者的 临床 资料 , 1 5 0例 ( 原 位 保 护 组) 术 中行 甲状 旁腺 探 查 显 露原 位 保护 法; 1 6 2
甲状旁腺术中辨认的研究

甲状旁腺术中辨认的研究在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中准确辨认甲状旁腺是保护甲状旁腺、避免误切的关键。
目前术中定位甲状旁腺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利用亚甲蓝、抗甲状旁腺抗体BB5-G1耦合Cibacron Blue、5-ALA、99Tcm-MIBI联合γ探头特异性地标记甲状旁腺,另一种思路是用纳米碳等淋巴示踪剂标记出甲状腺的引流淋巴结,从而负染色地标记出甲状旁腺。
本文对这些方法分类叙述。
标签: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保护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中误切、损伤甲状旁腺血供是导致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术中对甲状旁腺的准确辨认是保护甲状旁腺的关键。
由于甲状旁腺解剖位置的多变以及形态上与脂肪、淋巴等的高相似性,术中直视下准确区分甲状旁腺难度较高。
临床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于术中鉴别甲状旁腺。
目前术中定位甲状旁腺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现分别叙述如下。
1甲状旁腺的直接标记1.1亚甲蓝标记1971年Dudley[1]等首次采用静脉注射亚甲蓝标记甲状旁腺,之后该法便被尝试应用于甲状旁腺手术中帮助确定异常甲状旁腺。
2009年郭卫东[2]等对收治的36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由甲状腺下动脉注射亚甲蓝染色正常甲状旁腺的方法定位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被染成深蓝色结节,周围淋巴组织和双侧甲状腺下极被染成淡蓝色。
染色成功率为80.56%。
患者术后均无甲状腺功能减退。
1.2 BB5-G1结合Cibacron Blue标记BB5-G1是一种鼠源性对人类甲状旁腺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Cibacron Blue是一种常用于酶和多聚体层析法纯化的蓝染料。
1996 Raymund [3]等将二者耦合后注射入移植有人甲状旁腺组织的小鼠体内并于24 h用肉眼观察到深染人甲状旁腺组织。
1998年,Raymund [4]等证明了静脉注射BB5-G1结合Cibacron Blue染色标记人甲状旁腺效果优于单纯使用Cibacron Blue或放射性标记的BB5-G1。
腔镜辅助甲状腺术式中甲状旁腺的辨识

上甲状旁腺保留右侧喉返神Βιβλιοθήκη 暴露谢谢!损伤的避免
2、处理甲状腺下极时,略向内上方牵拉甲状腺下极, 同时牵开带状肌,于甲状腺背面气管食管沟内寻找喉返 神经,也可在辨识清楚、确定血管无误前提下,先行离 断甲状腺下静脉出甲状腺的二、三级分支,必须紧贴甲 状腺被膜处理,保留甲状腺下静脉的主干,防止甲状旁 腺出现淤血;
损伤的避免
3、寻找喉返神经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沿血管走 形,注意保护甲状腺下动脉分支,防止分破而破坏了下 位甲状旁腺的血供,血管破裂并可导致术野不清而增加 重要结构损伤机会,找到喉返神经后,沿喉返神经走形 向上继续全程显露至其入喉,避开喉返神经,利用超声 刀紧贴甲状腺被膜处理周围分支小血管;甲状腺中静脉 及上、下极血管处理完毕后,离断峡部,于甲状腺与气 管间隙内离断Berry韧带,注意处理过程中观察、保护 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血供。
腔镜辅助甲状腺术式中甲状旁腺的辨识保护
前言
❖甲状旁腺损伤,尤其全甲状腺切除导致永久性甲状旁腺 功能低下是甲状腺手术严重的并发症。
损伤的避免
紧贴甲状腺被膜操作,不予暴露 主动解剖,主动暴露 借助腔镜视野放大作用,精细化解剖辨识暴露
损伤的避免
1、显露甲状腺后,钝、锐结合分离甲状腺外缘,紧贴 甲状腺被膜先行离断中静脉进出甲状腺分支,然后游离 上极,外侧游离充分后,于环甲间隙(甲状腺上极内侧 与环甲肌之间的间隙)进入游离上极内侧,用剥离器分 离甲状腺上极血管,紧贴甲状腺被膜离断其前支,进入 甲状腺后内侧,分离出上极血管的后支,紧贴被膜离断 其进出甲状腺的三级分支,此时辨识上位甲状旁腺,贴 甲状腺上极后被膜操作,将上位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并 保留其血供,完全游离后注意其血运情况;
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及术中保护措施分析

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及术中保护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及术中保护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3例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142例甲状腺次全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和保护措施。
结果 103例甲状腺全切患者中,共发现上甲状旁腺197枚,下甲状旁腺223枚,低钙血症发生8例;甲状腺次全切患者142例,共发现上甲状旁腺279枚,下甲状旁腺281枚,低钙血症发生10例。
结论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和保护是防止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关键,医生需根据患者甲状旁腺血供等对其进行判断和保护。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保护;定位;低钙血症甲状腺手术是外科的常见手术,由于患者的原发疾病不同、手术方法不同等,可能会导致手术后低钙血症被掩盖,导致甲状旁腺功能降低被忽视[1]。
而甲状旁腺功能降低这种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需要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且无有效治疗措施[2]。
因此,在手术后对甲状旁腺进行有效保护十分重要。
我院为探讨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定位及术中保护措施,现进行本次实验,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3例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142例甲状腺次全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切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82例,患者年龄在18-76岁之间,平均(46.95±6.03)岁。
次全切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10例,患者年龄在17-78岁之间,平均(47.52±6.94)岁。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低领式切口,沿着患者的颈括约肌向下方进行皮瓣分离,从甲状软骨中上部位到胸锁关节。
分离并抬起带状肌,观察甲状腺病变部位,并显露甲状腺上极。
随后游离甲状腺上极,并向下方进行牵拉,仔细寻找甲状旁腺,一般位于:甲状腺外侧上方、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交叉部位、甲状腺下极。
术中甲状旁腺激素快速检测(新技术准入上报)

可行性
人员: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其 中副教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技术配备:相关操作人员均经过技术培训,熟悉使用 方法。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 见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给病人生活造成极大 的影响,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我院开展的甲状旁腺术 中检测技术,填补了我院空白,提升我院甲状腺外科 的技术水平。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
甲状旁腺正显影
甲状旁腺正显影是指使用负显影
术中或术前1-3天在甲状腺实质内注射纳米碳, 可较好地标记出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旁 腺黑染。
技术先进性
术中确定甲状旁腺依赖冰冻病理
影响手术安排 增加手术时间和风险
技术先进性
2015年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CTA)
肉眼识别: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
正常甲状旁腺呈扁平卵圆形,黄褐色,(颜色、包膜、质地、色泽、厚度、血供……) 手术视野血染时难于辨认;甲状腺癌浸润及气管旁淋巴结者, 也难以分辨甲状旁腺。
沉浮实验
其原理是:把切下的组织放入生理盐水中,脂肪会上浮,下沉者为甲状旁腺.但是,临床实践发现,用沉浮实 验不太可靠,无法区别淋巴结
既往术中识别甲状旁腺方法缺点
辨别错误导致误切甲状旁腺 需要切取部分甲状旁腺组织送术
中冰冻病理,减少了用于自体移 植的组织量 手术时间仅限于病理科上班时间
技术先进性
新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方法
2018年甲状腺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临床指南(CTA)
技术先进性
甲状旁腺移植
阴性
定性测试
阳性
定量测试
开展情况
目前开展30余例(最近5例:。。。。。。。。),均 为手前预判可能出现甲状旁腺损伤的高风险患者如甲 状腺癌、双侧多发甲状腺肿物、巨大甲状腺肿物等, 术中使用该技术明确了甲状旁腺,多数患者进行了甲 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 好。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183例分析

况。结 果: 治疗组12 0 例均临床治愈பைடு நூலகம் 术后并发暂时声嘶1 . 例。2 1 %) (9 0 %) 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加颈廓清扫术后出现暂时 9
性 甲状旁 腺功 能低 下 ,2例(1 %) 3 3 - 术后 2d内血 钙水 平 较术 前一 过性 降低 。对 照组 8 例 有 6例(.%) 3 1 74 损伤 喉返 神 经 , 例 4
faue . aiga hc, 0 8 2 ( ) 4 - 6 . etrs叨 R do rp is 20 , 8 3 : 7 7 9 7 ( 稿 :0 1 1 — 0 修 回 :02 0 — 6 收 21— 1 1 21— 1 2)
( 责任编辑
李国华
屈振 亮)
甲状腺 手术 喉返神经 与 甲状旁 腺 的识别 与保 护 13 例分 析 8
12 1 1 -1 8.
待于进一步研究 。
参考 文献 :
[1Efn iK aa oo M.Moeua ah l y i al hp tcr 1 f d ,S k m t e lc l p too n er e a a— r g y o
[] sanS R ih l C Mi h l D . ih ss n s ne aa— 6 Husi M, en od , t el G Cr oi a dl i hrc c r eo ti tn t e z i a rao MR maig f. R dorp is 2 0 , 2 ( ) i gn J ] a i ahc, 0 9 9 6 : g
1 3 -1 5 . 6 7 6 2
cn gnss[. nooy 2 1 , 8 2 : 5 - 6 . ioe ei J O clg, 0 0 7 ( ) 17 10 J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研究进展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研究进展张鑫;王宝胜【摘要】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外科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最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的增加和腔镜甲状腺技术的不断成熟,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适应证已逐渐由良性疾病扩展到早期甲状腺癌.虽然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如何在术中正确地识别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仍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难题.对于外科医师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解剖基础,熟悉甲状旁腺的正常位置及变异,还应掌握腹腔镜下甲状旁腺的特征,准确识别及保留.另外,配合使用腔镜器械及正负显影技术可以帮助医师识别甲状旁腺,值得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7【总页数】5页(P1421-1425)【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作者】张鑫;王宝胜【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1目前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在中国女性中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且逐年上升[1]。
女性患者对美容要求较高,传统甲状腺手术遗留颈部瘢痕,无法满足患者的美容要求。
自Hüscher等[2]于1997年报道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以来,腔镜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已有20余年,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腔镜甲状腺手术已成为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腔镜甲状腺手术也面临着术后并发症的问题,如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以及其特有的隧道出血、皮下气肿[3]。
其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是手术中的难题,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研究发现对于操作熟练的甲状腺专科医师,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并未增加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4-5],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6%~50%,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5%~4%[6],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长期低钙血症,需要长期摄入维生素D和钙剂,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尿路结石概率增加[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功能保护
摘要】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术中准确寻找
识别甲状旁腺,并对其功能加以妥善保护尤为重要。
本文对识别甲状旁腺和功能
保护的要点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能力,尽量避免此并发症
的发生。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保护
中途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1、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必要性
1.1时至今日,甲状腺外科已从普通外科范畴向高度专业的学科转变,迫切
需要专业医师具有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和精确的手术操作。
不过目前我国甲状腺
外科的专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单位从事甲状腺外科的医师专业理论不强,
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尚不能满足甲状腺外科的要求,甲状腺外科仍然是并发症发
生率较高的专业。
1.2在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时甲状旁腺功能的部分损失,可能在术后没有突
出的临床表现,但是为再次甲状腺手术埋下了隐患,再次甲状腺手术对旁腺功能
保护的任务将更加严峻。
甲状腺手术中发现的每一枚甲状旁腺都应当视为最后一
枚甲状旁腺。
从以上文献及多单位经验交流来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确实为甲状
腺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且是相比较高发的并发症。
1.3甲状旁腺功能丧失引发的低钙血症通常在术后4d内出现,表现为口周颜
面部及四肢端针刺样麻木感、手足抽搐、肌肉疼痛和肌无力等症状。
永久性甲状
旁腺功能丧失需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1.4综上所述,甲状腺手术中,尤其是甲状腺癌的手术中,妥善保护甲状旁
腺功能意义非凡。
2、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原因
2.1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前提是寻找辨识甲状旁腺,不熟悉甲状旁腺解剖,
不能辨识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保护将无从谈起。
甲状旁腺本身因其特殊的胚
胎发育过程,导致其解剖位置不会相对固定,特别是下甲状旁腺的解剖范围变异
较大,这些生理解剖和胚胎发育因素,使得在手术范围较大、层面较广的甲状腺
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容易受到损伤甚至误切[3]。
很多情况下手术标本离体
到病理科,由病理科医师发现旁腺,为时已晚。
2.2甲状旁腺血供破坏是功能损伤的另一常见原因。
发现识别了甲状旁腺,
在保留的过程中不能保护甲状旁腺的血运,仍然保护不了甲状旁腺的功能。
熟悉
甲状旁腺的血液供应也非常重要,甲状旁腺的血供及血液回流常有变异,所以说
手术中要仔细辨认甲状旁腺的血供,有条件时佩戴手术放大镜为好。
吴志勇等[4]
分析总结约80%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引起的。
3、甲状旁腺的识别和确定
对于甲状旁腺的识别方法,主要依据于其解剖位置、颜色形态及相关鉴别方法,包括术中指压法、漂浮实验、淋巴管造影、术中快速冰冻等[2]。
3.1、位置识别:上甲状旁腺:位置较固定,常位于甲状腺叶的后外侧中上
1/3处,喉返神经入喉上方0.5—1.0cm处,最多见。
Zuckerkandl结节:是甲状腺
侧叶突出的一部分,是解剖旁腺和喉返神经的重要标志,在环状软骨水平,甲状
腺侧后缘组织增生,形成结节,在将该结节向中线牵拉时,即可显露后内侧的上
甲状旁腺。
3.2、颜色及形态识别:上甲状旁腺因位置较固定而易于鉴别及原位保留,下旁腺的鉴别较为困难,常与脂肪球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甲状腺下极向外突起的
小结节相混淆。
典型的旁腺形态呈扁平状及卵圆状居多,颜色呈深黄色或杏黄色,颜色上与周围脂肪球不易鉴别,但甲状旁腺内可见细微网状血管网,切开后有密
集的出血点并可见网状结构,为甲状旁腺特有结构,脂肪球切开后剖面仍为黄色
均匀脂肪,淋巴结切开不出血,可供鉴别,而对于血供受影响的组织,变色的为
旁腺,不变色的为脂肪及淋巴结。
3.3、术中指压法:将可疑旁腺组织加压30秒后松开,旁腺颜色变浅,松开
后1—3分钟旁腺颜色可恢复正常,而淋巴结及脂肪均不变色。
3.4、漂浮实验:将可疑的旁腺附着组织完全剥离后放入生理盐水中,脂肪球漂浮,旁腺下沉。
3.5术中快速冰冻法:当遇到难以鉴别的甲状旁腺样组织而用上述方法仍无
法鉴别时可将所有可疑甲状旁腺的组织编号分别切取少许送快速冰冻病理,据快
速冰冻组织学结果确定甲状旁腺,该法准确率最高,但费用高,耗时。
4.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措施
4.1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在切除甲状腺或清扫淋巴结时原位保留甲状旁腺,
这在上旁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对于下旁腺,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还是
比较困难的。
吴高松等[9]把甲状旁腺的解剖定位及外观识别技术、甲状旁腺的精
确的被膜解剖、甲状旁腺的血供保护及精确止血技术这三方面作为术中甲状旁腺
原位保护的指导准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1需要强调的是原位保留一定注意保留血供,动静脉损伤都能造成旁腺功能丧失。
另外,甲状旁腺的部分血供还来源于甲状旁腺与甲状腺假被膜问的血管蒂,因此在手术分离过程中应轻柔操作,尽量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和假被膜之间的
黏附关系。
原位保留的旁腺苍白、针刺不出血,则供血受到破坏,需要摘除做移植。
水肿、颜色变深提示回流受阻,可以针刺几下,或者眼科剪刀剪出小口来解决。
4.1.2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不要无谓地扩大手术范围。
吴志勇等[1]认为除了熟悉甲状旁腺正常的解剖位置及形态、保护好甲状旁腺的血供以外,根据原发疾病
选择术式,亦是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行双侧甲状腺叶全切术,并发甲状旁腺损伤的机会大大增加。
其研究的872例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损
害均发生在甲状腺双侧全切病例。
4.2当发现已经被误切除或发现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丧失功能时,甲状旁腺
的自体移植不失为重要的补救措施。
标本离体即刻检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发现
被损伤功能的甲状旁腺,即刻送术中冰冻病理,组织学确认,切成1mm3的组织块,植入胸锁乳突肌内。
自体甲状旁腺移植的术后效果一直是个争议,很多学者
强调,原位保留甲状旁腺才是第一选择。
术后监测PTH等指标常常被其他原位保
留的甲状旁腺功能所掩盖,不好说明问题。
但是最近几年继发性甲旁亢的外科治
疗中,不少学者采取了把4枚甲状旁腺全部切除,再取适当的组织量移进行植,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样看被移植的甲状旁腺组织是可以存活,并存在生理功能的。
当然,被移植的甲状旁腺发挥什么样的生理功能,是受到复杂的内环境调节的,也是存在个体化差异的,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
总之,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成功保护需要对甲状旁腺的解剖、血供
等知识非常熟悉,能够顺利寻找识别甲状旁腺。
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能够
原位保留甲状旁腺,且功能完好。
当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特别困难或者失败时,应该进行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
对甲状旁腺识别、功能保护技巧,以及效果评价都有待于各位同道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志勇 ,江学庆 ,江明, 等. 872例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2010.12(4):409-410.
[2]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武正炎主编. 2007 年1月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