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慈善,我们应当看到什么
如何看待高调慈善行为作文

如何看待高调慈善行为作文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高调慈善行为哈。
嗯...这事儿啊,可真是个挺复杂的事儿呢。
我记得我刚接触慈善这个概念的时候,那时候还没这么多高调慈善的事儿。
我就觉得慈善嘛,就是默默地做好事,像雷锋那样,做了好事不留名。
哇,那时候觉得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简直太伟大了。
可是现在呢,这高调慈善就像一阵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有些明星啊,企业家啊,做慈善的时候那阵仗可大了。
我就有点懵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咱先说说这高调慈善的好处吧。
你想啊,要是有个人,比如说那个很有名的企业家老王(我瞎编的名字哈),他高调地做慈善,捐了一大笔钱给贫困山区建学校。
这事儿一传开,哇,好多人都知道了。
那些本来不知道这个贫困山区情况的人,这下子都晓得了。
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个大石头,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
这就带动了更多的人去关注慈善,说不定还能让更多的人跟着一起做慈善呢。
这就好比是一种号召力,“大家看我做慈善了,你们也来呀!”但是呢,这高调慈善也有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我有时候就想啊,这些人做慈善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太在乎名声了呢?就像我之前听到一个小道消息,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哈,说有个小明星做慈善,到处找媒体来报道,拍照的时候那姿势摆得哟,感觉像是在拍时尚大片,而不是在做慈善。
这就让人觉得有点变味了,好像慈善成了他出名的工具。
唉,这可不好。
我自己呢,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小的慈善活动,我就想着我要多做点事儿,让大家都看到我的努力。
结果呢,在活动过程中,我就有点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了,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别人当中去。
后来我就反思啊,我这是在干嘛呢?慈善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吗?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不管是高调还是低调,慈善的初心不能忘。
在这个时代啊,流行文化对慈善的影响也很大。
你看那些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什么慈善挑战之类的。
像那个冰桶挑战,哇,那时候可火了。
好多人都参与,这也算是一种高调慈善吧。
但是呢,也有人说这里面有作秀的成分。
慈善心得体会

慈善心得体会
慈善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让自己感受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慈善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慈善让我感受到了无私奉献的力量。
在参与慈善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人们不计回报地帮助他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也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更多的人受益。
其次,慈善让我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每一次参与慈善活动,都会让我感到无比快乐和满足。
看到受助者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这种快乐是金钱无法买来的。
这种快乐也激励着我不断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最后,慈善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在困难的时候,总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为你提供帮助。
这让我深信,只要我们心怀善念,社会就会充满温暖和力量。
慈善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让我们建立起更加美好的社会。
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慈善的重要性和意义。
慈善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让我们心怀慈善,为社会献出一份爱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做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总结陈词

总结xx2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辩论。
在进行我方最后的观点陈述之前,我想先纠正对方几个错误的观点。
下面我将从个体和整体两方面继续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从个体上来论证,首先看对受助者影响。
行善者通过高调行善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但是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受助者的内心感受。
其一,他们是否有接受捐助的意愿,这往往容易被忽视。
其二,行善者的高调极度伤害了受助者的自尊。
即使在接受了一定的物质帮助后,他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可是,面对媒体的镜头,他们脸上的尴尬与尊严的受伤是钱就能够弥补的了吗?其三,尊严的伤害往往使受助者缺乏接受救助的感恩之心,反而认为这些物质的捐助是这些有钱人应该做的事情,从而造成仇富心理与抵触情绪,在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情况下,贫富群体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这些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第二,从整体上来论证。
其一,高调行善曲解了善的本意。
从中国乃至世界的总体形势上,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高调行善者多是具有很高财富资产的富翁们,在捐助社会方面,无非就是大把地撒钱。
如果他们一味地坚持如此高调地宣传自己所谓的行善行为,势必会在社会公众中造成一种“行善是富人们的专利”的思想观念。
普通人会认为行善只是社会上部分富人们的权利,从而使他们行善的思想弱化。
缺少帮助他人的道德品质。
其二,从中国目前的个别富人的高调行善行为来看,并没有起到明显的带头示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更无从谈起,所以,请对方辩友不要反复提到个别行为个体的高调行善行为会起到广泛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这些个别的富人高调行善行为引发了众多普通民众的不满与抵触情绪,使仇富心理更进一步升级。
其三,高调行善并不会成为监督的有效手段,反而容易成为部分人贪污受贿、名利双收的手段。
据新华社报道,南京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日前以涉嫌1/ 2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批捕。
这个在被捕前3天还高调出席慈善捐赠活动的“高调慈善家”,涉案金额高达5168.8万元。
如何看待高调慈善行为作文

如何看待高调慈善行为作文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世界里,慈善行为就像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那些身处黑暗中的人们。
而在慈善的领域中,有一种行为特别引人瞩目,那就是高调慈善。
对于这种高调慈善,大家的看法那可是五花八门。
有人觉得,高调慈善好得很呐!为啥?你想啊,人家高调做慈善,那动静大,传播广,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就好比一场热闹的派对,主人大声吆喝,结果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起为需要帮助的人贡献力量,这不是很棒吗?而且高调慈善还能让那些做了好事的人得到应有的赞扬和尊重,鼓励他们继续做好事,也给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说不定有些人原本还没想过要做慈善,看到人家这么高调风光,心里一热,也跟着加入进来了呢!
可也有人对高调慈善不太感冒。
他们觉得,做慈善嘛,就应该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不图名声。
高调慈善像是在作秀,动机不纯,只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甚至还有人担心,高调慈善会不会变成一种攀比,大家比谁捐得多,谁更出风头,而忽略了慈善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他人。
在我看来呢,高调慈善其实也没那么糟糕。
只要最终真的帮助到了有需要的人,方式高调一点也无妨。
当然啦,我们也得防止有人借着慈善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高调还是低调,只要是真心实意地做慈善,都是值得点赞的。
就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对高调慈善都有自己的口味。
但不管怎样,慈善的初心不能忘,那就是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爱和希望。
所以,让我们对那些
怀着善意的人们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一起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高调慈善对社会利大于弊

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在开篇立论前明确几个概念,高调即”抬高,强调”,慈善则是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顾名思义,高调慈善是指以一种主动让大多数人知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怀与同情,是一种新的双赢慈善。
总的来说,高调只是一种形式,而慈善才是本质。
所以,今天我方的观点是,高调慈善对社会利大于弊。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我方观点加以阐述。
首先首先,从社会捐赠的主体来看。
对于捐赠者,将自己多余的钱或物捐给更需要的人,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采用高调的形式通过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荣誉和地位,这更激励他将慈善这件事进行下去,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慈善业的长期发展;对于被捐者,他们得到了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物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在达到了慈善原本的目的同时,更能将慈善带往一个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对于慈善机构来说,高调能让机构平时运营更加透明,也在这种透明的机制下,加快了我国慈善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
诚然我们相信,过于高调可能会因引发部分群众对于高调慈善的误解,然而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正确引导,就能推动高调慈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从社会的监督来看。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是在群众和慈善之间的一架桥梁,对各种高调的慈善事件进行更全面真实的报道、评论,让大家更多地知道我国慈善的动向,弘扬高尚的思想文化,加强了人民群总对慈善的理解和支持,在媒体的强大舆论压力下,也简介督促我国慈善事业更好地运行;对于社会大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高调能更好的让大家清楚地看到到捐助者的一举一动,加强平日对捐助者甚至一些善款或物资细节方面的落实的监督,所谓日久见人心,能经得起时间和舆论考验的慈善,必定能深入人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调的同时,某些媒体的恶意炒作可能带来人们对慈善的不信任和疏离,但事实是不会被表面所掩盖的,在人们深入思考后会发现这不全是高调慈善的责任。
高调慈善应该被提倡 一辩稿

谢谢主席,开篇名义,我方观点为:高调慈善应该被提倡。
首先,高调慈善是一种做慈善的态度,指的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团体做了慈善之后借助传媒工具来使自己的事迹广泛地被大众所熟知。
而我们说高调慈善之所以应该被提倡,是应该它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下面请听我一一论述。
第一,相对国情而言,高调慈善可以带动舆论监督,并有利于发现慈善制度中的漏洞。
纵观中国慈善现状,令人堪忧,中国慈善制度不仅缺乏对慈善的鼓励、优惠以及扶持政策,更缺乏与慈善事业相匹配的监督机制与法律保障。
而高调慈善除了是将自己的善行广而告之,其实也是一种将自己的善行一五一十地摆在大家面前,接受民众的检验和监督。
并且,有了这种高调,我们才更多的关注慈善资金的流向与慈善机构的运作。
所以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慈善机制是如此不透明,原来我们的立法、政府管理、公共服务是如此不成熟。
第二,财富来源于社会,挣钱之后回馈社会,本就是每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心。
在国外,企业家都把慈善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对社会的回报。
所以才有比尔盖茨捐赠580亿美元,所以才有巴菲特承诺死后捐出85%的财产,所以才有美国40位巨富承诺“裸捐”。
而反观我们中国,显然还没有形成气候。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高调慈善来产生一种推动力,我们需要做高调慈善的人通过自己的影响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回馈社会的行列,让那些捐助的企业家觉得自己光荣,让那些不捐的企业家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三,高调慈善能激发人们的慈善之心。
慈善本身本无高调与低调之分,可是,扬善有高调与低调之分。
在这个功利、冷漠的世界,我们希望,也需要人人都有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越是财富的聚集者,越需要担当起扬善的责任,越要弘扬一种博爱、平等、诚信的价值观。
而高调慈善,其实是树立一个楷模,是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我方承认,当今社会还有许多过度高调的行为。
可是,就好像金钱本身无对错,对错要看使用的人一样,高调慈善本身也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义。
我看慈善捐助的即兴评述

我看慈善捐助的即兴评述1. 我看慈善捐助啊,就觉得这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你想啊,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连基本的文具都没有。
就像我的小侄子,他在城里上学,文具多得用不完,可山里的孩子呢?一支铅笔都得省着用。
慈善捐助就像是一座桥,把富裕和贫穷连接起来,让那些有能力的人能把爱传递过去。
这多好啊,难道不应该人人都参与吗?2. 慈善捐助,在我眼里那可是大善之举。
就好比一场及时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我认识一个大叔,他一直默默地捐助失学儿童。
他说啊,看到那些孩子的眼睛,就像看到了希望的星星。
这世界上总有人需要帮助,慈善捐助就是那伸出的援手。
要是没有这援手,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得多无助啊,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救人于水火的方式吗?3. 我觉得慈善捐助就像播种爱的种子。
你看那些慈善家,就像辛勤的园丁。
我有个朋友,她参加了一个慈善组织,给贫困地区捐赠衣物。
那些收到衣物的人,脸上的笑容就像春天盛开的花朵。
慈善捐助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哪怕我们只捐出一点小钱,就像一颗小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给别人带来一片阴凉。
为什么不多一些人来做这件美好的事呢?4. 慈善捐助啊,在我心中是一股温暖的洋流。
它能让冰冷的世界变得暖和起来。
比如说那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房子没了,东西也没了。
这个时候慈善捐助就像一艘艘满载物资的船,驶向那些受灾的人们。
我曾看到志愿者们搬运捐助物资,那忙碌的身影就像一群小蜜蜂,忙得不亦乐乎。
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怎么能不令人心动呢?5. 我看慈善捐助,就像点亮一盏盏明灯。
有个老奶奶,她把自己的退休金省下来捐助给孤儿。
那些孤儿就像迷失在黑夜中的小船,慈善捐助就是那灯塔。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可能遇到困难。
今天你捐助别人,也许明天你就需要别人的捐助。
这就像一个爱的循环,多美妙啊,难道你不想成为这个循环中的一部分吗?6. 慈善捐助,我感觉它是心灵的慰藉。
想象一下,一个重病患者躺在病床上,家庭贫困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这时候慈善捐助就像天使的翅膀,带来了希望。
对高调行善的看法作文

对高调行善的看法作文在咱们的生活里,行善这事儿,大家都不陌生。
可这行善啊,还分低调和高调。
今儿个,咱就来唠唠这高调行善。
我想起之前遇到过的一件事儿,就和这高调行善有关。
那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去市中心逛街。
市中心那叫一个热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走着走着,我就被前面一群人吸引住了目光。
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家企业在搞慈善活动。
他们在大街上搭了个大大的舞台,台上灯光闪烁,音响震耳。
主持人拿着话筒,声音激昂地介绍着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原来,这家企业要为当地的贫困儿童捐赠一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舞台旁边,堆着一摞摞崭新的书包、文具,还有成箱的牛奶、面包。
企业的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服装,忙前忙后,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他们一边招呼着围观的群众,一边向大家介绍这次捐赠的情况。
这时候,我听到旁边有人小声嘀咕:“这行善也太过高调了吧,感觉像是在作秀。
”听到这话,我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是啊,这么大张旗鼓地行善,是不是有点过头了?不过,随着活动的进行,我的想法慢慢有了改变。
那些贫困儿童被请到了台上,他们一个个怯生生的,眼睛里却透着对新书包和文具的渴望。
当企业的负责人把捐赠的物品递到他们手里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那笑容,纯真无邪,让人心里一暖。
其中有个小女孩,紧紧地抱着新书包,不停地说着谢谢。
她说,她一直想要一个漂亮的书包,这样就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了。
看着她满足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这高调行善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活动结束后,我和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他们之所以选择高调行善,其实是有苦衷的。
原来,他们之前也默默地做过很多慈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也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
而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还有这么多贫困儿童需要帮助,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队伍中来。
听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
是啊,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高调,而忽略了背后的良苦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调慈善,我们应当看到什么
中国的传统美德一直宣扬低调、清高、做好事不留名,但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我们看到了高调慈善的个人,比如陈光标。
这样的行为有悖人之常理,社会对其也是褒贬不一。
但是,我却要说,高调慈善,符合时代潮流,契合中国国情,它不是作秀,是一种宣传。
“中国首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光标,是我敬佩的慈善家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2个多小时,他就率领庞大的工程机械队伍出发,日夜兼程1000多公里,几乎与救援部队同时抵达灾区,集结速度之快令军事专家都大为赞叹。
当然,与他向灾区捐献的785万比起来,更震撼人心的是,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中,陈光标背出208名遇难者的遗体,并亲手救出3名幸存的孩子。
台风“莫拉克”重创南台湾后,陈光标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光标榜样基金各捐赠100万元、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捐赠300万元给台湾受灾地区,以表达对台湾同胞的关切和支持。
2013年4月,陈光标组织公司20多名员工、13辆大型挖掘机赶到雅安抢修道路、购买了手电筒、棉被、衣物和食物,在地震现场安慰受灾群众,并将自己带来的30万元现金分发给灾民们。
……
这些年来,陈光标作为一个企业家,一直以慈善的名义活在人们视线中,也活在社会的赞扬和辱骂声中。
高调慈善,我们究竟应该看到什么?
首先我想说,慈善不应过多考虑行善者的品质。
行善总是一件好事,至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及时收到应有的资助。
虽然陈光标过分高调,好名,这样的缺点不受世俗喜欢,但是他做的事情和其他慈善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真的要求人品无限高尚才能行善,那么中国还有几人有这个资格?相反,我们应该感到欣慰,人格并不那么完美的人,开始用慈善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做一点贡献。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调慈善是一种对慈善的宣传。
一些富豪大款可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出手豪阔,可以把几乎所有财富留在手里、留给子孙,慈善的理念在这一人群中未普及。
我们不能否认慈善带给陈光标的经济利益,也许当他在汶川出手援助之后,他的公司可以申请到政府的项目,或者更多的企业愿意和他的公司合作,但是,相对那些吝拔一毛的富豪,“高调”捐款的陈光标,就该承受更多的批判和冷嘲热讽吗?陈光标只是把自己明星化,像李连杰,像成龙,像姚明一样,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行业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
其实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也是为了在中国的制度之下更好地做慈善工作。
毫无疑问,中国慈善的收支制度、监管制度有诸多不够科学、不够透明之处。
救灾时大张旗鼓募得大笔善款,捐后如何使用却一直鲜有公开,不像美国,比尔盖茨可以成立自己的基金会,投入到第一线,和普通民众一起完成救援工作。
所以,陈光标高调慈善,不排除他个人的私心想要让别人记住他,但更多的也是想要告诉大家,他的捐助是公开的,透明的,不是诈捐。
最后,我认为从他个人的创业经历来看,我们应当相信他的人品。
他从小生活清苦,他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饥饿而死去。
从十三岁暑假开始,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5、6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
他艰苦创业的同时,努力学习,先后求学于南京中医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从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来看,他饱尝过穷人生活的艰辛,所以,他热心慈善也是可以理解也应当褒扬的。
作为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确实有可以改进之处。
但对于起步较晚、阻力很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而言,公众特别是企业,还远未形成乐捐善助的社会习惯。
当此之际,在严格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同时,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和赞扬。
这样,在宽容的社会氛围之下,我们的慈善事业会更加繁荣。
长城中学陶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