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之一。

一、分类

志贺菌属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将其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1989年CDC分类系统将生化反应特性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生化反应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DNA G+C含量为49~53mol%。

二、临床意义

志贺菌属细菌的致病主要与细菌的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关,志贺菌属细菌因菌毛的作用,细菌黏附于肠黏膜的表面,并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病灶,引起炎症反应。本菌属各菌株均有强烈的内毒素,由于内毒素的释放可造成上皮细胞死亡及黏膜下发炎,并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患者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导致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A群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的志贺毒素,ST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也称为Vero毒素VT对小鼠有强烈的致死毒性,有VT1和VT2两种。ST属VT1型。

志贺菌属细菌主要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典型的急性菌痢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小儿常可引起中毒性菌痢,患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四种志贺菌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较为严重,其他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则相对较轻,具有自限性且很少致死。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多见。多数菌痢为散发病例,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可因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引起暴发流行。

三、生物学特性

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菌体大小(1~3μm×(0.7~1.0)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为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2~7.4。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且生长良好。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可形成乳糖不发酵、中等大小、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宋内志贺菌常形成粗糙型菌落。

志贺茵属菌种有O抗原,无H抗原,部分菌种有K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A、B、C、D)和40余个血清型。O抗原耐热,加热100℃ 60分钟不被破坏。K抗原存在时能干扰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100℃ 60分钟可消除K抗原对O抗原的干扰作用。

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为低。在1%苯酚中15~30分钟或加热60℃ 10分钟即被杀死,对酸较敏感,在运送培养时须使用pH 7.0的磷酸盐甘油或转运培养基,确保检出率的提高。

四、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志贺菌属细菌检验程序同图9-1。

(二)标本采集

主要检验标本为粪便、肛拭等,志贺菌在有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细菌繁殖并且产酸的粪便标本中,往往数小时即死亡,所有标本应及时接种或采集黏液脓血便作床边接种,如不能及时接种,可置甘油保存液或卡.布运送培养基内送检。健康体检者可用肛拭取样。

(三)分离培养和鉴定

1.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基可选用MAc和SS,亦可用对志贺菌分离效果较好的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XLD)培养基。

2.鉴定

(1)初步鉴定:取可疑菌落(MAC上无色不透明;SS上不透明或透明:EMB上无色或不透明的琥珀色;xLD上呈红色的菌落),经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一步鉴定到属和种。志贺菌的基本生化反应特征为:TSIA产酸,枸橼酸盐阴性,脲酶阴性,动力阴性,V-P试验阴性。

(2)最终鉴定:须作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各菌群(种)间的鉴定依据为痢疾志贺菌甘露醇阴性,宋内志贺菌ONPG和鸟氨酸脱羧酶均阳性。偶尔出现生化鉴定为志贺菌但与抗志贺菌血清不凝集的现象,可制成菌悬液置100℃水浴加热15~30分钟并重复凝集试验,此种菌株有可能是(EIEC),需注意进行鉴别,各菌群的生化鉴别见表9-10。

志贺菌属与大肠埃希菌的鉴别:志贺菌属无动力,赖氢酸脱羧酶阴性,发酵糖产酸、一般不产气,分解黏多糖,在醋酸盐和枸橼酸盐琼脂上产碱,见表9-11。

志贺菌属与伤寒沙门菌鉴别:伤寒沙门菌在KIA上的特性与志贺菌相似,鉴别特点是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能与沙门菌因子血清凝集而不与志贺菌属因子血清凝集。

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鉴别:可用动力和氧化酶试验加以鉴别,志贺菌属均为阴性,而类志贺邻单胞菌为阳性。

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者均需作血清学鉴定,可先用志贺菌属4种多价血清(A 群1,2型、B群1~6型、C群1~6型及D群)做玻片凝集试验,凝集后进一步作定型鉴定。

①A群:痢疾志贺菌,甘露醇阴性,共有10个血清型(1~10),其0抗原从1~X共10种,均为独立的血清型,各型之间无共同抗原关系。A群各菌型均有K 抗原(A1~A10)。

②B群:福氏志贺菌,有6个血清型和x、Y 2个变型。每个菌型均有两种抗原,即型抗原与群抗原。型抗原只存在于同型的菌株中。除2a及6型外,均不具有K抗原。6型菌株缺少共同的群抗原,故福氏多价血清中应包含6型因子血清,否则将会造成漏检。

③C群:鲍特志贺菌,共有15个血清群,均有型抗原(OI~XV),尚未发现亚型。均含有K抗原(C1~C15)。

④D群:宋内志贺菌,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菌落。R型菌落不能被S型血清所凝集,因此宋内志贺菌的诊断血清应同时含有S及R两种因子血清(I相和Ⅱ相)。

五、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

CLSI M100-S24推荐,对于从粪便中分离的志贺菌,仅需常规测试和报告氨苄西林、一种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甲嚼唑/甲氧苄啶,必要时可增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克肟常规试验并报告。志贺菌对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体外可能有活性,但临床治疗无效,所以对该菌属细菌的药敏结果,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属、头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不需做药敏试验,或者不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如何,均报告为耐药,参见表9-5。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清于载玻片一端,再取少许待测菌与之混合,同时在玻片另一端取待测菌与生理盐水混合对照。结果:对照呈均匀混浊,待检菌与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混合后,数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物即为阳性。继之用A、B、C、D群最常见的单价血清凝集定种。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志贺菌属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到志贺菌属细菌”。 ②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若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分型后,可报告:“分离出××志贺菌×型”。 (2)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沙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首先选用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在试验时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血清凝集试验在5~10min内不出现凝集者可确定为阴性。但若生化反应比较典型,应考虑选用Vi凝集试验。若凝集,则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洗下,制成浓厚的悬液,加热100℃、30min,再与A~F组多价“O”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若与A~F组多价“O”血清发生凝集,应再与沙门菌单价因子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属于哪一组。一般先选用本地区检出率最高菌型的相应血清做玻片凝集反应。 若已确定哪一沙门菌种后,再分别先用H因子血清检查第I相抗原,然后检查第Ⅱ相抗原,最后确定该菌种属于哪一型沙门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出沙门菌”。 ②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沙门菌”,或“×群沙门菌”。 5.肥达试验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患者血清做定量试管凝集试验,以出现“2+”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为效价,测定相应抗体含量,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2)试验方法:为单管稀释法。准备4排小试管,每排7支并标记,另取中号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3.8ml及被检血清O.2ml,混匀,即为1:20稀释,总量为4ml。然后取出2ml按每管分别放人各排小试管中的第1支试管中。再于上述中号试管内加生理盐水2ml混匀,此种血清即为1:40稀释,吸取此稀释度血清2ml,按每管分别加到各排小试管中的第2支试管中。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到各排小试管第6支试管为止,第7支小试管只加入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然后按表2-5操作。 表2-5血清学试验(肥达试验)方法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检验 步骤和方法 1 .形态观察 (1)革兰染色:沙门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细长杆菌。志贺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散在分布。 (2)观察鞭毛染色标本片:镜下可见沙门菌属细菌具有周鞭毛。志贺菌属细菌无鞭毛。 2?菌落观察 (1)沙门菌属:将本菌接种在SS MAC平板上经35 'C孵育18?24h。由于本菌不分解乳糖并产碱,故在SS和MAC 平板上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凸起的小菌落,产生H2S的菌落可在SS平板上形成中心带黑褐色的小菌落。 (2)志贺菌属:将本菌接种在SS和MAC平板上经35C孵育18?24h。由于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某些菌株可迟缓发酵乳糖,故其在SS平板和MAC平板上形成无色透明的、中等大小的菌落。除宋内志贺菌菌落外均为光滑型菌落。 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方法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氧化酶试验均为阴性。初步试验鉴定:挑取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在KIA、MIU和硝酸盐培养基上,经35C孵育18?24h,同时做触酶试验。其结果见表2—4。 最终鉴定:须做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 4 .血清学试验 (1)志贺菌属的分型鉴定:凡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者均需做血清学鉴定。取1环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于载玻片 一端,再取少许待测菌与之混合,同时在玻片另一端取待测菌与生理盐水混合对照。结果:对照呈均匀混浊,待检菌 与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混合后,数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集物即为阳性。继之用 A B、C D群最常见的单价 血清凝集定种。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见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志贺菌属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到志贺菌属细菌”。 ②经分离鉴定后符合鉴定依据者,可报告“分离岀XX志贺菌”,若进一步做多种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分型后,可报告:“分离岀XX志贺菌X型”。 (2)沙门菌属的分型鉴定:如果生化反应及形态学检查疑为沙门菌,可选用沙门菌的多价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 首先选用A?F组多价“ O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在试验时应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血清凝集试验在5?10min内不 岀现凝集者可确定为阴性。但若生化反应比较典型,应考虑选用Vi凝集试验。若凝集,则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洗下, 制成浓厚的悬液,加热100 C、30min,再与A?F组多价“ O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若与A?F组多价“ O血清发生凝集,应再与沙门菌单价因子血清分别做玻片凝集试验,以确定该菌株属于哪一组。一般先选用本地区检岀率最高菌型的相应血清做玻片凝集反应。 若已确定哪一沙门菌种后,再分别先用H因子血清检查第I相抗原,然后检查第H相抗原,最后确定该菌种属 于哪一型沙门菌。 结果判断、解释和报告: ①分离培养未发现可疑菌落或经鉴定不符合沙门菌属细菌鉴定依据者,可报告“未分离岀沙门菌”。 ②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阳性,可初步报告为:“分离到XX沙门菌”,或“X群沙门菌”。 5 ?肥达试验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 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PA、PB)与肠热症患者血清做定量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实验论文

志贺菌属的培养与鉴定 右江民族医学院10检本2班庞婷婷 指导老师:汤丽霞,何印蕾,费世杰,何涛 【摘要】目的对标本中的志贺菌属进行培养与鉴定。方法对门诊患者粪便标本运用SS和中国蓝培养基培养志贺菌属,并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志贺菌属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氧化酶试验阴性,IMVC 为(-+--),KIA为(KA--),MIU为(---),药敏试验: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泰能四种药敏纸片的抑菌圈分别为30㎝、34㎝、38㎝、30㎝。结论分离出志贺菌属,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以及氨苄等的敏感性较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志贺菌属,培养,鉴定,血清学 【引言】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我们用临床门诊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与鉴定实验,现将实验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器材与试剂】 血平板,MAC培养基,SS培养基,KIA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载玻片,培养箱,光学显微镜,氧化酶纸片,药敏纸片,微量生化管,生理盐水,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液体石蜡,志贺菌诊断血清(包括志贺菌属四种多价血清及福氏,鲍氏或宋内志贺菌单价血清)等 【实验过程与方法】 1.标本采集:在治疗前采集黏液脓血便做床边接种,如不能及时接种可置甘油或卡里-布莱尔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2.分离培养:取粪便或肛拭标本,用接种环挑取粪便中有脓血和黏液的部分直接在中国蓝培养基和SS培养基分区划线进行培养。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3. 鉴定 3.1革兰染色:按照涂片→干燥→固定→染色的步骤进行革兰染色。 3.2氧化酶试验:无菌操作用滴管吸取氧化酶试剂,滴加于滤纸条菌落上,用滤纸条沾取少许被检菌落,观察滤纸条颜色变化。 3.3触酶试验:取洁净玻片1张,用接种环挑取细菌,加3%H2O2 1滴,立即观察结果。 3.4动力学检查: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直至离试管底部1cm处左右,再缓慢原路返回,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3.5KIA试验: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先穿刺接种到KIA深层,距管底1cm 处左右为止,再从原路退回,在斜面上自下而上划线,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3.6生化鉴定:用接种针挑取待检菌的菌落,按照所用细菌鉴定系统要求接种于肠杆菌科细菌微量鉴定系统的微量管内,于35℃培养18~24小时。根据所用细菌鉴定系统中不同生化反应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观察结果。根据生化结果进行编码,检索编码手册,该编码所对应的细菌名即为鉴定结果。(附:肠杆菌科生化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讨论稿)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 一、目的 本程序用于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等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以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从人体粪便中沙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保存的梯相关操作。 三、生物安全要求 标本及相应的致病菌操作必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四、试剂及仪器设备 4.1试剂 采便盒、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亚硒酸增菌液(SF)、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沙门志贺培养液、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麦康凯琼脂、沙门显色培养基、结晶紫沙门培养基(YS)、三糖铁(TSI)、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MIU)、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条、磁珠菌种保存管 4.2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微生物鉴定仪 五、采样方法 5.1 标本应为新鲜的或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或肛拭子,最优标本是转移到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肛拭子

不是最佳标本,仅在病人无粪便标本时采用。 5.2 粪便标本:应采集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取稀水样、粘血样、脓血样,黏液样部分。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水和其他物质。 5.3肛拭标本:若无法获得粪便(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也可以采用肛拭子,即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 处〈儿童约2-3cm),同一方向轻轻旋转2-3周。以目测能见到粪便为准。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5.4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室温保存,不能超过1h;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冷藏条件下24小时内送检。 六、检验程序 七、操作步骤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的检验(国标法) 一、增菌 称取检样25g,加入装有225mLGN增菌液的500mL广口瓶内,固体食品用均质器以8000-10000r/min打碎1min,或用乳钵加灭菌砂磨碎,粉状食品用金属匙或玻璃棒研磨使其乳化,于36℃培养6~8h。 培养时间视细菌生长情况而定,当培养液出现轻微混浊时即应中止培养。 二、分离和初步生化试验 取增菌液1环,划线接种于HE琼脂平板或SS琼脂平板1个;另取1环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各1个,于36℃培养18~24h。 志贺氏菌在这些培养基上呈现无色透明不发酵乳糖的菌落。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和葡萄糖半固体各1管。一般应多挑几个菌落,以防遗漏,经36℃培养18~24h,分别观察结果。 下述培养物可以弃去: a. 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呈蔓延生长的培养物; b. 在18~24h内发酵乳糖、蔗糖的培养物; c. 不分解葡萄糖和只生长在半固体表面的培养物; d. 产气的培养物; e. 有动力的培养物; f. 产生硫化氢的培养物。 凡是乳糖、蔗糖不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无动力的菌株,可做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三、血清学分型 挑取三糖铁琼脂上的培养物,做玻片凝集试验。 先用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检查,如果由于K抗原的存在而不出现凝集,应将菌液煮沸后再检查; 如果呈现凝集,则用A1、A2、B群多价和D群血清分别试验。 如系B群福氏志贺氏菌,则用群和型因子血清分别检查。福氏志贺氏菌各型和亚型的型和群抗原见表1。可先用群因子血清检查,再根据群因子血清出现凝集的结果,依次选用型因子血清检查。 4种志贺氏菌多价血清不凝集的菌株,可用鲍氏多价1、2、3分别检查,并进一步用1~15各型因子血清检查。如果鲍氏多价血清不凝集,可用痢疾志贺氏菌3~12型多价血清及各型因子血清检查。 四、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在做血清学分型的同时,应做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即: 葡萄糖铵 西蒙氏柠檬酸盐 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 pH7.2尿素 KCN生长 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 除宋内氏菌和鲍氏13型为乌氨酸阳性外,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必要时还应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判定为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检测

3.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2。 3.13 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3。 3.14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14。 3.15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6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操作步骤 4.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41.5℃±1℃,厌氧培养16h~20h。 4.2 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选择性琼 脂平板 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 MAC琼脂无色至浅粉红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XLD琼脂粉红色至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圆形、边缘整齐或不齐 4.3 初步生化试验 4.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1℃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

4.3.2 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4.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4.4 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4.4.1 生化试验 用4.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即β-半乳糖苷酶、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以及水杨苷和七叶苷的分解试验。除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13型的鸟氨酸阳性;宋内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1型,鲍氏志贺氏菌13型的β-半乳糖苷酶为阳性以外,其余生化试验志贺氏菌属的培养物均为阴性结果。另外由于福氏志贺氏菌6型的生化特性和痢疾志贺氏菌或鲍氏志贺氏菌相似,必要时还需加做靛基质、甘露醇、棉子糖、甘油试验,也可做革兰氏染色检查和氧化酶试验,应为氧化酶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反应不符合的菌株,即使能与某种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发生凝集,仍不得判定为志贺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生化特性见表2。 表2 志贺氏菌属四个群的生化特征 生化反应A群:痢疾 志贺氏菌 B群:福氏 志贺氏菌 C群:鲍氏 志贺氏菌 D群:宋内 氏志贺氏 菌 β-半乳 糖苷酶 -a--a+ 尿素----赖氨酸 脱羧酶 ----鸟氨酸 脱羧酶 ---b+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之一。 一、分类 志贺菌属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将其分为4个血清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特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1989年CDC分类系统将生化反应特性相近的A、B,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C血清群;而将生化反应特征与之相异,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DNA G+C含量为49~53mol%。 二、临床意义 志贺菌属细菌的致病主要与细菌的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关,志贺菌属细菌因菌毛的作用,细菌黏附于肠黏膜的表面,并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病灶,引起炎症反应。本菌属各菌株均有强烈的内毒素,由于内毒素的释放可造成上皮细胞死亡及黏膜下发炎,并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导致坏死、脱落和溃疡,患者出现典型的脓血便;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导致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A群志贺菌1型和2型产生的志贺毒素,ST对Vero细胞有毒性作用也称为Vero毒素VT对小鼠有强烈的致死毒性,有VT1和VT2两种。ST属VT1型。 志贺菌属细菌主要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典型的急性菌痢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小儿常可引起中毒性菌痢,患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四种志贺菌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菌痢较为严重,其他志贺菌引起的感染则相对较轻,具有自限性且很少致死。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多见。多数菌痢为散发病例,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可因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引起暴发流行。 三、生物学特性 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菌体大小(1~3μm×(0.7~1.0)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为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7.2~7.4。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且生长良好。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可形成乳糖不发酵、中等大小、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宋内志贺菌常形成粗糙型菌落。 志贺茵属菌种有O抗原,无H抗原,部分菌种有K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两种抗原,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A、B、C、D)和40余个血清型。O抗原耐热,加热100℃ 60分钟不被破坏。K抗原存在时能干扰O抗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100℃ 60分钟可消除K抗原对O抗原的干扰作用。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检测 1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1.1恒温培养箱:36C±「C; 1.2冰箱:2C?5C; 1.3 膜过滤系统; 1.4 厌氧培养装置:41.5C±1C; 1.5 电子天平:感量0.1g; 1.6显微镜:10X?100X; 1.7 均质器; 1.8 振荡器; 1.9无菌吸管:1ml (具0.01ml刻度)、10ml (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10 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500ml; 1.11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12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3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 培养基和试剂 3.1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见附录中1。 3.2 麦康凯(MAC )琼脂:见附录中2。 3.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 )琼脂:见附录中3。 3.4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中4。 3.5 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中5。 3.6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中6。 3.7 葡萄糖铵培养基:见附录中7。 3.8 尿素琼脂:见附录中8。 3.9 B -半乳糖苷酶培养基:见附录中9。 3.10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中10。 3.11 糖发酵管:见附录中11。

3.12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2。 3.13粘液酸盐培养基: 见附录中13。 3.14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14。 3.15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6生化鉴定试剂盒。 4操作步骤 4.1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 (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415C±1C,厌氧培养16h?20h。 4.2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C±1C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 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4.3初步生化试验 4.3.1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C±1C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 4.3.2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4.3.1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 清学分型。 4.4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说明书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学试验操作程序 1.目的 制定标准化的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操作程序,指导对志贺氏菌属的检测2.原理 用志贺氏菌属的代表菌株制成灭活菌抗原分别或混合免疫家兔所得的血清,经吸收出去非特异性凝集素后制成,通过凝集试验原理诊断各型志贺氏菌。3.试剂及实验设备 3.1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2种的志 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2试剂保存:2~8°C避光保存,防止冻结,在有效期内使用。 3.3实验设备:玻片、吸样枪、接种环、水浴箱、玻璃管、血平板、营养琼脂、 电热高温接种灭菌器。 4.程序步骤 4.1将诊断血清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 4.2选择符合志贺氏菌属培养特性,并经初步生化检测符合志贺菌属生物特性的 疑似菌落。 4.3菌群分析 将经18~24h血平板上纯培养的待检菌,分别用志贺氏菌属4种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凝集阳性时,再分别用群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群多价血清凝集阳性时,再分别与相应的单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最终确定其血清分型。如果志贺氏菌属4种多价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均为阴性,可能有以下3种可能性:①K抗原的存在,处理方法:取待检菌的纯菌落于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度约2麦氏单位的菌悬液,置于100°C水浴中煮沸30min,泠却至室温后再用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②非典型菌落,处理方法:通过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的传代让其恢复抗原性,再用诊断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③诊断血清型以外的可送市或省CDC检测。 4.4玻片凝集试验法取18~24h血平板上纯培养的待检菌,用生理盐水制成2麦 氏单位的菌悬液,取诊断血清20μL于洁净玻片上,然后取20μL待检菌悬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一、生物学性状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m ,宽0.5-0.7μm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DNA的G+C 为49-53克分子%(Tm法)。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 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糖。靛基质产生不定,甲基红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 S。根据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 2 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 A、不分解甘露醇组:主要为志贺氏菌。又根据能否产生靛基质,进一步分靛基质阳性(1、3、4、5、6、9、10型)和靛基质阴性(2、7、8型)的志贺氏痢疾菌。 B、分解甘露醇组:包括福氏、鲍氏、宋内氏菌。再按乳糖分解情况,分为迟缓分解乳糖的宋内氏和不分解乳糖的福氏和鲍氏菌。后者进一步再根据靛基质产生与否,分靛基质阳性(福氏菌1、2、3、4、5型和鲍氏菌5、7、9、11、13、15型)和靛基质阴性(福氏菌6型和鲍氏菌1、2、3、4、6、8、10、12、14)二类(见表一) 表一志贺氏菌属生化反应的分类 葡萄糖(+) 甘露醇(-)甘露醇(+)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乳糖(-)乳糖(+)(1、3、4、(2、7、8型) 5、6、9、10型)靛基质(-)靛基质(+)靛基质(-) 福氏菌6型福氏菌(1、2、宋内氏菌 鲍氏菌(1、2、 3、4、5型), 3、4、6、8 鲍氏菌(5、7、9、 10、12、14型) 11、13、15型) 抗原构造与分型: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组成。主要抗原有三种。 型特异性抗原:型多糖抗原为菌体抗原的一种,是光滑型菌株所含有的重要

志贺菌属检验

文件页码:1/2 1.概述 志贺菌属分为4个群(种):A群为痢疾志贺菌,B群为福氏志贺菌,C群为鲍氏志贺菌,D群为宋内志贺菌。 2. 标本类型 粪便、肛拭子标本。 3. 鉴定 3.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3.2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小时,形成无色透明的小菌落。在SS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较小菌落。 3.3 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蔗糖,三糖铁琼脂(TSI)为K/A,甲基红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动力、VP、枸橼酸盐、脲酶、H2S和醋酸盐试验均阴性。 3.4 鉴别要点 3.4.1 本菌属特征在SS平板上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小菌落,TSI为K/A,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无动力,脲酶、H2S试验均阴性。符合上述特征者,可通过血清凝集试验作出诊断。如血清不凝集,应进一步鉴别。 3.4.2志贺菌属种间鉴别见表1 表1 志贺菌属种间鉴别的关键性试验(阳性%) 菌名半乳糖苷酶鸟氨酸甘露醇乳糖 福氏志贺菌 1 0 95 1 痢疾志贺菌30 0 0 0 鲍氏志贺菌10 2 97 1 宋内志贺菌90 98 99 2* 注:*为迟发反应。 3.5 操作步骤 3.5.1 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做TSI试验。参见《三糖铁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3.5.2 血清学鉴定参见《志贺菌血清学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3.5.3 鉴定从SS琼脂平板上挑取纯菌落,用微生物鉴定仪或传统生化反应进行细菌鉴定。 4. 药敏 参见《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5. 质量控制 参见《质量管理程序》。 6. 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 一般志贺菌不进入血液,所以只取粪便和肛拭子标本作培养。本菌大多数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多数菌株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7. 临床意义 志贺菌属引起细菌性痢疾,表现为腹痛、发热、大量水样便,1-2日后转为少量腹泻(有里急后重现象),便中含有多量的血、黏液和白细胞。临床主要有两种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分典型和不典型两种,后者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慢性细菌性痢疾,常因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视为慢性菌痢。

痢疾志贺菌

痢疾志贺菌 一、简介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其中500万例需住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65万。志贺菌属还可感染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灵长类,偶尔感染畜禽,可引起肉品等污染。 二、生物学特性 1、本质 革兰阴性短小杆菌,(2~3)μm×(0.5~0.7)μm,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在普通琼脂平板和SS培养基上形成直径2mm左右的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抗原结构 志贺菌属主要有菌体抗原(O抗原)而无鞭毛抗原(H抗原),个别菌型及新分离菌株有K抗原。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分群特异抗原和型特异抗原,借此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种)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 K抗原在分类上无意义,但可阻止O抗原与O抗体的结合,在进行抗O实验时需加热煮沸,排除K抗原的结合 (1)(1)A群:又称痢疾志贺氏菌(Sh.dysenteriae),通称志贺氏痢疾杆菌。有12个血清型,其中8型又分为三个亚型。是惟一不能发酵甘露醇的一群志贺菌。 (2)B群:又称福氏志贺氏菌(Sh.flexneri),通称福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15个血清型(含亚型及变种),抗原构造复杂,各型间有交叉反应。 (3)C群:又称鲍氏志贺氏菌(Sh.boydii),通称鲍氏痢疾杆菌。发酵甘露醇,有18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反应。 (4)D群:即宋内志贺菌。抗原单一,只有一个血清型。是惟一具有鸟氨酸脱羧酶的一群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有I相和II相两个交叉变异相。I相呈S型菌落,对小鼠有致病力,多自急性期感染病人标本中分离得。II相为R型菌落,对小鼠不致病,常从慢性患者或带菌者检出。 4、变异 (1)S-R变异存在于宋内志贺菌的两个变异相之间 (2)耐药性变异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耐药性日益强大 (3)营养缺陷变异有链霉素依赖株,可作为疫苗进行免疫 5、生化反应 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除痢疾志贺菌外,所有菌株均可以发酵甘露糖;除了宋内志贺菌外,所有菌株均不能发酵乳糖,因为缺乏β-半乳糖苷酶 6、抵抗力 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杆菌弱,加热60℃10min可被杀死(大肠埃希菌是30分钟左右)。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各群志贺菌中,以宋内志贺菌抵抗力最强。在粪便中,由于其他肠道菌产酸或噬菌体的作用常使本菌在数小时内死亡,故粪便标本应迅速送检。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志贺菌可存活10—20d。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在水及食品中繁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检测 1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恒温培养箱:36℃±1℃; 冰箱:2℃~5℃; 膜过滤系统; 厌氧培养装置:℃±1℃; 电子天平:感量0.1g; 显微镜:10×~100×; 均质器; 振荡器; 无菌吸管:1ml(具刻度)、10ml(具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500ml;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 培养基和试剂 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见附录中1。 麦康凯(MAC)琼脂:见附录中2。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琼脂:见附录中3。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中4。 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中5。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中6。 葡萄糖铵培养基:见附录中7。 尿素琼脂:见附录中8。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见附录中9。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中10。 糖发酵管:见附录中11。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2。

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3。 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14。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操作步骤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1℃,厌氧培养16h~20h。 分离 取增菌后的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和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单个菌落直径大于其他志贺氏菌。若出现的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初步生化试验 4.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和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1℃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 4.3.2 凡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的菌株,挑取其中已培养的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的菌苔,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 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4.4.1 生化试验

志贺氏菌属及检验

志贺氏菌属及检验 志贺氏菌属(Shigella)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一、生物学性状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2-3μ m ,宽0.5-0.7μ m 。不形成芽胞,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DNA的G+C为49-53克分子%(Tm法)。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4-7.8。37℃培养18-24小时后菌落呈圆形、微凸、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直径约2nm,宋内氏菌菌落一般较大,较不透明,并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无菌膜形成。 本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不发酵乳糖,仅宋内氏菌迟缓发酵乳糖。靛基质产生不定, S。根据生化反应可进行初步分类。 甲基红阳性,VP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 2 志贺氏菌属的细菌对甘露醇分解能力不同,可分为二大组。 A、不分解甘露醇组:主要为志贺氏菌。又根据能否产生靛基质,进一步分靛基质阳性(1、3、4、5、 6、9、10型)和靛基质阴性(2、 7、8型)的志贺氏痢疾菌。 B、分解甘露醇组:包括福氏、鲍氏、宋内氏菌。再按乳糖分解情况,分为迟缓分解乳糖的宋内氏和不分解乳糖的福氏和鲍氏菌。后者进一步再根据靛基质产生与否,分靛基质阳性(福氏菌1、2、3、4、5型和鲍氏菌5、7、9、11、13、15型)和靛基质阴性(福氏菌6型和鲍氏菌1、2、3、4、6、8、10、12、14)二类(见表一) 抗原构造与分型: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O)及表面抗原(K)组成。主要抗原有三种。 型特异性抗原:型多糖抗原为菌体抗原的一种,是光滑型菌株所含有的重要抗原。当菌株变为粗糙型时,此抗原也常随之消失,各菌型所含的型抗原不同,可用于区别菌种的型别。 群特异性抗原:为光滑型菌株的次要抗原,也是菌体抗原的一种。特异性较低,常在数种近似的菌内出现。在福氏菌株中,由于所含群抗原不同,可将某些菌型分为多种亚型,如福氏菌2型,根据群抗原不同,

志贺氏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志贺氏菌属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 志贺菌属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也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本属细菌分布于全世界,是炎症性痢疾的典型病原菌,很多地区5%~10%的腹泻性疾病是由该菌属所致。弗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比鲍氏志贺菌和毒力特别强的痢疾志贺菌分布更广。美国犹他州所有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志贺菌病的年发病率为0.7/1 000,而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的年发病率为5.4/1 000。在英国临床实验室,沙门菌病和志贺菌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0.137/1 000和0.322/1 000,大多数感染者为微生物学工作者。 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的排泄物是传染源,经粪-口途径直接传播,经污染的食物或物体可间接传播。苍蝇可作为机械性媒介,水源性传播不常见。卫生条件差的拥挤人群中最易发生流行,流行区的幼儿志贺菌病特别常见,而成人得病较轻。 恢复期和亚临床带菌者是重要传染源,但真正的长期带菌者罕见。感染很少或不诱导产生免疫性,因此同一菌种的再感染是可能的。 志贺菌可穿入低位肠段的粘膜,引起粘液分泌,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并常有表浅粘膜溃疡。志贺菌感染相关的水泻由内毒素介导所致,因这种内毒素可引起肠道分泌增多。 由志贺菌感染所导致的症状包括:(1)急性细菌性痢疾经潜伏期1~4日,幼儿的起病突然,表现为发热,烦躁不安,嗜睡,厌食,恶心

或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以及里急后重。3日内大便中出现血液,脓液和粘液.大便次数可增加到≥20次/d,体重下降和失水严重。若不治疗,患儿可在12日内死亡;若患儿存活,则在第2周急性症状消退.成人可表现为无发热的非血性,非粘液性腹泻,很少有或完全没有里 急后重.但其最初的症状可为发作性腹绞痛,急于排便,起初排出成形大便并在排便后可缓解腹 痛.以后反复发作,并且日趋严重和频繁.腹泻变得明显,系软便 或含有粘液,脓及常 有血液的水泻。严重的里急后重可造成直肠脱垂和大便失禁。成人患病常可自愈:轻者4~8日,重者3~6周。伴有循环虚脱的明显脱水和电解质丧失及死亡主要发生于<2岁的婴儿和衰弱的成人;(2)慢性细菌性痢疾主要是因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者;若是有病史、无症状,结肠镜检或粪便培养阳性者称为隐匿型菌痢,在流行病学上亦具有重要的意义;(3)携带者是指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三种类型,尤其是健康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除此以外,还可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特别是衰弱和脱水的病人。严重的粘膜溃疡可引起明显的急性失血.其他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可 有中毒性神经炎,关节炎,心肌炎和罕见的肠穿孔。小儿志贺菌病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本病不会变成慢性,也不会成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因素。但有HLA-B27基因型的病人在志贺菌病后常常比较容易发生关节炎或明显的Reiter综合征。

志贺氏菌检测

志贺氏菌检测 1 设备与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她设备与材料如下: 1、1 恒温培养箱:36℃±1℃; 1、2 冰箱:2℃~5℃; 1、3 膜过滤系统; 1、4 厌氧培养装置:41、5℃±1℃; 1、5电子天平:感量0。1g; 1、6显微镜:10×~100×; 1、7均质器; 1、8振荡器; 1、9 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10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500ml; 1、11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1、12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3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 2培养基与试剂 3、1志贺氏菌增菌肉汤—新生霉素:见附录中1。 3、2麦康凯(MAC)琼脂:见附录中2. 3、3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XLD)琼脂:见附录中3。 3、4 三糖铁(TSI)琼脂:见附录中4。 3、5 营养琼脂斜面:见附录中5。 3、6 半固体琼脂:见附录中6. 3、7 葡萄糖铵培养基:见附录中7。 3、8尿素琼脂:见附录中8。 3、9 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见附录中9。 3、10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见附录中10。 3、11 糖发酵管:见附录中11。

3、12 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2. 3、13粘液酸盐培养基:见附录中13。 3、14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见附录中14。 3、15 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 3、16 生化鉴定试剂盒。 4 操作步骤 4、1 增菌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ml),加入装有灭菌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得均质杯,用旋转刀片式均质器以8000r/min~10000r/min均质;或加入装有225ml志贺氏菌增菌肉汤得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连续均质1min~2min,液体样品振荡混匀即可。于41、5℃±1℃,厌氧培养16h~20h。 4、2分离 取增菌后得志贺氏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XLD琼脂平板与MAC琼脂平板或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于36℃±1℃培养20h~24h,观察各个平板上生长得菌落形态。宋内氏志贺氏菌得单个菌落直径大于其她志贺氏菌.若出现得菌落不典型或菌落较小不易观察,则继续培养至48h再进行观察。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得菌落特征见表1. 表1 志贺氏菌在不同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得菌落特征 4、3初步生化试验 4。3.1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SI、半固体与营养琼脂斜面各一管,置36℃±1℃培养20h~24h,分别观察结果。4.3。2 凡就是三糖铁琼脂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蔗糖)、不产气(福氏志贺氏菌6型可产生少量气体)、不产硫化氢、半固体管中无动力得菌株,挑取其4、3、1中已培养得营养琼脂斜面上生长得菌苔,进行生化试验与血清学分型。 4、4生化试验及附加生化试验

志贺菌属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菌属微生物学检验 发表时间:2014-04-29T08:49:20.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作者:温凤华 [导读] 侵袭力:志贺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温凤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民医院 155100) 【关键词】志贺菌属;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79-02 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 1生物学性状 1.1形态与染色:志贺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有菌毛,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1.2培养特性:志贺菌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外,均不分解乳糖,故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乳糖不发酵、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 1.3生化反应:志贺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可迟缓发酵乳糖外,其余均不发酵乳糖;志贺菌不分解尿素、不产H2S;IMViC试验结果为-/++--。 1.4抗原构造:志贺菌有O抗原,耐热,部分菌株有K抗原,能阻止O凝集,无H抗原。O抗原分为型特异性(特异性较高)和群特异性(特异性较低)两类。根据生化反应及O抗原的不同,可将志贺菌分为四个血清群;进一步按型特异性和群特异性O抗原,可将各群志贺菌分为 40余种血清型及亚型。我国以B群志贺菌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D群。 表志贺菌的分类 1.5抵抗力:志贺菌抵抗力较弱,加热至60℃保持10 min可杀死。对酸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粪便中,由于其他肠道菌产酸可使志贺菌在数小时内死亡,故在运送标本时应使用含有缓冲液的培养基。 1.6变异性:宋内志贺菌最易发生S-R变异,同时伴有生化特征、抗原构造及致病性的变异,而出现非典型菌株。在菌痢恢复期或慢性菌痢患者中常可分离得到非典型菌株。志贺菌属细菌对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氨苄西林均表现出耐药性变异。志贺菌的多重耐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 2临床意义 2.1致病物质 侵袭力:志贺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继而穿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内毒素:志贺菌可产生毒性较强的内毒素,除引起内毒素血症外,还可破坏肠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出血,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脓血黏液便。内毒素还可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系统,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肠道平滑肌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最为明显,常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外毒素:A群志贺菌能产生志贺毒素,又称Vero毒素。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肠毒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上皮细胞损伤和水样腹泻。 2.2所致疾病 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其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人类对志贺菌普遍易感。菌痢在临床上有四种类型。 ①急性菌痢:发病急,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等典型临床症状。若治疗及时,预后良好。②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治疗不彻底或症状不典型被误诊,可转为慢性。病程往往迁延2个月以上。④带菌者: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成为带菌者,具有高度传染性,为重要传染源,故菌痢带菌者不能从事餐饮业和幼教等工作。 病后免疫主要依赖消化道黏膜表面的SIgA的作用,免疫维持时间短,也不牢固。 3微生物学检验 3.1标本采集:尽量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或脓血黏液便床边接种,否则应将标本保存于30%甘油缓冲盐水或卡-布运送培养基内,并尽快送检。中毒性菌痢患者可取肛门拭子。标本直接检查:以志贺菌抗血清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菌球法等,可直接检测标本中有无志贺菌抗原。核酸检测:可利用PCR法检测标本中志贺菌大质粒。 3.2分离培养与鉴定 3.2.1分离培养:取脓血黏液便或肛门拭子标本接种GN肉汤增菌后,移种肠道选择培养基(SS、EMB/MAC),37℃孵育18~24 h。志贺菌菌落为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 3.2.2鉴定:可疑菌落若氧化酶试验呈阴性、触酶试验呈阳性,则接种到KIA、MIU培养基上,若反应结果符合数据,则可初步鉴定为志贺菌。志贺菌血清学鉴定:在生化反应符合志贺菌属的特征后,先用志贺菌属A~D群多价血清(包括A群1~2型、B群1~6型、C群1~6型和D群)做玻片凝集试验。如不凝集,可能为表面K抗原隔离所致,可通过加热到100℃保持15~30 min破坏K抗原,再做凝集试验。如仍不凝集,则可能为EIEC菌株,需进一步鉴别。如发生凝集,再用定群和定型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以鉴定到群和型。我国以B群多见,若鉴定为B群,需进一步用型因子血清和群因子血清确定其型别及亚型。 3.3鉴别要点 与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鉴别:志贺菌与EIEC菌株血清学反应有交叉反应,生化反应特征、临床表现很相似。志贺菌分解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