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文章目录*一、青蒿鳖甲汤概述*二、青蒿鳖甲汤功能主治*三、青蒿鳖甲汤服用方法*四、青蒿鳖甲汤副作用*五、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六、青蒿鳖甲汤药典记载

青蒿鳖甲汤概述

1、定义青蒿鳖甲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2、别名青蒿鳖甲汤。

3、组方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4、制法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以上药材,用水煎服,即可

5、性状本品为水煎剂。

青蒿鳖甲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

本证多由温病后期,阴虚邪伏所致,治疗以养阴透热为主。人

体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故入夜身热;早晨卫气出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温病后期,阴液已伤,故见热退无汗。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

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宣泄丽解,共为君药。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甘寒,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为臣药。丹皮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2、临床应用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青蒿鳖甲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适宜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等患者。

2、用法用量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暮夜早凉,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兼肺虚,加沙参、麦冬滋阴润肺。

青蒿鳖甲汤副作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1、方中青蒿不耐高温,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或用沸水泡服。

2、阴虚欲抽搐者,不宜用本方。

青蒿鳖甲汤药典记载1、《温病条辨》卷3:“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2、《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于暑湿,其受邪之源,

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

则较柴胡有独胜。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胃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

络搜邪。柴胡汤以胁痛、干呕为饮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粉以清热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文章目录*一、青蒿鳖甲汤概述*二、青蒿鳖甲汤功能主治*三、青蒿鳖甲汤服用方法*四、青蒿鳖甲汤副作用*五、青蒿鳖甲汤注意事项*六、青蒿鳖甲汤药典记载 青蒿鳖甲汤概述 1、定义青蒿鳖甲汤,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2、别名青蒿鳖甲汤。 3、组方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4、制法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以上药材,用水煎服,即可 5、性状本品为水煎剂。 青蒿鳖甲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 本证多由温病后期,阴虚邪伏所致,治疗以养阴透热为主。人

体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故入夜身热;早晨卫气出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温病后期,阴液已伤,故见热退无汗。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 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宣泄丽解,共为君药。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甘寒,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为臣药。丹皮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2、临床应用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发热、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慢性肾盂肾炎等阴分内热、低热不退者。 青蒿鳖甲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适宜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等患者。 2、用法用量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若暮夜早凉,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兼肺虚,加沙参、麦冬滋阴润肺。

《金匮要略》方剂歌诀讲课稿

《金匮要略》方剂歌 诀

1、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4、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6、百合病总方歌 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7、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10、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12、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14、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15、苦参汤 雄黄熏法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 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17、升麻鳖甲汤

苦参汤

苦参汤 苦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苦参50~lOOg 以水100~1500m],煎700g~lOOOm],去滓,熏洗,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狐惑病,蚀于前阴以及阴肿、阴痒、疥癞等,可见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临证加减) 1.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本方加黄柏、 龙胆草、当归、蛇床子等水煎,以导湿热于下窍。 2。周身风疹,疥疮,顽癣,麻风等,本方加地黄,地肤子、 赤芍、白藓皮、大风子等,以祛风化湿杀虫。 3。苦参外洗方治疗阴痒:基本方为苦参、白藓皮、蛇床子 各30g,冰片3g,防风15g,荆芥lOg,花椒20g,透骨草35g。 外阴溃烂者加明矾30g;带下多加黄柏20g,乌贼骨30g;伴阴

部痛者加白芷15g。上述药物除冰片外,煎取药液,再人冰片, 趁热熏外阴10—20分钟,待药液稍凉后,徐徐洗涤患处。每日 1剂,早晚各1次。[浙江中医杂志,1986,c7,:sOd] 4.苦参治疗心律失常:用苦参片、苦参碱及苦参注射液治 疗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取得相当疗效,尤其对合并冠心病者较 好。[心脏血管疾病,1976,c2—3,:106] 5。苦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67例,结果,其中对期前收缩 有效率为62%。LO医药学杂志,1977,c,,:24] 6.苦参治疗皮肤病:将苦参制成100%注射液,每次肌注2 -4ml,并配合苦参片口服,治疗急性与慢性湿疹、阴部湿疹及 皮炎,亦可用于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病,有肯定的止痒及抗过 敏作用.[中草药通讯,1976,tl,:353 7.苦参治疗蓝氏贾弟鞭毛虫病:以25%苦参溶液100—200ml保留灌肠,治疗100例蓝氏贾弟鞭毛虫病,效果良好。[中

青蒿鳖甲汤

青蒿鳖甲汤 ? (《温病条辨》卷3) [异名] 青蒿鳖甲煎(《湿温时疫治疗法》)。[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用法] 上药以水五杯(750m1),煮取二杯(300m1),日再服。[功用] 养阴透热。[主治]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乃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未尽,深伏阴分之证。人体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行于里。阴分本有伏热,夜晚阳气人阴,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人夜身热;白昼卫气外行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然虽热退身凉,但邪热仍深伏阴分,不从表解,加之温邪久留,阴液耗伤,无源作汗,故热退而无汗。正如吴瑭所说:“夜行阴分而热,日行阳分而凉,邪气深伏阴分可知;热退无汗,邪不出表.而仍归阴分更可知矣”(《温病条辨》卷3)。舌红苔少,脉细数,皆为阴虚有热之象。[配伍意义] 对此阴虚邪伏之证,不可纯用养阴之品,因邪热未尽,深伏于阴分,滋腻太过则恋热留邪;虽有发热,亦不得用苦寒之品,因阴液已伤,苦寒化燥则更伤其阴。正如吴瑭所云:“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温病条辨》卷3)。因此,只能一面养阴,一面清热,使阴复则足以制火,

邪去则其热自退,且因邪热深伏,故宜选用具有透达作用的清热药物,使之透出阳分而解。方中鳖甲咸寒,直人阴分,既可滋补阴液,又善人络搜邪,清深伏阴分之热;青蒿味苦微辛而性寒,气味芳香,为清热透邪之要药,《本草新编》卷3称其“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二药相伍,鳖甲专人阴分滋阴,青蒿可出阳分透热,使养阴而不恋邪,透热而不伤正,有相得益彰之妙,吴瑭自释:“此方有先人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人阴分,有鳖甲领之人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温病条辨》卷3),共为君药。生地甘凉,滋阴凉血;知母苦寒,滋阴降火,两药同为臣药,协助鳖甲养阴以退虚热。丹皮辛苦而凉,可“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本草纲目》卷14),使火退而阴生,以助青蒿透泄阴分之伏热,用作佐药。五药合用,滋、清、透并进,标本兼顾,有养阴退热之功。[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本方最宜于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不足之虚热证。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点。2.加减法若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去生地,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止渴;治疗肺痨骨蒸,阴虚火旺者,可加沙参、旱莲草以养阴清肺;对于小儿夏季热属于阴虚有热者,酌加白薇、荷梗等以解暑退热;对于阴虚火旺者,加石斛、地骨皮、白薇等以退虚热。3.本方现代常用于各种传染病恢复期低热、原因不明的发热、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青蒿鳖甲汤综述

简述青蒿鳖甲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中医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近年来青蒿鳖甲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发热证候的病症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青蒿鳖甲汤用于治疗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余邪深伏阴分的症状,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因其药理作用具有多样性,临床上对其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诸多,该将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方剂。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临床研究 【前言】 青蒿鳖甲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焦篇·十二》 : “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热自阴来者, 青蒿鳖甲汤主之。”方药组成: 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本方为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来细数为辨证要点。分非清透不能外达;阴亏无以作汗, 非滋补无以恢复。故吴瑭立本方之旨, 在于使伏于阴分解。方用鳖甲直入阴分, “入络搜邪” , 滋阴潜阳; 青蒿外出阳分, 芳香清透, 透邪外出。谓“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 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 有青蒿领之出也”。更用生地配鳖甲, 养阴以生津;知母伍青蒿, 透邪并滋阴。至若丹皮之用, 有举两得之功, 既可内清血中之伏热, 又可外透阴分之伏邪。诸药合用, 大抵滋阴透邪并进, 本兼顾而图之。临床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邪热伏于阴分证, 常可获取意想不到的疗效。 【主体】 青蒿鳖甲汤主要治疗阴虚内扰而引起的各种不明原因的发热。经试验,由于不同疾病而导致发热的病案均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这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立足辨证的特色,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为青 蒿鳖甲汤运用于临床治疗发热提供现代科学依据。临床上对其的研究成果丰硕,现报告如下。 一、青蒿鳖甲汤加味治疗阴虚热郁型不明原因发热 [1]不明原因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之一。有超过 200 种疾病可以

《金匮汤头歌》

《金匱湯頭歌》(193首) 清-陳修園《金匱方歌括》 (1)栝蔞桂枝湯 太陽證備脈沉遲,身體幾幾欲痙時,三兩蔞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棗枚宜。(2)葛根湯 四兩葛根三兩麻,棗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兩,無汗憎風下利誇。(3)大承氣湯 大黃四兩樸半斤,枳五硝三急下雲,枳樸先熬黃後入,去滓硝入火微熏。(4)麻黃加術湯 煩疼濕氣裡寒中,發汗為宜忌火攻,莫訝麻黃湯走表,術加四兩裡相融。(5)麻黃杏仁苡仁甘草湯 風濕身疼日晡時,當風取冷病之基,薏麻半兩十枚杏,炙草扶中一兩宜。(6)防己黃芪湯 身重脈浮汗惡風,七錢半術五甘通,己芪一兩磨分服,四片生薑一棗充。喘者再入五錢麻,胃不和兮芍藥加,三分分字去聲讀,七錢五分今不差; 寒取細辛氣衝桂,俱照三分效可誇。服後如蟲行皮裡,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繞腰溫得微汗,伊歧密法闡長沙。 (7)桂枝附子湯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棗方中十二枚,痛難轉側此方探。(8)白術附子湯 大便若硬小便通,脈澀虛浮濕勝風,即用前方去桂枝,術加四兩有神功。(9)甘草附子湯 術附甘兮二兩平,桂枝四兩亦須明,方中主藥推甘草,風濕同驅要緩行。(10)白虎人參湯 服桂渴煩大汗傾,液亡肌腠涸陽明,膏斤知六參三兩,二草六粳米熟成。(11)一物瓜蒂湯 暍病陰陽認要真,熱疼身重得其因,暑為濕戀名陰暑,二十甜瓜蒂可珍。(12)百合病總歌 百合病從百脈成,起居冒昧各難名,藥投吐利如神附,頭痛參觀尿更明。(13)百合知母湯 病非應汗汗傷陰,知母當遵三兩葴,漬去沫涎七百合,別煎泉水是金針。(14)百合滑石代赭湯 不應議下下之差,既下還當竭舊邪,百合七枚赭彈大,滑須三兩效堪誇。(15)百合雞子黃湯 不應議吐吐傷中,必伏陰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雞黃後入攪渾融。(16)百合地黃湯 不經汗下吐諸傷,形但如初守太陽,地汁一升百合七,陰柔最是化陽剛。(17)百合洗方 月週不解渴因成,邪熱流連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鬥,洗身食餅不和羹。

金匮要略重点

一、名解: 1.六微p17:指六腑。六淫之邪侵入六腑为病,较入五脏为轻,故名六微。 2.七伤:《诸病源候论·虚劳候》指出,七伤为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本书《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等七伤之论。 3.六极:指六种虚损的病证。《诸病源候论·虚劳候》谓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为六极。杨雄《方言》:“极,疲也。” 4.?饪:指饮食。?,同“榖” 5.刚痉p29:在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筋脉拘急不利的痉病症状基础上,伴有发热、恶寒、无汗等太阳伤寒证的为刚痉。 6.柔痉p29:在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筋脉拘急不利的痉病症状基础上,伴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太阳中风证的为柔痉。 7.百合病p46: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等症状。如意欲饮食复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等。 8.狐惑病p52:湿热化生虫毒所致,其症状类似伤寒。临床症状有咽喉、前后二阴溃疡以及湿热内壅、胃气不和所致的不欲饮食、恶闻食?等变幻不定的症状。 9.黄汗:历节病的关节疼痛处汗出色黄,与黄汗病的汗出色黄、遍及全身者不同。 10.奔豚p105:其气上冲状如豚之奔窜的病证,即奔豚气病。豚,小猪。 11.阳微阴弦p109: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12.白汗p128:剧痛时出的冷汗 13.恶阻p282:已婚育龄妇女停经以后,诊得平和无病之脉,唯尺部略显弱象,并见口渴、不能食等症,而无外感寒热的表现,是早期妊娠反应 14.胞阻p287:妊娠下血伴腹痛 15.热入血室p307:血室,狭义的指子宫,广义则包括子宫、肝、冲任脉。热入血室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相搏结于血室而出现的病证 16.?核气p308:妇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吞咽一般无碍,还可伴有胸闷叹息等症 17.脏躁p309: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一般表现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还常伴有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波动等。 二、填空 1.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①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②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3.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4.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中医病案

中医门诊病历病案范文 2010-04-11 23:13:03| 分类:文秘范文|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陈××男,14岁,平素虽非特别强健但很少生病。 发病情形某日放牧田亩,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宣告为结核性脑膜炎 脉象及症候患者意识已经浑浊、唯以双手捧额呻吟、两目紧闭、发热已过40度以上。脉浮紧、无汗、体疼、项背直、腹痛拒按而未至坚满、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口苦大渴、大便秘结、尿利减少而如血(以上为其母口 述) 用药葛根加半夏汤合白虎汤。 结果是夜呕吐止,口渴稍减,热退至38.5度 翌日向晓复发轻度呕吐一次,原方再服。午后热退至36.8度,口渴、呕吐尽除,唯大便仍不通。双目仍紧闭, 呻吟不已。 是夜转用大柴胡汤合桃仁承气汤去芒硝,犹未服药,复起痉挛而陷入昏睡状态,据云当时夜深请不到医生,延 至甦醒乃服此方,少停大便畅通,病去大半。" 第三日原方,渐复常态。 第四~六日仍用原方唯渐次减少大黄,第七日体温恢复正常,而痛已尽去。 第八日因微渴、尿利减少,转用猪苓汤。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炙甘草、芍药、大枣 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 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郑××,7岁,其父在市内业蔬菜,素患下肢关节炎。患儿虽非绝对强健,平素无病。 发病情形某日突发高热至40度左右,头痛如劈、项背强硬、呕吐不止、且时发痉挛。急延西医,断为真性脑炎。经抽脊髓,注射服药,病势愈剧,五天后限入昏睡状态,医师宣告绝望。)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是夜二剂频频饮之,夜半二剂都尽,睡梦中患儿自行下床解大便矣。 第二日仍头痛微渴,肢节疼痛。少停进稀粥,精神颇佳 第二日仍用前方二剂,头痛口渴肢节疼痛尽除,与平时无异。 续服前方共三昼夜六服。后转用小柴胡汤三帖,诸病尽愈。 备注真武汤为少阴病汎用的处方,能振起极度沉衰的新陈代谢,堪称中医的强心剂。 真武汤:茯苓 2.0 朮 1.5 白芍 1.5 附子 1.0 生姜 1.5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王××,30岁发病情形肝病经某医师误治而以下剂泻之,是夜陷于「但欲寐」,即卷卧不欲起,全身显得疲倦脱 力,头脑蒙矓,意识浑浊。 脉象及症候患儿除项背强直外,全身厥冷,失去知觉,颜面苍白,略见浮肿,双目紧闭,呼吸微弱。腹部陷没,自汗不息,虽经反覆推动唯稍舒倦眼,旋即紧闭,如此状态,问诊已无可能。 用药真武汤。 结果一帖见效,隔日往诊,见其自起进稀粥矣。 多发性腹痛年龄性别男,45岁。本务农,后弃农就工,体质弱健。 发病情形自四五年前屡发腹痛,各西医诊为胃炎,然百方治疗均不能根治。: 脉象及症候胃痛时流动于脐的上下周围。此外则心下痞硬、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艰涩、小便不利、脉 沉弦、舌无苔。 用药黄连汤加大黄白朮二剂。 结果全治

金匮方歌括_清_陈修园(已校对排版,计193方)

金匮方歌括 清·陈修园 (1)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3)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4)麻黄加术汤 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5)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 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6)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7)桂枝附子汤 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8)白术附子汤 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10)白虎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11)一物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12)百合病总歌 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13)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14)百合滑石代赭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15)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16)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7)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8)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19)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金匮要略考点总结

1.《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的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共25篇(205篇)。 2.肾气丸作用:一是《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是《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三是《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四是《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五是《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病机属于:肾气亏虚,气化失职,故均可用肾气丸以温肾化气而治之。 3.补脾补肾是治疗内伤疾病的根本方法。 5.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6.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经日:“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7.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趁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腑,为内所困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8.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9.表里同病:问日: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日: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0.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1.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此。(热与血、痰、食等相结出现发热,可分别用桃仁承气汤以下其瘀热、小陷胸汤以化其痰热、大小承气汤以攻其热结。) 12.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13.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甘草、白术)。 14.百合病以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动失常、口苦、小便赤,脉数为特征,多由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郁火伤阴所致,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治疗以清心润肺、凉血情热为主,百合地黄汤是治疗百合病的代表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生地黄) 15.狐惑病以目赤、咽喉及前后阴蚀烂为主症,由湿热虫毒蕴结所致,以清热除湿解毒为法,可内外合治,内服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外治用苦参汤洗前阴,雄黄熏后阴。16.阴阳毒以发斑、咽痛为主症,与感染疫毒有关,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升麻鳖甲汤加减。 17.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明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18.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 19.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以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赤小豆、当归) 20.中风多由脏腑衰弱,气血两虚,经脉两虚,经脉痹阻,偶受外邪诱发致病,故气血内虚,外邪诱发,是中风病总的病因病机(正气内虚外邪诱发)。证候多先猝然昏倒,然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 斜、重则昏迷不识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治疗:养血熄风,通络祛痰,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平调阴阳为原则。 21.历节病:疼痛常从部分关节开始,逐渐发展遍及全身多个关节,甚则造成关节变形肿大、疼痛不可屈伸、身体魁赢。病机:内因心肝肾的气血不足,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而留着关节,导致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22.肝肾不足,水湿浸渍: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23.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从_伤寒论_看张仲景的_治未病_思想_郭中良

肺,施泄于肾。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灌溉一身无所不及。”因此,笔者在眼科临证中对中医“气化”的概念感受颇深,水谷精微必须气化升腾才能使眼睛发挥正常功能。 (2)现代都市之人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多,缺乏阳光照晒,普遍阴气较盛,阳气不足。加之营养过剩,五味过极。正如东垣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因此,眼科许多病证有阳气不足之表现。笔者体会,无论外眼病还是内眼病,在缠绵难愈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升阳补气。 (3)运用“ 益气升阳”法则,首先要学习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李东垣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时刻都在运动变化着。这种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升降浮沉的变化,而在升降问题上,李东垣特别强调生长和生发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脾气生发,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能潜藏。在治疗上他喜用升麻、柴胡,以遂其升生之性。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统摄全身,使气血津液运行各循其道,在眼科临症中如使用得当,则效果卓著。其 次,“升阳”治则除考虑使用升麻、柴胡、桔梗等升提性质的药物外,还要考虑适当使用祛风药物。其思想主要来自于中医眼科名著《审视瑶函》。因风性轻扬,“风邪上受,首先犯肺”,且祛风药多轻清上扬,可引药直达病所,如治疗“真睛破损”的著名方剂除风益损汤中使用藁本、前胡即为此意。参考文献 [1]明?傅仁宇.审视瑶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2] 金?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作者简介:马东丽,女,45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23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近视眼和眼免疫性疾病。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菊花决明散防治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调节机理研究”项目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眼科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收稿日期:2008-07-03) 从《伤寒论》看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 郭中良 周峻伟王和天 【关键词】治未病;伤寒论;张仲景;内涵 作者单位: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 有人认为《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一词的最早出处。“治未病”源于《内经》、《难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医圣张仲景禀《内经》、《难经》之旨,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贯彻“治未病”思想,使“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内涵得以全面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1扶正固本,摄生为先 张仲景十分重视防患于未然,其养生防病思想主要体现在“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1] ”这与《内经》“虚 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 的观点一脉相承,均强调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注重起居和饮食的调护。这一养生防病思想在现代生活中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张仲景有薯蓣丸预防营卫气血俱虚,易感风邪而生百病的风气百疾之例。又有《伤寒论》桂枝汤煎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张仲景以热稀粥以养胃气而发汗,扶正防变促愈。 2病宜早治,勿令生变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之二为“病宜早治,勿令生变”。他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

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攻补兼施 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逐水 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少阳 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方剂学考试复习

方剂学考 总论试复习填空题 17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三类 18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三类 19臣药的意义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和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两种 简答题 13.简述臣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臣药的涵义有两种: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桂枝亦可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14.简述佐治制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芩,可制约方中羌活、苍术等君臣药的辛温燥烈之品,以防伤津。 15.简述反佐药的涵义并举例说明之? 所谓反佐药是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这样的药物称为反佐药,如温通四逆汤中以苦寒之胆汁防寒邪拒药。 16.使药有哪几类?其涵义为何?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21、药味增减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药味增减的前提是药味的增减不能改变原方的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的地位。增减方中次要药物,目的是适应变化了的病情需要。 25.方剂的变化有哪些基本形式? 常见的方剂变化有三种主要形式:药味增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和剂型的更换变化。 问答题 5.写出君臣佐使的涵义,并以麻黄汤为例加以说明。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可能在治疗中起相反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经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麻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泄闭郁之肺气,用以为君药。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助药。炙甘草既能助麻、杏以止咳平喘,又能益气 和xx,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解表剂 1xx主治症候的病机是C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D外寒里饮E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我对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体会

我对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体会 篇一: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 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验总结 XX-10-22 汉古中医研究院 《金匮要略6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为治疗狐惑病的主方,狐惑病多认为如今之白塞病,白塞病必具之症状为口腔溃疡。所以近代经方家多以此方治疗口腔溃疡,如胡希恕、赵锡武、岳美中等前辈多有验案可参[[1]],现代也有较多相关的临床报道。但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却不多见,故现将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治疗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报道如下: 1 黄仕沛老师应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经方的使用重在“方证对应”,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甘草泻心汤不单可治白塞病、口腔溃疡,黄仕沛老师还将甘草泻心汤应用于治疗各种渗出较多的皮肤粘膜疾病如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结膜炎、痔疮出血等疗效显著。 甘草泻心汤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是仲景治疗一切澄澈清冷之涎、沫、渗出的主方。《金匮要略66;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痿

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甘草泻心汤是从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衍化过来的,所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的关键药物是甘草。甘草用于外科溃疡、渗出性疾病在《证治准绳》以及清代王孟英的医案里面都可见到。四妙勇安汤里面也有大量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稳定生物膜,减少炎症物质释放,并可以缓解粘膜刺激,保护粘膜,修复粘膜溃疡[1]。黄师常言甘草为本方之主药,临床常用至30g。 干姜主要针对清稀的分泌物,更有现代研究指出,干姜能调节免疫,故本方能取效,还要取决于干姜。黄师经验,干姜一般用6g,渗出较多稍加量。 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 甘草泻心汤中的黄连、黄芩主要是针对清热燥湿而设,《金匮要略66;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浸淫疮,黄连粉主之。” 甘草泻心汤中的半夏 半夏对局部粘膜有剌激作用。《伤寒论》312条“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苦酒汤即由半夏、苦酒、鸡子壳组成。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

鳖甲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鳖甲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鳖甲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鳖甲又名甲鱼、团鱼、水鱼、王八。 【性味与功效】 味成,性平。功效: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传统应用】 主治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阴虚阳亢,升火头晕,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疟母,痞块,胸胁作痛,癜瘕积聚,月经不通等。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子、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拳、阿胶、蜂窠、赤消、蜣螂、桃仁,治疗瘢瘕、疟母;②升麻鳖甲汤(《金匮要略》):升麻、鳖甲、当归、蜀椒、甘草、雄黄,治疗阴阳毒病;③鳖甲散(《沈氏尊生书》):鳖甲、柴胡、知母、秦艽、当归、青蒿、乌梅、地骨皮,治疗骨蒸;④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治疗温病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⑤鳖甲丸(《太平圣惠方》):鳖甲、大黄、琥珀,治疗妇人月水不在著名方剂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中均有鳖甲,都用于治疗肺痨虚热骨蒸之病症。在《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热深厥甚的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中也用了鳖甲。 【主要成分】 鳖甲主要含胶质以及多种无机元素类等成分。 1. 鳖甲胶质类鳖甲含动物胶质、角蛋白、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17种氨基酸等。 2.无机元素类有铁、铜、锌、镁、磷、铬、锰、铝、硒、碘等。 3.尚含维生素d、脂肪、糖类等成分。 【药理作用】 1.能提高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延长抗体存在时间。 2. 能抑制动物结缔组织增生。 3.对动物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肝损伤引起的贫血有缓解作用,并能促进动物肝内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浆白蛋白的含量。 4.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感染、结核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低热。

金匮要略原文整理版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 ▲【原文】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2) 【原文】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原文】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16) 【原文】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痉病 【原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11) 栝蒌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12)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原文】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13)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湿病 【原文】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 【原文】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18) 【原文】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0)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原文】

金匮要略方歌

1、栝蒌桂枝汤 金匮栝蒌桂枝汤,白芍甘草枣生姜;项背强直成柔痉,解肌驱邪舒筋良。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4、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6、百合病总方歌 百合病起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7、百合知母汤 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箴,渍去涏沫七百合,别煎泉水是真鍼。 8、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应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可夸。 9、百合鸡子黄汤 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混融。 10、百合地黄汤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1、百合洗方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留恋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2、栝蒌牡蛎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愈常。 13、百合滑石散 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14、甘草泻心汤 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15、苦参汤雄黄熏法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更深,尚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16、赤小豆当归散 眼眦赤黑亦多端,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分归一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17、升麻鳖甲汤 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量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18、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 身痛咽痛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19、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治虐母,十二鳖甲六柴胡,黄姜桂苇朴紫葳,夏胶芍甘蜇虫五,葶参各一曲麦二,赤硝十二三芩妇,乌扇蜂窠各四分,六羌二桃效桴鼓。 20、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原汤论已详,加桂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痛呕又妨。 21、蜀漆散 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踰闲。 22、牡蛎散 先煮三漆四麻黄,四蛎二甘后煮良,邪郁胸中须吐越,驱寒散结并通阳。 23、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柴胡去夏为伤阴,加入蒌根四两珍,疟病邪因可灼液,蒌根润燥且生津。 24、候氏黑散 黑散辛苓归桂芎,参姜矾蛎各三同,菊宜四十术防十,桔八芩须五分通。 25、风引汤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寒滑赤石紫膏六,瘫痫诸风个里探。 26、防己地黄汤 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淋来取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27、头风磨散 头之偏痛治何难,附子和盐等分磨,躯殻外生需外治,马膏桑饮亦同科。 28、桂枝芍药知母汤 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皆需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29、乌头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