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第二章.x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Word 文档

第二章旅游简史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1、重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讨论学习法,课时计划:2个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3、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一)发展:1、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2、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罗马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帝国4、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5、公元10-11世纪西欧城市(二)特征: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那么,近代旅游又是如何兴盛的呢?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1、技术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价值因素世界旅游业的创始人——(英)托马斯·库克1841年7月5日禁酒大会1845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45年8月4日组织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二)特征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课件 《旅游概论》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团体同行旅游人数 一般不少于15人。
团体旅游的开展多由旅行社组织包价旅游。 包价旅游是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 合的旅行路线产品。
内容包括:旅行交通、住宿、早餐和导游服务等。
2、散客旅游
旅游者根据个人兴趣自行设计旅游路线和活动项目, 以个人、家庭以及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而行的旅游方式。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提问: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复习
(一)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定义 该定义是1942年有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 《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70年代为 “旅 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简称“AIEST”) 所采用。 埃斯特定义从消遣性旅游的研究角度,较好地把握 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学界都有 很大影响。
3、经济现象
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旅游的规模、内容、方式 和范围;旅游的发展又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4、政治现象
稳定的政治环境才会有旅游的发展。国际旅游活动 比喻为“民间外交”,国际旅游者比喻为“民间大 使”。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的文明性 旅游客体具有社会发展的变化性 旅游价值观具有社会的进步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旅游者角度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 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现 象。
旅游经营者角度分析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 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旅游是 一种经济现象。
(完整版)旅游概论第二章

5、商僧云游:从魏晋盛行到唐代形成高潮。 有法显、玄奘、鉴真等为代表。
6、朝聘之旅。周公制“礼乐”,制定周王朝 与诸侯国之间“礼尚往来”的规章制度。主 要有朝见礼、聘问礼、会盟礼等。按规定朝 见周天子。诸侯王间按规定时间互派大夫问 好,叫“小聘”;每三年互派国卿问好,叫 “大聘”。
7、游学之旅。春秋战国,天下纷争,学子们 走向了投师问学、切磋学问的旅途。如孔子 周游列国,成就儒家思想体系;洛阳苏秦, 魏人张仪游学陕西鬼谷,习得王道权谋;荆 轲游于赵燕,结交贤人勇士。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 世界旅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二、近代旅游的兴盛与旅游业的诞生 三、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人类旅游活 古代旅行阶段
动大体经历 近代旅游阶段 了三个阶段
现代旅游阶段
19世纪40年代以前 1840年至二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
1、游客的大众性; 2、地区的广泛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增长的持续性; 5、影响的双重性; 6、运作的综合性。
第二节 我国旅游简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 二、近代旅游 三、现代旅游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
神话传说时期
传说中的黄帝、神农氏
1、夏商周三代时期---帝王巡游、政治旅 行、商旅活动
险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如哥伦布、麦哲伦、达尔文等。
6、文学旅行:随着文学艺术中浪漫主义的出 现,欧洲贵族、作家和诗人。
主要的旅行活动
1、帝王出游:以隋炀帝和清乾隆帝为代表。 2、官吏宦游: 3、商务旅行: 4、士人漫游: 起于先秦。先秦为从政(游记),魏晋为寄情;唐
宋为“宦游”为谋取官职而四处走动寻谋机会。其 中“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是各种“漫游”活 动的副产品。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
高一旅游概论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旅游概论第二章知识点旅游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发展的学科,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掌握旅游概论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旅游概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下面是这一章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交流等目的,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活动。
2. 旅游的特点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需要离开日常生活环境;-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等需求;- 通常需要发生在可达性范围内的其他地区或国家。
3. 旅游者的分类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动机: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寻求刺激的冒险旅游、文化交流旅游等;- 根据年龄:包括儿童旅游、青少年旅游、老年人旅游等;- 根据性别:包括女性旅游、男性旅游等。
4. 旅游的影响与效益旅游对于目的地和旅游者本身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效益,包括:- 经济效益:旅游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社会效益: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等;- 环境影响:旅游可能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5. 旅游行为的规划与组织旅游行为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包括:- 目的地的选择: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行程的安排:合理安排旅游行程,包括时间、交通、住宿、景点等;- 预算的控制:制定适当的预算,合理控制旅游费用。
6. 旅游的发展与趋势旅游的发展与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 技术因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得旅游更加便利和普及;- 环境因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得可持续旅游得到更多关注;- 文化因素:旅游的文化体验和交流对于旅游者越来越重要。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知识点,我们对旅游概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理解这些概念和理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旅游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旅游的发展与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古代人类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结论:在最初的 年代中,主要是 商人开创了旅行 的通道。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 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 提供了社会保障。
➢四大文明古国:
➢四国前后建立起了统一的奴隶制国 家,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混战和争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基 本条件越来越完备,为旅行活动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2)商代:航海旅行开始出现。
➢夏商时期,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 交通工具是舟、车。舟主要是木 板船,车主要以牛马为动力。主 要是帝王巡游,商务旅行。
(3)西周至战国,我国奴隶社会的旅游 达到鼎盛。
➢西周的道路有水路和陆路之分。
➢战国时,马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到战国末期的时候,原来作为军事、政 治需要的驿站,也可以作为供旅客住宿 的旅社了,这一时期,出现了民间旅 馆——逆旅。
➢旅行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艺术 鉴赏、疗养、徒步行走、参观庙宇、 欣赏建筑、游览古迹以及自然观光 等都可以成为出行的目的。
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 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这座
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 观众。
➢罗马帝国的货币为各国所接受,拉 丁语成为通用的语言,为旅行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当时,也存在着一
些人类迫于自然因素
或特定的人为因素而
被迫从一个地方到另
一个地方的转移现象,
这种空间的转移只能
被称为迁徙,而非旅
行,更说不上是旅游
了。
原始人迁徙
早期人类历史上有几 次大的社会分工?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1)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 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农业开始从畜牧业 中分离出来,出现社会第一次大分工。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题 目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主要教
学内容
及过程
【旧课复习】
旅游季节性的成因
【导入新课】
提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一、古代旅行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的旅游活动究竟始于何时?
是否从人类开始出现之时起,就有了旅游活动?
旅游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举世瞩目,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国都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扶持措施。如政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积极组织和参与旅游产品的推广、税收优惠、简化出入境手续等。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世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增加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使他们克服了对异国他乡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对外出旅游变得更有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
1)商品交换的出现是旅游需求产生的根本前提
(2)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旅行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
(3)古代国家的形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旅游概论第二章

2模块二:旅游者,让快乐相随模块目标:1.掌握我国及国际上对旅游者定义的划定与解释2.掌握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概念3.能够分析影响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4.理解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类型5.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6.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征业界新语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马尔代夫会见我大使馆工作人员时曾幽默提示,提醒我国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不要乱扔,不要破坏当地的珊瑚礁。
这以小见大的一席话,指出了一些游客在海外旅游方面存在的不文明问题。
部分游客个人素质偏低,随手乱扔垃圾、破坏旅游景观等,把“自由散漫”当成“不拘小节”;还有一些游客旅游心态存在误区,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认为旅游就是在景点拍照留念发微博朋友圈,不注重旅行品质和当地风俗文化的融入,忽视了旅游的真正意义。
旅游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然而,由于多数旅游行为并不触犯强制性规范,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觉自律。
出门在外,展现的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家国的大面子。
旅游者捡起丢弃的矿泉水瓶,留住的却是国人的文明形象。
每个旅行者都是一张名片,文明旅游则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起的责任。
项目一 身未动,心已远——认知旅游者学习导读旅游业的兴旺取决于旅游活动的活跃,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与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紧密结合构成旅游业的整体。
有了旅游者,才有旅游活动,有了旅游活动,才有旅游业的产业。
要想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就必须首先研究旅游者。
因此,旅游者是旅游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图2-1 纳木错的老奶奶 图2-2骑行者任务一、了解国际组织对旅游者的界定案例播报2014年“十一”黄金周河南接待游客4136万人次 总收入238亿根据河南省旅游局统计的数据,国庆7天假日接待游客4136.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总收入238.28亿元,同比增长12.4%。
旅游概论第二章PPT课件

世界各国后来陆续成立了一系列的旅游公司:
1850年,英国的托马斯.尔内特成立了“旅游者组 织”,向旅客提供日程安排、车辆、食品以及旅游 用具等。 1857年,英国成立登山俱乐部; 1885年,英国成立了帐篷俱乐部; 1890年,法国、德国成立了观光俱乐部; ❖ 1850年,美国运通公司兼营旅行社代理业务; ❖ 1893年,日本成立了观光局,1926年改名为东亚 交通公社; ❖ 1927年,意大利成立旅行社; ❖ 1929年,前苏联也成立了旅行社。
18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与旅游
分为:秦汉、魏晋至宋元、明清三个阶段
❖ 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 较前都有很大的发展,领先于当时西方世界)
❖ 水路、陆上运输的极大发展 如灵渠与都江堰的产生。
❖ 常见的旅游类型:文史考察、文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 行、帝王巡游等。
19
新中国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1954年4月成立中国国际旅游总社;
46
❖ 开拓阶段(1956-1965)
苏联、东欧旅游者
西方旅游者
1964年7月,正式设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国家旅游局的前身);
公安部、外交部联合发文放宽了对西方国家旅游者 的来华限制。
47
坎坷阶段(1966-1976)
饭店少,规模小。 4)旅游客体:基本上为自然旅游资源。 5)旅游影响:对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小。
16
(1)世界古代旅行、旅游的特点
❖ 1)旅游活动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 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 2)古代旅行中商务旅行人数较多,一直处于主导 地位。
❖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限于统 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
泰 国人对于不认识的长辈都习惯叫叔、伯、姑、姨、或爷爷、奶奶。同辈之 间也称兄道弟,或姐妹相称。他们从小受家庭教育,在家庭要尊敬父母、长 辈。学校培养学 生尊敬老师、对高年级同学要有礼貌的风气,教导学生敬老 师犹如敬奉父母。一年一度的宋干节,人们都习惯向自己尊敬的长辈、上级 洒圣水祝福。在敬老师那天, 学生要向自己的老师膜拜致敬。尊长敬师的风 尚与社会提倡知恩报德的教育有关,泰国人没有重男轻女的风气,不少家庭 生了女孩,更比生男孩高兴。泰国女子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地位, 如受教育、选举与被选举权。
3)、热爱旅行者,必然有着与众 不同的生活态度
4)、旅行教会你从无字处读书, 不再做井底之蛙,走向世界,扩大视 野
5)、旅行教会你谦卑,带你走出 安逸之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世 界
第一节 旅游需要与旅游本质
请各位什么会有旅游需要呢? 2. 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原理? 3. 旅游为何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呢? 4.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旅游为何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呢? 一)旅游拓展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产生了与日常生活的疏离 二)旅游的综合功能丰富了旅游者愉悦身心的内容和形式
三、旅游的本质的规定
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
泰国旅游: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其 西部与北部和缅甸、安达曼海接 壤,东北边是老挝,东南是柬埔 寨,南边狭长的半岛与马来西亚 相连,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君主 立宪制国家。泰国旧名暹罗,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 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 “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 意。
泰国是佛教之邦,以其多变的景致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许多旅游者度 假计划中的独特选择。
泰国在世界上素有“佛教之国”、“大象之国”、“微笑之国”等称誉。
泰国庙宇林立的千佛之国,信仰为上的微笑之国;拥有海岛、美食和独特 的文化,这是一个天生的旅游国度。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有500多个景点,主 要旅游点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迈和帕塔亚外,清莱、华欣、苏梅岛等 一批新的旅游点发展较快。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视频\泰国\泰国旅游宣传 《泰国嗨》 标清(270P).qlv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第一节 旅游需要与旅 游本质
提问: 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
封辞职信走红网络,对此,你的看法 是?
2、为什么人人都喜欢旅游呢? 3、关于为什么要旅行的最美答案?
1)、旅行会改变心态,让你看到 不一样的世界
2)、旅行让你拥抱未知的世界,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而不畏惧未知 的世界
2、暹罗广场(2007年上映的泰国电影《暹罗之 恋》有多个镜头在此拍摄。购物的地方)
3、杜莎夫人蜡像馆(曼谷是继香港和上海之后 第三座成立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亚洲城市)
4、曼谷唐人街
:
曼谷泰国大王宫
又 称故宫,是泰国曼谷王朝一世王至八世王的王宫。大王宫的总面积为21.84 万平方米,位于首都曼谷市中心,依偎在湄南河畔,是曼谷市内最为壮观的 古建筑 群。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帕普塔育华朱拉洛登开始兴建大王宫。 1784年第一座宫殿阿玛林宫建成,拉玛一世即迁入宫内主持政事。以后历代 君主集泰 国建筑艺术之精华,不断扩建大王宫,装饰也日益宏雄华丽,使其 达到了现存的规模。大王宫四周筑有白色宫墙,高约5米,总长1900米。建筑 以白为主色,风 格主要为暹罗式。庭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树影婆娑, 满目芳菲。大王宫主要由几个宫殿和一座寺院组成。大王宫内的寺院,即著 名的玉佛寺建筑群。
人口与民族
2014年3月,泰国总人口6450万。 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 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佬族、华族、 马来族、高棉族,以及苗、瑶等山地民 族。泰语为国语。90%以上的民众信仰 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 民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 克教。
华人,在泰华人约有900万,占全国 人口的14%,是除泰(佬族)人之外最 大 的族群。
美食
泰国美食国际知名。无论是口味辛辣的还是较为清 淡的,和谐是每道菜 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泰式烹调实质上是由有几百年历史的东方和西方影响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泰国饮食。泰国美食的特点要根据厨 师、就 餐人、场合和烹饪地点情况而定,以满足所有人的胃口。泰国烹饪最初反映 了水上生活方式的特点。水生动物、植物和草药是主要的配料。
玉佛寺位 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是泰国最著
名的佛寺,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建于1784年 的玉佛寺是泰国大王宫的一部分,面积约占大王 宫的1/4。玉佛寺是泰国 王族供奉玉佛像和举行宗 教仪式的场所,因寺内供奉着玉佛而得名。寺内 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和金 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 的神 龛里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玉佛高66 厘米,阔48厘米,是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每 当换季时节,泰国国王都亲自为玉佛更衣,以保 国泰民安。 每当泰国内阁更迭之际,新政府的全 体阁员都要在玉佛寺向国王宣誓就职。每年5月农 耕节时,国王还要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祈祷丰 收。寺内四周有长约一公里的 壁画长廊,上面绘 有178幅以印度古典文学《罗摩衍那》史诗为题材 的精美彩色连环画,并附有泰文译诗。玉佛寺内 的几块大瓷屏风上彩绘着中国《三国演义》的 故 事。
泰国旅游:
曼谷,是泰国首都和最大城市,别名“天使之 城”,位于昭披耶河东岸,南临暹罗湾,中南半 岛最大城市,东南亚第二大城市,为泰国政治、 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与 各方面中心。视频\泰国\神奇泰国 泰国旅游官 方宣传片中文最终版 标清(270P).qlv
主要旅游景点:1、大皇宫(是暹逻式风格, 汇集了泰国绘画、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华。宫廷 建筑以白色为主,四周筑有白色宫墙)
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在满足生存条件 以外感到缺少什么东西,又期望通过旅游 获得这些东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原理:
人类的不自由和种种被局限的客观存 在,是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前提(即有不 足之感);而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 识,是个人旅游需要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基 本条件(即有追求满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