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表.

合集下载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生信息统计表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生信息统计表

学历学院专业人数本科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61工业设计6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8842942小计5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9230材料化学2831333材料物理2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金属材料工程48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5冶金工程50小计322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95热能与动力工程79小计274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57电子信息工程64通信工程67自动化109小计29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7软件工程853小计910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77土木工程129小计206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55水利水电工程93水文与水资源工程53小计201化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3化学工程与工艺108生物工程27应用化学44制药工程26小计258矿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164采矿工程346测绘工程60地理信息系统25矿物加工工程8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8资源勘查工程112小计875轻纺工程学院纺织工程67服装设计与工程70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演)41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25小计203艺术学院绘画35动画50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27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22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46艺术设计24数字媒体艺术29文化产业管理39摄影41小计31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60环境工程2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56小计143学历学院专业人数本科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2统计学26信息与计算科学45小计93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6应用物理学28小计54力学学院工程力学24小计24政法学院法学28行政管理29小计57外国语学院英语66小计66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57国际经济与贸易50会计学69市场营销48电子商务124物流管理48小计396体育学院体育教育58小计58直属本科生小计5259本科现代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46材料化学53测控技术与仪器49车辆工程8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84电子信息工程99法学119国际经济与贸易142化学工程与工艺88环境工程87会计学14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4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7建筑学49热能与动力工程114市场营销96水利水电工程85体育教育114通信工程112土木工程261冶金工程139艺术设计375英语102自动化108独立学院本科生小计3435 太原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统计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前 言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要求,为全面反映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质量,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现对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0日)。

第一部分 针对2014届毕业生就业开展的主要工作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广东省有关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学校把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将学生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十二五”规划,建立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将就业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校中心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我校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学校党委书记主抓就业工作。

校长与省教育厅签订“一把手”责任书,同时与各系就业工作责任人鉴订“一把手”责任书。

在学校召开的战略研讨会上,着重针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定期召开就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任务,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检查督促责任落实,发展解决存在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校系两级”运行体制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管理,学校统筹安排,相关部门协作”的就业工作体制。

通过颁发《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各系就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工作举措以及工作成效三方面内容进行评估,“体系”是对当前我校就业工作的评估检查,更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引和指导。

三、加强就业指导,创建“三个课堂”结合的模式专业实践方面:将专业实践融入教学过程,在开展校内和校外就近实习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到国外实习,至今已有400余名学生赴美、日等国实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实验项目和各种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引言 (1)1.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3)1.1毕业生规模 (3)1.2生源地分布 (4)2.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6)2.1全校就业率情况 (6)2.2本科毕业生升学情况 (8)2.3毕业生就业情况 (9)2.3.1毕业去向情况分布 (9)2.3.2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 (9)2.3.3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10)2.3.4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11)3.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3)3.1总体就业趋势 (13)3.2本科生国内升学趋势 (13)3.3就业趋势分析 (13)3.3.1就业与深造 (13)3.3.2世界500强与国有央企就业趋势 (14)3.3.3就业地域流向 (15)4.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与反馈 (16)4.1毕业生就业稳定度 (16)4.2毕业生薪酬情况 (16)4.3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 (17)4.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17)4.5毕业生就业途径 (18)4.6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 (18)4.7毕业生现阶段工作满意因素 (1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情况反馈 (20)5.1用人单位招聘方式 (20)5.2用人单位招聘时重视因素 (20)5.3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毕业生品质特征 (21)5.4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要素 (21)5.5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 (22)5.6近五年毕业生整体质量 (22)5.7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23)6.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4)6.1根据本科生就业情况,合理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24)6.2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4)6.2.1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根本任务的宗旨得到广泛认可 (24)6.2.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24)6.2.3加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 (25)6.2.4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25)6.2.5努力发挥大学教育对社会的辐射引领作用 (25)7.西北工业大学促进2014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26)7.1认真总结,创新思路,明确就业工作总体思路 (26)7.2精心准备,加强指导,引领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26)7.3广拓渠道,巧干实干,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就业 (26)7.3.1创新“全员”育人新观念 (26)7.3.2坚持“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27)7.3.3积极探索“四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27)7.4完善体系,整合资源,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28)7.4.1创新理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28)7.4.2加强引导,搭建平台,激发潜能 (28)附录1 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30)附录2 2014届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33)附录3 2014届博士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39)引言西北工业大学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建制并入。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报告

权一级学科点 , 95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 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点 , 83 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 9000 余人,博士、硕
2
气己 喜存在苍
C"协a
士研究生 4000 余人。
就业乃民生之本 , 安国之策 , 大学生就业 , 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
的成长成才 , 也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学生就业情况是高校核 心竞争力之一 ,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毕业生就业状况上。近年 来, 中国传媒大学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 明确任务 , 强化
等工作岗位中承担宣传 、 报道 、 主持 、 策划等工作。 201 4 年进入传媒相关行业
播电视工程 、 小语种专业 、 广告学专业等。
12
。... 闸 尊,..段MI
干li.l ~f, l!轧 8 苦
U",h.,.1ty C州 c,协@
例如 ,
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 , 根据广播
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需要 ,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闯 传播人才。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能够在党政机关 、 各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
中央三台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中央电视台 〉 以及 北
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四川 、 广西 、 河北 、 重庆 、 江西等省级广
播电视台或集 团 。 (2) 地域流向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 ,
留京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比例为 6 1. 9% , 除北
京外 , 上海市 、 广东省以及其他东部地区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本科毕业 生 , 所占比例分别为 2. 79% 、 3. 54% 和 17.79% , 前往中西部区域就业的本 科毕业生比例近 1 4% ( 见图 3 ) 。

华南师范大学2014 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2014 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言就业质量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

编制就业质量报告,一方面有助于向社会反馈真实的就业状况,积极回应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获取和分析社会需求的相关信息,以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现正式编制和对外发布《华南师范大学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基于全校毕业生登记的就业信息,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和质量。

主要指标的数据结果如下: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计算公式,截止2014年8月31日,我校2014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2.24%,其中本科生是93.11%,专科生是86.36%。

本科师范生是93.39%,本科非师范生是92.73%。

从统计结果看,本校毕业生基本上实现了充分就业。

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占比为96.78%;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中初教育单位,占比分别为30.04%和26.68%。

本科毕业生去教育行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9.98%;专科毕业生去制造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比为19.60%。

从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来看,实现了为本地培养人才的目标;从就业单位和行业来看,充分体现了本校培养师范类人才的特点。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为3.65分1,偏向于比较满意;81.58%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对口;98.5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目前的工作。

从上述情况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才基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充分发挥个人价值。

1将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分别赋予1-5的分值。

很不满意=1,比较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很满意=5。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均值集中在3.5-4.1分2的区间内,总体来说,毕业生对母校的教育教学偏向比较满意。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学校概况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曾获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最高等级评价。

学院立足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通过产学结合,提升服务地方能力;通过双核驱动, 铸就文化育人正能量。

学院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怀虚涵育、修己立人”为院训,以“追日、唯实”为学院精神,深入开展以实施“平台块”课程结构体系、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课程地图”和“项目驱动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改革。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

学院设有人文学院、理工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生命医学学院等5个下属学院。

目前拥有省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精品课程2门、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市特色专业1个、市教学成果奖12项;目前拥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9项、厅市级课题132项等。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与企业和地方合作共建了60余个校企(校地)合作基地。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达文波特大学、英国德比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和韩国大佛大学等1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留学生交换、嵌入式工程项目、硕士研究生项目等形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办学十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

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97%平均签约率96% 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型大学,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错位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独立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毕业生结构
1.专业分布
我校 3974 名 2014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理、工、管、文、经、法、农、艺八
大学科门类,15 个学院,58 个专业(方向),597 名硕士毕业生分布在 24 个专
业,66 名博士毕业生分布在 7 个专业。本科生、硕士、博士毕业生所在专业分
布情况详见表 2-1、表 2-2 及表 2-3。
表 2-1 本科毕业生所在专业分布统计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占毕业生人数 毕业人数
比例
大气科学学院 应用气象学院
遥感学院 大气物理学院 信息与控制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气科学 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 大气科学(长望实验班)
小计 应用气象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小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科学与技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前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美誉的南京气象学院,始 建于 1960 年,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 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学校坚持“开 放发展、联合发展”,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师资队伍、学科专 业、科技创新、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些为人才培养质 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卓越的保障条件。
0.91%
55
1.38%
49
1.23%
174
4.38%
46
1.16%
43
1.08%
79
1.99%
168
4.23%
73
1.84%
62
1.56%
122
3.0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校 北上广非"211"本科 全国"211"
100
90 79
)
80
70 60 77
65 64
67
65
50
2012 届 2013 届
(二)毕业生特别是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受到市场欢迎 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校毕业生由于外语优势 突出、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2014 年到我校举办、参加招聘会和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共有 1100 多家, 招聘岗位超过 8000 个,平均供需比达到 1:4。其中,部分重点用人 单位更是多年来连续在我校招聘毕业生。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企 业“走出去”的态势也前所未有。近几年,中资企业更是大力开拓海 外市场。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我校毕业 生, 特别是非通用语种毕业生受到中资企业的青睐。 在进入企业之后, 我校毕业生凭借优秀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纷纷被派往世界 各地开拓海外市场。 (三)本科毕业生出国比例显著上升 随着学校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我校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海外深造的 人数持续增加。

西
广



沿
其 他
图 3:2014 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地 中 广 三 西 海 东 北 上 海

(四)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2014 年,我校共 1218 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各行各业。 其中,占比超过 10%的行业有“教育” 、 “金融业” 、 “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中,本科生去向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说明:1、就业类型(可单击表格选择其一):就业/创业/专升本/留学/参军/正在求职/其他 2、单位性质:(可单击表格选择其一):A军队/B政府机关/C事业单位/D企业/E个人/F社会团体3、单位类型(可单击表格选择其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非企业
6、请大家按要求填写,用不同字体颜色标出每月的更新信息,并于每月的15日报给班主任。

7、2013届毕业生信息员Q群:XXXXXXXXXXX共享里有很多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请及时转发给你班的同学,多谢合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