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合集下载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与防范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与防范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与防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所得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形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税务政策的复杂性和财务操作的多样性,企业所得税也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

本文将探讨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税务政策风险税务政策的频繁变动和复杂性,容易使企业难以及时了解并适应新的税务政策。

税务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很难确定正确的税务操作方式,进而可能面临税务风险。

1.2 资料不完整或失实风险企业所得税的申报需要提供大量的财务和税务相关材料,包括财务报表、凭证、发票等。

如果企业资料不完整或失实,将可能导致税务部门对企业进行税务检查,进而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

1.3 不当税务筹划风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差异性和抵扣政策的复杂性,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税务筹划空间。

然而,如果企业对税务筹划缺乏正确的理解或者过度依赖税务筹划手段,可能陷入税务风险。

比如,滥用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利用税收漏洞等。

1.4 税务合规风险企业在税务申报过程中,如未按时申报、漏报、少报或者虚报等,都将面临税务合规风险。

税务合规风险往往会导致企业被责令补缴税款、罚款甚至被加税等。

二、企业所得税的防范措施为了规避企业所得税的税务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范措施:2.1 及时了解税务政策企业应定期关注税务政策的更新,及时了解新的税务政策,确保企业的财务和税务部门掌握最新的税务操作标准。

可以通过订阅税务咨询机构提供的行业和税务政策动态,定期参加税务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企业的税务政策意识。

2.2 建立完善的财务和税务档案企业应确保财务和税务相关档案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包括财务报表、凭证、发票等。

建立健全的记录制度,将企业的财务和税务信息进行有效归档和保存,以备税务部门的查验。

2.3 合理进行税务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合法地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负担。

2023修正版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2023修正版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引言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计算和缴纳的一种税种,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帮助企业合理规避和应对这些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

1. 税务合规风险税务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和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和错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在履行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时,企业需要遵守各项税法税务规定,如计税方法、核算办法、纳税申报时间等。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规定正确计算和申报税款,将面临罚款、滞纳金等风险。

1.1 纳税申报风险纳税申报风险是指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可能存在的风险。

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填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如果填报错误或漏报信息,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罚款。

1.2 税务合规管理风险税务合规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合规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履行纳税义务,确保按法定时间和要求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或没有按规定执行,将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核算和申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务状况变化造成的风险。

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同,可能导致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税务政策有所不同。

2.1 净利润偏差风险净利润偏差风险是指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由于净利润的计算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计税依据和税额的变动。

企业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正确计算净利润,避免因为净利润计算偏差而产生税务风险。

2.2 资本结构优化风险资本结构优化风险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本结构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通过对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企业可以合理降低所得税负担,但需要注意合规性和风险控制,避免利用做空安排等违法行为。

3. 税务审计风险税务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审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计算和申报进行审计,如果企业在税务审计中出现问题,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罚款。

最全企业所得税371个风险点(一)(收入 税前扣除部分172个)

最全企业所得税371个风险点(一)(收入 税前扣除部分172个)

最全企业所得税371个风险点(一)(收入税前扣除部分172个)一、销售收入(含视同销售)1.查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2.查核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税法规定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3.查核销售货物需要安装和检验的,是否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

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是否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4.查核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销售货物,是否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5.查核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6.查核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是否按照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7.查核以其他销售方式销售货物的,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是否按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确认收入。

属于当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的收入;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

8.查核企业是否利用往来账户科目延迟实现或不实现所得应税收入。

9.查核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货物的,销售的货物是否按售价确认收入。

如果有证据表明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可不确认收入,如以销售商品方式进行融资,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

10.查核以旧换新的方式销售货物的,是否按照销售新货物收入确认收入。

11.查核销售货物涉及商业折扣的,是否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12.查核销售货物涉及现金折扣的,是否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货物收入金额。

13.查核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货物发生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是否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收入。

14.查核企业发生的销售折让或退回,已冲销当期的销售收入的,是否有购货方提供折让或退货的适当证明,否则不得冲销当期的销售收入,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5.查核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是否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16.查核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销售货物收入,是否按照公允价值(即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确定收入额。

税务风险评估完整版

税务风险评估完整版

税务风险评估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纳税风险评估常用预警值和指标2016-11-17转自分享:一、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仅供参考):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国税发〔2005〕43号)以下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为所得税贡献率数据:租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专业机械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畜牧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其他制造业--管业%;其他制造业%;其他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其他采矿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批发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金属制品业--轴瓦%;金属制品业--弹簧%;金属制品%;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建筑材料制造业%;建筑安装业%;家具制造业%;计算机服务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袜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房地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道路运输业%。

二、行业预警利润率(仅供参考):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纳税人(含区内汇总纳税企业):(1)计算机整机、配件、耗材(不含软件、系统工程),化工原料,机电设备,纸浆、纸品,大家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不含小家电),通讯器材及设备。

营业收入<500万元,预警利润率2%;营业收入500~5000万元,预警利润率%;营业收入>5000万元,预警利润率%。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参照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参照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参照一、指标体系的构建1.税负水平:包括总税负水平和平均税负水平。

总税负水平指企业所得税应缴纳的税款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

平均税负水平指单个纳税人所得税贡献占平均个人所得的比重。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企业税负水平的高低。

2.纳税效益:包括税后净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例及税后净利润与纳税金额的比例。

税后净利润与税前利润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纳税效益较好;税后净利润与纳税金额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纳税效益较高。

3.税收风险:包括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指标和应纳所得税与实际支付所得税之间的差额。

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指标可以通过估算未来企业所得税负增长率和所得税额增长率来评估企业所得税风险。

差额指标可以反映企业是否存在逃税行为。

4.纳税合规性:包括企业所得税合规性和发票合规性。

企业所得税合规性指企业是否按规定及时缴纳所得税款;发票合规性指企业是否按规定开具和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企业的纳税合规程度。

二、分析方法构建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1.横向比较法: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纳税指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较好;反之,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较差。

2.纵向比较法: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与前期或后期的自身情况进行纵向比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的变化趋势。

如果纳税指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在不断提高;反之,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可能存在问题。

3.对比分析法: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与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对比。

比如将纳税指标与企业收入、利润等指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与经营情况之间的关系。

如果纳税指标与经营情况呈现一致变化趋势,说明企业所得税纳税水平与经营情况密切相关。

4.时间序列分析法:将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按年份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及应对

企业所得税涉税风险及应对

(一)主营业务收入

2.收入确认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国税函【2008】 875号) Ⅰ 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 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Ⅱ 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 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Ⅲ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Ⅳ 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东方电机制造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处理如下: 商品销售收入为160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1560万元,合同价格与市 场公允价格差额400万元,每年应确认融资收益分别为2008年126.88 万元、2009年105.22万元、2010年81.55万元、2011年56.62万元、 2012年29.43万元。 1)2008年1月1日销售实现 借:长期应收款 2000万 银行存款 34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万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0万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60万 贷:库存商品 1560万
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




例 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1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最初预计总 成本为90万元。第一年实际发生成本63万元,当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 需发生成本42万元。假定该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该公司应在年末 时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第一年—— 合同完工进度=[(63÷(63+42)]×100%=60% 确认的收入=合同总收入×60%=100×60%=60 确认的毛利=[100-(63+42)]×60%=—3 确认的费用=收入-毛利=60-(-3)=63 预计的损失=〔(63+42)-100〕×(1-60%)=2 借:主营业务成本 630 000 贷:工程施工 630000 借:应收账款 6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 000 同时: 借:管理费用 2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差异分析:存货跌价准备不予承认。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常见的涉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常见的涉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常见的涉税风险企业所得税是中国税制中的一项重要税种,对于企业来说,合法合规的缴纳企业所得税是一项必要的义务。

然而,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风险。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涉税风险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中的涉税风险之一是漏报纳税。

企业在核定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将符合税收法定期间和范围内的各项收入进行计算,并依法履行申报纳税义务。

然而,一些企业可能会存在漏报收入的情况,导致实际应纳税额低于法定税额。

这种做法为企业违规行为,会被税务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避免漏报纳税的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纳税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收入能够被及时准确地反映在纳税申报表中。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和法规的认知,增强纳税意识和遵纳纳税法规的自觉性。

其次,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中的涉税风险之二是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企业为了逃避纳税义务而非法开具的虚假发票,通过虚报支出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虚开发票不仅损害国家税收利益,还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公平竞争。

为了防范虚开发票的风险,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发票管理的规定,确保开具的发票真实准确。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于供应商的审查,避免与开具虚假发票的供应商合作,定期与供应商进行业务核实,保证所购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另外,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中的涉税风险之三是避税行为。

避税是指企业依据税法规定所采取的一系列合法手段,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的空白和规定模糊等漏洞,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企业避税行为本质上是企业利用税收政策的合法空间,但在过度利用和滥用的情况下,也会存在违法和违规的风险。

为了规避避税行为的风险,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纳税申报和核定,遵循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的原则,不得恶意逃避税款的缴纳。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学习,合理规划企业经营活动,避免过度依赖优惠政策或滥用税收政策空间。

企业所得税税收风险控制指标说明

企业所得税税收风险控制指标说明
1 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异常
2 营业利润率异常
3 营业利润变动率异常
4 营业收入变动率异常
5 营业成本率异常
6 营业成本变动率异常
7 期间费用率异常
8 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
9 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率异常
10 所得税业务招待费超标
11 纳税净调整异常
12 税收优惠审批(备案)项目
13 免税项目所得异常
14 亏损大户
跨国交易比例>50%且销售毛利率< 26 行业销售毛利率*50%
销售利润率<行业平均值×50%且 27 关联购销比例大于50% 跨国交易绝对值>2000万(或跨国 交易比例>50%)、连续三年亏损且 28 注册资本增加的企业 跨国交易绝对值>2000万(或50%) 销售利润率连续三年下降幅度 29 >20%
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陡降企业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少缴所得税的风险(减免税期满后当期 利润总额-企业上期利润总额)/企业上期利润总额<=-50%以上 (增值税销售收入-所得税销售收入)/所得税销售收入>5%,且(增值税销售收入-所得税 收入)>5000元纳税人申报的季度、年度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与申报的增值税销售收入有 差异的,可能存在少申报所得税收入额的风险。
15 核定征收企业应税所得率异常
16 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陡降
增值税销售收入与所得税营业收 17 入差异
18 季度申报减免税异常
规模以上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 19 优惠
20 连续三年亏损
21 核定征收企业预缴率异常
22 限制行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23 税前弥补亏损超五年
24 查帐征收企业预缴率异常
25 异常的零申报
通过对关联交易较大的企业分析,比较同行业销售利润率作出风险提示关联交易较大且销售 利润率畸低的企业,分析企业关联交易定价的合理性。 发生跨国交易金额或比例较大且连续三年亏损且注册资本增加的企业,存在风险跨国交易绝 对值>2000万(或跨国交易比例>50%)、连续三年亏损且注册资本增加,可能存在转移利润的 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目录一、收入类风险指标(23个)1、【风险指标】营业收入2、【风险指标】交通运输企业运输收入3、【风险指标】营业外收入4、【风险指标】“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5、【风险指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6、【风险指标】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7、【风险指标】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8、【风险指标】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9、【风险指标】投资收益10、【风险指标】不征税收入11、【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捐赠收入12、【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费收入13、【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劳务收入14、【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商品销售收入15、【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补助收入16、【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投资收益17、【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他收入18、【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19、【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事业收入20、【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上级补助收入21、【风险指标】事业单位附属单位上缴收入22、【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经营收入23、【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其他收入二、扣除类风险指标(42个)24、【风险指标】营业税金及附加25、【风险指标】营业成本26、【风险指标】营业外支出27、【风险指标】营业外支出—其他28、【风险指标】资产减值损失29、【风险指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0、【风险指标】资产损失31、【风险指标】弥补亏损32、【风险指标】捐赠支出33、【风险指标】赞助支出34、【风险指标】销售费用135、【风险指标】销售费用236、【风险指标】管理费用137、【风险指标】管理费用238、【风险指标】财务费用139、【风险指标】财务费用240、【风险指标】职工薪酬41、【风险指标】工资薪金支出42、【风险指标】职工教育经费43、【风险指标】职工培训费用44、【风险指标】补充养老保险45、【风险指标】补充医疗保险46、【风险指标】业务招待费支出147、【风险指标】业务招待费支出248、【风险指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49、【风险指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250、【风险指标】罚没支出51、【风险指标】税收滞纳金、加收利息52、【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153、【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254、【风险指标】佣金和手续费支出355、【风险指标】扣除类调整项目—其他56、【风险指标】资产折旧、摊销57、【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成本58、【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费用59、【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筹资费用60、【风险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他费用61、【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事业支出62、【风险指标】事业单位上缴上级支出63、【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对附属单位补助64、【风险指标】事业单位经营支出65、【风险指标】事业单位其他支出三、优惠类风险指标(27个)66、【风险指标】小型微利企业67、【风险指标】高新技术企业68、【风险指标】国债利息收入69、【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70、【风险指标】非营利组织免税收入71、【风险指标】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或收入72、【风险指标】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73、【风险指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74、【风险指标】支付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75、【风险指标】减免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额76、【风险指标】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77、【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78、【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79、【风险指标】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80、【风险指标】动漫企业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81、【风险指标】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82、【风险指标】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8微米(含)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3、【风险指标】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微米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4.【风险指标】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85、【风险指标】集成电路企业86、【风险指标】专用设备抵免税额87、【风险指标】软件企业88、【风险指标】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获得的分配收入89、【风险指标】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90、【风险指标】符合条件的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91、【风险指标】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92、【风险指标】减免地方分享所得税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四、特殊事项风险指标(5个)93、【风险指标】企业重组94、【风险指标】企业政策性搬迁95、【风险指标】特殊行业准备金96、【风险指标】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额97、【风险指标】特别纳税调整应税所得五、其它类风险指标(10个)98、【风险指标】定率核定征收企业收入总额99、【风险指标】特殊行业、特殊类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100、【风险指标】总分支机构分配企业所得税款101、【风险指标】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102、【风险指标】合伙企业法人合伙人103、【风险指标】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104、【风险指标】有境外投资业务未申报境外所得105、【风险指标】持股比例减少未申报境外财产转让所得106、【风险指标】境外企业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股本)、分配股利未申报境外所得107、【风险指标】境外承包工程所得企业所得税风险指标一、收入类风险指标(23个)1、【风险指标】:营业收入【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行填报的“营业收入”小于同期企业申报流转税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行;(2)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及同期申报的流转税收入。

【应对方法】:(1)审核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与有关申报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2)当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营业收入小于企业同期申报的流转税收入,应审核形成的原因及其差异额:①是否存在已申报的流转税收入未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②是否存在实行差额征税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未按规定全额申报收入的情况。

(3)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2、【风险指标】:交通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风险描述】:交通运输企业的成品油发票金额与交通运输收入比较,出现异常。

【指标来源】:(1)交通运输企业成品油发票金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发票认证金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普通发票金额。

(2)交通运输收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发票报税金额+货运发票税控系统报税金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普通发票收入金额。

【应对方法】:(1)应审核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与有关申报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2)交通运输企业年度成品油发票金额与企业交通运输收入金额不匹配时,应审核形成的原因及其差异额:①是否存在收入未按税法规定应计而未计销售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②是否存在虚列成本的情况。

(3)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3、【风险指标】:营业外收入【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主表A100000第11行“营业外收入”不等于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填报的“营业外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2)企业会计报表—利润表“营业外收入”本年累计数。

【应对方法】:(1)对《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营业外收入”中的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盘盈利得等十个项目与利润表“营业外收入”差异数进行分析。

(2)因纳税人年度申报数据填报有误或对政策理解偏差而未按规定申报企业所得税所形成的差异额,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4、【风险指标】:“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风险描述】:《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1行第4列“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大于零。

【指标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1行第4列。

【应对方法】:审核“收入类调整项目—其他”的具体项目,属于填报错误的,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5、【风险指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风险描述】:企业在会计上未作销售,但税法上需作销售处理,且视同销售收入小于视同销售成本。

【指标来源】:《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2行第3列、第13行第4列。

【应对方法】:视同销售收入小于视同销售成本,如有正当理由的,应提供书面材料;无正当理由的,在汇算清缴期内,纳税人应进行“更正申报”。

在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纳税人应办理“补充申报”。

【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6、【风险指标】: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风险描述】: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企业对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纳税调减金额大于营业外收入。

【指标来源】:(1)《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5行第4列;(2)《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A类,2014年版)》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第26行。

【应对方法】: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税法上该项营业外收入不确认为应纳税所得额,应进行纳税调减。

审核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类型,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核算情况。

(1)如果是会计报表类型错误,应修改金税三期系统企业财务制度登记信息,并重新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