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万能公式文科

合集下载

概率公式大全

概率公式大全

概率公式大全概率公式大全(上篇)概率公式在概率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概率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论。

1. 基本概率公式1) 事件的概率公式:在概率论中,事件的概率通常用P(A)表示,其中A表示一个事件。

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下述公式计算:P(A) = N(A) / 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表示样本空间S 中的总次数。

2) 样本空间的概率公式:当样本空间S的每个样本点发生的概率相同且为1/N(S)时,我们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计算事件A的概率:P(A) = N(A) / N(S)这个公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是基本的概率公式之一。

2. 条件概率公式1) 条件概率的定义: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称为A在B 条件下的条件概率,用P(A|B)表示。

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P(A|B) = P(A ∩ B) / P(B)其中,P(A ∩ 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

2)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是条件概率的推广形式,用于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根据乘法公式,我们可以得到:P(A ∩ B) = P(A|B) * P(B)这个公式在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时非常有用。

3. 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用于计算一个事件发生的总概率,它假设事件发生的样本空间可以划分为若干个互斥事件。

全概率公式如下:P(A) = Σi P(A|Bi) * P(Bi)其中,Bi表示样本空间S的一个划分,P(A|Bi)表示在Bi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这个公式可以在一些复杂问题中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非常实用。

4. 贝叶斯公式贝叶斯公式是条件概率公式的逆运算,用于通过已知的条件概率反推出相反的条件概率。

根据贝叶斯公式,可以得到:P(A|B) = P(B|A) * P(A) / P(B)其中,P(A)和P(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

(完整word)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1)排列组合公式)!(!nmmP nm-=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

)!(!!nmnmC nm-=从m个人中挑出n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

(2)加法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m+n某件事由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种方法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种方法可由n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乘法原理(两个步骤分别不能完成这件事):m×n某件事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可由m种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3)一些常见排列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有序)对立事件(至少有一个)顺序问题(4)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断言它出现哪个结果,则称这种试验为随机试验。

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5)基本事件、样本空间和事件在一个试验下,不管事件有多少个,总可以从其中找出这样一组事件,它具有如下性质:①每进行一次试验,必须发生且只能发生这一组中的一个事件;②任何事件,都是由这一组中的部分事件组成的。

这样一组事件中的每一个事件称为基本事件,用ω来表示。

基本事件的全体,称为试验的样本空间,用Ω表示。

一个事件就是由Ω中的部分点(基本事件ω)组成的集合。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它们是Ω的子集。

Ω为必然事件,Ø为不可能事件。

不可能事件(Ø)的概率为零,而概率为零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同理,必然事件(Ω)的概率为1,而概率为1的事件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

(6)事件的关系与运算①关系:如果事件A的组成部分也是事件B的组成部分,(A发生必有事件B发生):BA⊂如果同时有BA⊂,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等价,或称A等于B:A=B。

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A Y B,或者A+B。

属于A而不属于B的部分所构成的事件,称为A与B的差,记为A-B,也可表示为A-AB或者BA,它表示A发生而B不发生的事件。

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

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

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概率统计公式大全(复习重点)在学习概率统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的公式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概率统计公式,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应用举例,以便复习和巩固知识。

一、基本概率公式1. 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n(A) / n(S)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n(A)表示事件A中有利的结果数;n(S)表示样本空间S中的全部结果数。

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求抽到红心牌的概率。

解:样本空间S中共有52张牌,红心牌有13张,所以 P(红心牌) = 13 / 52 = 1 / 4。

2. 条件概率计算公式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P(A∩B)表示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

例如:某班级男女生分别有30人和40人,从中随机选择一名学生,求选到女生并且是优等生的概率。

解:女生优等生有20人,所以 P(女生且是优等生) = 20 / (30+ 40)= 1 / 7。

二、常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计算公式E(X) = ∑[x * P(X=x)]其中,E(X)表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x表示随机变量X的取值;P(X=x)表示随机变量X取值为x的概率。

例如: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1、2、3,对应的概率分别是1/4、1/2、1/4,求X的数学期望。

解:E(X) = 1 * (1/4) + 2 * (1/2) + 3 * (1/4) = 5/2 = 2.5。

2. 随机变量的方差计算公式Var(X) = E((X - E(X))²)其中,Var(X)表示随机变量X的方差;E(X)表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

例如: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1、2、3,对应的概率分别是1/4、1/2、1/4,求X的方差。

解:E(X) = 1 * (1/4) + 2 * (1/2) + 3 * (1/4) = 5/2 = 2.5。

概率与统计学的主要公式及解题技巧

概率与统计学的主要公式及解题技巧

一、基本概率公式及分布1、概率常用公式:P(A+B)=P(A)+P(B)-P(AB);P(A-B)=P(A)-P(AB);如A 、B 独立,则P(AB)=P(A)P(B);P(A )=1-P(A);B 发生的前提下A 发生的概率==条件概率:P(A|B)=P(AB)P(B);或记:P(AB)=P(A|B)*P(B);2、随机变量分布律、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分布律:离散型X 的取值是x k (k=1,2,3...),事件X=x k 的概率为:P{X=x k }=P k ,k=1,2,3...;---既X 的分布律;X X1X2....xn PkP1P2...pnX 的分布律也可以是上面的表格形式,二者都可以。

分布函数:F(x)=P{X ≤x},-∞ t ∞;是概率的累积!P(x1<X<x2)=F(x2)-F(x1);P{X>a}=1-P{X<a}离散型rv X;F(x)=P{X ≤x}=x k tp k ;(把X<x 的概率累加)连续型rvX ;F(x)=−∞xf x dx ,f(x)称密度函数;既分布函数F(X)是密度函数f(x)和X 轴上的(-∞,x)围成的面积!性质:F(∞)=1;F(−∞)=0;二、常用概率分布:①离散:二项分布: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重复实验n次,发生k 次的概率(如打靶、投篮等),记为B(n,p)P{X=k}=n k p k(1−p)n−k,k=0,1,2,...n;E(X)=np,D(X)=np(1-p);②离散:泊松分布:X~Π(λ)P{X=k}=λk e−λk!,k=0,1,2,...;E(X)=λ,D(X)=λ;③连续型:均匀分布:X在(a,b)上均匀分布,X~U(a,b),则:密度函数:f(x)=1b−a,a t0,其它=0,x x−a b−a1,x≥b,a t分布函数F(x)=−∞x f x dx④连续型:指数分布,参数为θ,f(x)=1θe−xθ,0 t0,其它F(x)=1−e−xθ0,x 0;⑤连续型:正态分布:X~N(μ,σ2),most importment!密度函数f(x),表达式不用记!一定要记住对称轴x=µ,E(X)=µ,方差D(X)=σ2;当µ=0,σ2=1时,N(0,1)称标准正态,图形为:分布函数F(x)为密度函数f(x)从(-∞,x)围成的面积。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公式整理

高中数学中的概率与统计公式整理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学习概率与统计时,整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将整理一些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概率与统计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概率公式1. 事件的概率公式:对于一个事件A,它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A) = 事件A发生的次数 / 总的可能次数2. 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如果两个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即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则它们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A或B) = P(A) + P(B)3.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如果两个事件A和B是相互独立事件(即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另一个事件的影响),则它们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A且B) = P(A) × P(B)4. 条件概率公式: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A|B) = P(A且B) / P(B)5. 贝叶斯公式:如果事件A和事件B是两个相关事件,且P(B) ≠ 0,则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P(A|B) = P(B|A) × P(A) / P(B)二、统计公式1. 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样本数据x1, x2, ..., xn,它们的均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x = (x1 + x2 + ... + xn) / n2. 总体均值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总体数据x1, x2, ..., xn,它们的均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μ = (x1 + x2 + ... + xn) / N3.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样本数据x1, x2, ..., xn,它们的方差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s^2 = [(x1 - x)^2 + (x2 - x)^2 + ... + (xn - x)^2] / (n - 1)4. 总体方差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总体数据x1, x2, ..., xn,它们的方差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σ^2 = [(x1 - μ)^2 + (x2 - μ)^2 + ... + (xn - μ)^2] / N5.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样本数据x1, x2, ..., xn,它们的标准差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s = √[s^2]6. 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对于一组总体数据x1, x2, ..., xn,它们的标准差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σ = √[σ^2]7. 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公式:对于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f(x) = (1 / (σ√(2π))) × e^(-((x - μ)^2) / (2σ^2))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概率与统计公式的整理。

概率统计实用公式整理专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准备的指南

概率统计实用公式整理专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准备的指南

概率统计实用公式整理专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准备的指南概率统计是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在进行概率统计的计算和分析过程中,掌握一些实用的公式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一些常用的概率统计公式,旨在为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便捷的指南。

一、基本概率公式在概率统计的计算中,一些基本的概率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基本概率公式:1. 乘法定理:P(A∩B) = P(A) × P(B|A)2. 加法定理:P(A∪B) = P(A) + P(B) − P(A∩B)3. 条件概率公式:P(A|B) = P(A∩B) / P(B)4. 全概率公式:P(B) = ∑[i=1, n] P(Ai) × P(B|Ai)二、离散分布公式在离散概率分布中,一些常见的分布公式可以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特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离散分布公式:1. 二项分布公式:P(X=k) = C(n,k) × p^k × (1-p)^(n-k)2. 泊松分布公式:P(X=k) = (e^(-λ) × λ^k) / k!3. 几何分布公式:P(X=k) = (1-p)^(k-1) × p三、连续分布公式连续概率分布描述的是在某一范围内随机变量取值的概率。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连续分布公式:1. 正态分布公式:f(x) = (1 / (σ * √(2π))) * e^(-(x-μ)^2 / (2σ^2))2. 指数分布公式:f(x) = λ * e^(-λx)3. 均匀分布公式:f(x) = 1 / (b-a),其中a ≤ x ≤ b四、描述统计公式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描述统计公式:1. 均值公式:μ = (x1 + x2 + ... + xn) / n2. 方差公式:σ^2 = [(x1-μ)^2 + (x2-μ)^2 + ... + (xn-μ)^2] / n3. 标准差公式:σ = √(σ^2)五、假设检验公式假设检验是概率统计中用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及公式概率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统计学、经济学和工程学中。

在高中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公式。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概率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相关的公式。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试验:指对某个随机现象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例如掷硬币、抽卡等等。

2.样本空间:指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通常用S表示。

3.事件:指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通常用A、B、C等表示。

4.基本事件:指样本空间中的一个点,即某个具体结果。

5.概率: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P(A)表示,0 ≤ P(A) ≤ 1。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中的基本事件具有等可能性时,可以采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

例如掷硬币,硬币正反面各有一个基本事件,且两者等可能,所以正面出现的概率为1/2。

2.频率概率:通过进行大量试验,统计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近似计算概率。

例如抛硬币1000次,统计正面出现的次数,用正面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可以得到正面出现的频率,近似估计正面出现的概率。

3.几何概率:通过分析几何模型,计算概率。

例如在正方形纸片上随机投针,可以通过纸片上针与横线相交的概率来计算π的近似值。

三、概率的性质1.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的交集为空集。

例如掷骰子,事件A为出现偶数,事件B为出现奇数,显然A和B是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指两个事件互为补事件,即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的对立事件不发生的概率,两个事件的和为样本空间。

例如抽一张扑克牌,事件A为红桃,事件B为非红桃,显然A和B互为对立事件。

3.独立事件:指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如掷两个骰子,事件A为第一个骰子出现奇数,事件B为第二个骰子出现奇数,显然A和B是独立事件。

四、概率的计算公式1.加法法则:对于互斥事件A和B,有P(A∪B) = P(A) +P(B)。

(完整版)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完整版)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七、简单随即抽样的含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 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12||||||n x x xx x x n22212()()()n x x x x x x sn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则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八、根据你的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主要特点?(1)总体的个体数有限;(2)样本的抽取是逐个进行的,每次只抽取一个个体;(3)抽取的样本不放回,样本中无重复个体;(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抽样具有公平性.九、抽签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第二步,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第三步,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十一、抽签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优点:简单易行,当总体个数不多的时候搅拌均匀很容易,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很难搅拌均匀,产生的样本代表性差的可能性很大.十一、利用随机数表法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抽样步骤如何?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数.第三步,从选定的数开始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读,将编号范围内的数取出,编号范围外的数去掉,直到取满n个号码为止,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部分 概率与统计万能知识点及经典题型Ⅰ
【考题分析】
1、考试题型:选择填空1个,解答题:18(必考)
2、考题分值:17分;
3、解答题考点:①频率直方图的应用,②线性回归直线的应用,③独立性检验和概率
4、难度系数:左右,(120分必须全对,100以上者全对)
【知识总结】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ˆˆˆy
bx a =+ 其中:1
1
2
2
2
1
1
()()
ˆ()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ˆˆ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ˆ0:b
>正相关;ˆ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ˆˆˆy bx a =+的斜率ˆ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ˆˆ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

分析:ˆ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
ˆ()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ˆˆˆˆ()()()()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
21
2
1
ˆ()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1,1]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①.计算观察值k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②.查找临界值0k :由犯错误概率P ,根据上表查找临界值0k ;
③.下结论:0k k ≥:即犯错误概率不超过P 的前提下认为: ,有1-P 以上的把握认为: ; 0k k <:即犯错误概率超过P 的前提认为: ,没有1-P 以上的把握认为: ;
【经典例题】
题型1 与茎叶图的应用
例1(2014全国)某市为考核甲、乙两部门的工作情况,学科网随机访问了50位市民。

根据这50位市民 (1)分别估计该市的市民对甲、乙部门评分的中位数;
(2)分别估计该市的市民对甲、乙部门的评分做于90的概率;
(3)根据茎叶图分析该市的市民对甲、乙学科网两部门的评价。

题型2 频率直方分布图的应用
例2(2015广东)某城市100户居民的月平均用电量(单位:度),以160,180,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分组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2,
(1)求直方图中x 的值;
(2)求月平均用电量的众数和中位数;
(3)在月平均用电量为220,240,240,260,260,280,280,300的四组用户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1户居民,则
月平均用电量在220,240的用户中应抽取多少户
1x 2x 合计
1y a b
a b +
2y
c d c d + 合计
a c +
b d + n
练习2 (2014全国1)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表得质量指标值分组 [75,85) [85,95) [95,105) [105,115) [115,125)
频数 6 26 38 22 8
(1)(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
(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80%”的规定
题型3 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例3(2015重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储蓄存款逐年增长.设某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时间代号t 1 2 3 4 5 储蓄存款y (千亿元) 5 6 7 8 10
(1)求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ˆˆˆy
bt a =+ (2)用所求回归方程预测该地区2015年(t =6)的人民币储蓄存款.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年份代号t 1 2 3 4 5 6 7 人均纯收入y (y t (2)利用(1)中的回归方程,分析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并预测该地区201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题型4 线性回归分析
例4(2016全国3)下图是我国2008年至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注:年份代码1–7分别对应年份2008–2014.
(1).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2).求出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ˆˆˆy
bt a =+(系数精确到),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参考数据:
7
1
9.32i
i y
==∑,7
1
40.17i i i t y ==∑,
7
2
1
()
0.55i
i y y =-=∑,≈.
参考公式:1
22
1
1
()()
()(y y)n
i
i
i n n
i i i i t t y y r t t ===--=
--∑∑∑,
回归方程y a bt =+中:1
2
1
()()
()
n
i
i
i n
i i t t y y b t t ==--=-∑∑,
=.a y bt -
题型5 独立性检验综合应用
例5.为了解某班学生喜爱打篮球是否与性别有关,对本班6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2×2列联表: (1)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喜爱打篮球的学生中抽6人,其中男生抽多少人 (2)在上述抽取的人中选2人,求恰有一名女生的概率;
(3)你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喜爱打篮球与性别有关说明你的理由。

练习5. 为调查某市学生百米运动成绩,从该市学生中按照男女比例 随机抽取50名学生进行百米测试,学生成绩全部都介于13秒到18秒之 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14,13第二组[)15,14, 第 五组[]18,17,如图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这次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设n m ,表示从第一组和第五组的所有学生中任意抽取的两名学生的百米测试成绩,即[)[]18,1714,13,⋃∈n m ,求事件“2>-n m ”的概率;
(3)根据有关规定,成绩小于16秒为达标.如果男女生使用相同的达标标准,则男女生达标情况如下表: 完成上表,并根据上表数据,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体育达标与性别有关”
男 女 总计 达标 24 不达标 12 总计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