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石油高危作业系列:高处作业管理PPT参考幻灯片

中石油高危作业系列:高处作业管理PPT参考幻灯片
高处作业管理
北京天泰志远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25日星期一
不安全示例(一)
不安全示例(二)
第2页
3
Fall Protection
4
第5页
场景一
第6页
40
2019/11/25
目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高处作业准备 三 安全措施及管理要点
第7页7 页
2019/11/25
术语和定义
高处作业:是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位置进行的 作业。
如果情况紧急而必须在上述 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怎么 办?
第252页5 页
2019/11/25
高处作业三步法:
消除坠落隐患
(设计、工作计划制定过程中评估消除)
坠落预防
(作业开始前改进作业场所条件)
合适的坠落制止装置
(正确使用救生索、全身式安全带和安全网等)
第262页6 页
2019/11/25
合适的坠落防护措施
有操纵杆
定期检查
有缓冲装置

末端正确绞接
钩锁:
全身式安全带:
双锁式钩锁
制造商认可的方 式连接
受压/磨损/变形/ 弹性检查

连接部件齐全 定期检查
其它事项
完成使用培训 坠落净空
有救援方案
承载连接不用尼 龙
坠落摆动隐患消 除

第 37 页
2019/11/25
本人在工作开始前, 已同相关
锚固点:通常是指横梁、支架、柱子等, 上面可用来系救生索 。锚固点必须能够承载至少2268kg(2.268t)的静止重量。
锚固点连接装置:安装在锚固点上,用来连接坠落防护系统的 一个组件或装置,至少能够承载2268kg(2.268t)静止重量 ,如连接皮带、竖钩、支架把手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是指对油气输送管道所处的环境、地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以识别出油气输送管道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高后果区;并根据该高后果区的特征,进行评价,以便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油气输送管道的不良影响。

一、地质因素:地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层孔隙结构、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质及其影响等;
二、环境因素:森林、林下植被、野生动物、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也需予考虑。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首先需进行现场环境调查采集,对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地质、环境条件和险情特征;其次利用各种海拔数据和街景图像等可视化技术,分析地貌特征,绘制景观图,进行区域空间识别;再次利用遥感技术以及GIS等系统,分析环境变化,识别油气输送管道的高后果区;最后根据高后果区的特征,进行评价,以便设计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油气输送管道的不良影响。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是指对油气输送管道周边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高后果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控制。

其中,高后果区被定义为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的区域。

为了保障油气管道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识别和评价管道周边的高后果区。

该工作的目的是定量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事故风险,确保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

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地理、地质、气象、人口和土地利用等信息,获取管道运行条件和潜在的事故发生可能性。

2.风险评估: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运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管道周边区域的风险水平。

常用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和事件树/剖面法等。

3.后果分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频率和严重程度,评估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该分析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事故情景,并确定可能引发高后果区的关键因素。

4.高后果区界定:根据风险评估和后果分析的结果,确定高后果区的范围和边界。

一般来说,高后果区是指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一定范围,该范围通常是一个半径或者一个区域。

5.评价与控制措施:根据高后果区的识别结果,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警示标志、安全隔离区划、事故应急预案和社区公众教育等。

在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工作中,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标准,并与相关管道运营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

同时,在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和条件,通过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确保油气管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长输管道的危害识别和危险评价29页PPT

长输管道的危害识别和危险评价29页PPT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长输管道的危害识别和危险评价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 恩来

高后果区识别

高后果区识别

第十五条高后果区(HCA)识别
针对气源管道线路的完整性管理应首先从高后果区的识别和管理开始,重点针对高后果区管段开展工作,要通过分析管道的基础数据,找出管道的高后果区,识别高后果区存在的威胁,明确完整性管理重点
第十六条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为了识别管道存在的危害,可能诱发管道事故的具体事件的位置及状况,找出管道的高风险段,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并按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排序,优化管道的完整性评价工作。

风险评价可采用专家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场景评价法、概率评价法等,可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价,也可以进行专项风险评价,如外腐蚀风险评价、第三方破坏风险评价等。

当管道发生显著变化时、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以及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都应再次进行风险评价,还应将完整性评价的结果作为风险再评估的因素予以考虑,以便反映管道的最新状况。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

中石化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判别方法,适用于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堪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Y/T 6621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ASME Managing System Integrity of Gas PipelinesGB 50183-2004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TSG D7003-2010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高后果区(HCAs)high consequence areas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会对人口健康、安全、环境、社会等造成很大破坏的区域。

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也会随着改变。

特定场所identified site特定场所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监狱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是指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医院等),集贸市场、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寺庙、紧急避难点等不定期人群聚集场所。

4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将管道高后果区划分为三类: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区;环境敏感区。

高后果区可以是上述三类中的一种,也可是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三类中的任何一条,即判定为高后果区。

人口密集区A1管道两侧各200m经过城市、城镇、乡村、居民区(超过10户)。

长输管道事故PPT(2013.12)

长输管道事故PPT(2013.12)

腐蚀性管道及设施等有安全保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
标准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等。
八、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通知
同时,要排查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的 情况;是否存在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市政公用管线、民用管线 交叉的情况,以及民用管线封闭空间内是否存在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 管道;是否有情况不明或改变线路但风险不明的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 管道。 排查内容还包括防雷、防静电和绝缘保护措施,以及日常维护运行、
八、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通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13年12月6日发布通知,从现在起至2014年 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要求对整 改不了必须搬迁的,要立即搬迁,不能搬迁的,要立即依法予以关闭。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全国范围 内石油天然气(包含煤气)、危险化学品等各种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进 行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排查隐患,彻底解决问题;深入自查自纠,
一、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经过 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
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爆炸前漏油点现场,约3小时后发生爆炸事故,照片中的施工人员 仅一人生还。
二、青岛输油管道爆炸地点及波及范围
三、青岛输油管道爆炸的后果
这是中国油气管道史上最惨烈的一次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 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七、长输管线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油气管道产生泄漏的主要原因:腐蚀穿孔、疲劳破裂和外力破坏。

尽管采取腐蚀控制措施可以大幅度减缓腐蚀,但并不能绝对防止腐蚀。
阴极保护不足时,管道腐蚀过程虽然会由于阴极保护而缓慢但不会停止; 阴极保护被屏蔽时,则对管道腐蚀根本起不到抑制作用。阴极保护不足是 指阴极保护系统所提供的保护电流不能满足管道保护要求;阴极保护屏蔽 是指阴极保护电流在流动中受阻,不能到达预定位置。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

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评价释义高后果区是政府监管、社会关注的对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

XXX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场所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7〕138号)要求,各管道企业按照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全面开展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更新机制。

1、高后果区定义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 ―2015)将“高后果区”明确定义为“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是指油气管道发生泄漏失效后,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或者严重环境破坏的区域。

2、高后果区识别按照GB 的规定,高后果区分为三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III级、II级、I级。

2.1输油管道高后果区1)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度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段,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公开室层数)广泛集中、交通频繁、公开办法多的区段(III级高后果区)该条款定义的III级高后果区为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

规定了管道中心线两侧的距离为200m,长度为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2km,当满足“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的条件时,就可以识别为III级高后果区。

其中,“普遍集中”应理解为不少于2栋。

同时,因为定义该类型III 级高后果区是按照居民(建筑物)密度指数来划分的,对于管道穿越交通频繁和地下设施多的区域,可以不作为该类型III 级高后果区进行识别。

2)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III 级高后果区)该条款定义的III级高后果区属于环境敏感型高后果区。

规定了在管道两侧各200m范围内存在水源、河流和大中型水库时,就可以识别为III级高后果区。

同时需要注意,如果通过环境敏感性分析,虽然在管道某一侧200m范围内存在敏感的受体(包括水源、河流和大中型水库),但是确定了管道发生泄漏后不可能进入附近的受体,可不作为高后果区进行管理,但需在高后果区识别过程中做好分析和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C PCi SCi i1
H H A HB HC
H : 高后果区总分 A~C :三个高后果类别 P : 属性分值 S : 距离分值
高后果区管理流程
了解管道现状、健全基础档案资料 采集管道两侧200m范围的人口环境、交通 状况、水域状况、地上及埋地设施数据
高后果区边界确定 根据规定宽度内的识别对象所在区域的位 置,确定其对应管道的起点、终点
参照高后果区评分表评分
高后果区边界确定
起 始 边 界
管道
高后果区

止 边
200m
符合高后果区条件的区域,按所属类别的分项进行 评分:属性评分为P;距离评分为S;
分项评分即属性分值与距离分值之积; 三类高后果区的类别评分值为其各分项分值之和; 高后果区的总分为三个类别分值之和。
3
H A PAi SAi i1 5
H B PBi SBi i1 4
基础设施区 环境敏感区
B1占压 B2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工厂、加油站、军事设施、机场、码头、 仓库、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水工构筑物、保护地等。 B3穿跨越管道经过密闭空间如隧道、暗涵。 B4输油管道两侧各20m内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并行;两侧各 50m内与铁路并行;输油管道与公路、铁路交叉。 B5管道两侧50m内平行的地下管网如油气管道、污水管、暗河、暗 渠等;与其它管道交叉。 C1水下穿越管道。 C2跨越。 C3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地、河流、湖泊、水库。 C4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自然保护区。
2
明确管线高风险段位置和存在的威 胁,使管理重点更加清晰
3
完整性管理的前期工作 建立完整性管理计划的必要前提
王营庄村 龙门隧道
5
四.高后果区识别方法
高后果区
管道发生泄漏会危及公众安全,对财产、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区域
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也会随着改变
高后果区内的管段为实施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的重点管段
高后果区 变化特点
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也会随着改变
注:高后果 ≠ 高风险
高后果区只考虑事故出现最坏的情况,不考虑发生概率 风险评价既要考虑(管道对环境和环境对管道的)影响, 又要考虑发生概率
4
二.高后果区(HCAs)介绍
? 为什么要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1
明确造成管道高后果区的原因 可能的影响区域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敏感区。
距离依据:
参照现行规范、法律提出不同识 别对象受管道的影响距离。
区域归属:
可以是上述三类中的一种,也可 是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判定规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三类中的任何 一条,即判定为高后果区。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类型
输油管道识别准则
人口密集区
A1管道两侧各200m经过城市、城镇、乡村、居民区(超过10户)。 A2管道两侧各200m有人口聚集的特定场所*。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一.国外相关事故统计
美国颁布管道安全的相关法规
2001年5月 通过联邦法规49 CFR 195—《危险液体管道在高后果区开展完整性管理》 2002年8月通过联邦法规49 CFR 192—《天然气管道在高后果区开展完整性管理》 2002年12月 美国国会通过《管道安全改进法》 2006 年又通过了HR5782《管道检测、保护、强制执行和安全法案》
区段合并、拆分 分管理 应拆分成若干段
高后果区信息填报 按所属类别将识别对象的信 息填入识别表中
高后果区评分、整理 依据评分细则对高后果区评分 将评分结果整理到表格中
高后果区分级
形成报告


区域环境变化
非高后果区
否 强化监管
是 进行风险评价
高后果区内的管段为实施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的重点管段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高后果区属性描述
关键属性与管道中心线的距离
划分为三个地区类别
人口密集区
环境敏感区
基础设施区
高后果区可以是上述三类中的一种,也可是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11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识别区域分类:
人口密集区;基础设施区;环境
否 优先防控
是 进行风险评价
否 紧急处理
是 提出减缓措施
高风险段
是 提出减缓措施
否 定期更新高后果区
高风险段 否
加强监测
是 提出减缓措施
执行情况
是 更新高后果区

说明未执行原因
报告文件存档
1. 了解管道现状、健全基础档案资料 2. 高后果区边界确定 3. 区段合并拆分 4. 高后果区信息填报 5. 高后果区评分、整理 6. 对高后果区分级 7. 形成报告
更新高后果区 是
执行情况 否
说明未执行原因
更新高后果区 是
执行情况 否
说明未执行原因
高后果区评价关键环节:确定区域边界,划定评分单元,按分类填报沿线信息,按评分表进行评分,
将结果填入统计表。
高后果区边界确定
区段合并、拆分
识别填报 高后果区评分、整

起始位置 终止位置
间隔小于200m
区域超过2km
按类别收集填报区域环境信息
相关法规的影响
明确规定管道运营商必须要在HCAs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计划 美国法律对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形成以IT技术和相关管道评价技术为支撑的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 实现了管道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
3
二.高后果区(HCAs)介绍
高后果区 (HCAs)
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会危及公众安全,对财产、环境造成 很大破坏的区域。
*注:特定场所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监狱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公共建筑(公 共建筑是指办公楼、商店、旅馆、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医院等),集贸市场、运动 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寺庙、紧急避难点等不定期人群聚集场所。
高后果区评分模型
高后果区的评分考虑因素: 高后果区属性、区域与管道中心线的距离两个。
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高后果区属性描述
关键属性与管道中心线的距离
划分为三个地区类别
人口密集区
环境敏感区
基础设施区
高后果区可以是上述三类中的一种,也可是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11
四.高后果区识别方法
高后果区
管道发生泄漏会危及公众安全,对财产、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区域
随着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变化,高后果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也会随着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