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叙事散文阅读指导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中考叙事散文阅读应考策略· 中考信息: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
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
散文阅读一般呈现在B卷,分值在20分摆布。
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近几年,B卷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
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增加。
· 基础信息:1、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
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
3、关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
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
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
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
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
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
· 解题程序叙事散文的阅读步骤:1、整体阅读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和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中考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

中考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随着我省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散文阅读已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5年云南省课改区和非课改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中,均各选了一篇散文作为考查材料,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为了帮助2006年参加中考的同学能更好地完成散文阅读题,从而获得高分,笔者认为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复习备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中考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解析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尤其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咱们有必要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其法子为: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需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由、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钻研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钻研文章怎么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络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甚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抉择的。
依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络,有利于中心、事件、流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掌控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掌控文章的内容、结构和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总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糊口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往往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掌控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便是叙事散文,因为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乃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此也往往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老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糊口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必定的糊口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必定要掌控作品的立意,透过症结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往往隐含在散文的法子良多,这里只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及对策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2)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3)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答题思路:(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物线、人线、情感线等等。
方法:a、关注题目;b、关注文中重复出现的语句。
(2)、情感变化填空题:尽量在原文中找。
3.品味语言(1)、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3)词语含义:联系文章内容从表层与深层两个角度考虑。
(4)句子赏析:提问方式:某重点词或句子主要指文中的什么?或这样表达方式的好处是怎样的?答题方法或模式:运用“瞻前顾后”的方式寻找解答;因为该词(修辞)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情感)。
提问方式:文中第一段(或中间某段,或末段)中某句话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或模式:话本身的意思+在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提问方式:……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①由什么到什么,突出(表现)了怎样的品质(精神);②使用的方法+表现内容+表达效果(或作用)。
4.表达方式的作用(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5.表现手法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叙事性散文阅读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找出表现手法与语言最具特色的地方,反复揣摩。
如: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处的环境对比描写,表现了作 者的情感倾向。 2、《安塞腰鼓》中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先用排比,写一捶 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 舞姿写,如强震起来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比喻写急促 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 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 具体,文章气势恢弘。 3、《藤野先生》第一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 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 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用反语,深刻、犀利 地揭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强烈的愤懑及极大的讽 刺。
如:《散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 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 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 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深化主题)
关于叙事散文
1、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 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
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2、特点:以小见大
3、百色2010年中考题型及内容设置:以主观题
为主。 (1)整体把握。如:用简洁言语概括故事;用恰当词
语概括人物情感态度变化。 (2)品味赏析。如:从修辞、表现手法分析关键句子
《我的母亲》“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 父。” 4、位置突出,一目了然。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 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 《第一次真好》结尾“生命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
二、找出表达方式最为灵活的地方。 (找出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地方,
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总结积累:散文中感受最深的内容往往是——
1、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开篇点题;渲染 气氛;埋下伏笔的作用。
2、中心句和点睛句。帮助概括内容,理解 主题。 3、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 情感和态度。 4、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 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 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6、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 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 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 用。
作用;结合 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3)评价感悟。如:联系生活思考感悟,谈看法。
叙事散文阅读指导
一、找出思想观点最鲜明的地方,准确理解作品。
直接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言表现形式有: 1、寓意深刻,言在意外。 如:《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 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众不同。 如:《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言简意赅,简洁凝练。 如:《老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找出与读者审美心理最贴近, 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细细品味。
如:《阿长与<山海经>》“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 伟大的 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背影》“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
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 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 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 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