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两种语言初步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变化、定语从句和独立主格,连接词和介 词也比英语少得多,所以往往用隐性连贯 方法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句子外形比较 松散、自由,注重以神摄形。对策:许多 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翻译;连接词有时 可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主 格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译为短语或分句。
8
A more realistic approach toward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is tha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concept says that a nation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n item if it can produce it more efficiently than alternative products.
例如,牛津大学在校学生数比明尼苏达州立 大学要少多了,也穷多了。牛津的在校学生数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比多伦多大学少。
我们也认识到越来越需要使某些经济部门实 行工业化。
We also realize the growing necessity to industrialize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英、汉语言对比
2010.3
英、汉语言的差异
1.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有人称、 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以及非谓语的变化 (不定式,分词),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形 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许多词汇还有因为添 加前后缀引起的词义的变化等等。英语通过词 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采的语言关系 和逻辑关系。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 靠词语、词序及暗含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 言意义。 主要对策:翻译英语的形态变化时, 汉语一般用加词或者变换说法的办法来表示。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的基本对比英语与汉语是由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所组成,其语言结构和语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文有四个声调,而英语则没有声调,因此英文中的音节比中文多很多。
此外,英文中主语必须出现在句子的最前面,而中文则可以将宾语放在句首。
同时,英语中单复数和时态有很多变化,而中文则没有这些变化。
另外,在中文中,用词多采用一些成语和俗语,而在英语中则使用更为具体的单词和句型。
中式英语的特点中式英语指的是在英语表达中,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被运用其中的一些现象。
最常被人们提到的中式英语包括一些与中文直译相关的现象,例如“没有问题”和“No problem”相对应、“加油”和“Go, go, go!”相对应、以及“多多关照”和“Please take care of me a lot”相对应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英语习惯结构被直接翻译成汉语结构,例如“听你的”和“Listen to you”的相对应、“我已经吃好了”和“I have eaten already”的相对应,等等。
与此一同,中式英语在语法、用词以及句型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用词上,中式英语往往使用词语的不恰当用法,例如“My English is very good”中的“very”,而且往往一些句型有歧义,例如“He is not only my teacher, but also my father”中的“not only…but also…”的句型在中式英语中往往不正确使用。
而在语法和句型上,中式英语则往往运用了一些汉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导致有时候表达不清楚或失去语言的流畅感。
例如,句子前面加上“关于…”,或者强调对象后面加上“的事情”,例如“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些疑问”以及“这个事情,我捉摸不清楚”。
中式英语与“Chinglish”区别一些人会将中式英语与“Chinglish”混淆起来,实际上它们是有一些不同的。
汉英语言对比+第二讲对比初步

语音 (phonetics)
汉语是声调语言
(tone language)
英语是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
汉英词汇的对比
一. 词语语义对比: 1. 汉语: “历史悠久” 英语: “融汇百川” 2. 汉英词汇对应的依据: 客观世界大体相同 人的生理结构一样 3. 汉英词汇不对应的原因: 文化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 思维方式 、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等) 表现为:词汇空缺、词汇冲突
(五)态(voice) 表示主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 分主动态和被动态。 如英语就有主动态和被动态之分,主动态的动词 形式不变,被动态则用助动词和动词的过去分词 形式表示。 有些语言中还有反身态(主语既是施事又是受事, 如自杀、自责)、相互态(行为动作是由主语相 互实施的,如相爱、相遇)。 汉语可用虚词“被”表示被动,但词没有形态 变化,一般不看成态范畴。
(八)级(grade) 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语法范畴 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
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英语单音节形容词和一部分副词一般 用词尾变化区分这三种级多音节词则 一般用前加虚词more、less、better、 worse表示比较级,most、least表示 最高级。
(六)式(mood) 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的语法范畴。 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陈述
式、命令式、虚拟式、愿望式等。 英语有虚拟式。但如果只是通过句子 的语调或虚词等表示语气或情态,一 般不看成式范畴。
(七)人称(person) 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 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 人称和第三人称。如俄语、法语等动词都有三种 人称形式。 英语一般动词的现在时单数有第三人称的形式变 化:加后缀-(e)s,动词be的现在时单数则有 三种人称形式:am、are、is。 各语言中人称代词都有人称的区别,但代词的人 称一般不属语法范畴,因为没有形态变化。如汉 语的“我、你、他”。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2 英汉语言对比.

Unit Two英汉语言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语调,汉字却有四声的变化;英语主要通过词自身的形态变化(格、时、数等)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则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从句子层面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句式则呈流散型;英语偏用物称,汉语则偏用人称;英语多用被动句,汉语则多用主动句。
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不同层面展开,但就与翻译的相关度而言,这里主要介绍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异同。
一、英汉词汇对比1.词义的理解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
以英语的bird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头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
近来,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
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已经不仅仅是“帆”的意思了。
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含义。
逐渐的,它还被用来表示“变得飘飘然”的意思。
从“鸟”的本义转义为“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义转义为“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它们之间的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
对英汉词汇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英汉语言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The United Nation 联合国结核病Tuberculosis马克思主义Marxism2)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英汉元语言比较研究

2、深化释义型元语言的实证研究。目前的释义型元语言研究多以思辨为主, 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实证研究,探讨释义型 元语言在不同语言和语境中的应用效果,以检验和完善相关理论。
3、加强释义型元语言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释义型元语言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如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未来的研究可以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探讨释义型元语言的相关问题,为推动学科发 展提供更多动力。
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
在过去的五年中,释义型元语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对 语言的理解和描述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然而,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框架和标准,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 步提高等。未来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统一的释义型元语言理论框架。当前的研究虽然富有创见,但缺乏一 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研究和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话、比较和整合, 构建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释义型元语言理论框架,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最后,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一些涉及种族、宗教和政治的禁忌语。在英语中, 一些与特定种族、宗教和政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会被认为是冒犯或者 不尊重,比如涉及黑人、穆斯林和同性恋等话题的词语。而在汉语中,一些与 特定民族、宗教和政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可能会被认为是敏感或者不尊 重他人,比如关于藏族、回族和同性恋等话题的词语。
结论
元语言研究作为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探究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和释义型元语言研究的进展,我们可以看 到元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释义型元语言的实证 研究、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以推动元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总之,元 语言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 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英有汉无的现象还反映在各自的与语言体 系里。英语中冠词用来表达特指或泛指的 概念,而汉语中却没有这类词汇。如: The sun is red. 太阳是红的。 A book is on the d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 桌上有本书。 He is a crazy fellow. 他是个疯子。
搭配对于翻译中词义的确定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要 注意各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及 其搭配意义。
语法
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最本质的差异可以总结为英 语语法是显性的,即可以通过形式看出来词性、 语法功能和语法关系;而汉语语法是隐性的,即 汉语的此句从形式上看不出他们的词性、语法功 能和语法关系。 1、词性 英语的词性可以表现在形式上,相当数量的英语 词具有词性词尾。 名词词尾 动词词尾 形容词词尾 -ment, -tion, ism, -ness -en, -ize, -fy -al, -ful, tive 除词尾外,冠词在英语句子中非常重要,它是标
再者就是汉语体系中含有量词,而英语体系里却 只有数字,没有量词的词类范畴。如: 一轮明月 a bright moon 一支铅笔 a pencil 一架飞机 a plane 一所学校 a school
2)英有汉无 一些英语国家特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汉语中也找 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这就造成了英有汉无的词 汇空缺现象。例如二十世纪初,西方的一些先进 理念刚刚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词,如 science, democracy,都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最 初人们只好音译为“赛因斯”和“德莫克拉西”,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才逐渐翻译成“科学” 和“民主”。再如: humor logic jeep romantic 幽默 逻辑 吉普车 浪漫,罗曼蒂克 win-win e-mail 双赢 电子邮件,伊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两种语言初步比较汉语汉藏语系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 英语印欧语系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 •综合型语言,就是在语言中词与词的关条要靠词本身的变化形式(inflexion)来表示。
•分析型语言,就是词与词的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助词)等手段来表示的。
•汉语既然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与英语相比,汉语大部分的词没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结构关系一般不用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来表示,因而词的结合比较自由。
此外,汉语的句子成分省略较多,句子结构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词序比较固定,而且,语法上的主语和逻辑主语一致。
•英语比起汉语来,综合的形式要普遍得多。
由于词形变化较多,英语词和词的结合就不象汉语那么自由。
正因为这样,就必须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安排顺序,而可以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结果在句子结构上就可以前挂后联,组织十分严密,但词序比较灵活。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轻易把一个主要句子成分(主语或谓语)省去不要,否则意思就难以表达清楚。
语音方面•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 有四个声调。
•英语:一个单词可能有多个音节, 没有声调。
句法方面•汉语句子结构多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意合法”,就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句(并列分句或主从分句)或短语等,顺次排列,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不用关联词。
•英语句子结构多采用“形合法”(hypotaxis)。
“形合法”,就是在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要有关联词把关系明确表达出来。
句义方面•英语句义的明确,主要靠句子结构严密,关系分明。
•汉语句义的明确,主要靠时间和逻辑顺序,词序清顺而简练。
词汇方面•英语由于词形变化多,词与词的结合就不象汉语那么自由。
表达形式的对比1.相同或相似的主要方面(一)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关键是词的对应问题,因而在翻译时就有个词义的选择和词的搭配问题。
•send a letter 送信,寄信send a delegation 派代表团•take notes 记笔记take a cup of tea 喝杯茶•打球(打=玩)play ball 打鼓(打=击)beat a drum •谋生(生=生活)make a living•丧生(生=生命)get killed或meet one's death(二)都有一词多类现象,因而在翻译时就有个词类的转换问题。
•to work hard 努力工作(“工作”是动词)•to be hard at work 工作努力(“工作”是名词)(三)都有各自的虚词,起辅助、联接或移情作用。
•例如,汉语有“的”、“吗”、“了”、“呀”、“而”等,是英语所没有的;英语中有冠词(a,the)和虚词it(用在“It+be+…”中)和there(用在“there+be+…”中),则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四)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的顺序都比较固定,但次要成分的位置有差别。
(五)按句子结构分类,都有单句,复句;英语复句包括并列句与复合句,汉语复句包括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
2.不相同的主要方面:(一)汉语词形变化很少,英语词形变化较多。
•英语名词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汉语除少数名词有数的标志之外,一般没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
•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词形极不规则,而汉语则没有这种现象。
(二)汉语词与词的结合比较灵活自由,英语词与词的结合,则由于受有词形标志的词的类别限制,不可以任意结合。
•汉语:社会主义国家热爱社会主义•英语:socialist country love socialism(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种词类使用的频率不同。
•汉语:动词使用较多;关联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词和介词)使用较少。
•英语:名词使用较多; 关联词,特别是介词,使用十分广泛。
(四)英语一般用代称较多,汉语用实称较多。
(汉语往往重复实称,或者省略不用。
)(五)英语里的句子一般要有主语,没有主语或省略主语的句子只是例外;但汉语里有些句子可以省略主语。
同一个主语在英语句中第二次出现时,不能省略,而在汉语中则往往可以省略。
(六)中国人说话喜欢具体,西方人喜欢抽象。
•汉语句中的主语大多数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也就是说,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英语句中,则常常用抽象名词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作主语。
(七)英汉的主要句子成分虽然都是“主语十谓语-宾语”的顺序,但状语的位置则不相同。
英语的顺序是:•某一主体(主语)→主体行为(谓语)→行为客体(宾语)→行为标志(状语);汉语的顺序是;•某一主体(主语)→主体的行为标志(状语)→主体的行为(谓语)→行为客体(宾语)。
英语句中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习惯于尽量靠近,尽量把状语放在句尾或句首;汉语句则往往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大量的状语修饰语,然后谓语(和宾语)才最后出现。
•英语习惯于先把结论性部分或判断性部分摆在前面,然后再叙述详细情节和背景。
•汉语习惯于先叙述情节,摆出条件、原因等,然后再作出结论和判断,或者说再表明态度和观点。
•汉语的句子成分由于受句法结构的限制较小,一般总是遵循“先旧后新,先轻后重”的原则来安排的,即已知信息在前,新知信息在后。
英语则由于受固定语法结构的限制,往往可以把新知信息放在句首,把已知信息放在句尾。
主语和表语的位置:•汉语句习惯于把新知信息(即强调说明的部分)作表语放在句尾;英语句虽然也可以把它放在句尾,但一般往往把强调说明的部分作为主语放在句首。
按英语的习惯,还往往把比较具体的、比较短的词或词组作为主语放在句首,把较长的词语作为表语放在句尾。
英汉互译时,有时就需要把主语和表语的位置相互倒置,才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又能更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
(八)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法上有“形合法”和“意合法”之分。
•汉语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两个或几个分句(clauses),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不用关联词。
•英语则相反,往往要用关联调把关系明确起来。
•英译汉时往往要省去关联词,汉译英时则要补充必要的关联词。
•汉语不强调处处都要形式上完整,只要不妨碍意思的表达,就可以省去形式上的东西;英语则相反,注重形式上的严整,各种关系都要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较少省略。
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对比:•汉语的特点是动词占优势。
汉语往往从“动作”着眼,习惯于多用动词,多用并列谓语动词。
•英语的特点是关联词丰富。
英语往往从“关系”着眼,习惯于使用关联词。
•汉语可以尽量省略关联调,运用大量“意合句”和“连动句”,词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较固定•英语却要尽量利用关联词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交代清楚,有时必须打破时间顺序,运用各种“复合句”,词序比较灵活•汉语句的结构是一线式的,不管多少定语或多么复杂的结构形式,都可以——排列起来纳入一条线里,严密地组成一个句子,但不需用什么关联词。
•英语的结构是分岔式的,定语、状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
虽然英语也有词序问题,但词序的安排不能影响整个句子“分岔”结构的需要。
•汉语造句,强调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英语造句,则强调前挂后联,可以打破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汉语句子,除了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情节之外,还要尽量发挥并列谓语动词的优势,先把原因、条件、环境和其他有关情况—一交代清楚,然后才把主要动词点出,起到“画龙点睛熟”的作用。
•英语句子则要“开门见山”,先把主语和调语动词这个“主干”明确起来,然后运用各种关联词的优势,跟这个“主干”前挂后联,一一加以安排。
•英译汉时,就要注意把原句的“分岔式”结构转化为“一线式”结构,变关联词的优势为动词的优势;•汉译英时,就要注意辨析原句中形式上并列的各种谓语动词彼此的实质关系,并从中首先找出起“主干”作用的主要动词,然后打破原句的时间顺序,充分运用各种关联词语或关系手段,按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同性质的关系重新加以组织,以达到结构严谨、关系明确的目的。
一、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句子重意合二、英语句子重心在前; 汉语句子重心在后三、英语句子动词少; 汉语句子动词多四、英语重视短语; 汉语轻视短语五、英语重视后置修饰语; 汉语重视前置修饰语六、英语为葡萄型结构; 汉语为竹竿型结构1.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 它属于日耳曼语支, 和法语相近;而汉语是一种方块文字, 它属于印藏语支, 和日语相通。
虽然汉语拼音也是一种文字, 但它却一般用来标注汉字而很少用于进行日常交际。
2.汉语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使用者, 达13亿之多;而英语则覆盖着更广泛的领域和范围, 大多数的前沿科技文章用它来表达。
3.英语句子通常使用竹节句法, 文中多含连词, 像竹子节一样, 承上启下, 环环相扣, 浑然一体;而汉语则常使用流水句法, 像形云流水一样, 给人以流畅、飘逸和韵律之美感, 令人陶醉, 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4.英语通常在句末使用升调或降调, 用以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或语气, 而汉语则字字语调分明, 读起来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故操英语的人学起汉语来则怪声怪气, 拗口难懂, 而说汉语的人学习英语则相对灵活自如, 甚至短时间内便可出现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
英汉传统语言思维特征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