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与川蜀文化

合集下载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蜀文化是指中国四川地区的文化,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蜀文化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类蜀文化1. 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之外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位于四川广汉市境内。

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证明了当时这里已经具备了高度发展的青铜冶炼和玉器加工技术。

2. 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距今4000年前至公元316年左右,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古代文明。

该文化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包括现今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

其特点是以铁器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独特的冶铁技术和冶金工艺。

3. 蜀汉文化蜀汉文化是指公元221年至263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蜀汉政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蜀汉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三国演义》、《蜀中通志》等。

二、地域类蜀文化1. 成都文化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成都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于世。

该文化以川剧、火锅、茶文化等为代表。

2. 巴渝文化巴渝是指重庆市和四川省东南部山区一带,该地区因为地形险峻,人民生活困苦,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巴渝文化。

该文化以民间艺术和风俗习惯为主要内容,如巫术、龙舟竞渡等。

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是全国最大的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之一。

该地区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而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秘境”。

该地区的传统节日、手工艺、服饰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艺术类蜀文化1. 川剧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四川地区。

该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代表性的剧目包括《红灯记》、《二进宫》等。

2. 巴蜀画派巴蜀画派是指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画派,主要流行于唐至清时期。

该画派以写意花鸟为主,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蜀文化!

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蜀文化!

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蜀文化!“蜀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蜀文化,具有如下特征:(一)历史悠久,灿烂辉煌成都平原、岷江流域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为古蜀该区域各族人民繁衍生息、采集种植、渔猎饲养,进而创造独特的文化模式及文明类型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文化的主体———人来说,古蜀人口众多,成都平原、岷江流域自古就繁衍着汉、藏、羌等十余个民族,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传统节日、穿着打扮,以及独特的节庆、歌会等,都为蜀文化注入了多彩多姿的内容。

蜀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内陆农业文化,她的肇始、发展,与治水有密切关系。

古蜀不仅有以大禹治水、李冰治水著称的农耕文明,而且有发育较早的工业和商业:是世界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雕板印刷术、世界纸币、世界盖碗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距今4500-3200年之间,就有新津宝墩、温江鱼凫、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和紫竹等6座古城,在三星堆、金沙文化时期,古蜀已进入国家形态,有比较发达的神权和礼乐制度。

成都在古代是自由都市,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成为中国西南与南亚以至西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二)兼容并包,渴求开放蜀文化的形成、继承和发扬,主要得益于它汇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渴求开放的意识。

蜀文化自古就沿岷江与西面的阿坝相连,与岷江上中游保持着密切的往还互动和相互兼容,使岷江上中游文化成为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川盆地四面高山环抱,历史上是有名的“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致使李白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

这一封闭地形对蜀文化必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反相成的性质,正因为蜀道之难,反而激励起蜀之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

于是,环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文化,文化又在一定意义上改造环境,进而铸就了蜀之先民于封闭中求开放的历史个性。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

潮汕传统文化潮汕传统文化概述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无疑就有潮汕文化的存在。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有自己的潮汕方言、潮剧、潮乐、潮菜、工夫茶、潮汕工艺、潮汕民俗等特色。

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古今中外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

每个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潮汕工艺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

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到了东周时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

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

宋元两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清是潮汕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汕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绝。

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

潮汕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

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潮汕工艺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性、原发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潮汕工艺品是潮汕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就地取材制作出来,常常表现出它的独创性,令人拍案叫绝。

潮剧潮乐潮剧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

潮剧是潮汕的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

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汕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

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与特色摘要: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代表了广东省潮汕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潮汕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特点以及其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以深入了解这个富有活力的文化。

1. 引言潮汕文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本文将深入探讨潮汕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色。

2. 潮汕文化的历史潮汕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潮汕地区的兴起和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潮汕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融合了汉族文化和当地地域特色。

潮汕地区曾是海上贸易重要枢纽,这促进了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潮汕文化的传统特点潮汕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特点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传统特点:•饮食文化:潮汕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潮汕菜以其精致的烹饪工艺和独特的口味风格受到赞誉,如潮汕火锅和客家菜等。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尤以潮汕音乐和潮剧(歌仔戏)为代表。

这些音乐形式在宗教仪式、节庆和文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地区的木偶戏和皮影戏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吸引了众多观众。

4. 潮汕文化的饮食、音乐与民间艺术潮汕文化在饮食、音乐和民间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饮食文化:潮汕菜在中国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口味风格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喜爱。

潮汕火锅的特色食材和汤底成为美食文化的亮点之一。

•音乐与歌仔戏:潮汕音乐和潮剧在地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表演形式和音乐曲调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木偶戏与皮影戏:潮汕的木偶戏和皮影戏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为潮汕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5. 潮汕文化的经济贡献潮汕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商业活动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经济贡献:•商业传统:潮汕地区的商业传统悠久,历史上曾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最东部的一个地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潮汕人是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等地的居民,他们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风貌。

潮汕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秦代和汉代。

在这个时期,潮汕地区是海洋贸易和航海的重要枢纽之一、潮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吸引了许多商人和移民。

潮州还是宋朝时期的越王朝的一个重要城市。

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可以在当地的古迹和古建筑中找到,如潮州府城墙和城门,以及一些古老的庙宇和家庭寺庙。

潮汕人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和语言。

他们的方言潮州话被认为是汉语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潮汕人还有自己的传统戏曲和音乐,如潮剧和海山音乐。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通常在庙会和其他庆祝活动中表演,展示潮汕人的生活和价值观。

潮汕人的饮食文化也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菜以其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口味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州烧腊和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菜以新鲜的食材为特点,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和口感。

此外,潮汕人还以茶文化为重,潮汕的潮汕茶以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丰富的香气而受到喜爱。

潮汕地区还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阳花灯节和潮州开邦节。

潮阳花灯节是潮阳地区传统的农历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和花灯展览等。

潮州开邦节是潮州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这个节日以庙会、龙舟赛和舞狮等活动为特色。

在潮汕地区,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潮剧导演陈少文和潮剧表演艺术家陈白珊。

陈少文被誉为潮剧的传奇人物,他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

陈白珊是一位杰出的潮剧表演艺术家,她的演艺事业贡献了很多。

总的来说,潮汕人的历史文化丰富多样,从语言到艺术,从饮食到节日庆典,都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地方风貌和生活方式。

潮汕人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

蜀文化的分类一、蜀文化的概述蜀文化是指中国四川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性。

蜀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和细分。

二、地理环境与蜀文化的分布2.1 地理环境对蜀文化的影响•地理位置:四川地处中国的西南部,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自然条件: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气候环境: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这种气候条件也为农业生产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蜀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成都平原: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是蜀文化的核心地带,这里是蜀文化最为繁荣的地方,包括成都、绵阳等城市。

蜀文化在成都平原得到最为典型的展现。

•川西高原:川西高原地区包括甘孜、阿坝、理县等地,这里的蜀文化受到了藏羌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民俗和宗教特色。

•川东丘陵地带:川东地区山川起伏,气候温润,这里的蜀文化与巴蜀古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蜀文化的主要分类3.1 艺术文化类•四川剪纸艺术:四川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精湛的剪纸技巧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剪纸作品寓意深远,讲究对称和细节的处理,反映了蜀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其鲜明的四川特色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川剧曲艺形式多样,既有唱腔,又有念白和动作,是一门集音、乐、舞、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3.2 建筑文化类•成都宽窄巷子: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是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历史街区。

它以其独特的巷道结构和众多的传统建筑群体,展现了川西建筑的独特魅力。

•重庆洪崖洞:重庆洪崖洞是一处蜀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景区,这里有众多的老建筑、民居、小吃街等,展现了重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

3.3 宗教文化类•佛教文化:四川地区佛教文化深厚,蜀地的佛教寺庙众多,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广东潮汕文化传统

广东潮汕文化传统

广东潮汕文化传统
广东潮汕地区是中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潮汕文化传统。

潮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客家族、闽南族等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潮汕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在饮食方面,潮汕菜以其鲜美、清淡、口味独特而闻名于世。

潮汕人讲究食材的选用和烹饪的技巧,尤其擅长海鲜和烧腊,如潮州牛肉丸、潮州砂锅粥、潮州鱼丸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潮汕茶文化也是潮汕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建筑艺术方面,潮汕文化传统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潮汕传统建筑多采用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潮汕围屋、宅院、祠堂等建筑都展现了潮汕人的勤劳和智慧,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文化遗产。

潮汕文化传统还体现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服饰习俗等方面。

潮汕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木偶戏、潮剧、歌仔戏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广受欢迎。

此外,潮汕地区还有着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潮州庙会、潮州花灯节等,这些活动都是潮汕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服饰习俗方面,潮汕人喜欢穿着传统的汉服,尤其是女性的旗袍和男性的长衫,这些服饰体现了潮汕人的传统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广东潮汕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潮汕文化传统,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东西部交流互动的历史缩影——评《潮人在四川》

东西部交流互动的历史缩影——评《潮人在四川》

《 人 在 四川 } 0 9年 底 由四川 大学 出版 社 出 潮 20 版, 《 为 潮人 遍 神 州》 系列 丛 书 之一 , 也是 继 《 人 在 潮
深 圳》 《 、潮人 在 香 港 》 后 , 映 潮汕 人 在 内陆 四川 之 反 地 区 的社会 经济 文化 活动 的重 要论著 。孙 女 士耗 时
— —
评《 潮人在 四川》
刘 正 刚 ,乔 玉 红
( 暨南大学 历 史学 系 ,广东 广州 5 0 3 ) 1 6 2
摘 要 :潮 人 在 四 )》 第 一 部 较 全 面 勾 勒 潮人 与 四川 文化 交流 渊 源 的 力 著 。 以 历 史 上 潮 州 与 四 川 的 文 化 交流 和 湖人 的 《 1是 1 它
三 次入 川 为 纵 线 , 当代 潮人 在 四 川 的 生 活与 贡 献 为横 线 , 以 深入 浅 出地 讲 述 了潮 州 与 四 川 两 地 的 千年 交流 与 交 融 , 现 了潮人 展 与 川 人 之 间 的“ 千年 之 恋 ” 是 一 部 不 可 多得 的集 学术 与 通俗 为一 体 的 著 作 。 . 关 键 词 : 州人 ; 川 ; 民 湖 四 移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1-62
全 书在 内容 与篇 幅上 分三 个部分 十 四章 。第 一 部分 是 历史 篇 , 括 了北宋 至 明代 的蜀潮人 文交 流 、 包 古潮 州 地 区的变 迁 与潮人 人蜀 的三个 时期 、抗 日战争 时
期 入川 的潮 人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人川潮 人 的八 大来 源 和人 口等 四章 。 第二部 分是人 物篇 , 主要 介绍 现今
21 0 0年 8月
韶关 学 院学报 ・社会科 学
J u a fS a g a iest ・S ca ce c o r lo h o u nUnv ri n y o il in e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文化与川蜀文化
作者:林贤敏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潮汕民俗“功夫茶”和川蜀“茶馆龙门阵”的不同出发,探究出背后的影响因素地理环境对于这两种茶文化的作用,进行阐述了在这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潮汕人和川蜀人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不管是潮汕文化,还是川蜀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关键词:民俗;功夫茶;龙门阵;特点;文化
作者简介:林贤敏(1991-),女,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5-0170-02
茶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有句俗语,那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人素来爱喝茶,但是在这个区域辽阔的国度上,不同区域也有着关于茶的不同民俗,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

但是究竟何为民俗?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民俗一般指的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风俗和习惯,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眼见可及、耳闻有声、触之有形的文化形式。

【1】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文化沉淀,透过这种文化积淀,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而在我国,有着许多关于茶的民俗,在众多有关茶的民俗中,笔者选取了潮汕“功夫茶”和川蜀“茶馆龙门阵”两个典型代表,从中去体会出两个区域文化的不同风采。

“功夫茶”是潮汕地区的民俗,在潮那儿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韩江花月夜》,其中有这么几句经典歌词:“好茶好水知心话,聚散总是难忘的家,潮曲潮乐听不厌,夜夜功夫茶”、“这杯茶装满了多少深情,多少厚爱,落肚暖意生”。

【2】几句歌词娓娓道来功夫茶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是的,说起潮汕,人们不禁会想起这一种闲情逸致的习俗——“功夫茶”。

而在千里之外的川蜀,有个“茶馆龙门阵”,这里的茶也是大有来头,四川人爱喝茶(尤其是成都人),而且更爱到茶馆喝茶,所以四川的茶馆更是数不胜数,怪不得有人这么称赞到,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

既然两个不同区域都有着关于茶的民俗,那么首先就让我们来静观这两道茶之间的不同。

其一,侧重点的不同。

在笔者看来,“功夫茶”文化中十分讲究茶具与泡茶的程序,茶具以紫砂泥壶为上选,而泡茶的程序按先后排序为备器、净器、温壶、投茶、注水、刮沫、淋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3】其中最能体现茶艺术的当数“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关公巡城”则要求泡茶者要斟茶者在各茶杯间来回斟茶,要求每个茶杯均是样多,一样不仅指茶水一样多,更指色泽均匀,而“韩信点兵”而是到了最后一滴精华时,要在巡滴在每个茶杯。

每一道程序可谓是应征了功夫茶的名称,有些学者经常为“功夫茶”与“工夫茶”的称呼在争论,在笔者看来“功夫茶”与“工夫茶”(工夫在潮汕方言中有着用尽心思之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道出了用尽心思去泡的茶最能沁人心脾,是的,这么匠心独运的泡茶程序怎一个词儿能概括得了,只有用心才能体会这一系列的精致,其次,这个喝茶的顺序也是大有讲究的,一般而言,这冲出来的第一巡茶应该让长者先喝。

而在四川有名的“茶馆龙门阵”中,所侧重的可与“功夫茶”大有所不同,那里的茶客是醉翁之意在于“聊”而不在“茶”,聊的是什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街坊趣闻,尽收耳边,从古扯到今,又从今扯到古,但是这又大不同于我们一般的讲故事,在他们看来讲故事是流水线生产,而成都人天性就不喜平板,向来就反感说教,他们喜欢的是闹热,是味重。

【4】他们喜爱天马行空,一件平凡不过的小事到了他们那里就可以变得十分的生动有趣,再者,摆龙门阵不在意用多豪华的茶杯,也不需有多贵气的桌椅,而在于说摆的事有多精彩。

其二,斟茶方式的不同。

潮汕功夫茶,小如柑橘,白似玉,薄如蝉翼的白底瓷杯通常成弧形或者方形,杯口相接,斟茶一般只需一只手即可,拇指按住茶壶盖,其它四指扶住茶杯,斟茶第一步“关公巡城”,第二步才是“韩信点兵”。

而摆龙门阵的“茶博士”来倒茶,一手叠了一摞碗盏,一手拿着一把滚烫长嘴铜壶,手势一挥,碗哗啦滑到桌子上,排成队形散开,水呼噜就从长嘴铜壶口高高往下流,飞流直下,散在了每个茶杯中。

这个斟茶方式,在笔者看来,用快、准这两个字来形容恰当不过了,对比起“龙门阵”的斟茶方式,笔者认为“功夫茶”这可谓是精而巧。

其三,茶客数量的不同。

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里都设有一套茶具待客,这个茶杯的数量有多有少,一般的茶壶上都会摆三个。

潮人认为引功夫茶以三人为佳,少于三人则较寂静,多于三人则较喧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小杯茶刚好是一茶壶的水量,这可能也是潮汕人认为三个为最佳的另外一个原因吧【5】。

而摆龙门阵则不然,龙门阵讲究热闹,况且龙门阵不是用说的,更不是用讲的,而是用“摆”的,我们一般用“摆”这个词的时候是要说明阵容的强大,在当地,龙门阵就是用“摆”字来修饰的,从这个“摆”字和“阵”字,我们就可以猜出这样的场面是何其壮观,就是我们摆酒席一
样,3或4个人不算摆酒席,3或4个人也不成方阵,因此摆龙门阵要多茶客才算地道的龙门阵【6】。

综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同样一道茶,不同地区的人品出了不同的茶韵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沿着文化这一条溯源去探究其中的茶滋味。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和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功夫茶和龙门阵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对于自身来说,他们更是一种区域民俗文化,带有浓厚的区域色彩。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的最东端,人多地少,面对着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潮汕人只有不断向外发展,有着濒临海洋的优势,我们知道海洋是贸易的有利条件,因此,就出现了驰名海内外的“潮商”,在世人眼中,潮汕人擅长于做生意,而生意人就是具有务实、精明的特点,没有务实,怎能诚信,没有精明,有怎能在激烈的生意场上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谈起潮汕人,人们会总结出这样的特点:精明、务实。

笔者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潮汕文化在于“精”字,这可以在潮汕人喜爱的“功夫茶”中看出,精细的泡茶程序,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就能够想到原来泡茶可以有这么多的细节要做到的。

接着,让我们分析一下“茶馆龙门阵”的所在地四川,川蜀的茶馆龙门阵以成都的最有名,笔者这里以成都为例,成都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在四川盆地的中央,具有山多的特点,山不仅是山,更是险山,自古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称的川蜀,但是成都绝不是个荒凉之地,恰恰相反,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这与地处黑土平原有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成都的老百姓有着物美价廉的瓜果蔬菜,鱼肉粮食,温饱之余就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于是茶馆龙门阵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文化,说知识的地方,虽然摆龙门阵什么都聊,但最主要的还是新闻时事。

以上对于潮汕和川蜀两个不同地域对于各自茶民俗的影响,以及各自差民俗与其土地上所居住的人们的特点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可以举出一系列的证据说明,比如,对于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川蜀地区还真是略胜一筹,有李白、杜甫、苏东坡,更有被誉为当代文坛第一泰斗的巴金老先生,而对于经商方面,潮汕地区就显得赫赫有名,我们可以以那驰名海内外的李嘉诚为例,他就是地道的潮汕人。

并且我们还可以从中这样的不同的泡茶方式和茶杯数量窥探出这样不同的文化,潮汕的一整套井井有序的泡茶工具,虽然比自在散漫的龙门阵来得有模有样,但是事物总是带有两面性,小心谨慎的特点跟川蜀人对比起来,就显得带有一些拘谨,而川蜀人就显得自在,活泼一些(当然这个判断只适用于普遍性,不排除有个别例外的),不信,你可以从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男”或者“超女”中比赛中看出,“超男”张杰,“超女”中冠军李宇春、季军靓颖、何洁,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们天性活泼,个性十足,这不就跟龙门阵一模一样,他们就是喜欢自在,他们就是反对刻板。

但是我们也不能就说哪一种民俗好一些,因为民俗文化从来就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喜爱注重细节的“功夫茶”人们有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勤劳,务实,精明能干,并且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长幼有序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而爱“摆龙门阵”的四川人,他们善于言辞,他们爱好自在,注重文化修养,关心天下时事。

同样是茶,但是“功夫茶”和“茶馆龙门阵”却品出了不一样的茶香,同样是民俗,但是潮汕人和川蜀人却酿造了不同的文化底蕴,但是虽然是不一样的茶,不一样的民俗,却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因他们而绚丽多彩。

对于这么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不断地去传承,在继承的继承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注释:
【1】佘志超:《细说中国民俗彩图版》,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5页。

【2】选自“潮汕博阁”,网址:/。

【3】佘志超:《细说中国民俗彩图版》,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12页。

【4】林文询:《成都人》,四川文艺出版社,第163页。

【5】陈卓坤,王伟深:《潮汕民间礼仪》,公元出版有限公司,第191页。

【6】该观点引用自林文询:《成都人》,四川文艺出版社,第164页。

参考文献:
[1]、佘志超:《细说中国民俗彩图版》,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林文询:《成都人》,四川文艺出版社。

[3]、陈卓坤,王伟深:《潮汕民间礼仪》,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6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