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与防治.doc

合集下载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及干预研究社交焦虑,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社交情境时感到紧张、害怕、尴尬或不自在的心理状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社交焦虑问题。

社交焦虑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并阐述可行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1.1 人际关系压力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的高峰期,大量的社交活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的社交环境,担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出丑,这种压力导致了社交焦虑的产生。

1.2 自我意识过强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自己形象的过分关注,他们担心自己的外貌、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会遭到他人的评价和批评,进而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

1.3 性格特点有些大学生天生性格内向、害羞或敏感,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在社交中更加害怕和担忧,导致社交焦虑的产生。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措施2.1 心理辅导大学校园内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师的帮助。

心理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指导他们应对社交情境中的困难和焦虑。

此外,心理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放松和缓解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2.2 培训课程大学可以开设一些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克服社交焦虑问题。

2.3 同侪支持大学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具有类似问题的学生们互相支持和鼓励。

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大学生可以感到自己并非孤单,从而减轻社交焦虑的压力。

2.4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解决社交焦虑问题。

该方法通过逐渐暴露个体于害怕的社交情境中,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和克服焦虑感。

大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社交情境的模拟训练,让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中进行社交练习,从而减少社交焦虑。

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成因与应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成因与应对

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的成因与应对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许多大学生也深受其困扰。

社交焦虑症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其成因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一、成因分析1. 社会应试教育制度:大学生在面临升学、就业等重要阶段时,压力普遍较大。

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让大学生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加重了他们与同学、老师等的沟通焦虑。

2. 自我肯定感不足:大学生常常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标准感到失落,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从而产生社交焦虑。

他们往往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判和批评。

3. 社交经验不足: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社交经验相对有限。

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的社交圈子以及涉及陌生人的交往,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容易感到拘谨和紧张。

4. 人际关系变动:大学生与家人、朋友的分离,以及新的社交圈子的建立都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变动。

这种变动可能引发焦虑,使他们感到困惑和不安。

二、应对方法1.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大学校园中心通常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社交焦虑症,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培养自信与自我肯定: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要学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并给予自己正向的评价。

3.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逐渐减少焦虑感和紧张感。

4.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大学生应主动学习和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建立联系等。

这有助于增加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的自信心。

5.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有助于缓解焦虑。

大学生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6. 积极寻求支持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建立亲密友谊,互相支持和鼓励。

同时,学生应与家人和老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寻求帮助和意见。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应对方法社交焦虑是指对于与他人交往或社交活动产生过度担忧或恐惧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增加,社交焦虑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问题。

一、原因分析1.1 网络交互过多如今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度过大量的时间,与现实社交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与人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交流。

然而,这种虚拟的交往方式无法提供真实的反馈和情感沟通,导致大学生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经验,使得他们在现实社交中产生不安和恐惧感。

1.2 社交期望压力大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并非完全自由和轻松。

许多人期望能够在大学时期结交更多的朋友、发展更广泛的社交圈子。

这种期望常常给大学生带来压力,尤其是在新环境中适应不良或面对人际关系挑战时。

1.3 自我形象焦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和对他人评价的敏感度较高。

对于自身外貌、才华或社交能力等方面的不自信,常常成为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源头。

1.4 社交技巧不足一些大学生在面对面交流时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如表达能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维护关系的能力等。

因缺乏这些技巧,他们可能感到困惑、尴尬或害怕被拒绝,这加剧了他们的社交焦虑。

二、应对方法2.1 寻求支持大学生应该主动与身边可信赖的人交流,如朋友、家人、辅导员等。

他们可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焦虑,获得支持和理解。

同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2.2 逐步挑战大学生可以逐步面对社交焦虑,从容易的开始,慢慢进行挑战。

他们可以先尝试与熟悉的人交流,然后逐渐扩大范围,与陌生人或较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信,减少社交焦虑。

2.3 加强社交技巧培养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

参加社交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扩大社交圈子。

可以通过参加社团、课外活动或志愿者工作等方式,结识不同类型的人,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紧张、不安或害怕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常常出现于大学生群体中。

社交焦虑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自信心,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原因一:自我意识过强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交媒体、同龄人的压力,对自身形象表现出高度关注。

这种过度自我意识导致他们过分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会被他人评判,从而引发焦虑情绪。

此外,对自己外貌、身材、能力的不满也会加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

解决办法一:培养自我接纳和自信心大学生应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必过分追求完美。

他们可以通过正面肯定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培养自我接纳的态度。

此外,积极参与有助于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如参加社团、发表演讲等,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

原因二:缺乏社交技巧和经验大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或者新的社交场合时,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和经验,他们常常感到不知所措。

这种不适应性导致了社交焦虑的加重。

解决办法二:提升社交技巧和经验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来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

他们可以参加社交技巧培训班,学习与他人互动、表达自己的能力。

此外,多参加社团、志愿者组织等活动,扩展社交圈子,积累宝贵的社交经验。

原因三:过高的社交压力大学生常常承受着来自同龄人和社会的社交压力。

他们希望在社交活动中被认可和喜欢,并担心失去朋友或被孤立。

这种过高的社交压力使得大学生陷入焦虑中,难以放松自己。

解决办法三:调整心态和放松压力大学生需要意识到社交并非一切,不要把过多的情感和价值寄托于社交中。

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放松、调整心态来减轻社交压力。

适当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活动是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社交焦虑。

原因四:社交恐惧症有些大学生可能患有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交焦虑症状。

他们常常害怕在公众场合表现不佳、被他人评头论足,因此回避社交活动,进一步加重了社交焦虑。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恐惧和不自在的心理状态。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社交能力的不断追求,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1 学业压力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

他们需要在课堂上与教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需要在小组讨论或演讲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这些情境给他们带来了焦虑感,害怕被他人质疑或评价,进而导致社交焦虑。

1.2 自我意识过强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表现过分关注,担心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和评价。

这种过分的自我意识会增加他们在交流中出错的担忧,使得他们不敢与他人展开交流,从而产生社交焦虑。

1.3 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现代社会中,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会削弱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并导致社交场合中的不适感。

他们可能习惯于通过网络与他人交往,而缺乏与人直接沟通的经验。

二、解决方法2.1 寻求心理咨询面对社交焦虑问题,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理解大学生的困惑和焦虑,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通过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焦虑原因,并学会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2.2 参加社交技巧培训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社交技巧培训班或社交活动,学习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技巧。

这些培训将提供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社交能力,逐步减轻社交焦虑。

通过培训,大学生可以获得自信,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面对不同的社交场合。

2.3 寻求支持和理解的社交圈子建立一个富有支持和理解的社交圈子对于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非常重要。

与那些愿意倾听和理解自己的朋友或同学交往,可以让大学生更容易放松和展示真实的自我。

这样的社交圈子能够提供安全感,并逐渐减少社交焦虑带来的困扰。

2.4 细化目标和积极思考大学生应该从整体上将社交目标分解为更具体的小目标,并逐步完成。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心理辅导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心理辅导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心理辅导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个体对于自身形象、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产生过度关注和担忧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社交压力和挑战,往往容易出现社交焦虑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社交焦虑的原因1. 孤独感加剧:大学生的社交圈相对较小,与高中不同,他们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感到孤独和不安,进而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

2. 自我评价的压力:大学生往往对自身形象和表现评价过高,在社交过程中,他们担心自己不能满足他人的期望,从而产生社交焦虑。

3. 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大学生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害怕自己在社交场合中遭受嘲笑和批评,这种焦虑也是社交焦虑的一种表现。

二、社交焦虑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社交焦虑可能导致个体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中,进而发展成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2. 学业和职业困扰:社交焦虑使大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不佳,无法有效沟通和展示自己的能力,进而影响到学业和职业发展。

3. 社交孤立:社交焦虑使得大学生逐渐抗拒社交活动,缺乏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导致社交孤立的问题。

三、心理辅导方法1. 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不要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准。

通过积极思考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减少自我评价的压力,有助于缓解社交焦虑。

2. 寻求支持与帮助:大学生可以寻找朋友、家人或心理辅导师等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焦虑和困扰。

及时寻求支持和帮助,可以得到专业建议和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3. 逐步暴露疗法:这种方法通过渐进式的方式,让大学生逐渐面对恐惧的社交场合,逐步减少对社交的恐惧和不安。

这要求个体持续推动自己去朝着目标前进,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克服恐惧。

4. 心理训练和放松技巧:通过学习一些心理训练和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音乐等,可以帮助大学生调整焦虑情绪,缓解压力。

大学生社交焦虑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是指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体验到的过度紧张、自卑、恐惧和不安,导致他们难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社交焦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给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害怕被评价和批评:社交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害怕被他人评价和批评。

大学生通常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在社交场合中,他们担心自己的言行会被他人负面评价,导致自己的形象受损。

这种担忧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紧张感,使他们避免与他人建立深入的交流。

2. 自我价值感不足:社交焦虑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不足。

大学生常常会与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他们看到他人过着充实有趣的生活,而自己却感到不够优秀和有趣。

这种自我比较导致他们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增加了社交焦虑的风险。

3. 社交技能欠缺:有些大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社交技能,不懂得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尴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展开对话或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不适感会加剧他们的社交焦虑。

4. 完美主义倾向: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追求完美的倾向。

他们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完美,与他人取得良好的关系,但过高的期望和对自己过度的要求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当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会感到失望和沮丧,进一步加剧社交焦虑。

二、预防策略1. 自我接纳与自我肯定: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和认可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减少对自己的过度要求。

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从而减轻社交焦虑带来的压力。

2. 锻炼社交技能: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练习交流技巧,大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参加一些社交培训课程或加入社交团体,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大学生学习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3. 调整社交期望: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社交并非完美无缺,与他人建立联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解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解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解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当今社会,大学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们常常会面临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困扰。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既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对学业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原因,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社交焦虑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课业繁重和学科竞争压力,往往会将社交放在次要的位置,从而导致社交能力的不断退化,产生社交焦虑。

2.自我认知问题:大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方面过于敏感,产生自卑感,难以主动与他人交流,进而导致社交焦虑。

3.社交技巧缺乏: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交经验和技巧,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尴尬和不知所措,从而产生社交焦虑。

二、孤独感的原因1.学业压力:大学生在追求学业成功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与人交流的重要性,陷入了孤独感之中。

2.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面临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很多人要离开家乡前往陌生的城市,与此同时也离开了亲朋好友。

这种改变使得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孤独。

3.缺乏社交机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围绕着课程、图书馆和宿舍,缺乏多样化的社交机会,因此容易感到孤独。

三、解决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方法1.寻找社交支持: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困扰和快乐,从而减轻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2.提升自信心: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与他人交流时不要过于拘谨,坚信自己的价值,从而克服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3.培养社交技巧: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社交技巧培训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掌握与他人有效沟通的方法,从而减少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发生。

4.关注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学习和外界的评价会增加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发生。

大学生应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适当放松自己,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分享,从而减轻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结语大学生面临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但并非不可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与防治作者:王清宣郭焕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社交焦虑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大心理问题。

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交焦虑在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给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文章在论述社交焦虑一般概念和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社交焦虑大学生预防与治疗措施[作者简介]王清宣(1965- ),男,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职教育管理。

(河北张家口075000)郭焕敬(1963- ),男,河北泊头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理论、影像设计和教育管理。

(河北沧州061001)[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066-02当今社会是开放、合作和竞争的,社交能力日益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社会交往也日益成为一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既是对他们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更是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低,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社交焦虑心理较为普遍。

较为严重的社交恐惧心理在一些大学生中也客观存在,这既给个人精神带来了痛苦,也影响了一个人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如何预防与治疗大学生社交焦虑已经成为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交焦虑”的一般概念所谓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

这种焦虑反应是带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适应性反应。

一般来说,适度的社交焦虑属于正常焦虑,它能让一个人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因而适度的社交焦虑对人的社会交往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焦虑的程度过于严重,就变成了惧怕,人的主观感觉就变得紧张不安,以至于在公众场合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影响与人交往的质量。

社交焦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中,有的学生述说自己常采取逃避的办法,以减少与人的接触,有的学生当众说话、与异性交往感到紧张,有的学生惧怕集体活动、不敢面对众人,等等。

这些学生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自我封闭、不敢交友、害怕社交。

他们当中的好多人在公众场合总是会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

如果这种焦虑发展到极端就是社交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是一种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

它可以分成两类,即一般社交恐惧症和特殊社交恐惧症。

这两类社交恐惧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等。

二、社交焦虑成因分析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外在环境因素影响,也受个体的主体因素制约。

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有学者认为,有着社交焦虑症的人生来所具有的气质特点,决定了其不善于也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有学者认为是孩子小时受到惩罚的结果。

比如精神分析学派就认为社交焦虑症是幼年时期发展经验中,在意识或潜意识记忆中所遗留的恐惧感。

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了容易不信任别人,产生社交问题,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幼年时往往有被虐待甚至被侵犯的经历。

有学者认为是患者小时有一些适应不良的表现,在社交上有一些潜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解决,反倒总是一遍遍重复旧有的模式。

比如,人口腔里有了溃疡,总会用舌头一遍遍舔它,即使又疼一遍也还是总这样做,为什么?是为了想要修复它。

人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样。

有学者认为社交焦虑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造成的。

比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没有伴,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加上上学后老师和家长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孩子非常缺乏与人交往和沟通的机会,因此也就无法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失败的人际交往经验,也容易导致青春期社交焦虑。

有学者认为社交焦虑是由认知障碍所导致的。

所谓认知障碍是指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它包括认知歪曲和认知缺乏两大类。

认知歪曲是指认知中存在着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如“交往中正视别人是不礼貌的”。

认知缺乏则指认知中缺乏有关的常识,如“我从来不知道和人交往时要正视别人”。

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人的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因为身体缺陷而过于自卑,导致与人交往时缺乏信心。

还有学者认为是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引起的社交焦虑。

我们认为上述对导致社交焦虑的原因解释都有其道理,虽然他们各自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但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代表人物,同时也可以确定它与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并且因人而异。

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烈、有着消极的模仿与暗示心理,都可能强化其社交焦虑。

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预防与治疗途径社交焦虑常发生在青少年学生当中,所以被称为是青春病,绝大多数学生随着机体自身的成熟和年龄的增长,通过积极的自身调节,其社交焦虑是可以降到适度状态的。

但是因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耐受性以及个人生活经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偏差和缺陷,也会有一些大学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社交焦虑心理。

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从预防和治疗角度看,作为教师如果能够从学者们对社交焦虑成因的解释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注意正确引导,特别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点拨,就可避免或减少他们在青春期产生社交焦虑或者社交恐怖心理。

就学校教育而言,预防和治疗社交焦虑,具体措施包括:(一)掌握社交知识,加强技能训练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大多缺乏社交方面的知识,社交技能欠佳。

他们虽也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对怎样与别人融洽相处感到茫然,有时还事与愿违,不能获得理想的交往效果。

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常识,加强社交技能训练,有意识运用交往技巧进行人际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社交常识包括: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成功交往的途径和方法,懂得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去主动自我介绍,说话和蔼、微笑、幽默,与人说话时要正视对方,倾听时神情要专注,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说话等。

技能训练有:如何欣赏和夸奖别人的长处,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如何提出终止谈话等。

(二)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大多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主动性较差,在公众场合无法保持正常的心态,在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自卑感。

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忧虑、紧张、不安、回避等情绪和行为反应。

因此克服社交焦虑首先必须从心理上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多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成功的经历,多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我能行”,激励自己“我一定会成功的”“我不比别人差”“我是最好的我”;其次必须从心理上去掉“怕”字,在社交场合越是拘谨越不利于个人水平的发挥,必须消除交往中的自卑和胆怯心理,大胆与人交往就能收到满意的交往效果。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交能力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大多消极对待或逃避参加集体活动,他们的社交能力普遍较差。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良好的社交能力是长期交往和融合的结果,需要在后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其次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因为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同学认识和了解你,让同学看到你身上的长处和优点,让同学感到你是个可以接近、信赖的人。

通过活动,同学之间互助互动,沟通交流,有利于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友谊,加深感情。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小步渐进,从宿舍到班级,从班级到社团组织,渐次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这些都有助于培养社交能力,解决过度焦虑问题。

(四)客观评价自己,克服完美主义倾向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大多过分苛求自己,完美主义倾向强烈,非常希望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有的学生在交往中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对自己的言行希望别人积极回应,如果某句话别人没有给予回应,就会思前想后,从而让自己更加的拘束和无言,有时候就干脆什么也不说了。

有的学生有时候还会经常想自己和他人的对话,老是担心自己说的话别人是否会在意、别人会怎么看、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由于这些学生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害怕在交往中出现言行失当、话不投机的窘态,心理负担过重,久之就会出现社交焦虑。

如果我们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经常告诫自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审视和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与人交往时就会坦然、从容得多。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大多与周围同学的关系有些紧张,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还不稳定,他们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再轻易表现,有的内心孤独却不愿向老师和同学倾诉。

总之这一时期他们心灵的自然流露减少,封闭性增强,这给别人了解他们增加了困难,易造成与他人的误解和隔阂。

特别是与别人交往失败后,会逐渐使其丧失交往的信心,加剧这种封闭性,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影响其社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与人交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特别是要教育和鼓励学生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要客观评价别人,在交往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努力构建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消除社交障碍,在生活中充分体验交往的快乐。

当然,如果社交焦虑特别严重,靠患者的自我调节和教师的积极引导效果又不十分显著,就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向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医生求助,他们会根据患者个人的病情和病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

催眠疗法、强迫疗法、情景治疗、认知疗法、药物疗法等,这些都是治疗社交焦虑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任顺元.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调查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3]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1).[4]彭纯子,邓盘月,马惠霞,等.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4).[5]刘东台,李小健.社交焦虑障碍发展成因探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