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xx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课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2、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别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到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一)、意识统一于物质(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三)、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授课效果分析总结(一)复习提问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二)新课引入:视频《生命起源》(三)新课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使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数李科学的世界观,就该学会哲学思考。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一章 概论 教学设计

第一章 概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科目:苗家刺绣
教师:
部门: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第一章 概论
备课时间
课型
课时
1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通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苗族的起源和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教材
分析
重点
苗家刺绣的基本知识
难点
苗族的起源
教具
PPT、课本
教法
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电脑模拟等方法
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复习课本的内容,课后及时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上课布置的作业。
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
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
提问查看当堂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二、苗家刺绣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一。
苗锈主要用在苗装中头巾、衣领、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裹腿布巾、鞋子及围兜等的装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向学生播放或者展示苗家刺绣作品
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参观内容情景再现(约10分钟)
通过欣赏精美的苗家刺绣作品,学生直观地接触到苗绣,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概论第一单元设计

概论第一单元设计
教师讲评,将最终成绩计入小组平时考核成绩。
讲授法
观看课件资料
3分钟
课下训练布置与反思(3分钟)
课下训练布置
1.每位同学继续完善本学期的计划及目标
2.学生继续搜集社会热点问题及个人经历以备每次上课时运用。
3.预习本学期上课的相关内容。
3分钟
课后反思
本学期应该完成的主要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任务。。
本单元考核
教师讲评,同时讲解相关的社会热点。
讲授法
3分钟
任务三:展望本学期的学习生活(45分钟)
教学过程
分解
完成的任务
教学组织
过程
教学方法
时间
分配
培养职业
素质
下达任务
展望本学期的学习生活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讲授法、创设情境
3分钟
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培养学生目标设定与执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监控检查落实情况,包括调查分析情况和各组的考勤及组长组织实施过程,突出职员化管理的内容。
分析法、讨论法、
归纳法
8分钟
提交成果
各组提交完整的分析结果,并选举代表发言。要求原因分析条理清楚、表情准确。
教师根据任务实施情况对每组进行提问。
提问法、讨论法、展示法
3分钟
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反馈)
教师根据各组的汇报进行最终讲评,计入小组考核成绩。
教学过程
分解
任务实施
过程
教学组织
过程
教学
方法
时间
分配
职业
素质
培养
下达任务
感悟假期生活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讲授法、创设情境
1分钟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最新第1章 教学设计概述教案资料

最新第1章 教学设计概述教案资料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 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
历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 设计
“设计是在正式地做某项工作之 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 制定方法、图样。”
——《现代汉语词典》
设计就是为了指解决某问题,在 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采 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上述两概念的综合
基于协作 的教学
基于契约 的教学
电子学档 20%
闭卷考试 40%
作品展示 10%
考核与评价
平时作业 10%
课堂发言 10%
网络课程参与 10%
教学设计绪论
本节课主要任务
1. 通过回忆教育技术定义定位教学设计 2. 通过“横向对比”来认识教学设计 3. 分析教学设计的体系结构 4. 介绍相关参考书目
第3章 前端分析
(6学时)
第一节 绩效分析与需求评估
第二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三节 学习任务分析
第四节 学习环境分析
课程内容(2)
第4章 教学目标与策略设计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节 教学策略设计 第5章 教学资源与活动设计 第一节 学习环境设计 第二节 媒体与资源设计 第三节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6章 评估与修正 第一节 考核测量评估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估 第三节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估 第四节 反馈与修正
1.过程规划说 p13
相关书目
施良方.学习论. 李秉德.教学论.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高文.教学模式论 教育学(“两王”、袁振国)王道俊、王汉澜 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教育传播学 杂志:《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信息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8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明确世界物本质和辩证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

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学会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时间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

本章的难点在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等。

课外阅读文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5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第6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表现形态及本质区别是什么?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如何掌握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怎么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本章的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先要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讲解。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概论教学设计方案概论课是一门介绍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使学生对概论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设计了一份概论课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概论课程的内容、目的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 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论课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 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研究领域。

4. 学科之间的关系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分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概论课的重要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等话题,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学科实验室、企业、机构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

4. 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 讲座和讲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报告:对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撰写讨论报告,以检验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2. 实践活动的反馈:对学生参观学科实验室、企业、机构等的反馈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对学科发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课堂测试和作业考查: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和布置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概论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概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谈谈《概论》课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设计

谈谈《概论》课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设计

谈谈《概论》课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设计作者:罗彩莲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20期摘要:文章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要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从内容的角度,要把握好重点、难点及教学思维的逻辑;从教师的角度,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生动讲解以及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经验;学生、内容、教师的角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0-0093-02Abstract: This paper sums up the author's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is course should reflect three links of the pre-class, middle class and after class from student's point of view, grasp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logic of teaching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and teachers should have stro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vivid explanation and convert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into the teaching system from teachers' point of view.Keywords: teaching experience; students', content' and teacher's perspec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概论》,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最为密切、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练习】
1.单证制作的要求是什么?
2.所谓单证的“正确”,包含哪两个含义?
3.联合国推荐使用的运输标志(唛头),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几种重要的单证,着重在唤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培养学好本课程的自信。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PPT)
教学方法
讲练互动








第三节国际贸易单证的分类
一、根据贸易双方的不同
1.进口单证
2.出口单证
二、根据单证的性质
1.金融单据
汇、本、支票或其他类似用以取得款项的单据
2.商业单据
三、根据单证的用途
1.资金单据
2.商业单据
3.货运单据
4.保险单据
5.官方单据
6.附属单据
第四节国际贸易单证的改革和发展
了解几个概念
1.“套合一体”(瑞典→联合国);《联合国贸易单据设计样式》
2.SWIFT
3.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4.ATP付款
5.国际标准化代号和代码




第三节国际贸易单证的分类
第四节国际贸易单证的改革和发展
【小结】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概念和单证工作的五大要求和分类。
外贸单证实务
第一章概论教学设计-2
课题
第一章概论
授课时数
4




知识目标
了解外贸单证的含义及外贸单证的发展趋势、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标
单证工作的意义,单证的作用及其发展过程,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
对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等岗位的初步认知。
教学
重点
外贸单证的具体要求
突出重点的方法
教学与练习的结合
课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