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和城市聚落(共28张PPT)

类型少、数量少、 不够便利 人口数量多、 人口密度小、农民
人口数量少、 人口密度大、工人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利于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温度适中、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聚落的分布
平原多,高山、荒漠少
?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多,经济较发达, 因此聚落多。 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生存困难,因此聚落少或无
具有墙厚、窗小 的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降水丰富,地面潮湿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沙特阿拉伯 乡村民居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 的特点。
当地气候特点 极度严寒
民居建筑特点 半球形冰 屋,门小、 墙体厚 黄土深厚, 凿成窑洞, 冬暖夏凉
因纽特人冰屋
黄土高原窑洞
比较干燥
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蒙古包用毛毡和毛 皮搭建,搭建和拆卸都非常方便,适宜移动。
乡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窗户大小与气温的关 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竹楼、窑洞、冰屋)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以种植业生产为主,是农村 B图人们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工作,是渔村 C图人们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工作,是林场 D图人们从事放牧,以畜牧业为生,是牧村
一、城市聚落的形成 二、城市聚落的定义: 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三、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经典课件:第一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经典课件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比较
乡村
自然景观
农田等自然风景美丽
建筑物(高度、 密度等)
低,稀疏
公共设施(类 型、数量、便 利程度等)
少、 少、 不够便利
人口(人口数 量、人口密度、 职业等)
少、 小、 农民
城市
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好 山区地形复杂
聚落风格特色的形成原因
因纽特人冰屋 沙漠土房 (墙厚窗小)
聚落建筑物风格 受自然环境影响
云南竹楼
南方房屋尖顶
陕西窑洞
福建客家土楼
八 卦 受历史、民族、文化、 村 战争等人文因素影响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中国南方乡村
中国北方乡村
挪威乡村
爱尔兰乡村
美国乡村
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点 A图人们从事农业耕作,农村; B图人们从事渔业捕鱼,渔村; C图人们从事林业种植,林场; D图人们从事牧业放牧,牧村。
乡村与城市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乡村聚落:
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 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山上 水边
平地
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靠海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资源丰富
对比图1—17、1—18村落形态特点, 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团状、块状
条带状
规模大、房屋密集人口多 规模小、房屋和人稀少
品位高 节奏较快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实用课件 :第一 第二课 乡村与 城市实 用课件 (PPT优 秀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1单元第2课《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优秀教学设计(5页)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教学设计【学教测评】1、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B、一般把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C、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D、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2.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华住在城市B.小红住在城市C.两人都住在农村D.两人都住在城市3.下3. 列乡村聚落的类别及其居民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农村——放牧B、牧村——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农村B.牧村C.渔村D.林场5.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A.山区谷地──条带状B.平原地区──团块状C.山麓地带──团块状D.河流附近──条带状6.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自然条件的影响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7.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幅图中反映湿热环境特点的是()A.B.C.D.8.“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这是哪种聚落()A、农村B、渔村C、林场D、城市9.北京的王府井属于()A、生活小区B、商业区C、大学区D、高科技园区10.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A.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11.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12.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A.居民人口的多少B.占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1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本质区别是()A、人口多少不同B、建筑形态不同C、产业类型不同D、文化水平不同1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2乡村与城市 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洪涝 区 干旱 地区
高地上
水源充足且供水 方便的地方
避免洪涝威胁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不足
聚落的分布受气候的影响
问题与思考:对比图1—17和图1—18,分 析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平原地区村落规模较大,房屋密集且较集中, 多呈组团状;山谷中村落规模较小,房屋稀疏且 分散,多呈条带状 。
一到夏收的季节,我们河 南的收割机要开到河北, 帮助别人抢收小麦。
1 城市乡村之间的交往: 城 市
乡 村
经济
信息
物资
技术
文化……
2 交流的区域可以包括:
a城市----乡村
b乡村----乡村
c城市----城市 d国家----国家
2.请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区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具体事例,并说明是哪 一个方面的交流。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 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提问:1.观察教材14、15页的图129、1-30、1-31,思考:区域间的联系 仅限于物产方面吗?还包括哪些方面?
不是。还包括经济、文化、 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很容 易查询某一区域的信息, 利于区域之间的交流。
精神生活
购物、旅游、在外就餐、听音乐会
在校读书、上网。。。。。。
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 房屋稀疏 城市 高楼林立, 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高,密集 类型多、 数量多、 非常便利
建筑物(高度、 低,稀疏 密度等)
公共实施(类 型、数量、便 利程度等)
类型少、 数量少、 不够便利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
一是临近水源所在地; ——临水 二是多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 ——优越自然条件 气候、土壤、植被条件较好 的地方; 三是临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交通运输
第2课 乡村与城市 优质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

自然 因素
地形 气候 劳动 力 资源 交通
人文 因素
资金 技术 管理 政策 其 它
珠江 温暖 三角 湿润 洲平 原
丰 富
发 达
引进 外资 和技 术
对外 开放
历 史 文 化 等
举例说明(自然因素):
1、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位于河口三 角洲地区。 (水源) 2、上海、北京、广州位于冲积平原;厄瓜 多尔的人口3/4以上居住在平均高度2500米 以上的山间盆地;墨西哥城1979年达1475万 人,就位于2356米的高原平地上。 (地形)
为什么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会有 主要是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这么大的差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学科网
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乡村聚落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呢?
学科网
雪。
为什么湿热地区的民居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
得较大?
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 持屋内干爽。
•各地传统建筑特点,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平顶,因为降水少节 约建筑材料。
斜顶,因为降水多利 于排水。
江南水乡民居 江南 一带是我国的“鱼米 之乡”,钟灵毓秀之 地。古代诗人对江南 水乡的美的评价可归 纳为六个字:“小桥、 流水、人家”。江南 水乡民居多临水而建, 这里的交通,水陆并 用,有好多住宅都设 “水后门”,即前门 是陆路,后门是水路。
A 山区
B 丘陵
探究:观察这四个地形区的特点,如果你是古代一 名部落首领,你会选择带领你的族人在哪里定居? 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

结合乡村与城市发展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乡村与城市发展知识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乡村与城市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等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能力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分析和实践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乡村和城市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学生能够关注乡村和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为我国乡村和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们能够理解乡村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使命,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
2.拓展要求:
a.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深入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b.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拓展学习。
c.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看视频的感受,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乡村与城市发展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乡村与城市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乡村和城市的定义及其区别,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及其问题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1.2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
学校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讲义: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第1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一、聚落的含义与分类1.含义: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并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分类:聚落的主要类型为乡村和城市。
二、乡村聚落1.含义: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表现(1)分布与形态: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表现(举例)①乡村聚落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②乡村聚落的形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平原地区的村落密集,多呈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一般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③房屋建筑: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图见课本P10)(3)生产生活方式①成因(关系):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
②举例:平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傍水而居的乡村,人们有的主要从事渔业;山区的乡村,人们有的从事林业;高原地区的乡村,人们主要从事牧业。
(图见课本P10)三、城市聚落1.形成(1)基础: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
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乡村聚落――→随着社会发展有些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城市聚落2.城市景观的特征(或:与乡村景观的区别)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楼房高而密集(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交通发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密集呈网状),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人口密集),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3.城市功能(1)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特色不同:①有的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以政治活动为主,如北京;②有的城市工商业发达,偏重于经济活动,如上海;③有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如法国巴黎;等等。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课件1新人教版

3、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交流的是 ()
A、浙江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B、江苏某医院专家与美国同行进行网上会诊 C、山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D、内地青少年代表到香港参加文艺演出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下面四个人的话分别反映了 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联系。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1
thank
you!
2019/5/27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2、我们在超市里能买到 各地生产的商品,这个 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想一想:
山 西 陈 醋
杭
州
西
湖
龙
井
自然条件
物产
海 南
自然条件
物产
重 庆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社会生活
自然条件
物产
自然条件
物产
一、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商店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这 说明了什么?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物产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 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 补。
社区小调查 区域差异产生交流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ppt
14
生山 东 花
教学ppt
15
醋山 西 陈
教学ppt
16
叶杭 州 茶
教学ppt17源自教学ppt18教学ppt
19
教学ppt
20
教学ppt
21
教学ppt
22
2、我们在超市里能买到各地生产的商品,这个现象说明 了什么问题?
教学ppt
2
乡村聚落:
即村落, 是乡村地区人 们的居住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 生产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教学ppt
3
房屋建立在高山上是为了。。。。。。
教学ppt
4
房屋建立在水边是为了。。。。。。
教学ppt
5
乡村聚落的特点:
(1)分布和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村落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云南傣 竹木搭建而成, 族民居 往往悬离地面
降水丰富, 地面潮湿
沙特阿 拉伯乡 村民居
具有墙厚、 窗小的特点
白天炎热, 昼夜温差大
教学ppt
8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 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
△问题与思考: 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
建筑物(高度、 密度等)
低,稀疏
公共实施(类 型、数量、便 利程度等)
类型少、 数量少、 不够便利
人口(人口数 人口数量少、
量、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小、
职业等)
农民
高楼林立, 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高,密集
类型多、 数量多、 非常便利
人口数量多、 人口密度大、 工人
教学ppt
13
二、往来在区域之间
想一想:
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 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是农村; B图人们从事捕鱼工作,是渔村; C图人们从事植树造林工作,是林场; D图人们从事放牧工作,是牧村。
教学ppt
9
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
教学ppt
10
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3)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一到夏收的季节,我们 河南的收割机要开到河 北,帮助别人抢收小麦。
教学ppt
25
1 城市乡村之间的交往: 城市
乡村
经济 信息 物资 技术 文化……
教学ppt
26
2 交流的区域可以包括:
a城市----乡村
b乡村----乡村
c城市----城市
d国家----国家
教学ppt
27
小结:
区域间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 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弥 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 应该进行城乡社区交流,优势互补, 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洪涝区 高地上
避免洪涝威胁
干旱地 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
区
的地方
资源不足
教学ppt
6
问题与思考:对比图1—17和图1—18,分析平原和山谷村 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多呈组团状, 山谷中村落多呈条带状 。
教学ppt
7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就不同。为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 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教学ppt
23
提问:区域之间的联系是否仅限于 物产?还包括哪些方面?
不是。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 技术和人才等方面
教学ppt
24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很 容易查询某一区域的信 息,利于区域之间的交 流。
△问题与思考: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 A: 大学和高科技园区 ,B: 商业区 ,C: 居民区 。
教学ppt
11
精神生活
购物、旅游、在外就餐、听音乐会 在校读书、上网。。。。。。
教学ppt
12
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 房屋稀疏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社区是每个人感受日常生活的地方,而每个 社区都处于一定的区域中。这些区域,有的是乡 村,有的是城市。乡村和城市,有截然不同的景 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差异。
教学ppt
1
依山傍水,有大面积的农田和 旱地,生长着许多农作物
高楼大厦密集分布,交通网 络纵横交错。。。。。。
请同学们谈谈两幅图各自的景观特点。
教学ppt
28
讨论:应在哪些方面加强与外地的合作?
教学ppt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