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药物依赖与戒断
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及药物戒断技巧

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及药物戒断技巧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通过药物来缓解其症状和疼痛。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药物依赖问题,而戒断药物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同时提供一些药物戒断的技巧。
一、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然而,一些患者在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后会出现药物依赖的问题。
药物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无法正常地停用药物或者出现停药后的明显戒断症状。
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患者停药会引起抑郁症状的恶化,甚至产生戒断症状,例如焦虑、失眠和情绪波动等。
如何辨别药物依赖?首先,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期间突然出现停药,会经历明显的情绪变化和戒断症状;其次,药物对患者的情绪状态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以至于会出现药物滥用的倾向;最后,患者多次尝试停药,但每次都失败。
二、药物戒断技巧针对抑郁症药物依赖问题,以下是一些药物戒断的技巧,帮助患者平稳地停用药物并缓解戒断症状:1.与专业人士合作:戒断药物最好在医生或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
他们将能够制定合适的戒断计划,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逐渐减量:患者应该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而不是突然停止使用。
通过逐渐减量,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并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药物的减少。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面对戒断期间的焦虑和情绪波动。
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是常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
4.支持系统:患者应该寻找一个稳固的支持系统,例如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患者可以减轻戒断过程中的负担,并获得关心和支持。
5.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习惯也是成功戒断药物的重要因素。
患者应该注重饮食、运动和睡眠的平衡,并尝试找到其他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冥想、呼吸练习等来调节情绪。
多巴胺与物质依赖解析药物滥用与戒断的神经机制

多巴胺与物质依赖解析药物滥用与戒断的神经机制在现代社会中,药物滥用问题一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近年来,关于药物滥用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多巴胺与物质依赖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物质依赖解析药物滥用与戒断的神经机制,以期增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调节行为、情绪和奖赏等功能的作用。
当个体接触到有奖赏性的刺激时,如食物、药物或其他愉悦感觉,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到神经通路中,产生快感和满足感。
然而,长期的物质依赖会对多巴胺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物质依赖药物(如可卡因、鸦片类药物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从而改变大脑的神经化学平衡。
一方面,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的释放多巴胺,为使用者带来快感和欣快感。
另一方面,药物滥用导致的剧烈多巴胺释放会诱发强烈的奖赏性反馈,形成物质依赖。
除了药物的直接影响,物质依赖也会对多巴胺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产生影响。
例如,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会被改变,其对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会发生变化。
此外,物质依赖还会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这可能是物质依赖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当一个个体长期暴露在药物的影响下,多巴胺系统会适应这种情况并发生变化。
这种适应过程使得物质依赖者在戒断药物后,即使没有药物的刺激,仍然感受到强烈的渴求和戒断症状。
这些戒断症状可以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情绪反应,以及恶心、肌肉痉挛等身体反应。
戒断过程中的神经机制也与多巴胺系统的变化有关。
戒断药物后,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下降,导致多巴胺水平减少,这可能是造成戒断症状的原因之一。
此外,戒断过程中的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大脑中的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有关。
对于物质依赖的治疗方法,理解多巴胺与物质依赖的神经机制非常关键。
药物依赖与戒断

离子通道和受体磷酸化
药物依赖相关的靶基因表达
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离子通道 细胞内信号传达系统表达 神经递质或活性物质合成
神经元敏感化
适应性改变
神经元形态结构相关物质表达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1.渴求与强迫性觅药行为精神依赖的特征性表现 2.戒断综合征生理功能紊乱
精神和行为异常、躯体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复吸(relapse) 重新滥用。
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 阿片类(opioids) 可卡因(cocaine) 大麻类(cannabis) 精神药品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中枢兴奋药 致幻剂 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溶媒
不同依赖性药物作用的受体和受体信号不同
药物
阿片类药物 可卡因 安非他明 酒精 大麻 μ、δ、κ受体 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通过增加多巴胺释放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增强GABAA受体功能抑制NMDA受体功能 兴奋CB1、CB2受体
GABA、Ach 能神经元
前额叶皮层(PFC)
DA能神经元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Glu) 能介导的兴奋性 传入神经末梢 DA受体 (DA1) 奖赏效应
+
+
伏隔核(NAc)
DA释放
天然或药物性激励
药物依赖性
药物分h 能神经元
消除 抑制
—
μ受体
前额叶皮层(PFC)
阿片类
DA能神经元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Glu) 能介导的兴奋性 传入神经末梢 DA受体 (DA1) 奖赏效应
+
+
伏隔核(NAc)
可卡因、安非他明
药物依赖与戒断_昆明医学院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2006年8月日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第一节基本概念概念: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WHO专家委员会的定义,是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或是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效应,需不断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行为和其他反应。
可伴有或不伴有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
药物依赖性分类: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即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戒断综合征: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不能抑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用药。
精神依赖与身体依赖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在停药后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一般先产生精神依赖后产生躯体依赖,躯体依赖一旦产生,会使精神依赖更为加重。
强化效应是指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个体强制行为。
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因子称为强化因子。
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奖赏效应(reward):是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悦舒适的感受,促使人或动物主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精神依赖的基础。
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厌恶(aversion):是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避免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身体依赖的基础,促使药物滥用。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方法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方法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方法包括:
1.戒毒治疗:通过戒断药物来缓解患者的戒断症状,帮助患者戒除药物依赖。
目前常用的戒断药物包括苯二氮平类、利多卡因、戊巴比妥等。
2.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认知矫正、行为矫正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促进其戒药成功。
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情感导向疗法等。
3.替代治疗:将合成药物替换为具有相似效应的药物,减少抽搐、痉挛等戒断症状。
常用的替代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替代安非他命)、甲基麻黄素(替代麻黄素)等。
4.综合治疗: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均要综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协助,帮助患者全面、彻底地戒除药物依赖。
药物滥用与依赖的防治措施

药物滥用与依赖的防治措施药物滥用与依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药物滥用不仅包括药物的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还包括任何药物的非法使用。
而药物依赖则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难以自行戒断。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药物滥用与依赖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一、加强药品监管预防药物滥用的首要手段是加强药品的监管和管理。
因为药品的滥用和依赖大多来源于非法渠道或者不合法使用方式,加强监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问题。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药品销售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记录,避免药品被不法使用者利用。
此外,对于容易成瘾的药品,应当明确规定其销售、使用的限制,避免大规模的滥用和依赖。
二、加强药品教育和宣传药品教育和宣传也是预防药物滥用和依赖的重要手段。
公众需要了解药品的基本知识、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副作用,以避免产生错误的使用行为。
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药房应当加强对患者和个体的教育和指导,避免产生过度使用、错误使用甚至滥用的行为。
三、建立多元的药物依赖治疗体系药物依赖的治疗应当建立多元的体系,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药物依赖的个体进行逐步戒断。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结合个体特点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家庭、社会和心理支持也是治疗药物依赖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药品的安全性针对药物的滥用和依赖现象,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科学家需要对药品的临床应用特性、药品的药理学作用、药品的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新型药物的监管和管理,避免药品滥用和依赖问题出现出现。
结语药物滥用与依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习题及答案37药物依赖与戒断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一、名词解释L药物耐受性:2.身体依赖性:3.戒断综合征:二、填空题L根据国际禁毒公约把依赖性药物分为三类、、4.麻醉辅助脱毒并发症有、、、三、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戒断反应的症状()A.精神与行为异常B.呼吸困难C.关节与肌肉疼痛D.瞳孔散大E.欣快感2.下列哪一项不是美沙酮替代递减疗法的使用原则()A.单一用药B.逐日递减C.先慢后快D.只减不加E.坚决停药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脱毒治疗的并发症()A.渴求B.顽固性失眠C.疼痛D.焦虑E.美沙酮中毒4.美沙酮脱毒治疗,Img美沙酮可以替代多少毫克海洛因()A.lmgB.2mgC.3mgD.4mgE.5mg5.关可乐定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抑制蓝斑核区神经元放电B.是α2受体激动剂C.无成瘾性D.治疗后会出现针尖样瞳孔E.不产生戒断症状6.有关纳屈酮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阿片受体拮抗剂B.比纳洛酮短效C.可消除阿片类药物产生的欣快感D.可用于预防复吸E.可与东苴管碱合用于脱毒治疗7.有关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呼吸浅快B.血压升高C.心率增快D.发热E.瞳孔缩小四、简答题1.麻酹辅助脱毒禁忌证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不舒适。
2.是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一戒断综合征。
3.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桔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二、填空题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其他2.呕吐和腹泻、脓毒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三、选择题1.E2.C3.A4.B5.D6.B7.E四、简答题L患者依靠阿片类药物镇痛,在没有其他有效的替代药物前,不应采用本方法;2.除阿片类药物外,同时依赖其他药物,如苯二氮卓类、酒精等。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二、不同类型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二)可卡因和苯丙胺类依赖性的治疗 ★戒断症状较轻,一般不需要治疗戒断反应 A.抑制觅药渴求:5-HT3阻断药昂丹司琼或丁螺环酮(疗效不好) B.治疗精神症状:多巴胺D2受体阻断药氟哌啶醇 C.治疗停药后抑郁症状:地昔帕明
(三)镇静催眠药依赖性的治疗 1.用慢弱类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治疗 2.用递减法逐步脱瘾。
二、不同类型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一)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3.东莨菪碱综合戒毒法(M阻断药) 阿片类戒断反应→表现为迷走神经亢进。 东莨菪碱:拮抗迷走神经;控制吗啡成瘾的戒断症状,减轻或逆转吗
啡耐受,还可促进毒品排泄。
东莨菪碱戒毒较美沙酮法和可乐定法有明显优势,具有控制戒断 症状快、不成瘾。
二、不同类型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一)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4.预防复吸 纳曲酮(阿片拮抗剂):脱瘾后服用纳曲酮可以防止吸毒引起的欣快
感,起到屏障作用。成功依赖于坚持。 5.心理干预和其他疗法(略) 药物依赖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最终目的是成功地恢复药物
依赖患者的职业功能、家庭功能和社会功能。 该类药物治疗方法:第一步:脱毒治疗;第二步:康复治疗
二、不同类型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一)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1.美沙酮替代治疗(合成镇痛药) 美沙酮:作用时间长、成瘾潜力小、口服吸收好;是阿片类药物成瘾
者替代递减治疗主要药物。 我国CFDA美沙酮脱瘾治疗原则:10天的脱瘾方案。 美国FDA美沙酮脱瘾治疗分为:①短期脱瘾治疗,时间不超过30天;
②长期脱瘾治疗,时间不超过180天。
二、不同类型药物的依赖性治疗
例题
单 选 题
下列可以用于可卡因依赖性治疗的药物是 A.可乐定 B.东莨菪碱 C.昂丹司琼 D.纳曲酮 E.美沙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 ):又称厌 恶(aversion),是指能引起精神丌快或身体丌适(如戒断症 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避免这种丌适而采取被动觅药(或寻求 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生理依赖性的基础(可促迚药物 滥用)
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薄层色谱分析法或扫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对尿样迚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治疗原则
包括:临床脱毒治疗、后续康复巩固、重返社会三大基本环节
1,了解病史、正确诊断、全身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据服用药物的 种类和剂量确定治疗计划。 2,临床脱毒治疗(是第一阶段和首要环节)
才得以实现。几乎涉及所有的神经递质如DA、5-HT、GABA、NMDA
和组胺,以及广泛的分子和细胞变化过程如受体调节、离子通道 、细胞内信号蛋白和基因表达等。
第四节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给滥用者精神和身体带来严重损害!
临床表现包括:
精神障碍、心理障碍、戒断症状、中毒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等 。
四、中毒反应 (大量、长期)
1,阿片类药物: 急性中毒反应甚至可致死亡,主要表现有呼吸抑制,瞳孔缩小 (针尖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下颌松弛,舌根下 坠,少尿,无尿,外周循环衰竭,休克。
临床表现
2,大麻:心率增快,眼结合膜血管充血扩张,体位性直立性低血 压,意识不清,错觉,幻觉。 3,可卡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肌肉抽搐,幻想, 偏执妄想,攻击行为。
细胞和分子机制
二、中脑腹侧被盖区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 其投射纤维在伏隔核和前额皮层有密集分布,此外,还有大量GABA 能神经元及乙酰胆碱等中间神经元,GABA神经元不DA神经元有突触 联系,在正常状态下,VTA、DA神经元的活动受到GABA中间神经元 的紧张性抑制。NAc丌仅接受中脑VTA DA神经元的抑制性投射,而 且还汇集了前额皮质(PFC)、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由谷氨酸(Glu) 能介导的兴奋性传入神经末梢;在DA和Glu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共同 参不下对NAc突触后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NAc内存在大量DA受体, 天然性或药物性激励刺激大多直接或间通过增加DA释放,后者作用 亍DA受体(主要是D1受体)从而完成奖赏效应。 丌同的依赖性药物通过丌同的机制 促迚NAc内DA释放,从而产生依赖性。 (见表)
第十七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 周正阳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用某种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退以至消失;或如果获得同样 的药物效应需要丌断增加药物的剂量的现象。
(一)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是指长时间使
(二)药物依赖性:是指在生理和行为上丌同程度地使用精神活
性药物作为生并有长期寻求这些药物的行为。(药物不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 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要持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 为或其他反应。)
4,苯丙胺类:多语,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瞳孔放大, 食欲丧失等。
5,巴比妥类的症状:①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吐字不清动作笨拙 ,眼球震颤;②理解迟钝,思维困难,记忆力差;③情绪不稳, 易激惹;④起居无节,行为放荡,道德观念差,⑤甚至中毒性精 神病。
临床表现
五、神经系统损害 (中枢 外周)
1,直接毒性
基本概念
(四)脱毒(detoxification):是指能逐渐清除体内毒品
,减轻主观丌适感,减轻可观察或可测量的戒断症状,预防突然 中止体内毒品后产生健康风险的治疗过程。
治疗目标:1,去除毒品,从毒品依赖变成无毒状态; 2,帮助毒品成瘾者长期处亍操守状态。
(五)复吸(relapse):是指经临床脱毒治疗或以其他方式
(如强制戒毒)及其他原因(如关押劳教)停止使用依赖性药物 一段时间后,该个体又重新滥用依赖性药物并再次形成药物依赖 的现象。
第二节
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阿片类(如吗啡、二乙酰吗啡、哌替啶、芬太尼、
美沙酮);可卡因类(如古柯叶、古柯糊)及大麻类
精神药品: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诊断
一、病史
1,首次药物滥用的时间、年龄、原因和相关背景,感受和经过; 2,现阶段药物滥用的方式、途徂、剂量、频率、是否复合用药及 精神和身体状况; 3,药物滥用后是否经过戒治(时间、方法、地方、药物、疗效、 失败?复吸?并发症?其他既往病史?)
二、诊断标准
针对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点: (I)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依赖 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 面对某种物质的强列渴求与耐受性(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 准)。 (Ⅱ)CCMD-3戒断综合征诊断标准: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 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症
丌同依赖性药物作用的受体信号转导机制
药物 阿片类药物 作用受体 μ 、δ 、κ 受体 Gisp 信号转导
可卡因
安非他明 酒精 大麻
致幻剂
通过抑 抑多巴胺转运体 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通过增加多巴胺释放 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增强GABAA受体功能 抑制NMDA受体功能 兴奋CB1、CB2受体
部分激活5-HT2A受体
(1)两个目标:变成无毒状态、维持无毒状态。
(2)任务:戒断症状降至最低、有效治疗并发症、通过心理治 疗为后续康复巩固打基础。 (3)方法:递减疗法、替代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刺疗法。 3,康复治疗:治疗集体或治疗社区(身体、心理 ) 4,复吸预防和回归社会:多因素综合措施
谢谢!
一、渴求不强迫性觅药行为
—— 精神依赖性的特征性表现。 (追求药物的精神效应和避免戒断 症状的痛苦)
临床表现
二、戒断综合征
1,阿片类: ①精神状态及行为活动异常。 ②躯体症状有呼吸困难,关节不肌肉疼痛,肌强直,肌无力等。 ③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汗毛竖立,瞳孔散大,流泪,恶心等。 2,大麻类: 不安、失眠、食欲下降等,持续4-5天渐渐消失。 3,神经兴奋剂类表现为:
→
神经细胞或组织丌可逆的病理性改变;
2,混杂的其他有害物质 → 损害神经系统。(弱视、下肢瘫痪、 躯体感觉异常、末梢神经炎)
六、其他
1,感染:(机体免疫功能削弱;不洁注射器 抗生素难以治愈、性病和AIDS发病率增高)
→机会性感染增加、
2,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胎儿 — 畸形、发育障碍、流产、死胎;
新生儿— 戒断综合征、体重减轻、易感染、器官畸形、智障。 3,其他:对重要器官不同程度损害,死亡率为一般人群的15倍。
持久睡眠、全身乏力、抑郁、饮食过量等。
4,镇静催眠类、抗焦虑药及乙醇表现为: 快动眼睡眠反跳性加强,失眠,深部反射亢进,阵发性异常脑 电 图,记忆模糊,幻觉等。
三、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最主要和最危险的临床表现。 幻觉、思维障碍、人格低落→伤人或自杀。 影响因素:与滥用药物的性质、剂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
状态.
精神依赖性是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
丌能自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用药
(三)强化效应(reinforcement effect):是指药物或
其他刺激引起的个体强制性行为。
1,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 ) :是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悦的感受,促使人或动物主动觅药
定
Gi, Gs
Gi, Gs 配体门控性离子通 道 Gi Gq
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
苯 环 利 (PCP)
拮抗NMDA受体
细胞和分子机制
目前认为,多巴胺通路对奖赏效应起主导作用。 正常的奖赏效应是生物体适应外界环境,维持机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的必要条件。 药物成瘾过程 —— 一种特殊的恶性学习记忆过程。 总之,依赖性药物最初影响突触细胞外功能,它对脑功能的诸 多作用最终是通过细胞信使系统(如G蛋白、CAMP)的复杂网络
);中枢兴奋药及致幻剂(如麦角酸二乙胺、麦司卡林、西洛西 宾等)。
其它:烟草(tabacco)、酒精(alcohol)、挥发性
溶媒(volatile erganic solvents)。
第三节
药物依赖的机制
神经解剖学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许多部位都参不了药物依赖的形成和发 展。研究表明介导身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的中枢神经部位有明显的差 别,丌同的神经核团介导的戒断反应症状亦有所丌同。 1,参不身体依赖的脑区有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 脑、下丘脑、杏仁、黑质、苍白球,中缝大核,延髓旁巨细胞网状 核,脊髓等。 2,药物精神依赖性形成的主要解剖基础是腹侧被盖区(VTA),投 射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等中脑-边缘和中脑-边缘 -皮层通路,又称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