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CL09
试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试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 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附件1(CNAL-CL18:2006) 任务编号: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5.2 5.2 人员人员人员条 款 评 审 内 容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 5.2.1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培训、考核,获得资格。
羊绒、羊毛手排长度、棉花手扯长度的检测工作操作技巧性强,从事此项目检测工作的人员需有二年以上的实际操作经历,方可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三个月以上未从事外观、黑板、棉花品级、抱合、色牢度、起毛起球、棉结杂质等用目光评定的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目光校对。
同样时期未从事过羊绒、羊毛手排长度和棉花手扯长度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操作比对,合格后方能重新从事上述项目的检测工作。
实验室应制定目光校对和操作比对计划,保证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目光校对与操作比对,以稳定、统一检测目光与操作。
5.3设施和环境条件设施和环境条件5.3.2纺织品检测物理项目指标中按标准规定有环境要求的项目(如强力、伸长、捻度、细度、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电压半衰区的测定等),其检测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上述项目的检测区域内必须配置有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或温湿度自动监控装置),并且要保留实际工作期间的温湿度连续监控记录。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 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5.5 5.5 设备设备设备5.5.2在利用实验室外的场地、设备进行纺织品外观、重量等项目检测时,所使用的外观检测用灯光装置及其照明度和重量检测所用磅称、台称等的精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2

附件1(CNAS-CL17:2006) 任务编号: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玩具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4管理要求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6

附件1(CNAS-CL22:2006) 任务编号: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动物检疫领域的应用说明》
4管理要求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4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4附件1(CNAS-AC20:2006)任务编号: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认可准则在信息技术软件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4管理要求4.1组织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1.5 实验室须有政策和程序确保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得到保护,除了电子储存和传输结果的保护程序,还要在检测过程中对客户产品的一切信息进行保护,例如检测过程中的屏幕保护等。
4.10纠正措施4.10.2 不合格潜在的原因除了注释中所列之外,还应包括病毒、试验的操作顺序等。
5.2人员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5.2.1 实验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软件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检测人员至少应具备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特别对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具体应用领域须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至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关知识培训,针对相应的培训,还应考虑必要的考核。
检测人员还应接受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门教育,具备知识产权意识,确保客户利益和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5.3设施和环境条件5.3.1 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及试验设备的安全、稳定,实验室场地应具备防静电措施。
5.3.2 实验室应具备防范计算机病毒、黑客程序等不良程序对检测设施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
实验室还应定期检查网络情况,必要时,定期进行软、硬件的更新,换代。
5.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5.4.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涉及:构成测试套(检测用例的集合)的各个检测用例;用来运行这些检测用例的测试工具(硬件和软件)和使用它们的方法;用来选择和运行检测用例及分析观察、说明结果的相关程序,所有这些都应经适当的验证、确认并进行相应的文件化管理。
检测方法确认中应包括对样品的各个功能的检测顺序及检测的组合。
5.4.4 非标准方法注:待测样品类型的描述应包括样品名称、版本信息、类别等。
5.5设备5.5.2 用于软件检测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应进行标准配置,所选用的软件环境应具有可追溯性的商用软件或其他检测工具。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检查表

附件5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检查表审核时间:2010-10-28 共9页第1页评审员签字: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检查表审核时间:2010-10-28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检查表审核时间:2010-10-28评审员签字:注: 1、条款号、审核方法、审核材料、审核记录、评价意见一一对应;2、审核记录(含实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文件描述是否符合《评审准则》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实施运行,提供质量、技术活动记录否规范;3、评价意见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必须并用文字描述。
附件5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检查表审核时间:2010-10-284.95.1.1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2.1检查检验原始记录、设备使用记录、培训记录等,确认技术记录的完整性和信息的充分性。
1、人员一览表;2.、任命文件、聘用证书或授权书;3、人员业绩档案;4、人员劳动合同或人事证明;5.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清单;6.工资发放表;7、人员能力证明材料;8、监督检查实施记录。
9.培训记录。
1、人员的资格及技能确认记录。
2、特殊产品的检测和/或校准岗位培训资格证明。
1人员培训程序;2.年度培训计划;3 培训实施记录。
4.人员任职条件;5. 提供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技术知识和经验证明。
1、培训中的人员的工作管理制度或程序;2.培训中的人员监督记录。
1、人员档案管理规定;2.人员的资质档案。
1. 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的任职规定;2. 任命文件;3.技术职称证书及工作经历证明。
4.工作经历证明;5.培训证明。
1、通过面谈或笔试考核授权签字人的七个方面条件。
对照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测场所实地核查。
有相关质量和技术记录表格42个,有记录清单,记录信息基本齐全。
未能提供退休人员XXX的的聘用协议书和职称证书,所有13人能提供社保局确认的社保清单。
人员经培训持证上岗。
质量手册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能力准则,对人员的任职条件提出了要求。
实验室审核检查表(参照模板)

□不符合
d)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d)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日期;
□符合
不符合
e)检测的结果,带有测量单位;
e)检测的结果,带有测量单位;
符合
□不符合
f)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f)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5
文件的批准和发布,凡作为质量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
查: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审批规定及其执行情况;
查:审批的签字。
符合
□不符合
6
所有实验记录(报告)应清晰明了,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
查:实验记录(报告)是否清晰明了;保存良好。
□符合
不符合
15
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或实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查:2份结果报告:
查:是否符合检测实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符合
□不符合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发现
判断
改善提案书编号
16
实验报告
每份实验、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标题(例如“检测、实验报告”);
查:2份检测报告所含信息量是否齐全。
g)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查:设备台帐内容应包括:
a)设备的编号;
b)制造商名称、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当前的处所;
d)制造商的说明书,和其存放地点;
e)所有校验报告和证书的日期、结果和下次校验的预定日期;
CNAS-PD14-11-09C0附件1-1(CL01检测校准实验室核查表)

实验室评审报告CNAS-PD14-11-09 C0附件 1-1 (CNAS-CL01:2018)任务编号:检测 / 校准实验室现场评审察查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同准则》本核查表依照 CNAS-CL01准则要求编制,编号与准则一致,此中准则的条款1、2和 3在本核查表中省略。
4通用要求条款核查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1 公正性实验室能否公正地实行实验室活动,并从组织构造和管理上保证公正性?实验室管理层能否作出公正性承诺?实验室能否对实验室活动的公正性负责,不一样意商业、财务或其余方面的压力伤害公正性?实验室能否连续辨别影响公正性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包含实验室活动、实验室的各样关系,或许实验室人员的关系而引起的风险?但是,这些关系并不是必定会对实验室的公正性产生风险。
注:危及实验室公正性的关系可能鉴于所有权、控制权、管理、人员、共享资源、财务、合同、市场营销(包含品牌推行)、给介绍新客户的人销售佣金或其余好处等。
假如辨别出公正性风险,实验室能否能够证明怎样除去或最大程度降低这种风险?填表说明:“评审结果”应逐一条款进行评论, Y 表示“切合”, Y`表示存在察看项或需说明的问题, N 表示“不切合”,N/A 表示“不合用”。
当用 Y′、N、 N/A 表示时一定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尽描绘。
4.2 保密性实验室能否经过作出拥有法律效劳的承诺,对在实验室活动中获取或产生的所有信息肩负管理责任?实验室能否将其准备公然的信息预先通知客户?除非客户公然的信息,或实验室与客户有商定(比如:为回应投诉的目的),其余所有信息都被视为专有信息,能否予以保密?实验室依照法律要求或合同受权流露保密信息时,能否将所供应的信息通知到有关客户或个人,除非法律严禁?实验室从客户以外渠道(如投诉人、监管机构)获取有关客户的信息时,能否在客户和实验室间保密?除非信息的供应方赞同,实验室能否为信息供应方(根源)保密,且不见告客户?人员,包含委员会委员、签约人员、外部机构人员或代表实验室的个人,能否对在实行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获取或产生的所有信息保密,法律要求除外?5构造要求条款核查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5.1实验室能否为法律实体,或法律实体中被明确界定的一部分,该实体对实验室活动肩负法律责任?注:在本准则中,政府实验室鉴于其政府地位被视为法律实体。
现场评审检查表

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5.4.6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5.4.7
若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4.1.8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独立法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
最高管理者和技术管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4.1.9
实验室应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
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4.10内部审核
4.10
实验室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
每年度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
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5.4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
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5.4.2
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
5技术要求
5.1人员
条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1*
实验室是否制订质量控制计划?
是否对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内容、方式、责任人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内部质量控制活动,计划中是否给出结果评价依据?
评审组长/评审员:评审日期:
附件1(CNAS-CL09:2016)任务编号: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4管理要求
条款
核查内容
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
4.1组织
4.1.3
在本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场所,如在他处实验室、流动实验室、抽样现场或野外现场进行检测和抽取样品,是否在适当的技术控制和有效监督下进行?
需要时则应在各站点设授权签字人,是否保留其所有相应活动的记录?
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6.1*
实验室是否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适合试验范围的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程序?
该程序包括对培养基(试剂)进行评估的方式和储存的规定、接受/拒收的标准等?
对自备的和商业提供的培养基(试剂)都需要评估?
根据培养基(试剂)的性质和实验类型,对培养基(试剂)的可用性进行评估?
5.3.4
实验室对进入无菌或净化等特定区域的人员是否进行有效控制?
5.3.5
实验室是否有妥善处理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的设施和制度?并且注意生物安全?
5.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4.2*
实验室在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检测前,是否对方法进行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
5.4.3
实验室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规范实验室自制方法的制定并保留相关记录?
a)参照菌种是否定期转种传代,并做确认试验,包括实验室中所需要的关键诊断指标?实验室是否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
b)每一支参照菌种是否都应以适当的标签、标记或其它标识方式来表示其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和所传代数?
c)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
— —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孵育条件;
5技术要求
条款
核查内容
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
5.2人员
5.2.1
实验室使用人员时,是否考虑以下条件?
a)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某些涉及到辨色的试验。
b)实验室人员是否熟悉生物检测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c)实验室是否对在培人员实施有效监督?
d)实验室是否对新员工进行检测技能的培训,对新员工的检测技能进行确认?
4.13.2
是否对自备的和商业提供的培养基都进行了评估?
对所有自备培养基的配制须有记录,记录内容至少含有:
——培养基名称和类型;
——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的标识;
——培养基/溶液的类型、体积;
——分装的体积;
——成分、每个成分物质的含量、制造商、批号;
——pH(最初和最终)值;
——无菌措施,包括实施的方式、时间和温度。
5.3设施和环境条件
5.3.1*
对实验室设施的要求是否以能获得可靠的生物检测结果为重要依据?
实验室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5.3.2*
是否对有无菌(净化)条件要求的工作区域予以明确标识?
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
5.3.3
注意实验室间的有效隔离,是否有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关键培养基的评估,是否采取了技术性验收?
填表说明:
“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Y表示“符合”,Y`表示存在观察项或需说明的问题,N表示“不符合”,N/A表示“不适用”。当用Y´、N、N/A表示时必须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有*号标注的条款要重点描述。
条款
核查内容
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
4.13记录
5.5设备
5.5.2
实验室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是否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5.5.3
所有工作人员是否在微生物常规的仪器设备的应用、清洁、适当的维护等方面得到培训?
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了评价?
5.5.5
如果温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或对设备的正确性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是否监控这类设备的运行温度并保存记录?
5.6测量溯源性
5.6.2.2.1
实验室是否保存有满足试验需要的标准菌种或参照标本?并且:
1)标准菌种或标本是否是从认可的菌种或标本收集途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
实验室是否建立和保存其所有菌种、标本的收集、贮藏、保存、确认试验的记录?
2)实验室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参照菌种(从原始菌种到日常工作用菌)?
该程序应包括:
— —菌种生存条件。
5.7抽样
5.7.1
取样是否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是否是使用消毒设备以保证无菌取样?
实验室是否记录并监控采样地点的环境状况如空气污染度和温度等?
5.8测试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5.8.4
样品贮存设备是否足够保存所有的实验样本并具备保持样本完整性和不会改变其性状的条件?
在实验样本需要低温保存时,冷冻冷藏设备是否有足够的容量和满足样本保存所要求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