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与手工业

合集下载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
其次,重视工艺细节。

《考工记》中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强调要
重视工艺细节,关注每个环节的细节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品相。

例如,制作器皿时,要注意器皿的外观质量,内壁光顺度以及把握好每个环
节的制作时间,以确保产品无瑕疵;在制作纺织品时,要关注纱线的质量
和拉力,密切关注整个制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以确保纺织品质地、色泽和
质量等方面的一致性。

再次,精益求精。

《考工记》中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强调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和提高手工艺品的制作程度。

书中提到制作铜器的工艺,就
是需要进行多次的打磨和烧烤,以保证铜器的亮度和形状的一致性。

这个
原则告诉我们,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要注重对细节的修整和过程的反复,作品才能更加精湛和完美。

最后,技艺传承。

手工业制作经验和技艺的传承,是手工业发展的重
要因素。

《考工记》中也有类似的提法,强调要重视技艺的传承,保护古
代手工业技术的传承。

只有不断传承和积累经验和技艺,才能永久保持手
工业制作的文化和技艺的独特性。

总的来说,古代《考工记》中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在现代手工业
制作过程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些原则指导着我们,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材料适用、技艺传承,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才能制作
出高质量的手工艺品。

古代的制作手法和技艺虽然与现代很不相同,但其
中的制作原则却是跨越时空的,已经成为了固定不变的宝贵财富。

《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关系

《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关系

《周礼考工记》手工业原材料词语关系
李亚明
【期刊名称】《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6)001
【摘要】手工业原材料是<周礼·考工记>-书记载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类聚、梳理并分析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的关系.该书中手工业原材料词语之间主要表现为一般与个别的层次关系,词语的一般与个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般与个另q各级层次关系呈现为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级整合的系统.
【总页数】3页(P94-96)
【作者】李亚明
【作者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总编室,北京,10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9
【相关文献】
1.《周礼·考工记》营国词语关系 [J], 李亚明
2.论《周礼·考工记》手工业职官系统的特征 [J], 李亚明
3.《周礼·考工记》时空词语关系 [J], 李亚明
4.《周礼·考工记》时空词语关系 [J], 李亚明
5.《周礼·考工记》沟洫词语关系 [J], 李亚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考工记》一书,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出现周密的专业分工,各种工匠都有自己的专门化技术。

同时,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产品的原料选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质量检验和系统计量等方面,都作出严格规定,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的要求组织手工业生产。

【关键词】《考工记》;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一、《考工记》概述流传至今的《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全书共7100多字。

《周礼》是先秦时期一部系统记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典籍,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也称之为《周官》。

秦始皇焚书坑儒,《周官》与《考工记》同遭厄运。

西汉时官府大力搜集和整理藏书,广开献书之路,它们才得重新面世。

当时《周官》只剩下五篇,其中《冬官》已经散失,于是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使《考工记》与《周官》两书合二为一。

到西汉末年,刘歆置古文经学博士,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

后来,《周礼》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存在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写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由后人补记于战国中晚期。

自商朝到战国初,历史演进了一千多年,手工业和商业获得较快发展,官府已经有能力集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也能组织较大规模的产权交易活动。

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编写的《考工记》一书,对官府组织和经营的手工业,作了详细记述。

[1]该书把从事手工业生产者称作“百工”,并认为百工是与王公、士大夫、商旅、农夫、妇功一样,是国家六大职业之一。

“百工”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寻找和选择木材、金属、皮革、玉石和陶瓷等原材料,把它们加工制作成各种器具。

[2]二、《考工记》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手工业已经出现了周密的专业分工。

《考工记》中手工艺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手工艺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手工艺设计思想
刘影童;范聚红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城市》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在各方面越来越全球资源共享化的二十一世纪中,现代服装设计在表达
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同时,必然或隐或显地表达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价值取向和认知经验,《考工记》作为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人与自然相通融合的审美宇宙观,它开创了具有典范性和普遍性的造物审美原则,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先进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相当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分析了《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提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秉承历史的使命,传承传统艺术精神,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风格浓郁的个人设计作品。

【总页数】2页(P36-36,37)
【作者】刘影童;范聚红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考工记》中的适存设计思想研究 [J], 薛晗;薛生健
2.浅析《考工记》中的现代工业设计思想 [J], 刘宝顺;王瑶瑶
3.浅析《考工记》"车"中"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在汉服设计中的运用 [J], 王煜;伍魏
4.浅析《考工记》“车”中“天人合一”设计思想在汉服设计中的运用 [J], 王煜;伍魏
5.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J], 高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一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约与总目、总论相当,主要述说了"百工" 的含义,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获得优良产品的自然的和技术的条件。第二部 分分别述说了"百工"中各工种的职能及其实际的"理想化"了的工艺规范。书中说国有六 职,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百工系六职之一,它又包括了六类 30个工种,分别是: 攻木之工。包括轮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轮和车盖等)、舆人(主要制作马车的 车箱等)、车人(主要做耒和木牛车等)、弓人(做弓等)、庐人(制作殳、矛、戈、 戟等兵器之柄)、匠人(负责都邑的测量和营建以及沟洫类水利设施和其他土木建 筑)、梓人(即木工,负责制作编钟的悬架、饮器,以及箭靶)等7个工种。此外还有 一个总目不曾列入,制作马车车辕的辀人。 攻金之工。包括筑氏(为削)、冶氏(为杀失)、凫氏(为钟)、堨氏(为量 器)、桃氏(做剑)、段氏(为鑮器)等6个工种。 攻皮之工。包括函人(做甲)、鲍人(鞣制皮革)、韗人(制作皮鼓)以及韦人、 裘人等5个工种。据清人孙诒让考证,"韦人"可能是专制柔熟之革,"裘人"可能是做名 服之工。 设色之工。包括画、缋(皆事施彩),钟氏(主要事染羽)、覩氏(负责湅*丝)、 筐人等5个工种。筐人,职无考。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 术此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手工业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工艺。分工亦更为精细。春秋以前"工商食官"的格局已 经打破,除了官府手工业外,此时还出现了许多私营的个体手工业。由于礼乐崩 溃,学术思想上呈现了一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人都比较重视实践,关心社 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鲁班、墨翟、李冰这样一些杰出的学者、技术发明 家便是这一时期产生出来的。为了进一步组织和指导生产,需对已获得的生产经 验和技术思想进行总结,《考工记》便是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 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考工记》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 专著,部分的反映了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考工记》全书共七千一百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 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内容。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 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将商周以来积累的冶金知识归纳为“金有六齐”,这是已知世界上 最早的青铜合金配置法则,它揭示了青铜机械性能随锡一些典章制度。如"玉人之事"条说:"镇圭 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候守 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等等。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

《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首先,《考工记》提出了“物尽其用,致知行之”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材料的合理利用和工艺的精湛技艺。

在古代手工业中,由于材料资源的有限,人们必须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每一种材料,以实现最大的价值。

同时,这一原则也强调了工匠应不断钻研技艺,提高工艺水平,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一原则对现代制造业同样适用。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材料和设备,将设计和生产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中,实现最佳的效益和品质。

其次,《考工记》提出了“以意为之,以意制之”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工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的创造力。

在手工业中,工匠应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审美,设计和制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产品。

而在现代制造业中,这一原则则强调了设计师和生产工作人员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应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不断改进,推动产品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考工记》还提出了“以有为用”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实用性和功能性。

在手工业中,人们注重制作出对社会和个人有用的产品。

同样,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只有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产品,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考工记》还强调了注重“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工艺和材料的质量和持久性。

在古代手工业中,工匠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追求制作出耐久的产品。

现代制造业同样需要追求产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最后,《考工记》还提到了“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在古代手工业中,人们通过合作和交流,相互学习和切磋,提升自己的技艺。

而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同样是推动行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通过竞争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考工记》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不仅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也对现代制造业具有借鉴和应用的意义。

考工记阅读理解答案

考工记阅读理解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汇集了诸多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技术观念。

正由于此,考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源流,了解古代的技术传统,都需要研读《考工记》。

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齐人所作。

齐国春秋称霸,战国称雄,不仅具有经济、军事上的实力,其学术思想也十分活跃。

齐统治者建稷下学宫,厚待四方学者,勉其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度成为闻名诸国的学术中心。

许多重要典籍已被学界肯定与极下有关。

分析《考工记》可见,它与《管子》《晏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系,这不能说是巧合。

倒是可以说《考工记》在齐国稷下产生的结论,有顺情合理之处。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史学界基本肯定该书具有官书性质。

这可从两方面具体说明。

其一《考工记》反映出当时的手工生产已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书中所记六大技术门类三十个专业,各专业具体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而其上都有专职官员管理生产,职称有“人”“氏”“师”。

按该书记载,在某些专业分工中,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则称之为“国工”,即“国家级”工匠,这显然不是民间手工业的情况。

《考工记》所记载的器物多为军品或宫廷用品。

春秋时期,干戈不息,重要的兵器生产皆为国家控制,以保证兵器的数量和质量。

而礼器、钟磬多供统治阶级所用,不是百姓生活所必需。

其二《考工记》述及的多是具有制度性的生产操作规程、技术规范,而非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通观《考工记》,主要内容涉及;统一产品部件名称用语;确立用料标准及选材方法;制定产品设计标准;确立生产工艺规范;规定产品检验制度、检验标准。

这显然都不是技术资料之类的内容,而是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

关于《考工记》的技术工艺价值,分析《考工记》可见,该书所记载的木车制作、青铜合金配比、制钟技术、制弓技术等,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木车制作为例,春秋时期,木车已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作战装备,车的生产也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部类,正由于此《考工记》说“一器而聚工多焉,车为多”。

中国工艺美术史问答

中国工艺美术史问答

、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总的来看,:一是蒙古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

器形的简略,色彩的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而六朝则成为整一个题材.这种大型不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是制作不出的.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即以兽面并用对称式显示此种格式也与合格的制: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组成的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无地纹,: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或酒具,而周故多出现长比如歌颂周王美德或贵族功绩赏赐简述宋代的时代特色?尚理学,所以是一个重理性的时代。

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具有内蕴恬淡,赋予理性的美。

在造型上端庄令人寻味;色调多用冷色,青、绿、更多的是素朴无华.宋代实文抑武的政策,因而也是个文治的时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商品经济在制作中考虑大量生产,并力求降低成以扩大工艺美术的社会效能,在这一点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简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适用主要表现于造型,他们的造型都与、因为圆无棱角,无论使用、携行、均难2、圆还可以承受最大的压力,用作3、烧造中,4、圆的造型还最经济。

原始陶器的适用还表现于器物的尺度和1、陶盆的口径通常在30~40厘米之2、碗的口径、足2:1:1上下:(1)人的意识的解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3)唐人们充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4)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有富丽华美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与手工业
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生产更多更好的手工业产品,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细密化和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就成了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据《考工记》称,当时“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
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表明手工业者在社会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他们担负着各种手工业的生产任务。

据《考工记》所载,当时的官府手工业包括有30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它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个项目又有更细的分工,如车辆的制作,除所谓“车人”外,还有专门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等。

这种官府手工业生产专门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是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对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与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又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记述了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
术问题,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

这显然是从大量的直接的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和指导意义,是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代表着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拘泥于一般经验的叙述,对其中若干技术环节
还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力图阐明其内在的科学道理,使人们的认识向前推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