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2024中考物理压轴大题专练-专题07压轴之实验探究题(含解析)

【中考二轮专题训练系列】2024中考物理压轴题型训练专题07实验探究题专练训练题01【2023·江苏连云港·校考】知识点(声现象探究)某实验小组用一把钢尺、示波器、话筒等仪器研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具体步骤如下:a.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b.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c.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使用步骤b中的力度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记录它发出声音的波形。

请完成下列问题:(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的振动快慢会改变,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

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的高低。

如果示波器上波形显示声音的频率为60Hz,则此时钢尺在1分钟内振动次。

(2)三个步骤中实验小组记录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按照步骤从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训练题0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知识点(光的反射探究)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

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附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2或 H2。

【查阅资料】①Na2CO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2原因是铝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

【反思评价】小组根据实验探究获得一条对金属铝化学性质的新认识:。

【拓展延伸】Al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了气体的同时还生成另一种书写形式类似于KMnO4的盐,请完成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2 (6) +3A↑。

生物探究实验专题训练答案

生物探究实验专题训练答案

探究实验专题训练1.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下图(A )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4h 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

实验结果用下面曲线(B )表示:(1)曲线I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 CD (1分),说明理由:I 线表示重量没有变化,说明没有水分蒸发所以是cd 装置 。

(1分) (2)曲线Ⅱ和曲线Ⅲ分别代表哪两装置实验结果?Ⅱ是 B ;Ⅲ是 A 。

(2分)(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下表面气孔更多 。

(2分) (4)假如将装置A 放在暗室中,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答:减少的重量变少 (2分)2.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们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依据实你同意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么? 不同意 ;如果不同意,请指出他们的方案和结论中存在着的问题。

(1)实验方案方面:①环境条件的设计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改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一组在低温另一组在高温 。

②实验材料选择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应改为同种材料或都是馒头或者都是面包 。

(2)实验结果预期: 温暖条件下的一组发霉 。

(3)结论: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甲组乙组 假设 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环境条件 阴暗潮湿 阳光向阳处 实验材料 一块馒头 一块面包 处理方法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 实验结果 馒头发霉面包没有发霉实验结论霉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3.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

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请分析回答:(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许多实验中都用到水,图H中水的作用分别是H:和.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0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以上实验说明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C中有D中液体进入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罝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b.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最新整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最新整理)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

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

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反应后的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査阅资料】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猜想与假设】明明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亮亮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 和(填化学式)的混合物;红红同学猜想:滤液中溶质是NaCl 和Na2CO3 的混合物。

【表达与交流】你认为明明猜想的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

则猜想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有现象证明亮亮猜想成立。

【问题讨论】(1)明明同学认为要证明亮亮猜想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

你认为明明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红红同学认为要证明亮亮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

你认为红红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归纳与总结】在分析溶液中溶质成分,在选择化学试剂时需要考虑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3.小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探究。

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训练 含答案

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训练 含答案

高三化学下学期《探究实验》专题训练1、(2020年北京高考)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②③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B. 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C. 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D. 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2、(19年西城)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B C D目的比较AgCl和AgI的溶解度大小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碳酸、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实验方案3、(19年北京海淀)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①②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 H+ > Na+B.对比①③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 OH- > SO42-C.对比③④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序号阳极材料阴极材料电解质阳极产物阴极产物①石墨石墨0.1 mol·L-1 CuCl2溶液Cl2 Cu②石墨石墨0.1 mol·L-1 NaCl溶液Cl2H2③石墨石墨0.2 mol·L-1 CuSO4溶液O2Cu④铜石墨0.2 mol·L-1 CuSO4溶液Cu2+Cu⑤石墨石墨熔融NaCl Cl2NaD.对比①⑤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4、(2020年海淀)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已知:Cr2(SO4)3稀溶液为蓝紫色;Cr(OH)3为灰绿色固体,难溶于水。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或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中生成蓝紫色溶液说明K2Cr2O7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B. 操作II中仅发生反应:Cr3++3OH-=== Cr(OH)3↓C. 将与溶液等体积混合会产生灰绿色浑浊,该现象与Cr3+的水解平衡移动有关D. 若继续向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有可能重新变成蓝紫色5(2020年北京海淀)研究小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原电池实验:实验编号①②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连接装置5 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两侧铜片表面均无明显现象左侧铁片表面持续产生气泡,连接装置5 分钟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右侧铁片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装置的盐桥中,阳离子均向右侧移动B.实验①中,左侧的铜被腐蚀C.实验②中,左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H2 ↑D.实验①和实验②中,均有O2得电子的反应发生6、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实验现象溶液无色,试管上方呈红棕色产生大量气泡,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产生气泡,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Ⅰ试管上方呈现红棕色的原因是:2NO + O2=2NO2B. 根据实验Ⅱ、Ⅲ的气体检验结果,说明都有NH3产生C. 实验Ⅰ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Al + 6H+ + 3NO3-= Al3+ + 3NO2↑+ 3H2OD. 在实验Ⅰ、Ⅱ、Ⅲ中,NO3-在酸、碱及中性溶液中都被还原7、已知:Ag++SCN-AgSCN↓(白色),某同学探究AgSCN的溶解平衡及转化,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

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练习1: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作出如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有关之外,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1、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2、少量的水,3、与水等量的酒精,4、两个相同的碟子,5、电风扇,6、温度计①你所需要的器材:②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练习2:小宇最喜欢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

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

完成如下的工作:(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对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力考查例题: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图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出你的探究结果。

(填图的序号)探究的因素是 ; 选择的图是 ; 探究的结果是 。

练习1:研究性学习中,有一组同学设计了“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16所示,用高为30cm 的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并使它固定,把小车放在斜面底端A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位置A 沿斜面匀速上升到B 位置,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1)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在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完成相关的内容: (2)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完成下列计算: 拉力F 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拉力F 在这过程中做总功是:该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练习2: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 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 正确,图中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 数据,请帮小华填写表中空白的测量 值和数据.五、对进行分析与论证能力考查例题:按右图所示电路对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专题导引: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必考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

常见的题型有实验设计、评价改进或针对探究的某个步骤填空。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①理清设计思路:从实验目的找到实验探究假设进而确定实验的变量。

②注意原则:对照性原则,即要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单一变量原则,即保持一个实验变量。

,最后,预期结果要考虑多种可能。

探究一观察蚯蚓1.小宝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

”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A.观察B.实验C.提出问题D.作出假设2.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Z1-1是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图Z1-1(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请判断图中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哪一端?________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________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小明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对家鸽的活体和标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请从图Z1-2提取有效信息,帮他把其中的部分记录完成。

图Z1-2(一)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二)作出假设: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适于飞行。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1)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B.资料文献法C.实验或模拟实验法(2)通过观察研究发现:①鸟的身体呈________型,这种体形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________。

②鸟的体表覆盖着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

将家鸽的翅膀轻轻展开,发现它上面有排列整齐的较大型的________,既有彼此重叠的部分,又相互留有空隙,适于搏击空气,振翅高飞。

③摸摸家鸽的胸肌,发现家鸽的________比其他部位的肌肉更发达,适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④观察鸟的骨骼标本,发现鸟的胸骨最发达,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________,有利于附着发达的________。

有的骨骼薄、轻、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________,有利于飞行。

⑤掰开家鸽的喙,发现口腔内________(填“有”或“没有”)牙齿。

鸟的食量________,消化能力强。

(3)通过阅读资料发现:鸟的心率比多数哺乳动物的要快,而且鸟的体内有气囊,可辅助________、散热和减小内脏之间的摩擦。

(四)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4.2019·烟台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Z1-4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探究四蚂蚁的通讯5.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来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以下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图Z1-3A.捕获的蚂蚁必需来自同一蚁穴B.用饥饿的蚂蚁做实验C.连接B、C岛间的“桥”和A、B岛间的“桥”的粗细和长短应一致D.做实验只要两只蚂蚁就可以了探究五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6.2019·桐城如图Z1-5是某同学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时,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图Z1-5A.实验结果说明,洗手可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B.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物质C.即使实验前不灭菌,对照组也不会出现菌落D.如果实验不在恒温箱中进行,实验就会失败7.2019·黄冈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进行处理:(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六观察酵母菌和霉菌8.下列关于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碘液对酵母菌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B.酵母菌长出的突起是淀粉粒C.观察生长在橘皮上呈青绿色的是青霉D.观察青霉顶端呈扫帚状排列的是孢子探究七制作米酒9.2019·益阳请回答下面制作米酒和酸奶的有关问题。

②加酒曲→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

请回答:(1)该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热处理(煮沸)→②热处理(煮沸)→③冷却(42 ℃~43 ℃)→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⑤发酵→⑥保存食用。

请回答:(4)步骤④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与米酒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酸奶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保存。

详解详析探究一1.D2.(1)1体节(2)前端环带靠近身体前端(3)粗糙不平刚毛协助运动(4)维持其正常的呼吸[解析] (1)蚯蚓身体细长,由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身体细长,前端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

据此判断图为蚯蚓身体的前端。

(3)蚯蚓的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

(4)蚯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毛细血管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探究二3.(二)流线型体形、发达的胸肌(三)(1)ABC(2)①流线阻力②羽毛翼羽毛③胸肌④龙骨突胸肌体重⑤没有大(3)肺呼吸(四)鸟的流线型体形、发达的胸肌等特点有利于它的飞行[解析] (二)作出假设,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根据提出问题“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假设鸟的流线型体形、发达的胸肌等特点适于飞行。

(三)(1)制订并实施计划: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资料文献法、C实验或模拟实验法均可以。

(2)通过观察研究发现,①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形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②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羽毛,在飞行中起重要的作用;③身体最发达的肌肉是胸肌,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很大,可以牵动两翼飞行;④观察鸟的骨骼标本发现,胸骨最发达,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龙骨突,有利于附着胸肌。

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⑤鸟没有牙齿,可以减轻体重,但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3)通过阅读资料发现,鸟的心率比多数哺乳动物的要快,而且鸟的体内有气囊,可以辅助呼吸、散热和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有利于飞行。

(四)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鸟的流线型体形、发达的胸肌等特点有利于它的飞行。

探究三4.D探究四5.D[解析] 为不影响实验效果,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样,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探究实验所用的生物实验材料,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只用两只蚂蚁做实验,其结果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误差就大。

探究五6.B[解析] 据图可知:洗手后细菌和真菌减少,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水分等营养物质;实验前不灭菌,对照组会出现菌落;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7.(1)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2)温度(3)A(4)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解析]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以免锥形瓶和肉汤中原有的细菌对实验的影响。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丙瓶用消毒棉球塞住瓶口,三天后肉汤不变质,说明肉汤里不能自然形成细菌;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能否进入肉汤,甲瓶敞开瓶口,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变质,丙瓶用消毒牙签塞住瓶口,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甲瓶25 ℃3天后肉汤变质,乙瓶5 ℃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不合理的是肉汤里会自然形成细菌。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一个实例: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