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

这里,就2019年至2019年的对外援助情况作一介绍。

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术语解释白皮书是现代国际政治的产物,是提升国际政治透明度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白皮书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白皮书,欢迎阅读。

什么是白皮书白皮书是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

白皮书作为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讲究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没有文学色彩。

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白皮书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

白皮书文件类型封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用红色,叫红皮书(如西班牙);用黄色,叫黄皮书(如法国);用绿色,叫绿皮书(如意大利)等。

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最多,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

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则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白皮书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

英语中“WHITE PAPER”和“WHITE BOOK”汉语均译做白皮书。

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英国,“WHITE PAPER”主要指政府发表的短篇幅报告。

任何题材、任何组织机构均可使用,亦可用于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声明。

“WHITE BOOK”篇幅较长,内容更为重要和充实,主要是有关重大事务的一种官方报告书。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在使用“WHITE BOOK”和“WHITE PAPER”时,往往未加严格区分。

英国1965年4月用“WHITE BOOK”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白皮书》,书名用白皮书,封皮也用白色。

日韩等国也称“白书”,还被借用到文学中,指记录、宣言等,如“幽游白书”等。

“皮书”最早源于政府部门对某个专门问题的特定报告,通常这种报告在印刷时不作任何装饰,封面也是白纸黑字,所以称为“白皮书”。

在不少国家,政府发布报告时使用“白皮书”已基本成为惯例,比如,我国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国2004年国防白皮书”等。

新时代中国教育援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中国教育援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外援助是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受西方国家主导,是南北关系的重要内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自身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依然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所能及地开展对外援助工作,成为南南关系的典范。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综合国力的壮大,中国始终心系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得到受援国的一致好评。

随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发布《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中国对外援助工作更直观地进入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极大丰富了对外援助工作的理论体系,援外工作进入新时代。

(一)概念界定对外援助并不是新生事物。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群体间的互帮互助。

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尤其是国际体系的演进,对外援助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对外援助的概念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

当代对外援助的概念可界定如下:一国政府、国际社会、民间组织或个人,出于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等原因,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提供无偿或优惠的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等支持的行为。

从施援主体、受援主体、援助客体三个方面及主观动机、效果评价两个维度来看:第一,对外援助的施援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国家拓展到国家或国家集团、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这意味着对外援助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间渠道(本文所指的对外援助是政府间的官方援助);第二,对外援助的受援主体也是国家或国家集团;第三,对外援助的客体主要指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等有形援助,政治支持或道义声援等不包括在内;第四,对外援助的主观动机主要指施援主体的根本目的,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态度和施援方式等都服务于此;新时代中国教育援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徐菲苏雅毕潆作者简介:徐菲袁南京审计大学团委副书记尧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曰苏雅袁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教务秘书曰毕潆袁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外事科副科长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野新时代我国跨境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冶渊编号院2019JG047冤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袁我国对外援助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遥作为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教育援外工作也在我国对外援助的整体框架下快速发展袁呈现明显特点遥但目前我国教育援外工作在管理体制尧资源分布尧教育质量尧跟踪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遥文章提出应有针对性地就以上问题改进优化袁逐步由野援助冶转向野合作冶袁以实现对外援助的根本目标遥关键词:新时代教育援外对外援助.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五,对对外援助的评价除了施援主体的动机,还包括具体的援助效果,即所提供的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受援主体的困境。

对外援助白皮书

对外援助白皮书

对外援助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
中国政府首次系统性地表述其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方针、策略和实践。

白皮书规定:中国政府将秉持正确义利观,遵循发展中国家主体
地位、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优先考虑改善发展中国家社会
物质条件和发展基础,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发展。

白皮书明确提出:中
国政府将考虑收入水平、贫穷程度和发展潜力,采取均衡的方式,向
世界各国提供合理合情合法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体现出中国政府为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而展开的
积极作为。

白皮书要求中国政府在对外援助活动中调动发展中国家的
社会各界,促进东道国社会力量参与援助项目的实施,尊重东道国的
意愿,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援
助结果的持久性。

白皮书还提出,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可持续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设施,强化能源市场体系,加强能源技
术的推广应用,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清洁现代可持续能源,提升发展
中国家能源安全水平,进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还提出,中国在援助领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政
府将增强对外援助的责任感和职业规范,推动完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体系,提高援助质量,促进中国对外援助的有效执行,提高援助效果,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带给每一个人,实现发展
对穷国的真正帮助,服务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

这里,就2019年至2019年的对外援助情况作一介绍。

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白皮书

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白皮书

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白皮书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在2023年将要实施的对外援助政策,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阐述。

一、援助原则与目标2023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原则是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公正合理、综合施策的原则。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将秉持非干涉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选择,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真正造福援助对象国和当地人民。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帮助援助对象国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提升援助对象国自主发展能力,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援助方式与项目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依据援助对象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援助方式。

首先,经济援助方面,中国将继续提供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用于支持援助对象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技术援助方面,中国将加强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合作,为援助对象国提供技术和专业人员支持。

此外,中国还将拓展人道主义援助力度,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和减贫事务。

在援助项目的选择上,中国将注重满足援助对象国的紧急需求和长期发展需求的结合。

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提升援助对象国的民生水平和发展潜力。

三、援助合作与国际伙伴关系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强调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援助事务,倡导多边合作和南南合作,推动国际援助机制的完善。

中国将加强与援助对象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相关国际援助倡议和项目,努力提升全球发展合作水平。

同时,中国还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援助伙伴关系。

四、援助成效与发展评估中国对外援助政策重视项目的实施和成果评估,确保援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国将加强与援助对象国的沟通和反馈,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援助政策和项目管理。

正确认识中国的对外援助

正确认识中国的对外援助

近年来,国民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是很遗憾,对援外的大多数评价都是负面的。

从2011年4月《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发布,到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中国援建非盟大厦,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强烈反对。

本文试图从中国要不要对外援助、对外援助多不多以及如何进行援外宣传三个方面来解读和分析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对外援助。

动机:安全与经济考量事实上,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开始向朝鲜和越南提供援助,之后援助范围逐渐扩大。

这一方面是基于中国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在当时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全面封锁的环境下,对外援助是中国打破封锁、赢得发展中国家支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虽然后来越南和阿尔巴尼亚走向了中国的对立面,但在当时中国援助的60多个国家中只是极少数的现象。

上世纪70年代对外援助超出国力的问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也得到了及时纠正。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对外援助走向了更加合理、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道路。

时至今日,中国对外援助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其间犯过错误、走过弯路、有过问题,但其成效是不可抹灭的。

从早期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近期挫败“中国境内的人权状况”反华提案、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办奥运会,都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鼎力支持。

通过承担援外项目,中国企业积累了经验、锻炼了人才、熟悉了海外市场,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接对外承包工程及进行直接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援外人力资源培训也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训者了解了中国,加深了对华友好感情,回国后也成为中国的友好使者。

当前,中国正确认识中国的对外援助文/商务部研究院 毛小菁. All Rights Reserved.50 | ECONOMYECONOMY| 51经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稳定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对外援助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性支出,其影响和效果是长远的,在发展和巩固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首先,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援助政策和
原则、援助目标和重点、援助方式和举措、援助效果和评估等。


些内容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对外援助的全貌和成果,以及中国
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和原则是基于和平、发展、合作的
理念。

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意愿、可持续
发展等原则,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减贫、改
善民生等目标。

再次,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和重点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发展、
减贫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发展、提升人力资源和能力建设等。


国将重点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和地区,
以及面临特殊困难的国家和地区。

此外,中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和举措多样化。

除了提供经济援助、技术援助、人文援助等传统形式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三
方合作、多边合作等新型合作模式,加强援助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最后,中国对外援助的效果和评估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方面。

中国将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加强援助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等方式,提高援助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确保援助资金的有效利用和
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是一份全面介绍中国对外援
助政策和举措的重要文件。

它展示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强调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原则,重点关注经济发展、减贫、
改善民生等目标,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评估机制确保援助的质量
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文)北京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全文如下: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对外援助政策二、对外援助资金三、对外援助方式四、对外援助分布五、对外援助管理六、援外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中国根据国情适度调整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布局、结构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更加注重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果,援助方式更为灵活。

为进一步巩固已建成生产性援助项目成果,中国同部分受援国开展了代管经营、租赁经营和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管理合作。

一些已建成援外生产性项目通过采取上述合作模式,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比传统技术合作更为显著的成效。

经过调整巩固,中国对外援助走上了更加适合中国国情和受援国实际需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

1993年,中国政府利用发展中国家已偿还的部分无息贷款资金设立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

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国中小企业与受援国企业在生产和经营领域开展合资合作。

1995年,中国开始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具有政府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有效扩大了援外资金来源。

与此同时,中国更加重视支持受援国能力建设,不断扩大援外技术培训规模,受援国官员来华培训逐渐成为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重要内容。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

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宽,效果更加显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至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9.4%。

中国除通过传统双边渠道商定援助项目外,还在国际和地区层面加强与受援国的集体磋商。

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机制会议上,多次宣布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对外援助政策措施,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援助力度。

2010年8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援外工作经验,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外援助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国的对外援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援助政策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自身国情和受援国发展需要。

20世纪60年代中国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对外援助遵循的基本方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仍然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决定了中国的对外援助属于南南合作范畴,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相互帮助。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坚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一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

中国在提供对外援助时,尽力为受援国培养本土人才和技术力量,帮助受援国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本国资源,打好发展基础,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的道路。

——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相信各国能够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绝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把对外援助视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注意实际效果,照顾对方利益,通过开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着力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和互利共赢。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在援助规模和方式上,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依据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注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结合受援国的实际需要。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中国对外援助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及时调整改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对外援助工作水平。

二、对外援助资金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

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

对外援助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商务部及国务院其他参与对外援助管理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管理本部门的援外资金。

各部门结合对外援助任务,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年度对外援助项目支出预算,经财政部审核并报请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各部门对援外项目资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

财政部和国家审计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主管部门援外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无偿援助无偿援助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医院、学校、低造价住房、打井供水项目等中小型社会福利性项目。

此外,无偿援助还用于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的项目。

无息贷款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无息贷款期限一般为20年,其中使用期5年,宽限期5年,偿还期10年。

目前,无息贷款主要向经济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提供。

优惠贷款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项目和大中型基础设施,或提供成套设备、机电产品、技术服务以及其他物资等。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目前,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至3%,期限一般为15年至20年(含5年至7年宽限期)。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优惠贷款,支持项目325个,其中建成142个。

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61%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8.9%用于支持石油、矿产等能源和资源开发。

三、对外援助方式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成套项目援助是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

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

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

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一般物资援助是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

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

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

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是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技术合作是中国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

技术合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编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地质普查勘探、经济规划等。

技术合作期限一般为1年至2年,必要时应对方要求,可以延长。

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指中国通过多双边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