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面点的创新_左旦
浅 谈 中 式 面 点 的 创 新

浅谈中式面点的创新摘要面点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随着面点师文化层次的提高,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营养饮食的需要,这一课题急待上升到又一新的高度。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面点的创新与开发思路。
相对于菜品的创新,面点的创新更困难也更紧迫。
菜品的原调料花样翻新,带来了“红案”的急速发展、大步流星,“白案”因其创新空间小、难度大,走得步履蹒跚。
面点创新的思路千头万绪,但从面点制作的规律来看,主要有拓展新型原料、开发面点制作工具与设备和研究功能性面点品种等方面。
拓展新型原料,创新新的面点品种制作面点的原料主要有:皮坯料、馅料、调辅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其具体品种成百上千、琳琅满目。
关键词:历史创新食疗面点功能性面点一、面点的历史中国的面点历史悠久,风味各异,品种繁多。
面点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石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
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
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面食。
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圆宵、油条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面点是中国烹饪的主要组成部分,素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品类丰富、风味多样著称于世。
春秋战国时,谷物品已有麦、稻、菽、黍、稷、粟、大麻子等,并已有五谷、九谷、百谷之称。
其中麦有大麦、小麦之分,黍、稷、稻也有许多品。
谷物加工技术已从杵臼、石磨盆、棒、碓等发展到石磨。
随着油料、调味的生产和青铜炊具的使用,当时出现了油炸、蒸制的面点。
类似炒盘的青铜炊具则可用以烤烙面点。
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发酵等面点制作技艺的提高,面点品种迅速增加,并在民间普及。
崔缇《四民月令》中记述的农家面食有燕饼、煮饼、水溲饼、酒溲饼等。
汉末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详细记述了“饼,并也。
溲面使合并也。
胡饼作之大漫汗也,亦以胡麻着上也。
中式面点的创新_左旦

人 文 论 坛150INTELLIGENCE从受众接受心理角度说,主持人一旦成名,成为受众中最喜爱的、最尊重的主持人之后,人们接受的程度,不光是话筒前和荧屏前的形象,更注重在话筒外和荧屏外的公众形象。
主持人生活在群众之中,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谈吐、举止、言行和表现,常为人们包括同事所注目。
3.1.3执着与敬业主持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夜成名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懈地奋斗追求,逐渐被受众所认可。
3.2逐步完善体制与政策3.2.1教育培养中国的节目主持人在媒介议程的设定当中,总是把受众的参与性提得很高,而将自己的与性降得很低;节目的实现过程少不了实时的参与感。
应该让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策划、采编创作中来,了解节目的制作流程,体会节目的中心意图,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主持节目时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节目内容结合在一起,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编导也应该有意识的给主持人发挥个性风格留出适当的空间,使主持人有积累创作经验的过程,有成长起来的用武之地。
3.2.2科学管理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是选拔、使用、管理主持人面临的主要课题。
在主持人的选拔方面,应从观念上有所改变,打破过去那种重形象、轻内在;重年龄、轻阅历;重口齿、轻素养的选拔标准。
在主持人的使用方面,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对主持人进行严格考核测评管理,并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实行上岗、试岗、转岗等制度。
在主持人的管理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在考核测评、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制定出有关加强主持人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从管理、聘任、考核、奖惩和学习研讨等几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使主持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使主持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
3.2.3激励约束目前主持人队伍中特别是一些地方台的主持人,虽然大多数人能安心本职工作,但也有部分主持人由于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至使部分主持人客串现象严重,跳槽问题突出。
创意面点制作重外形、讲口味,令人无法割舍的中式点心!

创意⾯点制作重外形、讲⼝味,令⼈⽆法割舍的中式点⼼!如今的中式点⼼品种繁多,造型多样不管是风味还是制作技巧,都不断发⽣着变化⽽总结中式⾯点的发展⾰新⽅向将更有利于⼤家今后开拓思路进⽽创制出更多的点⼼新品种今天烹烹就来跟⼤家摆摆中式点⼼的创新思路⼀、⾯点风味的创新⾯点的风味,主要是由⾯团、馅⼼和烹调⽅法⼏⽅⾯因素来决定,其中⼜以⾯团和馅⼼最为关键。
1.⾯团的变化是⾯点创新的基础中式⾯点常⽤的有⽔调⾯团、发酵⾯团、⽶粉⾯团、油酥⾯团四⼤经典⾯团。
在⼀些传统⾯团制作中,适当添加些新原料,也属于⼀种创新的⽅法。
⽐如在传统发酵⾯团当中,添加⼀定⽐例的⽜奶和黄油后,会使制成品乳⾹滋润,⼝感暄软膨松。
另外在揉制⽔调⾯团时,也可以⽤⽜奶、鸡汤等去代替清⽔,还可以加⼊鸡蛋液、⼲酪粉等原料揉和,这么做也可以增添特⾊。
调制油酥⾯团,除了使⽤传统的猪油外,还可以加⼊黄油以改变其风味及⼝感。
另外,还可以在⾯团当中加⼊⼀些杂粮或蔬果类原料,进⽽做出别具特⾊的点。
2.馅⼼的变化是⾯点创新的源泉中式⾯点⼤多是有馅品种,因此,⼀旦变换馅⼼就能带来新的⼝味。
中式⾯点⽤料⼗分⼴泛,禽⾁、畜⾁、鱼虾蟹贝等荤料,以及杂粮、蔬菜、⽔果、⼲果、蜜饯、鲜花等素料,都可⽤来制馅。
除此之外,咖啡、蛋⽚、⼲酪、炼乳、奶油、糖浆、果酱、巧克⼒等西餐常⽤的原料,也可⽤来制作馅⼼。
除了⽤料变化之外,⽬前中式⾯点馅⼼的⼝味也有了不少创新。
传统中式⾯点的馅⼼⽐较单调,多以咸鲜味和纯甜味为主,现在像鱼⾹味、酱⾹味、酸甜味、咖喱味、椒盐味等复合味馅⼼,却⽤得很普遍。
⼆、⾯点制作技法的创新⾯点的造型主要有⽴体⼏何形、仿⽣形和不规则形三种形态。
仿⽣形是⾯点制作中常见的造型,以江南船点最具代表性。
模仿动物形态的点⼼也很多,如酵⾯制品中的刺猬包、⾦鱼包、蝙蝠夹、蝴蝶夹等;⽔调⾯团制成的蜻蜓饺、燕⼦饺、知了饺等。
由于制作有些点⼼时加⼊了泡打粉、酵母、臭粉等原料,故在加热成熟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制品形成不规则的⾃然形态,如开花馒头、开⼝笑、宫廷桃酥、蜂巢蛋黄⾓等。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式面点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在市场中面临着多元化的竞争。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式面点需要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从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中式面点的创新策略思考。
一、产品创新:1. 品种创新:中式面点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有包子、馒头、饺子等。
可以通过开发新品种,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入更多元化的口味和风味。
比如在包子中可以加入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制作出口感更好、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种。
2. 用料创新:传统的中式面点通常使用面粉、鲜肉等作为主要原料,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食材来创新,如野生菌类、海产品等。
不仅增加了营养价值,还能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口味享受。
3. 工艺创新: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一直比较传统,可以尝试引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如自动化生产线、精准配方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包装创新:传统的中式面点包装一般比较简单,可以考虑改进包装设计,使其更加美观、便于携带和保鲜,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二、营销创新:1. 线上营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和宣传已成为一种趋势。
可以通过开设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中式面点推销给更多人群。
2. 个性化定制:中式面点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进行个性化定制,如增加或减少馅料、修改口味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3. 小吃店创新:中式面点可以与其他小吃结合,形成特色小吃店,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如与烧烤店、火锅店等合作,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4. 品牌推广:可以通过赞助各种活动、参加展会、举办品味体验会等方式,提升中式面点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中式面点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进行持续的创新。
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打造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中式面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中式面点制作方案

创新中式面点制作方案1. 简介中式面点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食的要求不断提升,单一的传统中式面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创新中式面点制作方案是一个必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提出一些创新的中式面点制作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口感和创新的需求。
2. 创新的中式面点种类2.1. 个性化包子传统的中式包子口感一般相似,种类有限。
而现代人对于个性化的食品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可以尝试制作个性化的包子。
例如,可以将包子的馅料进行改良,增加一些特色的调料和食材,例如韩式辣白菜、咖喱牛肉、巧克力等,以丰富包子的口味。
2.2. 创意的馄饨传统的馄饨一般只有鲜肉和菜肉两种口味。
为了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可以进行创新制作。
例如,在猪肉馅中添加虾仁,丰富口感;在馅料中添加花菇和黑木耳,增加健康成分;调制特色酱料,以增加馄饨的风味。
2.3. 五谷杂粮面条传统的中式面条多以白面为主要原料,缺乏营养和口感上的变化。
而现代人对于健康和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可以尝试制作五谷杂粮面条。
将小麦面和其他谷物混合,例如玉米面、黄豆面、黑米面等,制作出富含营养和口感丰富的面条。
2.4. 创新的油条油条是中国传统的早餐食品,但常见的油条种类有限,很难满足消费者对创新口味的需求。
因此,可以尝试制作创新的油条。
例如,可以在油条中添加花生、核桃等坚果类食材,增加口感和营养;在油条中添加蔬菜,例如胡萝卜、菠菜等,增加色彩和健康元素。
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3.1. 配料选择在制作创新中式面点时,配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择新鲜、优质的食材,并根据不同口味的需要进行搭配。
同时,要注意考虑食材的相容性和口感的协调性。
3.2. 制作工艺制作中式面点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技巧。
例如,在包子的制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包子的口感松软;在面条的制作中,要注意面团的搅拌力度和时间,以保持面条的弹性。
论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

的 保守观念 , 坚持“ 走出去” 的战略。 有些风味面J 在本地可以坚持传统 , 讲 , 就是以传统食养学定性 , 以现代营养学定量分析, 二者科学结合确定
但向外推广时则需根据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 在继承 餐饮制品的配方。 配方设计过程中还需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食品研究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做到“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 东西结合 , 南北交融” 才 方法相结合 , 比如应用正交试验和相应曲面来确定最佳配方目 . 。3 2中式 能发扬光大 , 永葆生机 。 面点的创新离不开从业 ^员素质提高。饮食学问博大精深, 中外饮 、 了解 2烹饪三要素是创新的着手点 食文化 , 特别是当前国内外的饮食潮流和特点 , 并吸收借鉴, 更多更好的 烹饪原料、 工具和工艺是烹饪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烹饪原料是烹 融人到面点的创新中。面点技术科技含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专家的支 饪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 是施展技艺的素材。烹饪工具是烹饪技艺得 持 , 更需要厨师文化陧度的提高, 营养知识的普及, 养生理念的树立, 使其 以不断发展的重要的设备基础。烹饪技法是 ^ 们利用烹饪原料, 通过烹 精湛的技艺和理性的认知完美的结合起来。 饪工具来实现烹饪 目的的主要手段日 烹饪三要素贯穿于整个烹饪过程, 。 近些年来 , 我国的烹任教育如雨后春笋, 蓬勃发展, 己形成了整套烹 因此面点的创新也要从三者人手。 饪教育及研究体系, 从技工学校到中专、 大专甚至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等, 2 原料选择是创新的起点。现在流行的中式面点—般都是皮面与 无不标志着烹饪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新时代中式面点师在科研与创新 1 馅料的组合。皮料的创新离不开面团的创新, 水调面团、 发酵面团、 米粉 中, 不仅知其然, 还应知其所以然 。 面点制作技艺的传承也 从单纯的观察 面团和油酥面团是四大经典面团, 四大面团问合理变通 , 同时还可以引 模仿上升至讲授 、 、 实践 再讲授、 再实践的培训体系, 大大提高了从业人 人杂粮、 果蔬、 甚至肉类创造出新的面团和皮料。例如 , 制作烧麦时可以 员的科技水准, 给中式面 的创新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在烫面中加入猪油和适量的澄粉 , 使皮料薄而透明, 吃起来香糯适 口日 。 中式面点的创新任重而道远 ,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业 人员要坚 中式面. 点馅心用料广泛 , 不仅可以借助烹调原料 , 还可以引入烹调的调 持“ 以味为核心, 以养为基础” 的主线, 更新观念 , 不断学习, 从烹饪三要 味方法 , 口感和味型均有变化。 使 此外, 在原料的选择上还要结合传统食 素A- , Y 求真务实地去研究, - - 只有这样, 中式面点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养学和现代营养学来确定最终配方 , 做到酸碱搭配 、 荤素搭配、 蛋白质搭 扬光 大 。 配合理。总之 , 当使用新型原料 , 适 既可以实现色 、 、 形等感官上的 香 味、 参 考文献 变化, 又可满足营养均衡的要求。 .操作技法是仑 的保障。面点操作 [张北, 2 2 惭 1 】 刘新生. 面点工艺学【l 1 北京: Ⅵ 中国科学技术  ̄# -2 0.  ̄+ 09 . d, 2 ,- 技法涉及到面团和馅心的调制 、 制品的成型、 成熟等一系列工艺。 俗话说 [方元法. 2 】 关于面点创新与开发的思考l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0 , J ] . 2 71 0 2 面点制品“ 三分调制是基础 , 七分成形( ) 熟 是关键 ” 。面团和馅心调制时 (. 3 ) 要摸索投料的J 、 I 投料量、 调制温度和时间对制品品质的影响。 成型时 [ 3 惭 德, 陆鹏 4 飞等. 市售面点中铝残留量的调查田. 中国卫生检验杂 可参照食物的 几何形态 、 象形形态 、 然形态等外形, 自 采用夸张的手法移 志2 0, (: 1— 14 0 6 6 ) 13 1 1. 1 91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摘要】中式面点行业作为传统的美食文化,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挑战。
本文从市场现状、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营销策略和品牌定位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
在市场现状分析中,探讨了行业的竞争趋势和发展瓶颈;消费者需求变化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对健康、多样和便捷的需求;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部分关注产品的口感、外观和营养;营销策略调整包括线上线下营销的整合和品牌形象树立;品牌定位提升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品质保障。
最后总结了中式面点行业的发展前景、创新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中式面点的创新和完善,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式面点、创新策略、市场分析、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产品优化、营销策略、品牌定位、发展前景、重要性、发展建议。
1. 引言1.1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中式面点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外拥有了广泛的市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中式面点行业也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式面点的创新策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中式面点的创新策略包括市场现状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分析、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营销策略调整以及品牌定位提升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全面分析和思考,可以为中式面点行业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取得竞争优势。
针对中式面点行业的创新策略,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研究,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才能推动中式面点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式面点创新策略的思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满足。
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 正文2.1 市场现状分析中式面点行业作为传统的餐饮业之一,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式面点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式面点的开发与创新——以包子制作为例

A PPLICATION技术与应用140OCCUPATION2015 02浅谈中式面点的开发与创新——以包子制作为例文/尹贺伟摘 要:面点的开发与创新一直是专业从业者孜孜以求的方向。
本文以包子的制作为切入点,从面团的选择、馅心制作、造型、成熟、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面点制作过程中的举一反三和发展创新。
关键词:中式面点 开发 创新面点是中国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作为专业面点从业者,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学习,吸收借鉴,努力创新,举一反三,开发制作出更多在色、香、味、意、型、养等诸多方面都能迎合消费者需求的面点品种。
因面点品种繁多,笔者现仅以包子的制作为例,从面团选择、馅心制作、造型、成熟、色彩搭配等几个方面阐述面点制作过程中的举一反三和发展创新。
一、面团的变化面团的选择与和制是面点制作的第一道工序,中式面点面团的分类多达二十多种,并且随着新原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不断发展,面团的分类将愈加细化。
制作包子的面团通常都是发酵面团,但放眼中式面点面团的分类,结合行业实践,不难发现水调面团中的冷水面、油酥面团中的层酥面、杂粮面团、米粉面团、果蔬面团、特色风味面团等同样适合作包子的皮料。
皮薄馅大的薄皮包子就是用冷水面团作皮料;外表平平,咬上一口却见层次分明的破酥包子,其皮料是采用层酥面团的开酥原理,用发酵面包油酥面制作而成;而以杂粮粉与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合成的杂粮酵面为皮料制成的包子,即为杂粮包,具有益于健康、预防疾病、辅助调养的功效;还有以澄粉和成面团作为皮料做成的晶莹剔透的水晶包;以蒸熟的南瓜茸与面粉合成的发酵面为皮料做成的金灿灿的南瓜包;用水果汁调制面团,工艺程序考虑特殊的护色方法,制作成色泽鲜艳,营养丰富的果味包子则不失为一种新创意。
包子皮面的制作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具有特殊口味、特殊营养或特殊功能的原料,例如,可可粉、蜂蜜、茶叶粉、杏仁浆、花生粉、啤酒、莲子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论 坛150INTELLIGENCE从受众接受心理角度说,主持人一旦成名,成为受众中最喜爱的、最尊重的主持人之后,人们接受的程度,不光是话筒前和荧屏前的形象,更注重在话筒外和荧屏外的公众形象。
主持人生活在群众之中,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谈吐、举止、言行和表现,常为人们包括同事所注目。
3.1.3执着与敬业主持人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夜成名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懈地奋斗追求,逐渐被受众所认可。
3.2逐步完善体制与政策3.2.1教育培养中国的节目主持人在媒介议程的设定当中,总是把受众的参与性提得很高,而将自己的与性降得很低;节目的实现过程少不了实时的参与感。
应该让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策划、采编创作中来,了解节目的制作流程,体会节目的中心意图,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主持节目时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和节目内容结合在一起,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编导也应该有意识的给主持人发挥个性风格留出适当的空间,使主持人有积累创作经验的过程,有成长起来的用武之地。
3.2.2科学管理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有效的激励考核约束机制是选拔、使用、管理主持人面临的主要课题。
在主持人的选拔方面,应从观念上有所改变,打破过去那种重形象、轻内在;重年龄、轻阅历;重口齿、轻素养的选拔标准。
在主持人的使用方面,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对主持人进行严格考核测评管理,并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实行上岗、试岗、转岗等制度。
在主持人的管理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在考核测评、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制定出有关加强主持人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从管理、聘任、考核、奖惩和学习研讨等几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使主持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使主持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
3.2.3激励约束目前主持人队伍中特别是一些地方台的主持人,虽然大多数人能安心本职工作,但也有部分主持人由于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至使部分主持人客串现象严重,跳槽问题突出。
这一方面是主持人的职业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主持人的管理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大众传媒中处于前沿阵地的主持人,则是竞争中的主要体现者,能否有一支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能打硬仗和恶仗的主持人队伍,不仅是摆在主持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一个台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主持人终身制的推行,主持人管理者一方面应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事业心强的名主持人,进而带动一批名栏目的出现,另一方面,则对那些敬业爱岗,有突出贡献的主持人,采取特殊岗位津贴制或其它奖励形式,同时,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素质低不适应主持工作或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离职守的主持人,则采取待岗或下岗制或其它的约束机制,从而达到既培养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又提高了收视率和本台知名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结论:在众多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主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由于我们独特的媒体生态环境,他们不得不面对像下岗工人一样的窘境。
主持人要科学的发展,除了要具备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即文化、心理、语言等修养外,还应有积极健康的媒体生存环境,既然媒体负有培养受众的使命,对自己主持人的培养就更加义不容辞了。
我们期待能够早日实现主持人置身发展与媒介发展的平衡。
参考文献:[1]《时代的明星——漫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徐德仁、施天权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主持人8》系列丛书 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成功的品牌管理》张继焦、帅建淮编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4]《白谦诚访谈录》,央视国际网站[5]毕一鸣:《播音主持人艺术专业教育忧思录》,《传媒观察》2004年第8期,第39页。
中式面点的创新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左 旦摘 要: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业,中式面点创新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因为中式面点创新不仅可以为饭店、宾馆、酒店稳定客源、带来利润,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饮食营养的需要,这一课题亟待上升到又一新的高度。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开发思路,供有志之士研究参考。
关键词:中式面点 创新与开发一、中式面点创新的内涵创新的内涵指在世界上首次引入新东西、提出新概念、制造新变化,其中,“新”指在结构、功能、原理、性质、方法、过程等方面的、首次的、显著性的变化。
创新的外延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
中式面点的创新主要指的是技术创新。
中式面点技术创新是指在中式面点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工具)等,创造出了与原有中式面点品种有着不一样风味特征的具体中式面点品种。
二、中式面点创新的潜力(一)制品客源广泛是中式面点创新的前提保障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因此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中式面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式面点不仅指各种面粉制品,同时也包括各种杂粮及米类制品,它和烹调菜肴组成了人们的进餐食品,也可离开菜肴人 文 论 坛151INTELLIGENCE独立存在。
可以讲,在正常进餐情况下,人们一天也离不开面点制品。
所以说,中式面点的制作与创新具有广泛的客源基础。
(二)原料经济实惠是中式面点创新的物质基础中式面点食用可口、易于饱腹、风味各异、品种繁多,能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其制品所用的主料是人们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粮食类原料: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而且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就为中式面点的制作和创新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使其维持低廉的成本和售价,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三)人员素质提高是中式面点创新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饮食生活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认为吃喝是生活中的腐败,而是人们生存与健康的保障,饮食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近些年来,我国的烹任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己形成了一整套烹饪教育及研究体系,从技工学校到中专、大专直至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等,无不标志着烹饪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新时代中式面点师在科研与创新中,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他们带徒的方式也从单纯的观察模仿上升至讲授、实践、再讲授、再实践的培训体系,大大加快了学生掌握技术的速度。
平均文化水准的提高,给中式面点的创新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四)制作发展缓慢使中式面点创新具有更广阔空间中国烹饪在世界饮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但这仅是对中国烹调技艺及个别特色风味小吃而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式面点技术仍处于缓步发展状态,中式面点制作的工业化程度、中式面点的营养搭配以及特色风味中式面点的研制等仍落后于饮食发达国家。
我国中式面点的制作,历来是师傅带徒弟、传统手工作业,而师傅传授技艺又受到传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陋习的影响,往往是技留一手,使得中式面点发展缓慢。
因此,中式面点的创新具有起点低、道路广阔的特点。
三、中式面点创新的思路(一)皮面制作的改良现在流行的中式面点一般都是皮面与馅料的组合。
一是调味后能单独食用,如:各种不加馅的糕类,中式面点中的皮面,馒头、花卷、米团类等,二是包馅后食用,皮面所起的作用是:使馅心隔层受热、汁浓而味长。
皮面的改革在中式面点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1、具有特色风味的原料的掺和。
中式面点皮面的制作,可适当加进一些具有特殊口味、特殊营养或特殊功能的原料,以开拓中式面点的制作范围,例如:皮蛋粉、茶叶汁、牛奶、豆浆、巧克力、鲜笋汁、核桃仁、花生粉、啤酒、蜂蜜、松仁粉、莲子粉等。
这些原料的熟制品食用后一般都有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的特点,有的还有提神健脑等功效。
2、水果的利用。
水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除了对膳食构成起辅助作用,使其营养成分更加完善合理,从而提高食物的生理价值外,还具有独特的祛疾治病的功效。
用水果制作中式面点,前人有之,一般是在糕点排中和蛋糕的表面起装饰作用。
而利用水果汁调制面团制作中式面点则不失为一种创意。
(二)馅料制作的创新馅料的创新是中式面点变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目前,中式面点馅心在口味上一般是以咸鲜味、甜味为主,其它味型只占很少的比例;在原料的选择上是有限的,常用的原料,主要是猪、羊、牛肉、蛋品、豆制品和一些时鲜蔬菜、果品,对于水产品的利用,也只限于蟹黄、鱼籽、虾米等个别品种。
相对烹调菜肴而言,中式面点的馅料制作,无论从原料的综合利用,尤其是高档原料的使用,还是各种调味味型的变化,都远远处于不饱和状态。
因此,我们应借助现有的经验,对中式面点馅心的制作做一些调整。
1、广泛利用烹饪原料。
中国烹饪之所以闻名于世,其所用原料的广泛性是一重要因素,作为中式面点的馅心原料,只要可食性的均可使用,上至山珍海味,下至野菜家禽,都能做成味美的中式面点。
2、借助菜肴调味方式制馅。
中式面点馅心制作,除了设法保持原料本身具有的个性美味外,还能吸收烹调菜肴的味型变化,如家常味型、酸辣味型、麻辣味型、鱼香味型、荔枝味型和怪味型,还能利用特殊的香料开拓味型,如五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酱香味型和烟香味型等等。
(三)中式面点造型及其它方法的创新1、中式面点造型的翻新。
中式面点的形状,主要是利用主粉料的自然属性所制作的面皮来表现的。
自古以来,我国中式面点师就善于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鸟兽、鱼虫、瓜果等,从而增添了中式面点的感染力和食用价值。
纵观面食美点,尤其是筵席精点,无一不是味与型的完美结合。
中式面点造型的翻新还可以在各种器皿、饰物及用具等贴近生活的物品上进行研究。
如:仿书本制作点心,给人一种书香门第、文化高雅的气氛,可以用蛋类面团做成薄饼状,喝酒之后,一人一张悠闲自取,仿佛翻书一般,抬手之间,精神和物质双丰收;可以用琼脂、明胶制作一副象棋盘,上面配备车、马、象、仕、炮等可食性棋子,使人在食用时心情舒畅,谈棋论道,享受饮食以外的乐趣。
2、中式面点制作中色彩的调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食品色、香、味、型的要求越来越高。
食品的色、香、味、型不仅能使人在感官上享受到真正的愉快,而且还直接影响着食品的消化吸收。
目前,中式面点的色泽变化,远远不够丰富多彩,一般只有白色、金黄色等几种单调色在起主导作用。
中式面点色彩运用的典范首推苏式船点,那些用米粉制作的五彩缤纷的花鸟虫鱼,诱人嘴谗的瓜果鲜蔬,无一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中式面点师应挖掘和借鉴传统的饮食配色艺术,将其制作手法及色彩运用到各类面团制作中去,以弘扬中国的面食文化,开拓中国的面食市场。
3、讲求营养科学,开发功能性面点品种。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食品具有三项功能:一是营养功能;二是感官功能;三是生理调节功能。
而功能性食品即是指除营养(一次功能)和感官(二次功能)之外,还具有调节生理功能(三次功能)的食品。
依据以上所述,功能性面点可以被定义为:“除具有一般面点所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面点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