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docx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圆形》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圆形》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圆形》及教学反思(精选9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圆形》及教学反思篇1活动目标: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幼:我拿的镜子,幼:我拿的铃鼓,幼:我拿的盘子……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他们都是圆圆的。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二、感知圆形的特征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幼:圆圆的,幼:边缘是光滑的,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幼:碗、盆,球、掉灯……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
(引导幼儿说)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四、做圆形标记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圆形教案吧。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
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幼:我拿的镜子,幼:我拿的铃鼓,幼:我拿的盘子……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他们都是圆圆的。
(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幼:它像盘子,幼:它像太阳,二、感知圆形的特征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认识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认识圆形》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特点。
2. 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法画出圆形。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圆形的图片2. 工具准备:纸张、颜料、画笔、圆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圆形是什么,同时鼓励幼儿描述圆形的特点。
2. 活动1:圆形的观察a)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体,并鼓励他们用手指或眼睛追踪圆形的边缘。
b) 让幼儿互相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圆形物体,并让他们模仿这些圆形物体的形状。
c) 引导幼儿讨论圆形物体的共同特点。
3. 活动2:用简单的方法画圆形a) 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张、颜料和画笔,引导他们尝试用简单的方法画圆形。
b) 提供一些画圆形的技巧:例如用圆规画圆形、用手指或画笔在纸上画旋转的圆圈等。
c)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观察和比较他们绘制的圆形。
4. 活动3:圆形的游戏a) 引导幼儿表演关于圆形的游戏,例如“跳圈圈”、“画圆形比赛”等。
b) 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圆形知识。
c)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加入新的规则或创造新的玩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5.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圆形的特点和认识,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认识圆形为主线,通过观察、绘画和游戏等活动,全方位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充分准备了相关素材,并且在活动设计上注重了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和互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们对圆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后反思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引导幼儿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圆形以及其他形状的方法。
同时,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互动,了解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更多圆形物体,并引导他们将这些观察拓展到其他形状的认知上。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形》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形》一、教学内容《认识圆形》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圆形的特点,培养幼儿对圆形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描述圆形的特点;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球、硬币、瓶盖等)、画有圆形的卡片、磁性圆形贴纸、圆形教具盒等;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磁性圆形贴纸在黑板上展示圆形,讲解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有圆形的卡片,让幼儿用彩笔在卡片上找出圆形,并在圆形上贴上磁性圆形贴纸。
4.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5. 个人创作(1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以圆形为主题的画。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2. 在圆形周围写出圆形的特点,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3. 在另一部分黑板上展示幼儿创作的圆形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把它们画下来,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圆形特点方面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形状的特点,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小班科学《认识圆形》教案反思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圆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圆形的物体?”比如硬币、盘子、气球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形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形的基本概念。圆形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所有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车轮、按钮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形物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形的特点和识别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围绕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在讨论中较为内向,发言不积极。为了鼓励这部分孩子,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讨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圆形》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幼儿能够:1.发展空间观念,感知圆形特征,培养形状识别能力;2.提高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3.增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画、拼等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4.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幼儿在探索圆形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以上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对幼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了解其特点和属性。
2.练习用手指、小球、手绘等方式画圆形。
3.提高幼儿园小班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圆形图案、圆形物品、废旧纸张、颜料、笔、毛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展示有关圆形的图片、物品,让幼儿围观并尝试解释。
2.教师表达对幼儿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期待。
2. 学习过程(20分钟)1.教师将废旧纸张剪成圆形,为幼儿提供红、黄、蓝等颜料,让幼儿动手涂色。
鼓励他们根据个性化需求自由发挥,喜欢何种颜色可以涂在废旧纸张上。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奉球游戏,旨在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
游戏中涉及到圆形的概念,先让幼儿去摆弄玩具圆珠笔、花环等物品,慢慢地引导幼儿认识圆形的本质特点。
3.教师提供给幼儿绘制圆形的工具,包括医用棉签、毛球等物品,让幼儿去耐心体验圆形的画法。
挑选幼儿一人上去画,其它小朋友参与观看、指导,例如指正、逐渐把线型加粗等。
3. 教学总结(5分钟)1.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圆形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告知幼儿圆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用跑车、冰淇淋、饼干等常见事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师为幼儿颁发画圆形笔迹比赛的荣誉证书,并对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表达慰问和肯定。
四、课后家长引导1.鼓励幼儿在家中又尝试画圆形,获得绘画的情感愉悦感。
2.鼓励幼儿感兴趣者购买比奇堡奥特曼变身零度等玩具,让他们获得更多好玩的体验。
3.提供消费品黑科技选购建议,例如跑鞋选购技巧、新款汽车推荐等。
五、反思1.本次教学活动的设想结合了幼儿园小班学生特点,样式多元、操作过程简单。
2.在课程的延续性方面,提醒编写教案的同行们注意在后续教学环节对圆形的运用情况进行加强展开深入学习。
3.积极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赋予他们发现、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提升教学的本质质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圆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概念,掌握圆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硬币等)、画有圆形的卡片、磁性白板、圆形教具模具。
学具:画纸、水彩笔、圆形贴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球、饼干、硬币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引导幼儿关注圆形的特点,激发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画有圆形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幼儿说出圆形的特点。
如“圆形没有角,边是弯弯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幼儿的画法。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贴纸、剪刀、胶棒,让幼儿将圆形贴纸剪下来,贴在画纸上。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如何将圆形贴纸贴得更整齐、美观。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画的圆形,讨论圆形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画有圆形的卡片。
2. 在白板上写出圆形的特点,如“没有角,边是弯弯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圆形,并用剪刀剪下来。
答案:画纸上的圆形图案。
2.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答案:球、硬币、饼干、钟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了圆形的特点,学会了识别圆形。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圆形篇一:《认识圆形》小班科学《认识圆形》(数学活动)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以无意记忆为主,游戏和自主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如果还是单纯的让幼儿认识圆形,他们会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并了解圆形及其特征,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研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1、认识圆形,初步了解圆形的特征2、能尝试自己找到圆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重点 :认识圆形活动难点: 了解圆形的特征,并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圆形活动准备:纸箱一个、各种圆形的实物(纸箱内摆放若干,活动室周围环境内摆放若干)、画有圆形的画纸、彩笔、各种图形的卡片(人手一份)、白纸人手一张(打好圆形的小点)、小纸盒每张桌子一个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1、教师出示“魔法箱”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法箱,你们想知道他都能变出什么东西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教师摸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3、请幼儿上来摸出物品,并说一说它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它像什么?二、基本部分(一)寻找圆形,了解圆形的特征1、请幼儿自己观察活动室周围环境找出圆形,要求用“我找到的**是圆形”来回答。
教师:现在魔法箱把剩下的圆形物品藏进了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快去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找的最快。
(完成游戏后请幼儿将找到的圆形物品送回魔法箱)2、请幼儿自己在图形学具中找出圆形。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在这些图形里面找出圆形放在自己跟前,将其它的图形放进桌上的纸盒里。
(二)观察圆形,总结特征。
1、在逐次的观察中了解圆形的特征:它是圆圆的,没有棱角2、教师用儿歌小结:小圆形,圆又圆,没有角,围一圈,像皮球,像饼干,小朋友们都喜欢三、结束部分(一)、做圆形标记1、教师示范操作沿标记撕下圆形教师:现在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找到圆形,把它沿着这些小点把圆形撕下来,然后再撕下的圆形的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做一个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仅供参考用途,所载资料皆来自整理,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认识圆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圆形教案 (附教学反思 )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圆形教案吧。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
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
也会不好。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
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情境,形物品。
:(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小朋友来一箱子的玩具,你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它是什么 ?
幼:我拿的子,
幼:我拿的鼓,
幼:我拿的子⋯⋯
:你了什么?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都是的。
(引出形一。
)
:(出示一形的)提:它像什么?
幼:它像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形的特征
:小朋友自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的,
幼: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点)
:一,你哪些西也是形的?(鼓励幼儿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到的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
(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
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是圆形的”。
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
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
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
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