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方主要美学观念

合集下载

3 西方主要美学观念

3 西方主要美学观念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
1 美是和谐。 提出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2 美在效用(合目的性)。 提出者:[古希腊]苏格拉底。 3 美是理式(又译作理念等)。 提出者:[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 篇》,美的(现象) : 年轻漂亮的小姐, 黄金,恰当。美(本质) :美是难的。
美是理式
柏拉图的三个世界 理式世界(神的世界,最美,主观) 现实世界(神创造的世界) 艺术世界(人创造的世界) 三个世界的两层关系: 理式世界创造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距离(朦胧美,超脱美) 提出者:[瑞士]布洛 11 美在移情 提出者:[德国]立普斯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二)
4 美在秩序(注重整体与适中)。 提出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5 美在感性。 提出者:[德国]鲍姆加登。 6 美在形式(纯粹美:非道德,超功利)。 提出者:[德国]康德《判断力批判》 美是道德的象征(依存美)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三)
7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提出者:[德国]黑格尔。并认为美学是艺 术哲学。 8 美是生活(美在客观)。 提出者:[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9 美在关系(美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提出者:[法国]狄德罗

西方传统美学范畴

西方传统美学范畴

西方传统美学范畴一、优美优美,又称秀美,是一种柔性的,偏重于静态的,最浅显、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美,类似于我国传统的阴柔之美。

是美的一种最普遍的现象形态,是指外观形式与潜在内容达到均衡和谐的审美对象。

是人们在实践中最早发现和认识的美,在古代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

优美的特点是:主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状态。

优美的事物或现象在形式上表现为:从色彩上表现为明快、华丽;从形体上表现为小巧、细腻、光滑;从声音上表现为委婉、安静等;综合上表现出柔媚、秀雅、和谐等。

其中最根本的特征是和谐。

由于和谐,优美极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欣赏,它给人以轻松愉快、宁静和悦、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

优美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1、自然领域的优美,偏重于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外在形式。

以色、形、光、音、质等各种的组合关系,体现天然形成的和谐完美。

如色彩的和谐统一是自然界优美的突出表现。

风和日丽、春风细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等都显示出和谐的美,都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

杜甫吟咏祖国山川景致美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绘了一幅色彩和谐的自然图景。

再如,形状的和谐统一。

在无机自然物中,和谐与统一往往体现在它的机械的组织性上,如平稳、圆形、均匀、对称等。

自然事物的优美还体现为形式的多样统一。

2、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社会生活中的优美,虽然也经常涉及到对象的形式因素,但内容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看去无何等的威压,无何等的狂暴,无何等的冲突,又无何等的纠纷,只是极自然地、极和柔地,却又极庄严地、仿佛明月浸入一般地有一种适情顺性的情趣。

”这种境界、这种美,就是优美。

在人们的是常生活中,常常可见到优美的表现。

它集中地表现在社会的主体——人的动态的行为、思想及静态的产品上。

如社会清平和谐、国泰民安是优美,家庭和睦、长幼有序是优美,校园文明向上、尊师爱生是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优美。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1. 实用性:西方现代美学注重实用性,即强调艺术作品的功能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建筑、工业设计等。

2. 自主性: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和自主创造,反对传统的约束和规范。

3. 实验性:西方现代美学鼓励艺术家进行实验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

4. 反抗性:西方现代美学批判传统的艺术观念和体系,强调艺术家的独立自主和反叛精神。

5. 个性化: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特性,注重艺术作品的个性化表达和风格特征。

6. 观念性:西方现代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观念性和思想含义,认为艺术不仅是美感的表达,更是文化和社会意义的体现。

7. 视觉化:西方现代美学注重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体验,强调感官的直观和情感的共鸣。

西方美学概述

西方美学概述
2.2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 阿尔伯蒂 1.自然-数-艺术
自然给与人以天资、禀赋这些神圣的、极为有用的特性,但人们必须在向自然学习和模仿中才能成为大师。 人认识自然是以数学为手段的。提出著名的平行透视体系
2.最伟大艺术作品不是巨制,而是istoria(历史)丰富性、高贵性、抓住人物特征, 表现人物灵魂和情感
4.艺术起源说
艺术起源有两个原因“模仿”和“音调感、节奏感”后者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中的一种生理功能。多 元论,有天才的性质。
1.古希腊古罗马哲学
1.5郎吉弩斯和普洛丁美学(希腊化时代) 郎吉弩斯与《论崇高》 1.崇高风格的美
崇高是一切伟大作品所共同具备的一种风格,也是衡量伟大作品的一个尺度。是一种格调高昂,矫健豪 迈的文体。
3.近代美学
3.3 18世纪德国美学 鲍姆加通
(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这一事件被美学史认为是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1.Aesthetica的内涵及意义
“Aesthetica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类理性(analogi rationis,拉丁语)的思维 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托马斯·阿奎那 1.美的三个要素 2.美与善的区别 3.人与美
现实世界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美都根源于上帝,上地势最高的美。和谐=鲜明-完整 善涉及欲念,而美只涉及认识。艺术与道德也是有区别的。 只有人才能具有美感,动物不能。人之所以有美感,还在于爱。人创造艺术,也是为了美的缘故。
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学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 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1.古希腊古罗马哲学

西方美学思想简介

西方美学思想简介

西方美学思想简介毕达哥拉斯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一公元前475),古希腊早期第一个美学家。

毕达哥拉斯一生收徒讲学,创立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美学思想方面,毕达哥拉斯没留下什么著作,他的美学言论主要是由他的门徒陆续转述并记录下来的。

与中国早期美学家截然不同,毕达哥拉斯从美学探索之初,就瞩目于美的本体存在。

它意味着西方美学从—开始就不曾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融洽统一基础上把主客体的关系及其规律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是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对峙冲突基础上把研究美的本体存在的规定性及其如何去确定这种规定性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也就开了西方古代美学的本体论研究的先河。

具体而论,毕达哥拉斯认为,在自然界众多现象之中,统摄一切的本体不是某种具有质的规定性的物质,而是缺乏任何质的规定而又渗透到所有物质中的一种属性——数。

这种基本看法也影响了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

他指出:美就是和谐。

“什么是最智慧的?——数。

”“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凡是合乎理想的数量关系的,诸如图形、球形、合于“黄金分割段”的长方形,才是美的。

毕达哥拉斯把美是和谐的看法推衍到音乐、雕刻、建筑、人体的研究中,探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能够产生美的效果,归纳出一些经验性的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整个宇宙而不是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诸天音乐”或“宇宙和谐”的概念。

毕达哥拉斯还把美是和谐的看法应用于审美欣赏的研究。

他提出“小宇宙”类似“大宇宙”的看法。

心灵既然也是一种建筑在数量关系上的和声,就不能不具备一种内在的和谐,因之当外在的和谐(大宇宙)发生震动的时候,作为内在和谐的人的心灵(小宇宙),就必然要产生共鸣。

这就是所谓“同声相应”。

总的来看,毕达哥拉斯的美是和谐的看法体现了古希腊的审美理想。

从数量关系去寻找美的本体,也找到了形式美的一些规律。

在西方美学史中,他的美学思想对柏拉图、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苦心探索形式美奥秘的美学家,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西方美学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审美观念。

在西方美学中,审美观念是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涉及到人对美的认识、理解和赏析。

西方美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认为美是一种由个体感知和反应的心理状态。

人们通过感官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形成对美的主观认知和感受。

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个人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审美标准。

西方美学对于美的判断和评价有一定的标准和准则。

首先是形式美的标准,即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否合乎规律和比例。

西方美学认为,作品的形式要有对称、均衡和谐调等美学原则。

其次是情感美的标准,即作品能否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情感美要求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并且触动人的情感深处。

最后是理念美的标准,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哲学观点等是否具有深度和内涵。

理念美要求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第三,审美价值。

西方美学对于美的价值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同和赞赏。

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和标准。

然而,西方美学也提倡一种普遍的、符合人类共性的美的价值观。

例如,西方美学强调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价值,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关注人的尊严、人类情感和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的来说,西方美学基本原则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同时也具备一些普遍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西方美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情感上的共鸣和意义上的深远,同时也强调人的尊严、人类情感和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这些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艺术、文化和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西方美学家的美学思想.doc

西方美学家的美学思想.doc

我们仰望康德,而康德仰望星空。

我们仰望康德,而康德仰望星空。

康德的晦涩艰深的书很少人能读得透,康德的这句话却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因为这句话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味隽永,无疑于康德思想的点睛之笔。

对于总喜欢把话说得让凡人听不懂的康德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

德国古典哲学家中,黑格尔是一个美文家,他的《精神现象学》的绪言声情并茂,几乎可以摘出来当散文诗读,至于他的《美学讲演录》,加上朱光潜先生的译笔,读来更是引人入胜,黑格尔的三段式逻辑仿佛如渔人之舟,载着你行桃花溪上,渐入胜境。

因此,在那个思想大师辈出的古典哲学时代,康德尽管比黑格尔出道很多年,也很快成为学术圈中的佼佼者和贵妇人沙龙的座上客,但是,他对当时德国思想的影响,却远远比不上黑格尔,但是,黑格尔死后不久,就已经风靡,形成了青年黑格尔学派,马克思就曾经是一位青年黑格尔者。

而康德早已作古多年,却依然没有红起来,身后名仍像他生前的身影一样寂寞,在黑格尔巨大的身影掩映下,以至于叔本华等不得不大声鼓与呼,为康德争得一席之地。

康德的寂寞也许与他文字的艰深有关吧,中国的哲人孔子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有多少思想,也许就是因为其言之不文,而永远从思想史的星空销声匿迹了。

不过,还有句古话,叫是金子就会发光,康德的思想是块金子,因此,当黑格尔那笼罩一切的光辉渐渐退隐,康德终于像一颗被重新发现的新星一样从天际放射出清辉。

柏拉图瞧不起诡辩家,哲学家瞧不起修辞家,他们觉得逻各斯或者真理才是历史的本体,然而,历史却往往不是由思想的逻辑而是有语言的力量推动的。

也许在康德的著作中再也找不出一句话像这句话这样漂亮,也许这句话最恰当地写照了康德上下求索的思想的一声,因此,在康德死后,人们把这句话作为墓志铭,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在康德身后百余年之后,这句话已经随着康德的思想不胫而走,传遍全世界,成为所有思想者或者伪思想者的口头禅,前些年,在纪念康德诞辰200周年之际,康德的画像甚至登上了都市小报,与那些搔首弄姿的娱乐明星争奇斗艳,但是,在我们人云亦云地重复者这句话并以此故作高深状时,也许很多人只是把它当成口头禅,而从来没有静心考量,康德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又为什么把星空和道德律相提并论?其实,不仅一般公众,就是那些以康德的哲学事业为业的哲学家们,对这句话也早已不求甚解,而且,对于这句话,所关心的大致也只是其后半句,即心中的道德律,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正身诚意修身治家最后平天下,为人类道德立法,至今仍是很多哲学家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因此,康德的关注的道德律是容易理解的,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是反观内心之作,第二批判的主旨就是指向道德律,他是想在理性升帐、上帝退位之后,为人类建立能够与上帝的契约相当的道德律令。

(完整版)西方美学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四)
10 美在距离(朦胧美,超脱美) 提出者:[瑞士]布洛 11 美在移情 提出者:[德国]立普斯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
1 美是和谐。 提出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2 美在效用(合目的性)。 提出者:[古希腊]苏格拉底。 3 美是理式(又译作理念等)。 提出者:[古希腊]柏拉图。《大希庇阿斯 篇》,美的(现象) : 年轻漂亮的小姐, 黄金,恰当。美(本质) :美是难的。
美是理式
柏拉图的三个世界 理式世界(神的世界,最美,主观) 现实世界(神创造的世界) 艺术世界(人创造的世界) 三个世界的两层关系: 理式世界创造现实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西方主要美学思想(二)
4 美在秩序(注重整体与适中)。 提出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5 美在感性。 提出者:[德国]鲍姆加登。 6 美在形式(纯粹美:非道德,超功利)。 提出者:[德国]康德《判断力批判》 美是道德的象征(依存美)
西方主要美学思想(三)
7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提出者:[德国]黑格尔。并认为美学是艺 术哲学。 8 美是生活(美在客观)。 提出者:[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9 美在关系(美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提出者:[法国]狄德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