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病例分析 2012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

身体外寒内热怎么治?大青龙汤案例分析2015年12月13日案例,睡觉的时候关空调冻着了,现在感觉身体发热,但是摸的话体温很正常,应该是还没打出来,头也不疼,但是肚子有些坏。
就是感觉身体在发热。
以前发烧的话不输液好不了,你这有啥好办法没?这是病人的描述,然后电话问诊,病人没有恶寒的表现,就是感觉内热,睡觉前空调温度高,睡觉时关的空调,身体受寒后毛孔突然关闭,内部的热散不出来,十分标准的大青龙汤症。
很准确。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原方原量,开2剂,一切都不会有问题,大青龙汤很猛,容易出问题,但只要辩证准确,基本一剂就能解决问题。
前几年伤寒的多,大青龙汤症经常遇到。
zui近几年瘟病多,基本没有遇到过,这个案例我交代的也十分清楚,服药后只要出汗,药就不用再吃了。
是一定不要再吃。
这一点记住了,曹颖甫经方实验录里面有惨痛的教训。
有一个病人服药后,汗出,病康复了大部分,接着把曹颖甫开的2剂大青龙汤吃完,后面人就死了。
病人去抓药,遇到麻烦了,因为我给的麻黄量很大,桂枝量小,药店要求改动药方。
我不同意,我的习惯药方不允许改动,你要改动就不要吃,我宁可退钱。
药店要求将麻黄改小,意思是麻黄量小于桂枝,大青龙汤出问题就出在这里,麻黄是开汗孔的,石膏会制约麻黄的发汗作用。
比例应该是2比1.石膏比较重,用量大,麻黄用得少,则发汗力完全被石膏压制,这边你加大桂枝的量,石膏清理出的热,桂枝加大力量向外推,麻黄开不了汗孔,等憋到一定时候,突然开闸放水,大汗就止不住,这是大青龙导致重大事故的根源。
昨晚睡觉之后出了汗,确实不是大汗。
现在已经不发热,感觉没问题了,就是头稍微有点疼,不需要继续服了吧?一副药只喝了一次,见效好快。
——这是病人31日早上8点半的留言。
嘱咐病人第二煎再喝半剂,其他扔掉即可。
大青龙汤麻黄和桂枝的比例,麻黄和石膏的比例十分关键,你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整,但是原来的比例zui好不要有原则性的改变。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治咳嗽医案
大青龙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咳嗽的方剂,其具有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以下是一例医案,介绍了大青龙汤治疗咳
嗽的具体情况:
病例,患者,男,45岁,主诉咳嗽已有一周,咳嗽声音低沉,
咳痰较多,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舌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为热痰
壅肺型咳嗽。
病人咳嗽声音低沉,痰色黄白,伴有发热、口干咽痛
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均表明有热痰壅肺的证候。
治疗方案,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给予患者大青龙汤治疗。
大青龙汤是一味清热化痰的经典方剂,适用于热痰壅肺型咳嗽。
方
剂组成包括黄芩、半夏、生姜、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化痰、止咳
平喘的作用。
治疗结果,患者按时服用大青龙汤后,咳嗽症状逐渐减轻,咳
痰明显减少,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周的治疗,
患者咳嗽基本消失,舌苔转为薄白,脉象平和有力。
总结,大青龙汤在治疗热痰壅肺型咳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对于伴有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对于具体的病情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这个医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经方研读】大青龙汤

【中医经方研读】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甘草炙6g 杏仁6g 石膏18g 生姜9g 大枣6g温水煎服,取微汗【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痛,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之功居解表剂之冠,故一服得汗者,应停后服,以防过剂。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shun),此为逆也。
(3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辨证提要】此为伤寒表实兼郁热烦躁的证治。
外感风寒之邪,闭郁肌表,故见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等伤寒表实证,邪实于表,郁而化热,则烦躁不安。
故本证与麻黄汤证比较,表寒实见证相同,而多里热烦躁一证,故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生石膏清解郁热。
第39条论太阳伤寒兼里热轻证。
脉由浮紧转浮缓,症状由身疼痛变为身重,且时有减轻,说明寒邪郁滞不甚,若感邪较重,郁滞较甚,则脉应浮紧而身疼痛,若感邪较轻,郁滞不甚,则脉缓,身重。
【疑难分析】大青龙汤证,38条、39条为何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一云“伤寒脉浮缓”?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乃互文见义的手法。
其伤寒、中风,是揭示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来路,即无论是伤寒,中风,依一定条件,均可发展为大青龙汤证。
其脉浮紧、浮缓,与个人体质禀赋,身体体质有关,与感邪轻重,亦有直接关联。
感邪较甚,多为浮紧脉,感邪较轻则可见浮缓脉,临床只要符合表寒里热病机,证见发热恶寒,无汗,烦躁,头痛,身痛者,即可诊断为大青龙汤证。
如何理解大青龙汤证“身重”的病机?原文39条指出大青龙汤证有时会出现“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这是大青龙汤证“身疼痛”的变局,属寒郁肌表,汗不得出,气滞不畅所致,因其郁闭较38条大青龙汤证轻,故身不痛,但重。
大青龙汤讲解分析

大青龙汤讲解分析第一个有麻黄,麻黄呢,它是宣肺,所谓青龙,我们讲的青龙讲的就是麻黄,麻黄颜色是青的。
吃麻黄下去以后,肺主全身的皮肤毛孔,所以肺主皮毛,所以麻黄一下去之后,毛孔就会打开,可是你光靠麻黄打开来皮肤毛孔的时候,那个汗不会出来,所以一定要有桂枝来辅助。
桂枝,中医的观念里面是解肌,肌肉上面的问题哈,认为这个要用桂枝,所以病如果在肌肉上面,我们用桂枝下去,肌肉的汗液——津液呢,有了桂枝以后就会被桂枝推到皮肤下面,顺着毛孔出来。
那我们用桂枝的时候,所以桂枝麻黄用在一个方子里面的时候,如果你不加其它的药,病人感冒好了,可是呢一定会脱水。
病人会脱水。
梁冬:哦,因为桂枝把它排出来了。
倪海厦:对,排出来了。
所以它会加了生姜和红枣,生姜呢,它本身颜色是黄的,哈,它入胃,在胃里面。
梁冬:对,因为它颜色是黄色的。
倪海厦:所以过去我们恶心啊,那个孕妇怀孕的时候,妊娠期间的恶心很重,我们讲,要用干姜啊,生姜,哦~,黄色它能够温胃,能够补胃的津液。
红枣呢,它是大枣,也是色黄的,哦~。
它也是能够补胃里的津液。
因为病人胃口没有了,胃口没有我们要让他胃气恢复,胃的蠕动恢复,所以我们用生姜,红枣用在一起。
那我们用麻黄的话,在经方里面,大家如果有兴趣,听众里面,朋友里面,如果有兴趣研究经方的,你会发现到很奇妙,只要用麻黄的时候,就一定配合了杏仁在里面。
为什么?因为杏仁颜色是白的,中医认为色白入肺,所以把肺的津液补足,所以你麻黄一下去的时候,如果没有杏仁的时候,肺里面干枯掉了,哦~肺好像天上的云一样,那肺一干枯掉,万里无云,那热都热死了,辐射线,紫外线什么都进来,那肺里面一定要有津液。
好,所以我们在用麻黄的时候,配合了杏仁在用的时候,比如说,麻黄跟杏仁一定是等量,比如说我们麻黄用两钱,杏仁就用两钱,麻黄用三钱,杏仁就用三钱。
在麻黄、杏仁比例剂量上控制得很好的话,你麻黄用得多,也不会伤到肺的津液,因为和杏仁,一攻一守。
那石膏呢,这个药很重要,这就是温病和伤寒家最大的差异在这里。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由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关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只有三条,又加后世医家对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视为竣剂,畏之而不敢用。
因此大青龙汤的应用上的普遍性和临床上的卓效性,鲜为人们所了解。
近几年来(1985年以后),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不管是《中医方剂学》,仍是《中医内科学》,都没有把大青龙汤看成一大主方,在书中作必要的论述和临床应用的推行。
最多只是是像《方剂学》那样,作为麻黄汤的加味方,附於麻黄汤条后。
关於仲景书中对於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此刻仅有的三条是:《伤寒论》第38条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烧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假设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
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又此书第39条为“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在那个地址咱们略去传统性诸家对《伤寒论》中两条开端所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和“伤寒,脉浮缓”谓当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随称大青龙汤为治风寒两伤、营卫俱病的无谓之词,而着重研究投与大青龙汤的主证。
显然,脉之浮紧、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都不是大青龙汤的主证。
关于外感病来讲,从第38条中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项作为主证,那么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所据脉证,而上述四项,一项未备。
对此很多医家作了许多揣测。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山田正珍氏和我国的陆渊雷先生,都以为在第39条中投用大青龙汤必然都具有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文中不载是意在简化文字表达,或举出药方名那么主证可知而略去的。
因此,以为外感病投用大青龙汤的必备主证,山田氏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而陆渊雷先生独以为:发烧、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证,而多口渴一证。
读了大村光明氏的《大青龙汤管见》,此文发表于日本《汉方临床》第24卷第9期表达了应用大青龙汤(提纯剂)治愈者六例,以驳斥成都中医学院所编的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投用大青龙汤时必需具有要紧病症的说法。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大青龙汤及其医案方剂:大青龙汤组成: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服法: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证;本方以麻黄汤为基础,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为发汗峻剂。
重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臣以桂枝辛温解肌、石膏甘寒清热;佐以杏仁宣肺平喘,姜枣草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除里热之效。
(一)《伤寒论》中,有两条原文叙述了大青龙汤的适应症状。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两条原文所叙症状,稍有差距,甚为矛盾。
如,脉浮紧与脉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而乍有轻时。
前人多解释此证乃风寒同病之互文,又或“溢饮”之证治。
但刘老觉,这些均未从太阳表证的发展情况探索变化,从题外另立名目,此与仲景原意背道而驰。
在伤寒注家中,唯尤在泾先生慧眼超群,分析精巧,堪称绝妙。
先生言:伤寒脉浮缓,脉紧去而成缓,为寒欲变热之证…伤寒邪在表则身疼,邪入里则身重,寒已变热而脉缓,经脉不为拘急,故身不疼而但重。
其脉尤浮,其邪气在或进或退之时,故身体有乍轻乍重之候也。
先生把麻黄汤证到大青龙汤证的临床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失仲景之原意。
(二)1942年,刘老遇一张姓患者,男,18岁。
冬日感寒,五日不得汗,至第六日,突发烦躁,坐卧不安,以手抚其肌肉则灼热如炙,皮肤反干燥无汗,二便尚可。
脉浮紧,苔薄黄润。
由于病情较重,刘老请其老师王志远先生指示证治之法。
先生诊视完毕后,言:此证本为无汗表证,如早投麻黄汤,则一汗而愈。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大青龙汤证【原文】太阳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
(38)大青龍湯方麻黄六雨(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滅二升,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释义】本条论述伤寒证兼内热烦躁的证治。
原文虽然以“太阳中风”冠首,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尤其是脉紧、身痛、无汗三大主要脉症完全具备,这属于典型的太阳伤寒重证。
在一派伤寒表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烦躁属于热症。
显然这是寒邪郁闭过重,阳气内郁化热,热邪扰乱心胸所导致的,因此外寒内热是大青龙汤证的病机特点。
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是加倍的,达六两之多,是中医方剂中发汗力最为峻猛的方剂,必须表里俱实方可使用。
正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仲师专门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的禁忌。
“脉微弱”提示了里虚,汗出恶风”提示了表虚,无论是里虚还是表虚,凡是虚都不可用大青龙汤。
假若误用,容易导致大汗亡阳竭阴,阳亡失于温煦就会四肢厥逆,阴亡失于养就会筋惕肉瞤。
为了防止汗多亡阳亡阴,仲师在方后注又特别提出“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解】大青龙汤主要由麻黄汤倍用麻畫,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的,仍然属于麻黄汤的类方。
方中倍用麻黄加上生姜,加大开表发汗的力量以散外寒,加石膏辛寒清透郁热以除烦热。
重用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既可以防止麻黄过汗伤正,又可以防止石膏过寒伤中。
因为本方最具有辛散发汗的特点,有如东方木神的伸展宣达,所以方名叫做“青龙”。
又因为发汗力最大,所以叫做“大青龙汤”。
关于“温粉”止汗的问题,后世医家有据《肘后方》,用川芎、白芷、藁本三药研粉。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 2012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2012-3-11 15:26
感冒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数,无汗,鼻塞咳嗽,口渴心烦,舌红苔微黄,显然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外感风寒)发生了传变,即,外寒里热。
所以,用麻黄汤的附方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杏仁6g 甘草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12枚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由于我的鼻塞咳嗽症状较重,所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应该再加辛夷、苍耳子(各6g)以宣通鼻窍,加苏子、半夏(各6g)以化痰止咳平喘。
又由于里热较明显也可再加入生地黄、黄芩(各3g)以清泻郁热。
病因分析:近日天气变冷,晚上熬夜机体受寒
由于去抓药的话还得跑到马岗市场,为了防止再次受寒,还是选择了西医的治法(其实本人想用一下中医的治法),吃了氨咖黄敏胶囊。
氨咖黄敏胶囊的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
适用症跟我的相似,但是吃了本药物后症状还未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龙汤病例分析2012-3-11 15:26
感冒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数,无汗,鼻塞咳嗽,口渴心烦,舌红苔微黄,显然是典型的太阳伤寒(外感风寒)发生了传变,即,外寒里热。
所以,用麻黄汤的附方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组成:麻黄12g 桂枝6g 杏仁6g 甘草6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12枚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由于我的鼻塞咳嗽症状较重,所以,在本方的基础上应该再加辛夷、苍耳子(各6g)以宣通鼻窍,加苏子、半夏(各6g)以化痰止咳平喘。
又由于里热较明显也可再加入生地黄、黄芩(各3g)以清泻郁热。
病因分析:近日天气变冷,晚上熬夜机体受寒
由于去抓药的话还得跑到马岗市场,为了防止再次受寒,还是选择了西医的治法(其实本人想用一下中医的治法),吃了氨咖黄敏胶囊。
氨咖黄敏胶囊的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
适用症跟我的相似,但是吃了本药物后症状还未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