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期末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再附送5篇)

一、商於子家贫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

【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4分)

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

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

答案:

(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任用贤良。文段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

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于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您,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于子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二)隋炀帝许诸蕃交易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选自《资治通鉴》第181卷)

1 .解释词语。

①执丝竹者万八千人执:②自昏至旦旦:

③悉令邀延就坐延:④其黠者颇觉之黠:

2.翻译。(4分)

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于端门街盛陈百戏。

3.隋炀帝采用了哪些措施招待各番国的首领?

答案:1.①拿②早晨③邀请④聪明

2.隋炀帝因为各番国的首领都汇集在洛阳,正月十五日(丁丑),在端门街隆重地举行百戏(文艺)表演。(“以”“毕”“于”“盛陈”各1分。句意大致相近、句子大致通顺即可。)

3.①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通宵达旦,整整一个月才结束;

②批准各蕃国首领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

③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必须穿华丽服装,外族客人吃饭不收钱。

【译文】

(隋炀帝)大业六年,因为各藩国首领都聚集在洛阳,便于正月十五在端门街举办各种戏曲演出。戏场四周长五千步,场内手执各种乐器的就有一万八千人,乐曲声传到数十里之外。通宵达旦灯火辉煌,照耀天地,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花费的钱数万。从此以后年年如此。

各蕃国首领请求到洛阳的丰都市场做买卖,隋炀帝批准了。事先下令整修装饰店铺,屋檐造型一致,店内挂满帷帐,堆积各种珍贵货物,来往的人也必须穿上华丽的服装,就连卖菜的也要用龙须席铺地。只要有外族的客人路过酒店饭馆,便令店主把他们请入店内就坐,让他们吃个酒足饭饱再走,不收钱,哄骗他们说:“中国富饶,酒饭历来不收钱。"外族客人惊叹不已。其中也有聪明的,有所察觉,看到用丝绸缠树,就说:“中国也有穷人,衣不遮体,怎么不把这些丝绸送给他们,却用来缠树呢?”市场上的人羞愧得无言以对。

三、傅良弼传(节选)(唐)李翱

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以善弓矢显。仕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厚。公善抚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效力。

长庆初,幽州继乱,公奋曰:“吾岂可以为贼乎!”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与深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犄角相应。贼屡攻之。卒不能克。后拜郑州刺史。公本用武力进,未尝治人,于是痛自刻凛①,清正率下。公将卒皆谨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故州里称赞。虽他时文吏,罕能过者。

【注释】①痛自刻凛:痛下决心改变自己

1.解释词语

①以善弓矢显善: ②卒不能克卒:

2.翻译句子。

公善抚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卒死力。

3.傅良弼擅长管理属下将卒,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答案:

1. ①擅长,善于②最终

2. 傅良弼善于安抚士兵们,跟他们同甘共苦,赢得士兵们愿为他誓死效力。

3.①傅良弼与士卒们同甘共苦,②他清廉律己,可见其治下重“表率”;③傅良弼以顺逆之理晓喻士卒,可见其治下重“明理”,④写将士不敢触犯条例侵害掠夺,可见其治下重“严纪”。

【译文】

傅良弼,字安道,是清河人。凭着擅长拉弓射箭名声显扬,在成德军中做官。同僚们都称赞他朴实憨厚。傅良弼善于安抚士兵们,跟他们同甘共苦,赢得士兵们愿为他誓死效力。

长庆初年,幽州发生叛乱。傅良弼激动地说:“我怎么可以作叛贼!” 傅良弼于是当众发誓(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让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皇上下诏把乐寿作为神策行营,任命傅良弼担任都知兵马使,与深州大将牛元翼、博野的李寰形成犄角相互照应。叛贼多次进攻它。最终还是不能够攻克。

傅良弼被授予郑州剌史。他本来是凭借军功做官,从不管理过人,在这时

他痛下决心改变自己,清廉律己率领部下。将士们都小心谨慎,不敢逾越各种法律条令来侵吞财物。所以郑州堪称治理得好。即使是其他时候的文官,也很少有能够超过他的人。

四、曹玮知秦州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数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数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戴。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1.解释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顷之:(2)令数人引之引:

(3)玮以百骑与之与:(4)虏鸣笳而遁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3.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答案:

(1)①一会儿;②拉;③给;④逃跑。

(2)①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②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4)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译文:

①曹玮镇守秦州时,西蕃的军队进犯边塞,骑马的侦察兵报告西蕃军即将到达,曹玮正喝水吃饭显得镇定自若。一会儿,(侦察兵)报告虏西蕃军距离秦州城只有几里了,曹玮才乃站起身穿戴,用丝帛缠在身上,让几个人拉着他,身体一动不动。骑上马出城,远远望见西蕃军阵中有一个僧人骑着马径直来回奔走在阵前检查军队,曹玮问周围的:人说“他们排兵布阵用僧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曹玮问军中谁善长射箭,众人说是李超。曹玮马上招呼李超指着那个僧人,说:“你能射中他吗?”回答说:“希望给我五十骑兵,可以射杀他。”曹玮把一百骑兵交给他,命令说:“不能完成任务返回,要处死。”于是前进来到敌军阵前,骑兵左右分开,李超射僧人,一箭毙命。于是,西蕃军吹响笳笛逃跑了。曹玮用大军进攻敌军,敌军大败,对逃出边塞的敌军紧紧追赶,俘虏斩杀了数万人,重新确定边界,开凿护城河。西蕃军从此畏惧而屈服,至今不敢侵犯边塞,每次说道曹玮,就用手放在额头上,大呼他是“父”。

②曹玮在秦州,有十多个士兵,叛变投奔西蕃军。军吏来告诉曹玮,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不回应。军吏多次说这件事,曹玮怒,训斥军吏说:“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敌军听说这件事,马上跑回来告诉了他们的首领,把叛变的士兵全部杀死了。

五、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

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词语解释

①可以益矣益:②如王天下如:

2.句子翻译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文段具体分析。(3分)

答案:

1.①增加,加深②

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

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六、曹玮知镇戎军日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

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②。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③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④。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⑤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1①知:主持;镇戎:地名;军: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②颇失部伍:队伍不成形。③縻:使……累,拖累。④候:侦查。⑤蕃:同“番' ,对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蔑称。

1.解释词语。(4 分)

①徒縻军徒:②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利:

③遣还袭之还:④徐谓其下曰徐:

2.翻译句子。(5分)

(1)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3分).

(2)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2 分)

3.曹玮是如何巧施计谋战胜敌军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分)(1)只,仅仅(2)以.....为利(3)返回(4)慢慢地

2.(1)(3分)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得”“止”翻译正确分别给1分。

(2)(2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鼓军”翻译正确给1分。

9. (4分)要点:①制造假象,诱敌深入;②占据地利,以逸待劳;③诱敌休整,泄其锐气;④把握战机,大破敌军。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

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七.孙亮辨奸

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⑥,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⑦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注】①亮:即孙亮,孙权的儿子,继孙权为吴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漫,蘸。⑤矢:同“屎”。⑥服:认罪。⑦付狱: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

1.解释词语。(4 分)

①方食生梅方:②向求向:

③实不敢与与:④若矢先在蜜中若:

2.翻译句子。

令破鼠矢,矢里燥。

3.结合文段,说说到底是谁设计陷害藏吏?

答案

1①正②先前,以前③给④如果

2. 他让人把老鼠屎破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

3. 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

【参考译文】

孙亮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宦官到食品库房中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宦官取来了蜂蜜,孙亮看见)瓶子中有一粒老鼠屎。孙亮问管库房的人:“宦官曾经私下问你要过蜂蜜吗?”管库房的人磕头说:“以前向我要过,我实在不敢给他。”宦官不认罪。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他让人把老鼠屎破开,发现老鼠屎内部干燥,而表面沾湿,孙亮笑道:“如果这老鼠屎在蜜中泡久了,里外都应该是潮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这不是宦官刚放进的不然谁放的?”宦官磕头认罪,左右侍卫无不惊讶。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可知,黄门曾经私下向藏吏索要蜜而藏吏没有给,所以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屎是黄门刚刚放进蜜里的。

八. 阳峤传

阳峤,河南洛阳人,其先自北平徙焉,北齐右仆射休之玄孙也。

仪凤中应八科举,授将陵尉,累迁詹事司直。长安中,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荐峤,请引为御史。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知峤不乐搏

击【注】之任,谓彦范等曰:“闻其不情愿,如何?”彦范曰:“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所以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再思然其言,擢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累转国子司业。峤恭谨好学,有儒者之风。又勤于政理,循循善诱。及在学司,时人以为称职。奏修先圣庙及讲堂,因建碑前庭,以纪崇儒之事。

睿宗即位,拜尚书右丞。又历魏州刺史,充衮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在以清白闻。魏州人诣阙,请峤重临其郡,又除魏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累封北平伯,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为学官,皆称名儒。

峤素友悌,抚孤侄如己子。常谓人曰:“吾虽位登方伯,而心不异于曩时一尉耳。”识者甚称叹之。寻以年老致仕,卒于家,谥曰敬。

(选自《旧唐书·卷一八五》,有删改)【注】搏击:弹劾。

1.解释词语。(4 分)

①内史杨再思素与峤善善:②所在以清白闻闻:

③抚孤侄如己子抚:④寻以年老致仕寻:

2.翻译句子。

为官择人,岂待情愿?唯不情愿者,尤须与之。

3、阳峤在为官方面有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文段,概括作答。(2分)

答案:

1.①友好②闻名③抚养④不久

2.为官府选拔人才,难道还要等(他)心甘情愿!(正是)因为不情愿,(才)特别有必要授予他(此职)。

3.勤勉称职;②清正廉洁;③善举贤才。

【译文】

阳峤,河南洛阳人,为北齐右仆射阳休之的玄孙。仪凤年间(676~679)应八科举考试中试,授官将陵县尉,后任詹事司直。长安年间(701~704),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相引荐阳峤,请求任用他为御史。内史杨再思一向与阳峤友善,知道阳峤不乐意担任捕捉处罚人的职务,对桓彦范等人说:

“听说阳峤不愿意担任这个职务,怎么办?”彦范说:“做官要选择人才,岂能容人情愿与否。惟独不情愿的,尤其要让他当,以便推动难以进用的风气,而阻遏急于求进的道路。”杨再思同意了他的看法,阳峤被提升为右台侍御史。景龙末年(710),转任国子司业。阳峤恭谨好学,有儒者的风度。他又勤于为政之道,循循善诱,他在学司时,当时人都认为他的才能胜任其职。奏请修建了先圣庙及讲堂,随后在前庭建立一石碑,以记载崇儒的事。

睿宗即位时,授官尚书右丞。当时分建都督府以统领外台官员,精心选择清廉贤能的官吏任职。阳峤被授予泾州都督府都督之职,不久停职未赴任。又历任魏州刺史,充任兖州都督、荆州长史,为本道按察使,所到之处以廉洁闻名。魏州人到皇帝殿庭上割耳以示诚意,请求阳峤再到他们州郡任职,于是又被授官魏州刺史。后入京任国子祭酒,积功封爵北平伯。举荐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等人为学官,都堪称名儒。

阳峤一向友爱兄弟,抚养年幼失父的侄子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常对人说:“我虽然登上了地方长官的地位,而心与从前当尉官时没有什么不同。”了解他的人很是称赞感叹,不久他因年老而辞官,于家中去世,谥号为敬。

九、陈寔止盗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解释词语。(4分)

①时岁饥民馁馁:②栖于梁上栖:

③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归:④寔徐谕之曰谕: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3.你是否赞同文中陈寔对待盗贼的做法?为什么?(3分)

答案:

1.(1)①饥饿;②躲藏;③承认;④告诫,告诉。

2.品行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是坏的,(坏)习惯会(慢慢使人)形成(不好的)品性,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3.示例:赞同。陈寔对盗贼的宽容教化,最终让整个县城没有盗贼,说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反对。陈寔对盗窃行为的宽容,不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译文】

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变成了这样。”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应该反省自己,做好事。”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十.魏文侯改过

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①。”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②,溃之③。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④;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②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③溃之:把玉串撞散了。④符:凭证。

1.解释加色的词语。(2分)

①师经鼓琴鼓:②是寡人之过也过:

2.翻译句子。(2分)

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

10、有人认为师经撞文侯是“失臣礼”,魏文侯“释之”是“失君道”。对此,你怎样评价?

答案:

1.①弹奏②错误

2.作为臣子却撞他的国君,他的罪是什么?

3.师经撞魏文侯目的在于劝谏魏文侯不要像桀、纣那样难恐自己的话被别人违抗而最终导致亡国,这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所以不是“失臣礼”;魏文侯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后“释之”,非但不是“失君道”反而更能显示他包容的胸怀,从谏如流的品质,是“有君道”。

【译文】

乐师经(人名)演奏(古)琴,魏国的文王(因是诸侯国,故称侯)随音乐而舞蹈,(并依旋律)和道:“让我的话没有人违抗。”乐师经拿琴撞文王,没撞到;撞到了帽子,(帽子)破了,文王对左右的人说:“作为臣子而撞他的国王,他的罪是什么?”左右说:“罪该受烹煮(刑法。”抓乐师经到堂下第一级台阶。乐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文王说:“可以。”乐师经说:“过去尧舜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当国王的时候,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撞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王。”文王说:“放了他,是我的过错。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以作为我错误的凭证;(破的)帽子不要补,用以警示我改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附答案与译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1-5 (附答案与译文) 1鲁钝不足忧 资性①有钝敏②,不可强也。虽然,亦视志之分数③如何耳。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④不息,俛⑤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管子曰:“精诚之极也。”唯在有精进⑥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不足为忧也。(清·李光地《李榕林集》) 【注释】 ①资性:天资,禀赋。②钝敏:笨拙和聪明。③分数:大小。④诚必:诚,实在,的确。必,一定。⑤俛(miǎn):同“勉”,勤勉。⑥精进:努力进取。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资性有钝敏,不可强.也() ②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③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④不足为忧.也。()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有十分志向,则.其诚必不息。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C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D则.亦无微之不入,无坚之不破。 三、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 ②译文: 四、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条俗语的认识。 答: 五、文中说“古人有大就者,往往是鲁钝人”,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谈谈理由。 答: 【参考答案】

一、①强:勉强,强求。②息:停止。③入:深入。破:攻破。④忧:忧虑。 二、与例句不同的是B,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例句和AC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那么,就。 三、①唯在有精进之力,无退悔之心;有广大之愿,无休歇之时。②只是在于(他)有努力进取的毅力,没有退缩懊悔的心思;有伟大的志向,没有停止不前的时候。 四、示例:即使天资愚钝,只要刻苦学习,不断进取,也能超过一般人,取得非凡的成绩。 五、提示:本题允许有不同看法,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人的禀赋有的愚钝,也有的聪明,这是不能强求的。虽然这样,也要看他所立的志向大小如何。(一个人)如果有十分的志向,那么他一定努力不止,每天勤勉学习,孜孜不倦,到死才停止。那么,(他)也就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不能深入,没有一个坚固(的困难)不能攻破。管仲说:“这是最真心诚意的结果。”只是在于(他)有努力进取的毅力,没有退缩懊悔的心思;有伟大的志向,没有停止不前的时候。古时候有巨大成就的人,往往是(有远大志向而天资)愚钝的人。(所以)不必为(鲁钝)而忧虑。 2秦观论读书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期末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再附送5篇) 一、商於子家贫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执豕于牢⑧。言将以为殽⑨。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选自明•宋濂《文宪集》,有删改) 【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尤:抱怨,指责。⑥造:到。⑦曹:群,这里指猪群。⑧牢:关养牲畜的圈。⑨殽(yáo):通“肴”,鱼、肉一类的荤菜。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4分) 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 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 答案: (1)①使……听到;②间或,偶然;③经过;④竟然,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任用贤良。文段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 商于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于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您,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呢?”商于子说:“《诗经》不是说过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原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人。” (二)隋炀帝许诸蕃交易 (隋炀帝)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正月丁丑(十五日),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值,绐(骗)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值。”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选自《资治通鉴》第181卷) 1 .解释词语。 ①执丝竹者万八千人执:②自昏至旦旦: ③悉令邀延就坐延:④其黠者颇觉之黠: 2.翻译。(4分)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初中生初三生看过来! 叙事随笔类 (一)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鲁有俭啬者,瓦鬲①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②,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③之馈。子路曰:“瓦甂④,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⑤,以其食厚而我思焉。”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⑥。门人曰:“彼将弃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释:①瓦鬲:古代陶制的炊器。三足,形似鼎而无耳。②土型之器:瓦器。③大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 ④瓦甂(biān):古代陶制的扁形盆类器物。⑤厚:丰厚,富贵,后一句中的“厚”为醇厚,味浓。⑥享祭:祭祀。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2分)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食之自谓其美谓: ⑵如受大牢之馈馈: ⑶孔子之楚之: ⑷恶有受仁人之馈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⑴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 ⑵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4.鲁人送的食物很普通,孔子为什么非常高兴?楚人进献的只是一条鱼,孔子为什么却拿来祭祀呢?根据文章内容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5.学习本文后,谈一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2分) 1. 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时先大致翻译,再考虑句式,前后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对举。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学习 1、读书三到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 2.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3、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4、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创精华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9.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②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译文: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3、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②。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操从之。 行至易⑦,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操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⑧,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郭嘉: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乌桓: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文中的“胡”“夷”也指乌桓。②许:指许都,当时国都。官渡之战后,袁绍的残余势力投奔乌桓,两股势力联合起来,对曹操构成重大威胁。同时刘表和刘备在南方又蠢蠢欲动。③尚兄弟:指袁绍之子袁尚、袁熙。④蹋顿:乌桓首领。⑤觊觎(j 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⑥青、冀:地名,指青州和冀州。⑦易:易县,因易水而得名。⑧单于庭:乌桓的大本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刘表使刘备袭许(2)徒以威附(3)尚及兄熙走辽东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袁绍有恩于民夷”中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B.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C.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⑵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12.曹操想平定北方乌桓,又担心虚国远征,带来后忧,郭嘉第一次劝谏分析指出了和,解除了曹操的忧虑;第二次劝谏特别强调的制胜因素是“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 元佑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卷三·技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公遂.大笑然操遂.能克绍 B.以.笔墨烧灰饮学者以.塞忠谏之路也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温故.而知新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翻译下面句子。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6.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7.C. 作者说用相关着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8.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答案: 2.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3.由此推广开来,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够治好贪婪 译文:欧阳修曾经说过:“有一个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医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搀合丹砂、茯神这一类东西,柂工喝了这药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①不,没有②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文言文是语文的必学内容,但同时也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就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文言文知识,但仅仅知识课本上的学生都掌握不好,更别说课外的一些文言文内容了,还是考试的内容,所以这也是学生们经常丢分的点。 确实文言文知识是比较难以掌握,但只要肯花时间,多去琢磨、钻研,不说学得多通透,考试不丢分还是没有问题的。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故欲杀之 ④天下无冤狱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 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

(完整版)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五篇含答案

(一)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班级姓名同步练习命题人:日期: (二)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59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59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59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线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一、解释加线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4)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 学校年级姓名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僧敲月下门”作者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说说为什么要改为“敲”字?(2分) 1.“敲”字形象地写出了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2.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意翻译:李凝幽居处邻居极少,通向“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我(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进门游园,“荒园” 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 向两边。漫步园内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来访李凝,游览了他的“幽居”,我很喜欢这里;告别时说: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绝不负约。 (二)王孙满对楚子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选自《左传》)【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划两处,2分) 楚子伐陆浑之戎/ 遂至于雒/ 观兵于周疆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派)⑵远方图.物(画) ⑶故.民入川泽、山林(因此)⑷卜.世三十(占卜)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别人是不能过问的。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2分)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楚王吞并天下的野心,就以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参考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之地的戎人,于是到了雒河那里,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王孙满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与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君王的德行。从前夏朝开始实行德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 学校年级姓名 一.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忆钱塘江(5分)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傍晚)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醉”一词。 2.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二)愚公移山(节选)(10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水的南岸(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交换 4.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 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三)钱镠liú(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节选自《西湖寻梦·钱王词》作者张岱)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②亟拜:急忙下拜。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⑤武肃:即钱镠。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7.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初生时 /光怪满室/ 父惧 /将沉于了溪。。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劝说(2)延.故老邀请 (3)为牛酒大陈.陈列、摆放(4)因.故府大之凭借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取字婆留。

初中课外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3)

九上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1 学校姓名 一. 古诗文阅读(5分) (一)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翻译: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静下来。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船行回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情感:描写出诗人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和对螺川的依恋之情。 ⑴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 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的2分) ⑵“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二)文言文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租牛待赎 吴门董个亭①封翁,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尝以岁歉②,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春作时,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其子(国华)后成进士、入翰林、转御史,为郡守监司。次子(国琛)亦登贤书③,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选自清梁恭辰《北东园笔录》,有删节) 【注】①董个亭:人名,号封翁。②歉:收成锐减,歉收。③贤书:贤能之书,即举荐贤能的名录,后借指考试中式的名榜。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尝以岁歉( ) (2)人皆谓封翁应得此善报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世积善,为乡人所称。 3.董个亭在“农夫无力卒岁”时做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回答);在“春作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原文回答)。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从中可以看出董个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因为得到 2.他们家世代积德行善,被乡人称颂。 3.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听本人取 赎每岁活牛无算善良(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解忧)有智慧 1.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①句意:曾经因为年成不好(歉收)。以:因为。 ②句意:人们都说这是封翁应该得到的善报。得:得到。 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其(代词,他们)、世(世代)、积善(积德行善)、为(被)、称(称颂、称赞)”要准确理解。 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空: 根据“尝以岁歉,见农夫无力卒岁,以耕牛售诸屠肆,乃倡义邀绅士集费,于城外辟一园,如所售之价,买牛而牧之”可知,在“农夫无力卒岁”时,董个亭见农夫无法饲养耕牛,于是倡议邀请乡绅聚集资金,在城外开辟园地,依照农夫卖耕牛的价格,将牛买下放养。注意用原文回答。 第二、三空: 结合文中“春作时,听本人取赎。每岁活牛无算”可知,等到春天耕作时,董个亭任凭本人将牛赎回(做法),每年救活的牛的数量无法计算(结果)。注意用原文回答。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0815(共五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 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去国怀乡()( 3)宠辱偕忘()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太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通人和,百体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二、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局部。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宁阳县。④柯:齐邑,今**阳谷县**镇。⑤快:快意。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 〔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二、"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鲁人曹沫"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齐桓公容许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容许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沉着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 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