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渭的大写意画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1521-1593),明代画家,生于苏州。
徐渭是明朝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大胆、豁达、意境古奇的气息。
特别是在花鸟画方面,他的表现手法更是采用了写意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一、富于极大写意性
徐渭的花鸟画,最为人所称赞的便是他的大写意。
徐渭所画的花鸟,不仅在形态上不受约束,而且在色彩、构图上也十分具有创新性。
他凭借不拘一格的思想,甚至把角度、经验和道德规范化诸多因素完全丢到脑后,这种放手一搏的大胆举措使得花鸟画得到了更大的表现空间。
二、用笔境界高超
徐渭在笔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以笔力雄浑、韵秀多姿见名知意。
他的笔境不仅在构图上讲究方寸有度,而且在色彩中颜料丰富多样、墨色黑白明显等方面也举手投足自如。
三、直观感受与本真境界
在徐渭的花鸟画中,直观感受和本真境界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他在每幅作品中都独具一格的表现了这些元素。
他所营造出的花鸟画境界,从根本上体现了大写意在境界上所表现的独到风格。
四、景祯《天启上刻版识》中评论
《天启上刻版识》中这样评价徐渭:“意致兼工,自成一家。
纤微之笔,显曜歧于他人。
精简之辞,别具一格究其奥妙,无不直指其万千。
”这充分说明了徐渭的画艺在当时的画坛中所取得的地位。
总之,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充满了自由、豁达、大胆创新和深邃。
他的艺术风格简短明了,清新悦目,独树一帜。
徐渭的作品对于我们了解明代文人画的艺术风范和历史价值都有着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赏析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赏析
徐渭,号青藤,是一个在中国写意花鸟画史上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人。
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
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
徐渭笔下的花鸟作品豪放泼辣,水墨淋漓,一挥而就,但求神和,不求形似。
他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画风格,与梁楷的冷逸、陈淳的潇洒、八大的恬淡萧索比较起来,更能激人心灵,壮人胸
怀”。
范画源自互联网,侵权立删。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花鸟画创作。
其画作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和个
人特色,大写意是徐渭花鸟画的鲜明特色之一。
下面将从徐渭的艺术背景、大写意风格和
作品特点三方面进行浅析。
徐渭的艺术背景
徐渭是明朝中期一位硕学多才的文人,他曾担任过太学助教,后来官至河南参政。
除
了儒学,徐渭还深入研究了诗歌、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门类。
在绘画方面,他自幼就喜
欢画画,曾师从著名画家唐伯虎和文征明学画。
徐渭尤其擅长花鸟画,他的画作具有很高
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大写意风格
徐渭的大写意风格指的是他在花鸟画创作中非常强调笔墨的自由和写意性,尤其注重
笔墨的纵横、疏密和浓淡变化。
徐渭在创作花鸟画时,常常将花鸟形象放在一个光影丰富、朦胧的背景中,运用诸如淋漓、渐染、虚实等技法,追求笔墨之外的意境和气氛。
徐渭的
大写意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他重视诗画合一的理念,强
调画家对自然万物的情感共鸣和内心的表达。
作品特点
徐渭的花鸟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抒情和意境表现力,他在画作中更注重意象的感受和精
神境界的表达,而不是单纯的形式表现。
徐渭的画作笔调流畅、有韵律感,画境充满神韵,常常将植物、鸟虫、花石等不同元素结合起来,配合着光影效果,形成独特的自然风貌。
此外,徐渭的作品笔法多变,既有疏朗自然之笔,又有铁骨铮铮之势,这些特点都使得徐
渭的花鸟画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总之,大写意是徐渭花鸟画的鲜明特色之一,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在花鸟画创作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赵伟伟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他的大写意画善于比兴托物言志,以草书入画,笔墨技法酣畅淋漓,水墨变化丰富,使中国笔墨纸张的特殊效果得到空前的发挥,完成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革新,写意精神更加浓厚。
关键词: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35-02徐渭,字文清,号天池,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徐渭出生于正德十六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当时任夔州府同知。
徐渭在年轻的时候就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谭兵多中”,他一直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受到兵部侍郎胡宗宪的赏识。
本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因胡宗宪为严嵩同党受牵连被捕入狱,徐渭受到刺激后狂病发作,先后尝试自杀九次,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因杀死继室张氏,而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五十三岁出狱后,开始大量作画。
这样的人生遭遇让他变得愤懑不平,加上他桀骜不驯的艺术个性,使他内心的情感一触即发,达到了徐渭绘画艺术的顶峰。
徐渭被认为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他8岁就攻八股文,但后来是八次乡试,八次均名落孙山,一直到四十一岁第八次乡试失败后才决心放弃科举。
而对于绘画,徐渭早年只不过是偶然为之,作为寄托闲情的消遣方式,孰料晚年却是以此为谋生的一种手段。
在徐渭死后,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成就了他在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
他的绘画作品和作品中呈现的艺术风格,有着他独特个性和悲惨经历的抒发。
徐渭的人生境遇和从小积淀的文化修养与徐渭获得的绘画成就密切相关。
他的绘画之所以有着与常人不同的风格和面貌,是因为他放荡不羁、固执执拗的性格,历经磨难和曲折的经历,丰富细腻、卓越不凡的感情和学术气质。
正是这些要素才使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具有不同流俗的格调。
一、横涂纵抹、以书入画让徐渭的画笔墨纵情挥洒、淋漓满纸中国画中笔墨是基本特征,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
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
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
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
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
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
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
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
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
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正文】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
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
”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
”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521年-1593年),字元仲,明代大画家,人称徐元仲。
他擅长绘制花鸟画,并创造了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被誉为“大写意花鸟之祖”。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徐渭的艺术风格。
一、笔墨酣畅,意境深远徐渭的花鸟画即使是写实的作品,眼前的事物也不是他描写的主题。
他已将笔淋湿了,意念±氤氲起来,蓦地画出一只百灵、一朵梅花,笔墨简略、酣畅淋漓,达到神韵之妙。
在画中,梅花即是梅花,瘦鹅即为瘦鹅,同时又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以感召人心的姿态出现在作品中。
二、构图富有变化,布置雅致和谐徐渭的花鸟画构图始终以画面感为先,尤其是对比和借鉴日本绘画的大胆布局,更是为徐渭的花鸟画构思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启示。
他往往将画中花鸟放入山石流水之中,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画面中的花鸟和背景相互呼应,既有对比之美,也有和谐之美。
三、色彩凝重素雅,气韵生动徐渭的花鸟画的色彩相对浓重,多以墨色为底,少用蓝、绿等高级色彩,而是以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红、黄、白等为主要色调,这样画出来的花鸟画色彩虽然不太华丽,但却有凝重素雅的美感。
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不仅能够表现花卉的婉转柔美、鸟儿的灵动可爱,还能够把画面中天地之间的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传统文化意境浓郁徐渭的花鸟画风格虽然大写意,但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符号和意境。
他非常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往往能够将自然景观与文化寓意相结合,使作品既有追求自然美的品质,又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传统文化的珍品。
总之,徐渭以其独特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赢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他的作品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充满了智慧和灵气,是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的艺术珍品。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521年-1593年),字元仲,号木木园,明代画家,是中国画史上著名的文人画大师。
他的画风独特,擅长花鸟画,尤其擅长大写意花鸟画。
以下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大写意是指在绘画中强调表达意境和情感,而不拘泥于形态外貌的细节,追求一种含蓄而深沉的艺术效果。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通常采用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创造出高度凝练的形态。
他的画作中,常常使用轻重、淡墨、倒笔等手法来处理线条,使画面极具节奏感和动感,增强了意境的表达。
徐渭的花鸟画注重寄情于物,通过对花鸟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他擅长用简练而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花鸟形态的本质特征,注重在整体构图中捕捉动态和静态的对比,烘托出意境的层次感。
通过大胆夸张的造型和装饰性的处理,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度。
徐渭在运用墨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他擅长运用墨的浓淡和水的湿润程度来营造画面的明暗、深浅和温度。
有时他选择淡墨点染,制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模糊与清晰并存的艺术效果;有时他又使用浓重的墨色进行描绘,突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
通过灵活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徐渭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神秘的氛围,增加了画作的艺术魅力。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独特而精深,通过简练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灵活运用的墨色以及恰到好处的构图,传达出他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
他对花鸟的刻画精准而深入,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作品不仅带有强烈的诗意,同时也融合了音乐、诗词和绘画的元素,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才情和艺术追求。
浅析徐渭的绘画艺术风格

一、人物简介徐渭,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与陈淳一起被后人合称为“白阳青藤”。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修养丰厚且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戏曲无所不通。
徐渭的父亲徐鏓曾任云贵地区的一个武职,地处荒凉,所以徐渭的家境并不算十分优越。
徐渭自小聪颖,但一生之中屡遭不幸,十分坎坷。
他曾八次科举落榜,后又因误杀其妻子入狱,经历了七年的牢狱生活,数次自杀未遂,到了晚年,穷困潦倒,怀才不遇,有济世之才却无法施展。
他的一生可谓尝尽了诸多苦难,在生前的郁郁不得志,却在死后几百年得到世人的推崇。
其经历与后印象派的凡 高极其相似,他们都是理念超前而不被当时世人接受的代表。
二、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美术一方面表现为日趋保守,另一方面则在不断酝酿巨大的变革。
明初,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新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识开始融入文人书画。
郑和七次下西洋,大大促进了明代政治、经济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的文艺复兴也影响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其中提倡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开始被一些激进的文人画家发掘。
唐代花鸟画独立成科;宋代,宋徽宗设立画院,将精工院体画发展成主流画派;元代,部分士大夫由于无法施展政治抱负,于是寄情于诗、书、画,注重审美趣味的文人画得到了发展;明代,无论是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有很大的发展和变革,在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逐渐蓬勃发展。
写意花鸟画在画法上更加精练,意气更加突出。
明代中叶后,陈淳、徐渭二人更是将写意花鸟画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徐渭的人生境遇与其绘画艺术风格之间的联系徐渭为人耿直、豁达,才气纵横,学识广博。
然而,他一生十分坎坷,纵使怀有绝世之才,也无法发挥出来。
他曾一度精神失常,经历了数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步入晚年生活才真正开始文学与艺术创作。
徐渭的人生遭遇使他的性格充满了不羁,使他对这个社会的不平有着切肤之痛。
他无视社会的条条框框,坚信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
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
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
”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
”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
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
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
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
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
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
”(姜二酉《无声诗史》,另见《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七《陈山人墓表》)徐文长关于他的记载则更多,如他在《书陈山人九皋三卉后》说:“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
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
”(《徐文长全体》二十一)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
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徐文长全集》卷十二)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
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
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
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
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徐文长全集》卷二十一)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
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
”(《书沈征君画》)“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
”(《跋陈白阳卷》《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
”(唐伯虎古松水壁,阁中人待客过画、《徐文长全集》卷十二)。
又称:“祝京兆书乃今时第一,王雅宜次之。
”(《跋停云馆帖》、《徐文长佚稿》卷十六)徐文长虽然失遇而返,但吴中的绘画和书法成就对徐文长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他对古人的画亦很有研究,如他认为夏珪的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观夏珪画卷》)。
评倪云林的画是“一幅淡烟光,云林笔有霜”(《书倪云林画》)等等。
从上面所论,我们可以窥见徐文长独特的艺术趣味,他欣赏陈海樵的如云如雨如露的泼墨写意画法,沈仕、谢时臣的“生动”,沈周的“草草者”,陈道复的“草书飞动似之”,唐伯虎的“小涂大抹俱高古”,夏珪的“苍洁旷迥”,“舍形而悦影”,倪云林的“笔有箱”等风格。
徐文长的画,就是吸收了前辈诸家的特点和优点,逐步形成自己大写意的绘画风格的。
徐文长作画气概不同凡响,如他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中说到:“我与刘君初相见,较量长短捋髭须。
圈花少让元章笔,发干元章不若吾。
捉笔呼煤将发干,闭门自不令人看。
须臾歇笔乃开门,一扫槎枒三丈绢。
”这种作画的风格,显然是受陈鹤的影响,并且胆量和气魄更为雄豪。
他晚年有《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云:陈家豆酒名天下,米家之酒亦甚亚。
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吾画。
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成雷。
惊花蛰草开间愁,何用三郎羯鼓催?羯鼓催,笔兔瘦,鳌蟹百双,羊肉一肘,陈家之酒更二斗。
吟咿吾,迸厥口,为侬更作狮子吼。
(《徐文长全集》卷五)从今天留存的墨迹《葡萄图》、《墨牡丹》和《杂花图长卷》等作品看来,确实使人感到有“指尖浩气响成雷”,“一扫槎枒三丈绢”的气魄。
这种气概不仅在当时无人可与伦比,就是后来数百年间,也罕有人可与比者。
他这种作画风格与他的书法风格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擅长行草书,小从著名书法家杨珂学,杨珂字秘图,余姚人,据万历《余姚县志》说:“杨珂幼摹晋人帖逼真,后稍别成一家。
多作狂书,或从左、或从下、或从偏旁之半而随益之。
……笔法自中锋者最难,帷秘图为然。
”徐文长从杨珂处学得狂书,又兼学米芾而自成一家法。
袁宏道就是在看了他的书法单幅之后说徐文长“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落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
”徐文长自称“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
”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是多么自信。
他的书法风格确实是奇特的,观其笔意有如“天马行空”,其笔势如“渴骥奔泉”,章法、结体奔放多变,笔画飞动。
纵恣中见沉雄,苍颈中见姿媚。
他的书法主在以情韵、气势见胜。
他以行草书入画,形成了他那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大写意画法和风格,似有一种“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令人惊心动魄,一新耳目。
徐文长的大写意画风格的形成,除了前辈画师的艺术成就和书法成就的影响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他的独有的生活道路和广博的学识素养所造成的他的独特的胸襟和思想情操。
他的诗文、戏曲和书画中的那股“磊落不平之气”,与他英雄失路,一生潦倒,不得志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的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本色”,强调要抒发自己的真性情,反映社会的真实矛盾,以力挽明代文坛的颓丧之风。
他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不失其真。
他敢于发人所不敢发,为人所不敢为,具有狂傲不屈的斗争精神。
所以,重视绘画的思想性,是形成他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据孔尚任跋徐文长自制竹秘阁说:“上刻双钩竹石,款僧悔。
盖文长读书玛瑙寺中自称僧悔时所用也。
双钩竹石,皆文长手画,笔法圆活,竹根盘结出土外。
曾见文长绢幅双钩竹筱,其下盘根亦如是也。
竹竿亭亭,节棱甚大,或取盘根错节之义。
予购之燕市,背刻小纪。
(孔尚任《享鑮》、《美术丛书》刊本)从这段记载可以知道,徐文长年轻时作画不仅很注意写生和基本功(这在他的《四书绘序》中也有明显的反映),而且就很注意绘画创作的思想性。
他画的竹子是“竹根盘结出土外,”“竹竿亭亭,节棱甚大”。
孔尚任说他“或取盘根错节之义”。
这是对的,后来在他五十岁时《画竹与吴镇(兑)》的题画诗中就明白地表明:聚千垂梢凡几重?只须用墨一分浓?即令小节无此用,也自成林一壑中。
东坡画竹多荆棘,却惹评论受俗嗔;自是俗人浑不识,东坡特写两股人。
(《徐文长全集》卷十二)可见,他画竹是在画人,是在抒发胸中的块垒。
他画牡丹、葡萄等也往往如此,他有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生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风,若马牛宜弗相似也。
”可见,他的泼墨牡丹不光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
他一生的不幸遭际,使他同情劳苦人民,而恨富贵人,恨这个可诅咒的封建社会。
他有题《画蟹》诗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
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他以画蟹来咒骂那些如董卓一类的横行霸道的封建统治者。
又有题《掏耳图》云:做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和疼。
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间不耐听。
他以画《掏耳图》来揭露“事事人间不耐听”的日趋腐败的明王朝,反映了他“做哑装聋苦未能”的品格,他要把耳朵掏得更清爽些,“关心都犯痒和疼”,所以,“不耐听”则更要听,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
他又有题《芭蕉石榴》诗云:蕉叶屠埋短后衣,墨榴铁锈虎斑皮。
老夫貌此谁堪比?朱亥椎临袖口时。
他以画芭蕉,来反映社会阶级矛盾之尖锐。
短后衣是当时贫苦的劳动者的衣服,他以蕉叶比作人民的衣服,石榴比作铁椎,说人们会象战国时朱亥用铁椎击晋鄙那样来击杀那些可恶的权贵们。
他还有题《水墨牡丹》云:墨染娇恣浅淡匀,画中亦足赏青春。
长安醉客靴为崇,去踏沉香亭上尘。
他画牡丹讥笑李白与皇帝打交道,写诵牡丹诗来讨好杨贵妃与唐明皇,是没志气的表现。
借以讽刺那些投机钻营、奉承拍马的御用文人。
因此,徐文长的画与他的诗文、戏曲一样,艺术创作与现实密切结合,总有一股磊磊落落的不平之气跃然于纸上。
另外,徐文长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在艺术上敢于冲破藩篱、大胆创新的精神分不开的。
他有《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滤墨”》诗云: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笔涂花卉。
藤长剌阔背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
葫芦依样不胜楷,能如造化绝安排。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裁。
胡为乎,区区枝剪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
(《徐文长全集》卷五)他认为“世间无事无三昧”,这个“三昧”就是“能如造化绝安排”,布置上要巧于剪裁,笔墨上要能“淋漓雨拨开”,得之自然,对传统,对物象不能如“葫芦依样,创作要以“不求形似求生韵”为原则,才能达到“根拔皆吾五指裁”的艺术效果。
另在《写竹赠李长公》诗中说: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
譬如影里看丛稍,那得分明成个字?这些诗集中地反映了他绘画创作的基本观点,这一思想是对前代优秀文人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论基础。
所以,徐文长绘画总的特点,是情胜于境,意胜于形,不拘泥于枝节,讲究整体的气势,讲究意境,随性而发,随情而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笔墨大胆泼辣,气骨俱盛,运笔纵恣,似草书飞动,但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有畅快。
用墨善泼墨、破墨,淋漓酣畅,墨分五彩,神韵焕发。
款书多行草书,书法一气呵成,使画面气势倍增。
明代绘画名家,流派辈出,有浙派、吴派,成就卓著,但作为大写意花鸟画,在明代是一个新兴的画风,林良、沈周、陈鹤、陈道复等都是当时写意画的高手,而徐文长则在他们成就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一步地加以发展,成了晚明画坛一位大写意画的大师,他的绘画风格与成就,对此后四百余年的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