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人:郑熙霖学号:09388334 日期:2011-04-10 院(系):软件学院专业(班级):09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实验题目:TEC-2实验计算机运算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Am2901运算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认识和掌握TEC-2机运算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了解和掌握TEC-2机运算器相关控制信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了解和掌握运算器的进位时间的测试方法,及进一步掌握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

(一)概述

运算器部件是计算器五大功能部件中的数据加工部件。

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实现,

它在给出运算结果的同时,还给出运算结果的标志,如溢出否、进位否、结果为零否和符号

正负等,这些标志都保存在一个状态寄存器中。

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来

承担。因为这些寄存器可以被汇编程序直接访问与使用,因此将他们称为通用寄存器,以区

别于那些计算机内部设置的、不能为汇编程序员访问的专用寄存器。

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称为乘商寄存器。

TEC-2试验机的运算核心组成部分是Am2901。Am2901芯片是一个4位的位片结构的完

整的运算器部件。

(二)Am2901运算器

1.Am2901芯片内部组成结构

图I Am2901内部结构图

①4 位的ALU,实现实种运算功能,其每一位上的2个输入端数据分别用R和S表示,则这8种功能是R+S,S-R,R-S 3种算术运算和R S, R S, /R S, R S,/(R S)5咱逻辑运算,这8种功能的选择控制,是用外部送入的3位编码值I5—I3实现的。ALU还能给出CN+4,F,OVR和F = 0000 4位状态信息,并能接收最低位的一个进位输入信号CN。ALU 还给出了超前进位信号/G和/P。

② 16个4位的通用寄存器组,用R0-R15表示,和1个4位的Q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为双端口读出(用A地址与B地址选取择每个寄存器)和单端口(用B地址选取择)控制写入的运行方式,而且运算后的结果经一个移位器实现写入(左移,不移,右移)。Q寄存器本身具有左移,右移功能且能接收ALU的运算结果,左右移位时,就有移出,移入信号RAM3,RAM0,Q3,Q0, 4个入号,它们都通过具有双向传送功能的三态门实现的。

③该芯片能接收外部送入的4位数据D3-D0,并输出奇制胜们的数据Y3-Y0。Y3-Y0可以是通用寄存器A端口上的输出或ALU的运算结果F,并还受输出允许控制信号/OE的控制,仅在/OE为低时,Y3-Y0才有输出,否则处于高阻态。

④从图上可以看到,ALU的两个输入端R和S分别可以接收D输入,A端口或逻辑0数据,和A端口,B端口,Q寄存器或逻辑0数据,Am2901器件只选取用了它们可能的全部

12种组合中的8种,即A-Q,A-B,0-Q,0-B,0-A,D-A,D-Q,和D-0这8种,并用外部送来的3位控制码I2-I0来选择这是种组合。

⑤ Am2901还采用另外来货位外部送来的控制信号I8-I6,一是选择向外部送出的数据的来源(A口数据还是ALU运算结果),二是选择其内部的通用寄存器组和Q寄存器接收不接收和如何接收数据库写入(左移,右移,直送)。

⑥通用寄存器组通过A端口,B端口读出内容的输出处均有锁存器线路支持,以保证在执行诸如A+B结果送B运算时操作的正确性。

2.Am2901的操作时序

Am2901芯片要用一个CLK(CP)时钟信号作为芯片内通用寄存器、锁存器和Q寄存器的打入信号。其有关规定如图II所示。

图II Am2901的时钟信号的作用

3.Am2901芯片的控制信号及其控制码与操作

Am2901芯片的控制信号有9个,即I8-I0,这回个控制信号分成三组,它们是:

I8、I7、I6(B30-28):选择运算结果或有关数据以何种方式送往何处;

I5、I4、I3(B26-24):选择ALU的运算功能,共8种;

I2、I1、I0(B22-20):选择送入ALU进行运算的两个操作数据R和S来源,共有8种组合。

这三组控制信号与相应控制码的关系如下表:

表III Am2901 9个控制信号I8~I0

注:R、S中的“0”为逻辑0。

4. TEC-2机运算器

(1)TEC-2机运算器主体构造

由4片Am2901 芯片级联构成TEC-2机的运算器,4片间的连接关系是:

(1)16位的数据输入由4片各自的D3-D0组成,其位序号人高位芯片向低位芯片顺序排成D15-D0

(2)16位的数据输出由4片各自的Y3-Y0组成,其位序号人高位芯片向低位芯片顺序排成Y15-Y0.

(3)有高低位进位关系的3组信号,在高低位相邻芯片间连接关系是:

①:高位芯片的RAM0与低位芯片的RAM3相连

②:高位芯片的Q0与低位芯片的Q3相连

③:在串行进位方式下,高位芯片的Cn与低位芯片的Cn+4相连;若选用AM2902芯片(与74LS182芯片功能相同,两者可以互换使用)实现并行进位,则低位的3个芯片的并行进位信号/G和/P应送往Am2902的相并没有管脚,并将各自对应的片间进位输出信号送入相邻高位芯片Am2901的Cn管脚。同时支持串,并行丙种方式,有利于教学实验中方便地观察与测量每种进位方式的进位延迟时间。

此时,最低位芯片的RAM0与Q0是该16位的运算器的最低位的移入/出信号,最高位芯片的RAM3与Q3是运算器最高位的移入/出信号,均需有另外的逻辑电路与之连接,最低位的Cn是整个运算器的最低位进位输入信号。最高位的CN+4是16位完整运算器的进位输出信号。

同理,只有最高们芯片的F3和OVR有意义,低位的3个芯片的F3和OVR不被使用。

4个芯片的F=0000管脚连接在一起,并经一个电阻接到+5V电源,已得到16位的ALU 的运算结果为“0”的标志位信号。

(4)其它的几组输入信号,支4片Am2901器件来说应有相同的值,包括/OE(控制选通Y的输出),A地址,B地址,I8-80(控制Am2901的运算功能,数据来源,结果的处置)和工作脉冲CP,故应将4个芯片的这些的各对应管脚连接在一起。

完整的16位运算器的组成框图如下:

图Ⅴ完整的16位运算器的组成框图

(2)通用寄存器

16个16位通用寄存器R0~R15,其中R4(SP)堆栈指针、R5(PC)程序计数器、R6(IP)指令地址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为系统所用。此外,还有一个Q寄存器。

(3)移位器

运算的结果经一个移位器实现写入操作(左移、不移、右移),Q寄存器本身具有左、右移或不移功能且能接收ALU(F)的运算结果。左、右移位时,对于通用寄存器来说,就有移出、移入信号RAM15、RAM0;对于Q寄存器来说,有移出、移入信号Q15、Q0。移位否由I8~I6控制信号决定。

5.TEC-2机运算器部件的辅助组成部分

(1)运算结果的标志位

标志位的含义及取值:

C:进/借位标志,有进/借位产生,则C=1,否则为C=0;

Z:运算结果标志,运算结果为0,则Z=1,否则为Z=0;

V:溢出标志,有溢出,则V=1,否则V=0;

S:符号标志,结果为负数,则S=1,否则S=0。

(2)微指令中三位微码(SST)与标志位的关系

三位微码与这8种处理的对应关系,已用表格形式给出。

表Ⅵ三位微码与状态位的关系表

(3)运算器最低位进位信号的给出与控制(SCi)

运算器最低位的进位信号Cin,可能为0、1、C标志的值,为了调试与实验的方便,有时可送入一个连续的方波信号,当运算器执行16位全1与这个最低位的进位方波信号相加时,则加法器每一位的输出结果均为方波,有利于观察与调试。

表Ⅶ

(4)运算器最高位、最低位的输入信号(SSH)

移入通用寄存器中的移入信号RAM15和RAM0,以及乘商寄存器中的移入信号Q15和Q0。左移时,向RAM0,或者RAM0与Q0移入数据;右移时,向RAM15,或RAM15与Q15移入数据。我们把5条移位指令和剩除法计算中的联合移位都考虑进去,可以归纳出如下4种结果,并用两位微码SSH区分它们。

移位控制码SSH如下表Ⅷ所示:

表Ⅷ

说明:

?表中“X”为任意值,表示取任意值都不受影响

?当通用寄存器本身移位时,Q寄存器不受影响

?乘除法运算要求通用寄存器与Q寄存器联合移位,没有Q寄存器单独移位功能

?左右移是由指令功能确定的

? SSH为0,用于逻辑移位指令

为1,用于循环移位指令

为2,用于乘除法运算的联合移位及上商

为3,用于算术右移指令,或补码乘法计算

三. 实验内容

1.脱机实验

实验中所述将开关置为“1”,即表示将开关向上拨;将某开关置为“0”,即表示将开关向下拨。

(1)将TEC-2机功能开关FS4置为“1”。

(2)主脉冲置为单步方式,STEP/CONT开关拨向STEP一边,STEP为单脉冲方式,CONT 为连续脉冲方式;

(3)用D0+0→R0将立即数D0(从数据开关输入:A000H)置入寄存器R0。

(4)用D1+0→R1将立即数D1(从数据开关输入;4000H)置入寄存器R1。

(5)对R0和R1进行各种算术、逻辑运算。

将开关S2 S1 S0置于“110”时,指示灯将显示ALU的运算结果;将开关S2 S1 S0置于“000”时,指示灯将显示SVZC的状态,(H25=S,H26=V,H27=Z,H28=C)。

2.联机实验

(1)将FS1~FS4置成1010.,STEP/CONT置成CONT,启动TEC-2机,进入监控程序。

(2)在联机状态下,在命令行状态用“A”命令输入程序。

(3)用“G”命令运行程序。

(4)用“R”命令观察运行结果及状态。

(5)用“T”或“P”命令单步执行。

四. 实验器材

TEC-2机一台,电脑一台

五. 实验分析与设计

1.脱机实验

根据Am2901 9个控制信号I8~I0与相应控制码的关系,设计实现各功能的指令微码

脱机实验步骤:

(1)将TEC-2机功能开关FS4置为“1”。

(2)主脉冲置为单步方式,STEP/CONT开关拨向STEP一边,STEP为单脉冲方式,CONT为连续脉冲方式;

(3)用D0+0→R0将立即数D0(从数据开关输入:A000H)置入寄存器R0。

①按上表设置各控制信号(MI8~MI0)为垂直板元件V60 SW2,A口、B口、SCi、SSH

为垂直板元件V61 SW1。

②按上表设置十六位数据开关(为“A000H”,即“1010 0000 0000 0000B”)。

③按压一次STEP键后,立即数D0即置入寄存器R0中。

(4)用D1+0→R1将立即数D1(从数据开关输入;4000H)置入寄存器R1。

①按上表设置各控制信号(MI8~MI0)为垂直板元件V60 SW2,A口、B口、SCi、SSH

为垂直板元件V61 SW1。

②按上表设置十六位数据开关(为“4000H”,即“0100 0000 0000 0000B”)。

③按压一次STEP键后,立即数D0即置入寄存器R1中。

(5)根据指令微码输入各控制信号,将开关S2 S1 S0置于“110”时,指示灯将显示ALU的运算结果;将开关S2 S1 S0置于“000”时,指示灯将显示SVZC的状态(H25=S,H26=V,H27=Z,H28=C),按压STEP前,记录ALU的输出、SVZC状态;按压STEP,记录按压后ALU的输出、SVZC状态,然后输入下个微码。

(6)按照设计的微码,逐个测试并记录。

设计思路:

(a)根据表III Am2901 9个控制信号I8~I0,明确I8~I6用于选择运算结果或数据传送

到什么寄存器中,I5~I3用于选择ALU的运算功能,I2~I0用于选择送入ALU的操作

数据的来源。

(b)根据功能需要,例如R1+R0→R0,将两个通用寄存器R1和R0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后,

结果保存在寄存器R0中,那么,就可以让A口选择R1,B口选择R0,即A口设为0001,B口设为0000;由于传入ALU的两个数值分别来源于A口和B口,所以I2~I0选择001

(即R为A,S为B);I5~I3明显应该选择加法000;运算结果保存到寄存器B,故I8~

I6选择011(F→B)。这样就完成了一条微码的设计。

(c)按压STEP前纪录ALU输出的值,还有SVZC的值;在TEC-2模拟机上,开关S2 S1 S0为

110则查看ALU输出(16个灯),为000则查看SVZC的值(末尾4个灯)。

(d)按压STEP后纪录ALU输出的值,还有SVZC的值。

(e)其他各条微码按照(b)~(d)的步骤设计并逐条测试。

(f)当有进位端参与计算时,如R1+R0+C→R0和R0+1→R0,根据表Ⅶ,此时需要把SCi

分别设置为10和01;10表示进位端参与计算;01表示直接在寄存器的值+1。

(g)当没有进位端参与计算时,其余情况均将SCi设置为00。

(h)最终得到结果如下:

表Ⅸ

SCi的设置:R0+R1+C→R0,SCi= 10;R0+1→R0,SCi=01其余SCi=00

说明:表中ALU输出用16进制数表示,而SVZC用二进制数表示。

2.联机实验

(1)将FS1~FS4置成1010.,STEP/CONT置成CONT,启动TEC-2机,进入监控程序。

(2)在联机状态下,在命令行状态用“A”命令输入程序。

>A800

0800: MOV R0,A000

MOV R1, 4000

0804: ADD R0, R1

SUB R0,R1

OR R0,R1

AND R0, R1

XOR R0, R1

ADC R0,R1

SHL R0

INC R0

RET

(3)用“G”命令运行程序。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G800

执行上面输入的程序

(4)用“R”命令观察运行结果及状态。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R

观察运行结果及状态

屏幕显示:

R0=8001 R1=4000 R2=0000 R3=0000 SP=FFFF PC=0800 IP=080C R7=0000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0: 2C00 A000 MOV R0, A000

(5)用“T”或“P”命令单步执行。

在单步执行之前,先将寄存器R0、R1清空,输入命令:

>RR0

8000:-0

>RR1

4000:-0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T 或 >P

执行之后,观察运行结果及状态

屏幕显示:

>T

R0=A000 R1=0000 R2=0000 R3=0000 SP=OFD0 PC=0802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2: 2C10 4000 MOV R1, 4000

>T

R0=A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OFD0 PC=0804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4: 0401 ADD R0, R1

>T

R0=E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OFD0 PC=0805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5: 0C01 SUB R0, R1

>T

R0=A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6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6: 5801 OR R0, R1

>T

R0=E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7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7: 5001 AND R0, R1

>T

R0=4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8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01111 0808: 5401 XOR R0, R1

>T

R0=0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9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1001111 0809: 0801 ADC R0, R1

>T

R0=4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A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01111

080A: 6000 SHL R0

>T

R0=8000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B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01111

080B: 7400 INC R0

>T

R0=8001 R1=4000 R2=0000 R3=0000 SP= OFD0 PC=080C IP=00CD R7=016A R8=0000

R9=0000 R10=0000 R11=0000 R12=0000 R13=0000 R14=0000 R15=0000 F=00011111

080C: AC00 RET

>

六. 思考题

1.在脱机方式下进行运算器实验室,在按STEP键之前和按STEP键之后,ALU的输出结果及状态SVZC有何不同,为什么?根据Am2901运算器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加以说明。

从Am2901运算器的组成结构可以看出,A口和B口的寄存器在将数据传入ALU之前,会经过对应的A锁存器和B锁存器。而由图IIAm2901时钟信号的作用图中可以看出,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高电平时寄存器的内容通过两个锁存器传送到输入端R和S中,且通用寄存器不接收数据。由于ALU是组合逻辑电路,不受时钟信号影响,因而ALU输出的数据即为当前状态下的运算结果。在按下STEP前ALU输出当前运算结果,SVZC显示当前的状态结果;当按下STEP后,CP下降沿到来时,A、B锁存器锁存数据,通用寄存器开始接收新数据,此时在下降沿,ALU将输出的结果存入通用寄存器中,ALU则根据通用寄存器中新的数据再次进行运算,因而ALU输出新的运算结果,而SVZC状态寄存器则将上次的状态记录下来。

2.写出实现以下功能操作微码:(按下表形式书写)

A.(R0+R10)Q → R0Q,联合左移。

B. D – B → B,其中D为数据,B为B口寄存器。

C.0 → R0,要求不要用立即数传送实现。

七.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是第一次在TEC-2实验机上完成,一开始对庞大的TEC-2实验机的知识体系感到恐惧,想要做起实验也相当困难。但是后来认真地阅读了实验手册上前3章关于TEC-2实验机及其指令系统的介绍后,特别是对于图I Am2901内部结构图的认真研究之后,渐渐明白了其工作原理。

本次实验最大的收获就是基本理解Am2901的工作原理。对于Am2901,认识到它是用来实现算数和逻辑运算的,结合第一次实验设计4位ALU,明白ALU只是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它能直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不会受到时钟信号的影响。

芯片有16个4位通用寄存器,通过A、B地址的选择,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寄存器参与当前的运算,但这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在传入ALU前,还必须经过对应的A、B锁存器才能进入ALU的两个输入端口,这是用来确保运算过程中数据一致性的问题的。而锁存器只有在脉冲信号的边沿端才会起作用,因此实验中会涉及到按压STEP手动产生脉冲信号,使数据锁存。另外,对于ALU的运算结果,它可以输出到Y,同时又可以将结果保存在B通用寄存器或Q寄存器中。立即数数据不可以经过寄存器传入ALU,它必须直接通过R输入端进入ALU。

其中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是移位器的工作原理。对于如何选择左移和右移的控制码SSH 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对应的操作比较不理解。算数移位和逻辑移位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和操作,以及它与标志位状态寄存器之间的关系都还有待进一步学习理解。

基本了解了TEC-2的工作原理后,设计起指令微码来也相对比较轻松。联机实验则让我明白了每一步汇编指令在寄存器内部发生的变化。以后还必须继续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为以后的汇编实验设计打下基础。

经过这次实验更加进一步体会到模拟机的强大,它在验证我的指令微码时起到重要作用,用起来也相当方便。

总之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担心内容繁杂难懂,边学边做,边做边理解,不断回滚之前学过的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比较顺利地理解和完成实验内容。

(中山大学必备)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人卫版药理学第七版笔记及总结 写在前面:此总结综合了前届所留资料以及个人总结,凡出现页码均为新版教材(《药理学第七版》人卫版殷明主编)和新版教材配套习题集,如有谬误,还请指正哈! 使用说明:建议将书看一遍或者结合书来看,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1.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2.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动学研究、新药毒理学研究。 4. 药物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 第二章药动学 1.药物转运体: 2.首过效应:(first past effect) P14 :某些药物经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人体循环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其属于吸收过程) 3.半衰期(half-life,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4.表观分布容积:(Vd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体内药物总量按血药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体积 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是计算生物利用度的基础数值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bioavailability F ):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程度用AUC表示,速度用达峰时间表示 7.总体清除率(total body clearance,CLtot):体内诸多消除器官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体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量被清除。又称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CLp) 8.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又称坪值(plateau):Css 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 :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下降,直至在给药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量,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 ,达到Css的时间仅取决于半衰期。 9.药物代谢: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II相反应(结合) 10. 肝药酶的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水合氯醛、卡马西平 肝药酶的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别嘌醇、磺胺苯吡唑、西咪替丁 ※肝药酶特点、定义及临床意义P19 11. 一级动力学过程(first-order kinetic process) 概念: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C/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D或浓度C的一次方成正比。 特点: (1)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的转运量随时间而下降。

概率统计第三章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教学要求: 一、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二、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的概念,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概念; 三、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概率分布; 四、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 五、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和、极大、极小). 重点: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及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概率密度,随机变 量的独立性. 难点:边缘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练习一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填空题 (1)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且d c b a <<,,则 =≤}{a X P ()+∞,a F ; =≥}{d Y P ()d F ,1∞+-; =≤<≤<},{d Y c b X a P ),(),(),(),(c a F c b F d a F d b F +--. (2)设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y x f ,则其分布函数),(y x F = ?? +∞∞-+∞ ∞ -dxdy y x f ),(;若G 是xoy 平面上的区域,则点),(Y X 落在G 内的概率,即 }),{(G Y X P ∈??=G dxdy y x f ),( (3)若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 ) 1)(1(),(22y x A y x f ++= )0,0(>>y x , 则系数A = ,4 2 π= <}1{X P 2 1. (4)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函数(),3arctan 2arctan ,?? ? ??+??? ? ?+=y C x B A y x F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附件2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作为每个实验最后的总结,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中表现,是评定实验课成绩的最主要依据。因此为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制定此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一、撰写规范 1.撰写实验报告必须采用专用的中山大学实验报告纸或标准的A4白纸,单面书写。用A4纸时必须在四周留出2.0cm以上的边空。 2. 为了实验报告的长期保存,报告的所有内容,包括图、表、文字等都必须用钢笔、签字笔等墨水笔撰写,或者打印,不得使用铅笔和圆珠笔。 3.第一层次实验的报告必须手写完成,不得打印;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实验的报告建议打印,但也可以手写。 4.一份独立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以使他人在不参阅其他资料的情况下能够看懂报告中的所有内容。 (1)实验编号及题目。 (2)写实验报告日期,实验者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合作者(两人一套设备时同组另一名学生的姓名,一人一套设备则不需填写)姓名等信息,不得缺漏。 (3)实验目的。内容与教材一致。 (4)仪器用具。注明所有实验仪器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及精度。 (5)实验原理。包括实验中采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方法,相关理论等。该部分不能用“见预习报告”、“略”、“见教材第几页”等字样说明后省略不写。由于出于教学目的,教材中的实验原理部分都写得比较多,写实验报告时不能照抄教材的内容,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总结和概括,有必要时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6)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对于课本上已有详细说明的,可以写得简略一些;要求自己设计或安排实验步骤时,应写得尽可能详细。 (7)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包括详细的数据处理过程及所有的实验测量结果。计算实验结果及不确定度,作出所有的图表,探讨经验公式等。处理时应详细写出计算步骤,并按教材的具体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并注意有效数字的正确修约。如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不确定度计算的具体要求,在计算时应注明不确定度的种类。 (8)讨论及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影响实验不确定度的因素及改进方法,并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等。 (9)参考文献。如实验报告中用到原始记录以外的数据,或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必须注明其来源或参考文献。 5.物理量与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变量用斜体表示,单位、化学元素用正体表示。

计算机网络实训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和常用的配置命令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训 实验题目: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和常用的配置命令

附: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18 完成日期:2020年12月15日学号:182018010 姓名:叶健行成绩: 一、实验目的 理解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和常用的配置命令,因为这些是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过程 【实验拓扑】 实验线路连接图如下图所示,配置机通过console 线与交换机相连后,通过配置机上的超级终端连接交换机并进行配置。

【实验内容】 1、选择Switch C2950‐24作为中心节点设备,并添加4台计算机,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 2、分别在4台计算机上配置ip地址 192.168.1.1‐192.168.1.4/24,并用ping测试它们之间的连通性。 配置内容:

测试连通性: 3、采用手动连接方式,将配置机的 RS232 端口与 Switch 的 Console 端口连接。在配置机上使用终端与交换机进行连接,即采用带外管理方式。

4、使用命令show mac‐address‐table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在各台计算机上使用ipconfig /all查看各台计算机的MAC地址,并与Switch 的MAC 地址表进行比较。使用show arp命令查看交换机的 ARP 缓存区。 5、完成以上实验后,使用命令: Switch(config)#no enable password Switch(config)#no enable secret Switch(config)#exit Switch#write 删除已配置的密码方便后面上课的同学完成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三苯甲醇的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三苯甲醇的制备 中山大学实验报告 2010-10-29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题目:三苯甲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格式试剂反应制备醇 2,学习无水反应~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重结晶操作 二(反应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概述:格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加成生成醇 实验室制备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羰基化合物,醛>酮>酯,与格式试剂反应生成醇。利用格式试剂与甲醛~环氧乙烷或者是卤代醇的反应制备一级醇,与醛或者甲酸酯,2倍格氏试剂,的反应制备二级醇,与酮~酯~酰氯~不饱和酸酯或者酸酐反应制备三级醇反应制备三级醇。本实验采用格氏试剂与苯甲酸甲酯制备三苯甲醇~而格氏试剂则用镁和溴苯作为反应原料在无水乙醚的溶剂中~和一小粒碘来活化镁。来反应制备格氏试剂。 1, 格氏试剂的制备 格氏试剂很活泼可以与水和含有酸性氢的有机化合 物,ROH,RSH,RCOH,RNHH,RCONHH,RCCH,RSOH,反应也可以和 2223氧发生反应。反应式如下 RMH+HOR-H+XMOH g2g RMH+[O] ROMXR—H+XMOH ggg

反应之前需要通入氮气一赶走反应瓶中的空气。乙醚则为反应溶剂严格不准见水~挥发性大~蒸气可赶走瓶中的空气~但是在需要较高温度下反应时也可以用四氢呋喃等。镁则应用细小的镁屑或者是镁粉~事先可在60到80摄氏度下干燥30分钟~再经真空干燥保存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必要时可用碘活化镁~将理论计算量的镁喝少量的碘放进反应瓶中~小火加热至瓶中充满碘蒸气~待冷却后再加入其它的试剂进行反应。 在制备格氏试剂的过程中注意滴加卤代烷的方法。之前先加入少量的卤代烷乙醚溶液和镁作用~待反应引发之后~再将其他剩余的卤代烷缓慢的滴入~使乙醚保持微沸腾~若是一次加入太多的卤代烷反应剧烈且不易控制~也会有自身的耦合反应。必要时可用冷水冷却~而对于引发反应很难可以适当的加热2, 三苯甲醇的制备 格氏试剂与醛酮等形成的加成产物进行酸性水解的时候镁变为易溶于水的镁盐便于乙醚与水分层。具体的反应式 如下

中大2016计组单周期CPU实验报告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学生姓名:刘恩硕 学号:14332014 专业(班级):14软件工程五(国)班 合作者:罗宇森 时间:2016 年 4 月25 日

成绩 : 实验二:单周期CPU设计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周期CPU数据通路图的构成、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2) 掌握单周期CPU的实现方法,代码实现方法; (3) 认识和掌握指令与CPU的关系; (4) 掌握测试单周期CPU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单周期CPU,该CPU至少能实现以下指令功能操作。需设计的指令与格式如下: ==> 算术运算指令 说明:以助记符表示,是汇编指令;以代码表示,是机器指令 ==> 逻辑运算指令 (5)and rd , rs , rt ==> 传送指令 ==> 存储器读/写指令

功能:memory[rs+ (sign-extend)immediate ]←rt ;immediate 符号扩展再相加。 ==> 分支指令 特别说明:immediate 是从PC+4地址开始和转移到的指令之间指令条数 。immediate 符号扩展之后左移2位再相加。为什么要左移2位?由于跳转到的指令地址肯定是4的倍数(每条指令占4个字节),最低两位是“00”,因此将immediate 放进指令码中的时候,是右移了2位的,也就是以上说的“指令之间指令条数”。 ==> 停机指令 三. 实验原理 单周期CPU 指的是一条指令的执行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然后开始下一条指令的执行,即一条指令用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电平从低到高变化的瞬间称为时钟上升沿,两个相邻时钟上升沿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时钟周期。时钟周期一般也称振荡周期(如果晶振 的输出没有经过分频就直接作为CPU 的工作时钟,则时钟周期就等于振荡周期。若振荡周期经二分频后形成时钟脉冲信号作为CPU 的工作时钟,这样,时钟周期就是振荡周期的两倍。) CPU 在处理指令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取指令(IF ):根据程序计数器PC 中的指令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指令,同时,PC 根据指令字长度自动递增产生下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指令地址,但遇到“地址转移”指令时,则控制器把“转移地址”送入PC ,当然得到的“地址”需要做些变换才送入PC 。 (2) 指令译码(ID ):对取指令操作中得到的指令进行分析并译码,确定这条指令需要完成的操作,从而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用于驱动执行状态中的各种操作。 (3) 指令执行(EXE ):根据指令译码得到的操作控制信号,具体地执行指令动作,然后转移到结果写回状态。 (4) 存储器访问(MEM ):所有需要访问存储器的操作都将在这个步骤中执行,该步骤给出存储器的数据地址,把数据写入到存储器中数据地址所指定的存储单元或者从存储器中得到数据地址单元中的数据。 (5) 结果写回(WB ):指令执行的结果或者访问存储器中得到的数据写回相应的目的寄存器中。 单周期CPU ,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这五个阶段的处理。 图1 单周期CPU 指令处理过程 MIPS32的指令的三种格式:

数理统计中山大学邓集贤杨维权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设总体(5,2)N ξ,129,,,ξξξ为其样本,试求样本的平均值ξ大于8的概率。 解: 2 23 3 2 (, (5,) 35 85 {8}{ 4.5} 1(4.5)0.598706326 N a N n p p ξξξφ=--∴>=> ==-= 3.设总体ξ服从正态分布(0,)N σ,124,,,ξξξ为其样本,试问 2 1 2234()( )ξξηξξ- = +服从什么分布? 解: 12 1234 34 2 2 122122 2 342 34(0,1)(0, ) 2(0,) (0,1)2(1)()(1,1) ()(1)N N N N F ξξσ ξξξξξξσξξχσξξξξξξχσ-?? ? -?????? ?+?? +??? ?? ? ??? ?-? ?? ? ? ?-? ????+??? ??+ ?? ?? ? ???? 4.设总体(1,2)N ξ,124,, ,ξξξ为其样本,记 4 2 1 [4]i i k ηξ==-∑,试问k 取何值时,使 得η服从2 ()m χ分布,自由度m 取何值? 解: 4 4 1 1 (1,2)4 (4,16)(0,1) 4 i i i i N N N ξ ξ ξ ==-? ∑∑ 4 2 21 (4)(1) 161 ,1 16i i k m ξχ=-? ∴==∑ 5.设(3,2)N ξ,1216,,,ξξξ为其样本,ξ与2 n S 分别为样本的均值与方差,试建立t

分布的统计量。 解: (1)(15) n n t n t ξξ=-= 6. 设正态总体(5,6)N ξ,,n ξ分别为样本容量和样本均值,试问n 应取多大,才能使得 ξ位于区间(3,7)概率不小于0.90 解: (5,6) {37}{}22(210.90.9525 N P P n ξξξφφφφ<<=-==<<==-=-≥?≥?≥ 7.设总体()E ξλ,12,,,n ξξξ为其样本,ξ为样本均值: 1)试求2n ηξ=的分布。 2)若n=1,试问{6}p η>是何值? 解: 12211 ()(1),()(1)1()(12)(12)1222(,)(2,)(2) 222n n n n t it t it n t n it it n n n n G n ξξλξ??λλ ?λ λλξχ----=-=-=-=-?=Γ= {6}1 {6}0.950212932p p η η>=-≤= 8.设总体(12,2)N ξ,今抽取容量为5的样本125,, ,ξξξ,试问: 1)样本均值ξ大于13的概率是多少? 2)样本的极小值小于10的概率是多少? 3)样本的极大值大于15的概率是多少? 解: 1).{13} 1.11803}1(1.11803) 0.13177709 P P ξξφ>=>==-= 552){(1)10}1[1(10)]1(0.841344746)0.57843P F ξξ<=--=-= 553){(5)15}1[(15)]10.9331927990.292287455 P F ξξ≥=-=-= 9 设电子元件的寿命(时数)ξ服从服从以0.0015λ=为参数的指数分布,即有密度函数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17金融工程沙盘实验报告

经济学沙盘实验报告 钢铁B厂 实验日期:3月30-31日、4月13日 指导老师:蓝舟琳 班级:17金融工程C班 小组成员:黄丽婷、黄燕军、李冬冬、黄春儿、李婷婷、徐佳仪、 赖婕惠、张惠华、吴丹宜

目录 一、沙盘实验简介 (3) 二、组员分工介绍 (3) 三、宏观经济分析(以第三年为例) (4) (一)上年经济指标 (4) (二)本年经济环境 (4) (三)本届政府的目标 (4) 1.扩张性货币政策 (4) 2.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5) 3.土地拍卖 (5) 4.降低工人最低工资 (5) (四)年终结果及分析 (5) (五)对下一年度政府政策的建议 (6) 1. 如何稳定CPI (6) 2. 如何抑制GDP增长过热 (6) 3.如何降低失业率 (6) 4.如何提高个人总收入 (6) 四、微观经济分析(以第三年为例) (6)

(一)竞标(知识点:博弈论) (6) 1.资金竞标 (6) 2.土地竞标 (7) 3.铁精粉竞标 (7) 4.劳动力竞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8) 5.竞标总结 (9) (二)定价 (9) 五、经济理论的应用 (10) (一)寡头市场理论 (10) (二)博弈论 (10) 六、总结 (10) 一、沙盘实验简介 模拟沙盘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则、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技术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本次模拟沙盘实验将我们班分别分为为两家钢铁厂、三家家电厂、三家汽车厂,一共八个小组。而政府有各企业小组竞选充当,以CPI、GDP、失业率、人口总收入、财政赤字五点作为经济衡量指标及政府的政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山大学-第三版

第一章 随机事件与概率 1.从十个数字中,先后随机取出两数,写出下列取法中的样本空间: (1)放回时的样本空间 (2)不放回时的样本空间 解: (1) ,(2) 2.一个袋内装有4个白球和5个红球,每次从袋内取出一球,直至首次取到红球为止。写出下列两种取法的样本空间: (1)不放回时的样本空间 (2)放回时的样本空间 解:(1) (2) 3.解: 5.设样本空间,求: (1) (2) 解:(1) (2) 0,1,2,,91 Ω2 Ω100 01 02 0910 11 12 1990 91 92 99??????Ω=????????201 02 03 0910 12 13 1990 91 92 98??????Ω=?? ??????1Ω 2Ω Ω1={红,白红,白白红,白白白红,白白白白红} Ωn 个 2={红,白红,,白白白红,}3 3 3 3 1 1 1 1 2 1 1231 32 31 2 3123123123123123123123,,,()()()() ()()()() ()()() i i i i i i i i A A B A A C A D A C E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F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G A A A A A A A A A ===== = == = ===={0,1,2, ,9},A Ω=事件={2,3,4},B={3,4,5},C={4,5,6}A B () A B C {2,3,4,5} A B A B A B ===()(){4,5} {0,1,5,6,7,8,9}{4,5}{0,1,4,5,6,7,8,9} A B C A BC A ====

2019-2020年整理中山大学_药物分析_总复习题总结汇编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总复习 1.测定溶出度的方法应具有( C ) A 准确性 B 选择性 C 准确性、精密性 D 精密性、耐用性 E 检测限、检量限 2.杂质测定中限度检查方法要求(B ) A 准确性、精密性 B 检测限、选择性、耐用性 C 选择性、耐用性 D 检量限 E 耐用性 3.氯瓶燃烧法测定含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稀释液是( C ) A 水 B 稀硫酸 C 稀氢氧化钠液 D 氢氧化钠+ 硫酸肼溶液 E 氯化钠溶液 4.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类药物,有机溶剂萃取测定的有色物是() A 生物碱盐 B 指示剂 C 离子对 D 游离生物碱 E 离子对和指示剂的混合物 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 的方法是(A) A 三点定位校正计算分光光度法 B 差示分光光度法 C 比色法 D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E 导数光谱法 6 测定葡萄糖含量采用旋光法,向供试液中加氨水是为了( D ) A 中和酸性杂质 B 促使杂质分解 C 使供试液澄清度好 D 使旋光度稳定、平衡 E 使供试液呈碱性 7.巴比妥类药物可与Cu 盐吡啶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又与Pb 盐生成白色沉淀的是(C) A 巴比妥 B 异戊巴比妥 C 硫喷妥钠 D 环己烯巴比妥 E 苯巴比妥 8.药典规定甾体激素类药物检查其他甾体,多采用( C ) A 气相色谱法 B 液相色谱法 C 薄层色谱法 D 红外光谱法 E 薄层色谱扫描法 9.色谱法定量分析时采用内标法的优点是 ( C ) A 优化共存组分的分离效果 B 消除和减轻拖尾因子 C 消除仪器、操作等影响,优化测定的精密度 D 内标物易建立 E 为了操作方便 10. 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入KBr 的作用是:(C) A 添加Br - B 生成NO+Br — C 生成HBr D 生产Br2 E 抑制反应进行 11.双相滴定法可适用的药物为:(E)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水杨酸 D 苯甲酸 E 苯甲酸钠 12.盐酸普鲁卡因常用鉴别反应有:(A) A 重氮化- 偶合反应 B 氧化反应 C 磺化反应 D 碘化反应 E 旋光光度法 13.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是( A )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实验报告光隔离器(中大)

光隔离器相关参数测量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光信息专业 摘要:本文通过测量光隔离器的插入损耗、隔离度等相关参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进一步了解光隔离器的原理、功能。 关键词:光隔离器光功率插入损耗隔离度偏振相关损耗回波损耗 Measurement of the Parameters of an Optoisolator Majo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U, Guangzhou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we measured several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an optoisolator, then analyzed the data and draw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fter that, we got a further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principles, the functions of the optoisolator. Key Words: optoisolator, optical power, insertion loss(IL), isolation, 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PDL), return loss(RL);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光隔离器的原理。 2.了解光准直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3.学习测量光隔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二、实验用具及装置图 实验用具:稳定光远、光功率计(武邮)、单模标准跳线(用于测量器件的输入功率)、光隔离器(OISS1310ASO1111)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三、实验原理与器件

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锌和铜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锌和铜 () 摘要:本实验采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发样中的锌和铜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此实验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以及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锌喝铜的含量作了检测。实验表明,锌所测得的含量为232.4442 ug/g;铜所测得的含量为10.0127 ug/g。铜所测得的线型数据比锌的较好。 关键词:锌;铜;发样;原子吸收光谱法 前言 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1]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2](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原子吸收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测定方法,广泛地用来进行超微量的元素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试剂、溶剂、实验容器甚至实验室环境中的污染物都会严重地影响测得的结果。实际上,由于人们注意了这个问题,文献中所报道的多种元素在各种试样中的含量曾做过数量级的修正,这正是因为早期的实验中人们把测定中污染物造成的影响也算到试样中的含量中去所造成的。因此在原子吸收光度测定中取样要特别注意代表性,特别要防止主要来自水、容器、试剂和大气的污染;同时要避免被测元素的损失。 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干扰情况和分析过程是否简便快速等,除与所用的仪器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条件。因此最佳实验条件的选择是个重要问题,仪器工作条件,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了选择,先将其它因素固定在一水平上逐一改变所研究因素的条件,然后测定某一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选取吸光度大且稳定性好的条件作该因素的最佳工作条件。 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则可以直接分析固体样品,采用程序升温,可以分别控制试样干燥、灰化和原子化过程,使易挥发的或易热解的基质在原子化阶段之前除去。石墨炉的维护在石墨炉膛部分,因为里面是加热高温-低温冷却,一个循环过程,同时里面还有还原性强的石墨产生积碳同时还有不同的待测物质灰化时产生的烟雾,都会在炉膛或者是在炉膛光路上的透镜上附近凝结。如果长时间不清理,炉膛底部的光控温镜可能会因为积碳的干扰,失去控温能力,直接导致石墨管烧断。灰化物在透镜上面凝结,挡住了部分光路,额外增加了负高压,积碳在加热和塞曼的震动时,有可能会随着震动,这样也变相增加了仪器的噪声。一般建议在每次更换石墨管时清洗一次石墨炉膛。

中山大学概率统第1章习题解

习题一 1. 用以样本点为元素的集合的形式写出下列试验的样本空间及事件A ,B . 1) 投掷一颗骰子,记录出现的点数.A =“出现奇数点”. 2) 投掷一颗骰子两次,记录出现点数.A =“两次点数之和为10”,B =“第一次的点数比第二次的点数大2”. 3) 一个口袋中有5只编号分别为1,2,3,4,5的球,从中同时取出3只球,观察其结果.A =“球的最小号码为1”. 4) 将a ,b 两个球随机地放到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去,观察放球情况.A =“甲盒中至少有一球”. 5) 记录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某桥的汽车流量,A =“通过汽车不足5辆”,B =“通过的汽车不少于3辆”. 2. 设,,A B C 都是事件,试通过对,,,,,A B C A B C 中的一些事件的交及并的运算式表示下列事件: 1) ,,A B C 中仅有A 发生. 2) ,,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3) ,,A B C 中至多两个发生. 4) ,,A B C 中恰有两个发生. 5) ,,A B C 中至多有一个发生. 3. 袋中有四个球,其中有两个红球,一个黄球和一个白球.有放回地抽三次,求出现下列情况的概率: A =“三次都是红的”, B =“三次颜色全同”, C =“三次颜色全不同”, D =“三次颜色不全同”, E =“三次中无红”, F =“三次中无红或无黄”. 解 每次抽球都可以抽到4个球中的任意一个,有4钟可能,3次抽球共有3464=种可能,因此样本空间含有64个样本点。 每次抽球都可以抽到2个红球中的任意一个,有2种可能,3次抽球都抽到紅球共有328=种可能,因此事件A 含有8个样本点。 3次抽球都抽到紅球共有328=种可能,3次抽球都抽到黄球共有311=种可能,3次抽球都抽到白球共有311=种可能,因此事件B 含有81110++=个样本点。 3种颜色的排列有3 33!6A ==种,对应于每一种排列,抽到的球有2112??=种可能, 因此事件C 含有6212?=个样本点。

2010年中山大学药学院考研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近来不少07级的童鞋向我问起中山大学药学院的考研情况,所以就决定写个帖子介绍下情况,造福一下后面的学弟学妹们。言语比较啰嗦,叙述的东西可能也是比较主观,其中应该有不少不对不确切的地方,希望各位同学和前辈能指正。 今年共有5名药大06级学生进入中大药学院复试,最终基本都录上了理想的导师和拿到了奖助名额,其中两位男生是药理,两位女生药剂,一位女生药化结构生物学实验室。06级是药大人比较大规模地登陆中大药学院的一年,我们也希望以后也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报考那。 我,06级,来自药大以“3+3年制”直研而闻名的专业。从大二结束的暑假起起开始酝酿考外事宜,大三一年通过电邮联系了不少复旦、浙大药学院、中大的在读硕士学长学姐打探情况,后来大三下确定想报考的方向是临床药理后,基于专业方向需要强势医科和附属医院的依托以及导师招生情况、报考风险等指标确定下报考中大药学院,并最终考上了所预想的导师门下。 中大药学院大楼位于中山大学东校区,广州大学城里。这里是珠江中的一个岛,10个大学环岛而建,地铁穿岛而过,环境不错,宿舍和校区都很新,体育馆和图书馆都很大,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中大约有2万学生在东校区。药学院的本科生生源质量比较好,据说一半是高考时被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刷下的高分考生。比较喜欢药大的学生,招生时将药大来的和本院考生一视同仁,院里的老师里面也有很多在药大求学过。 1 中大药学院的优缺点: 缺点:2003年才成立的药学院,历史和传统比中国五大药学院差很多,江湖地位不高,还处于迈向中国一流药学院的成长路上,院内学科发展也不均衡。 优点:引自过来人24号传奇人物苦瓜木鱼蛤蟆学长“软件硬件条件一流;数据库很多,仪器设备很新很贵,科研经费充足,用不完就乱买东西;实验条件很好,大小实验室都有空调;硕士不分公费自费每月都有500左右的生活补助,各种国际交流很多。” 另外觉得,因为中山医科较为强势的传统,所以中大比较重视这个年轻的药学院的发展。广东省投巨资打造的华南新药创制中心(项目负责人是中大副校长医学院药理学教授颜光美)就将与药学院“构筑合作大平台,在经费支持、实验设备共享、科学研究队伍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知识产权等领域全面联姻。“ 2 导师和学科 下面将介绍中大药学院比较强势的学科和比较推荐报考的导师。 药理:药理学科是药学院最有历史和传统的学科,导师基本在药学院成立前来自于中山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也是现在中大药学院整体发展最好的学科。 药理主要分为两个PI(课题组)——中大临床药理所和药理毒理PI 黄民教授:黄民PI负责人,院长,中大临床药理所所长,主要作临床药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遗传药理与药物基因组学,药物临床前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等。 课题组在东校区药学院和北校区医学院分别有实验室,其中医学院实验室部分的学生经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 0 A B A+B 进位 1 A B A-B 借位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真值表 S A B Y Cn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1 1 0 0 卡诺图: S 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00 01 11 100 0 1 1 0 0 1 1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05年中山大学药学综合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 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巴比妥类药物的药效主要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A.电子密度分布 B.体内的离解度 C.水中的溶解度 D.分子量 E.立体因素 2、属于3,5-吡唑烷二酮类抗炎药的是 A.吲哚美辛 B.甲芬那酸 C.羟布宗 D.布洛芬 E.吡罗昔康 3、下列哪条不能用来鉴定盐酸吗啡 A.与甲醛硫酸反应显蓝紫色 B.加中性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 C.遇钼酸铵硫酸试液显紫色 D.与甲基橙试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 E.溶于稀硫酸后与碘酸钾试液反应,析出棕色的碘 4、阿托品是左旋莨菪碱的 A.外消旋体 B.对映体 C.左旋体 D.右旋体 E.异构体 5、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哮喘疾病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沙丁胺醇 D.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马来酸氯苯那敏属于下列哪类抗过敏药 A.丙胺类 B.乙二胺类 C.氨基醚类 D.三环类 E.哌啶类 7、西咪替丁属于下列哪类药物 A.呋喃类 B.咪唑类 C.哌啶类 D.嘧啶类 E.噻唑类 8、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在临床上用于 A.高血压 B.心力衰竭 C.心律失常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9、含卤素和金属样品的前处理时哪种元素最容易 A.与芳环直接相连 B.与脂肪链相连 C.与苄基相连 D.与杂环相连 E.以上都相同 10、回收率是的常见表示方法 A.准确度 B.精密度 C.线性与范围 D.检测限 E.定量限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1部)收载的有药物 A.化学药品 B.抗生素 C.中药材 D.生物制品 E.放射性药品

实验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修订

预习操作记录实验报告总评成绩 《大学物理实验(I)》课程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年级: 实验人姓名(学号): 参加人姓名(学号):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室温: 相对湿度: 实验1.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实验前思考题] 1.列举测量的几种类型? 2.误差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3.简述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的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以本实验中实验桌面积的测量为例加以说明。

4.测量仪器导致的不确定度如何确定?在假设自由度为无穷大的情况下,直接测量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如何计算?请写出计算步骤。 (若不够写,请自行加页)

[ 实验目的 ] 1.学习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读数显微镜、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习长度、重量、密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仪器用具 ] 编号 仪器名称 数量 主要参数(型号,测量范围,测量精度) 1 游标卡尺 1 2 螺旋测微计 1 3 读数显微镜 1 4 钢尺 1 5 钢卷尺 1 6 电子密度天平 1 7 量杯 1 8 待测薄板 1 9 待测金属丝 1 10 待测金属杯 1 [ 原理概述 ] 1.机械式游标卡尺 图1.1. 1 游标卡尺结构 查阅教材和说明书,写出游标卡尺各部分的名称: A. C . E . G . B. D . F . H .

图1.1. 2 游标卡尺读数 假设游标卡尺的单位为cm ,箭头所指的刻线对齐,则读数为: cm . 2. 机械式螺旋测微计 图1.1. 3 螺旋测微计结构 查阅教材和说明书,写出螺旋测微计各部分的名称: A. C . E . G . I . B. D . F . H . 图1.1. 4 螺旋测微计读数 假设螺旋测微计的单位为mm ,按左图,读数为: mm . 注意:(1)转动微分筒之前需逆时针扳动锁把,使微分筒可自由转动。(2)为保证测量时测杆与被测物表面的接触力恒定,测杆上安装有棘轮装置,使用时应通过旋转棘轮使测杆与工件接触,直至棘轮发出“咔咔”的声音。这点对测量橡胶等较软的物体特别重要,同时还可起到保护螺纹的作用。(3)使用螺旋测微计之前需校准零刻度。(4)使用完毕,需使对杆和测杆离开一段距离,避免存放过程中因热胀冷缩损坏螺纹。 3.读数显微镜测量原理

中山大学2011-2012药物分析期末卷

中山大学2011-2012药物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689 科目名称:药物分析 考试时间:1月5日10:00-12:00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非盐酸盐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引入的氯离子,氯离子对人体_______,但它能反映药物的_______及生产过程_______,因此氯化物常作为_______杂质检查。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 检查的条件是在______比色管中,在_________条件下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________规定。比较时,比色管同置______背景上,从比色管 __________观察,比较,即得。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_________μg的Cl-为宜,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浑浊度明显,便于比较。供试品溶液如不澄清,应________;如带颜色,可采用 ____________解决。 2.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验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PLC法进行药物分析测定时系统适用性试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系统适用性试验的常见内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砷盐的检查时,有机结合的砷通常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取规定量的供试品与_________或氢氧化钙、硝酸镁共热转化为_________后,依法检查。操作中应注意炽灼温度不宜超过700℃。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中国药典主要内容包括: ( ) A 正文、含量测定、索引 B 凡例、制剂、原料 C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中山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人:郑熙霖学号:09388334 日期:2011-04-10 院(系):软件学院专业(班级):09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实验题目:TEC-2实验计算机运算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Am2901运算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认识和掌握TEC-2机运算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了解和掌握TEC-2机运算器相关控制信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4.了解和掌握运算器的进位时间的测试方法,及进一步掌握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二. 实验原理 (一)概述 运算器部件是计算器五大功能部件中的数据加工部件。 运算器的首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实现, 它在给出运算结果的同时,还给出运算结果的标志,如溢出否、进位否、结果为零否和符号 正负等,这些标志都保存在一个状态寄存器中。 运算器的第二项功能,是暂存将参加运算的数据和中间结果,由其内部的一组寄存器来 承担。因为这些寄存器可以被汇编程序直接访问与使用,因此将他们称为通用寄存器,以区 别于那些计算机内部设置的、不能为汇编程序员访问的专用寄存器。 为了用硬件线路完成乘除指令运算,运算器内一般还有一个能自行左右移位的专用寄存器,称为乘商寄存器。 TEC-2试验机的运算核心组成部分是Am2901。Am2901芯片是一个4位的位片结构的完 整的运算器部件。 (二)Am2901运算器 1.Am2901芯片内部组成结构

图I Am2901内部结构图 ①4 位的ALU,实现实种运算功能,其每一位上的2个输入端数据分别用R和S表示,则这8种功能是R+S,S-R,R-S 3种算术运算和R S, R S, /R S, R S,/(R S)5咱逻辑运算,这8种功能的选择控制,是用外部送入的3位编码值I5—I3实现的。ALU还能给出CN+4,F,OVR和F = 0000 4位状态信息,并能接收最低位的一个进位输入信号CN。ALU 还给出了超前进位信号/G和/P。 ② 16个4位的通用寄存器组,用R0-R15表示,和1个4位的Q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为双端口读出(用A地址与B地址选取择每个寄存器)和单端口(用B地址选取择)控制写入的运行方式,而且运算后的结果经一个移位器实现写入(左移,不移,右移)。Q寄存器本身具有左移,右移功能且能接收ALU的运算结果,左右移位时,就有移出,移入信号RAM3,RAM0,Q3,Q0, 4个入号,它们都通过具有双向传送功能的三态门实现的。 ③该芯片能接收外部送入的4位数据D3-D0,并输出奇制胜们的数据Y3-Y0。Y3-Y0可以是通用寄存器A端口上的输出或ALU的运算结果F,并还受输出允许控制信号/OE的控制,仅在/OE为低时,Y3-Y0才有输出,否则处于高阻态。 ④从图上可以看到,ALU的两个输入端R和S分别可以接收D输入,A端口或逻辑0数据,和A端口,B端口,Q寄存器或逻辑0数据,Am2901器件只选取用了它们可能的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