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史诗与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当然,史诗的流传,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由于世代传唱,往往溶进许 多后世的东西,呈现出比较复杂的 情形,但是它的产生却只能在人类 的早期阶段。所以,它和后来的一 般叙事诗是有区别的。
14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近代产生的一些歌颂民族英雄的叙 事长诗,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 苗族的《张秀眉之歌》等,虽然也 具有某些“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 却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史诗, (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否定它的意 义和价值的意思)。
21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从中我们可以找到远古历史、地 理、军事、医学、天文、早期手 工业、萌芽状态的农业,以及早 期的体育、音乐等极有科学价值 的珍贵资料。所以,史诗是文学, 也是历史;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各民族人民早期生活的百科 全书。
22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4)史诗叙述的庄严性。 史诗是规模宏伟的艺术品,也是 古代人民的经典。它所记叙的民族 历史事件,常常被认为是宗族的历 史和祖先的遗教。因此,它不仅多 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及祭典时演 唱,而且本身也带有庄严性。
10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之后的时 期,就是指的在艺术创作领域 中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而单 独地从事创作的那个时代,也 就是野蛮阶段行将过去之时。
11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这时,人类的思维不再是采取完全的、 集体的思维形式了,个人已经独立于 “群”之上或之外而从事单独的创作。 只要有了独立的个人创作,史诗也就不 能再被创作出来。如果有人还想按照传 统的史诗样式,去创造新内容的“史 诗”,那么,这种艺术产品,就不再是 马克思所说的“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 古典的形式”的史诗了。
26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

史诗的四个特点②
㈢史诗包含丰富的民族知识:史诗包括了一个民族经验、观念、 信仰等各种知识,是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兴衰的形象 化展现。在史诗中还有对该民族古代生活场景如生产、议 事、选举、节日、祭祀、娱乐、体育等的描述,是非常宝 贵的人类早期文化资料。
苗族《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的创世史诗,共8000多行,分
为四组:
第一组《开天辟地》,叙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的形成,特点是男 性巨人(神)集体创作世界(30位神共同创造天地,打造日月)
第二组《枫木歌》,叙述物种起源、人的起源,显示苗族对枫树的 崇拜(枫树—蝴蝶妈妈—与泡沫成亲—12金蛋—孵化出姜央等人、神、动物)
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文学研究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模版课件

史诗的神秘性
讲唱史诗还用来消灾、治病、祈求民族兴旺。 史诗讲唱艺人都有一个神奇学艺过程的故事。
三、史诗的类型①
史诗,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种。
藏族《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又称《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藏族,叙述格萨尔出生、 获得王位以及率领岭国人民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服妖魔、统 一西藏的故事。
格萨尔是白梵天王最心爱的小儿子,由观音菩萨授意,自愿下凡 拯救人类。此前岭国灾祸连年、人民流离失所、妖魔横行,神子 投胎到岭国国王第二个妻子腹中。出生前母亲被排挤流放,出生 后历经苦难。他从小有非凡本领,12岁时在赛马会上夺得王位, 并娶美女珠牡为妻,定名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从此他开 始了一生的征战,打败所有邻国,之后又远征他国。最后他又闯 入地狱,救出母亲和18亿亡灵。他完成拯救人民的大业后,又安 顿三界,最后返回天国。他被称为“世界太阳”、“无敌大王”, 是藏族人民的骄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中国古代最著名十首叙事诗

中国古代最著名十首叙事诗淘来一首好诗,蜂一畦芬芳,会一位故人……中国古代最著名十首叙事诗用诗句讲故事的诗,就是叙事诗。
作为古代诗歌中,叙事诗相对冷门的一个诗歌类别,虽然也源远流长,但影响力远逊于抒情诗。
因为要讲故事,叙事诗往往篇幅较长。
因为要讲故事,叙事诗的题材大多以写人物的爱情、家庭、命运等现实生活内容。
最初的叙事诗,大多是民间诗人的口头创作并流传,并广泛见于《诗经》与《乐府》。
到了诗歌高度繁荣的唐代,随着白居易、杜甫、元稹等著名诗人的加盟,叙事诗变得更有个性。
唐朝的叙事诗,往往在叙事的同时,融入抒情与议论,其艺术性和感染力变得更强。
可以说,唐诗是抒情诗的巅峰时期,也是叙事诗的巅峰年代。
以下所选古代最著名的十首叙事诗,超过一半是大唐诗人的作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1)木兰诗(南北朝)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简评:这首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故事的叙事诗,可谓是知名度最高的古代叙事诗。
(2)长恨歌(唐)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外国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220个知识点1、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端(即希腊半岛)、爱琴海中数百个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
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地区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有了相当发达的文化,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地理位置、特点、什么文化)3、古代希腊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相传这两部作品是诗人荷马所作,所以又叫“荷马史诗”。
荷马问题的核心是史诗的作者和形成问题。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初的德国学者沃尔夫和拉赫曼提出“短歌说”,以尼奇为代表的另一些德学学者坚持“统一说”,赫尔曼为代表提出“基本核心说”。
《伊利昂纪》是描写特洛亚战争的。
希腊主帅阿伽门农,主将阿基琉斯。
特洛亚方面的主将赫克托尔。
《奥德修纪》主人公是木马计的策划者奥德修斯。
史诗写他从特洛亚回国途中在海上飘流期间发生的故事。
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儿子帖雷马科。
4、古代希腊戏剧起源:是从狄俄倪索斯的祭典发展而来的。
狄倪索斯是酒神,也被希腊人尊为自然之神。
5、希腊悲剧艺术形式:戏剧的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始终是悲剧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古希腊主要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史称三大悲剧诗人。
7、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称为“喜剧之父”。
作品《云》、《蛙》、《阿哈奈人》。
8、教会统治和教会文学:欧洲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特点是:基督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以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支柱。
(1405年基督教东西两派分裂,西派称为天主教)。
教会思想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
《圣经》分《旧约》和《新约》(西方教会文学最重要的是《新约》,东方最重要的是《旧约》)。
9、人民英雄史诗:中世纪早期人民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各族人民的英雄史诗,像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岛人民的“埃达”和“萨迦”。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1)神话神话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原始性幻想故事,是最早反映人类生活的文学形式。
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
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神话所占分量不多,且表现得断续和零碎。
目前已发表的有《莫拉》和《三头妖与勇敢的青年》、《射箭驱妖》)、《蟒可斯》系列、《俄郎盖赛尔》系列等等。
(2)史诗史诗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结晶,在该民族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到了失传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对之搜集整理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它与本民族的历史、生活、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史诗是在历史长河中累积下来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仍旧天然地带有丰富的民间的成分--它们充满了"人类社会的童年"所特有的天真的自由自在的诗性想象以及民间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
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往往是该民族理想、意愿的表达与民族精神的化身,同时往往以一定的历史真实事件为基础,体现出该民族的重要的历史进程。
同其他民族一样,裕固族也有自己民族的史诗,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沙特》(东部)、《尤达觉克》(西部)。
这两部史诗内容大同小异,都是裕固族的创世史诗。
开篇都讲述了天地万物的产生和起源,接着讲述了天地、人类的结亲繁衍,最后讲述了裕固族的东迁。
由于裕固族口传文化的代代遗失,现在会讲的民间艺人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内容更是缺失的越来越多了。
《沙特》(摘录)在久远的往昔天地还没有形成后来在一个大海中形成了天地最初天地在一个金蛙身上金蛙降临宇宙天地共有三十三层三十层已稳定因此天地间一片浑沌迷蒙八十八根金柱子的须弥山形成十三层八十四根稳定了四根还没有稳定这是为什么?…八根柱子象征什么?胫骨中有金色精髓,兴盛是为了什么是两亲家神圣黄教兴盛胫骨的外层覆盖三层(肉)是为什么是两亲家的羊毛呢子缝对缝绫罗绸缎花对花(这样)富裕了(注:此刻举行两亲家互换白绸缎仪式)换白绸缎是为什么就是为了两亲家互相换亲两亲家成亲(此刻举行互相敬酒仪式)互敬美酒是为了什么是姑娘、女婿两个家像蓝色大海一样永恒富裕(注:地上有用白米摆成有六字真言形状)这吉祥白米是什么意思这是像吉祥白米一样茁壮盛开像六字真言一样正确姑娘、女婿、请求了五国贵客具备了六种宴席愿姑娘、女婿两个百年好合永恒幸福!《尤达觉克》(摘录)月儿要选月圆的时节,日子要选吉祥的日子,…要说这咏诵尤达的习俗呢,据说是地神苏古姆巴释扎陶瓦创造这世间大地时就形成的,是古代桢可思可汗和鲍黛可汗两位可汗攀亲结缘时,就立下了这咏诵尤达的古老习俗。
建设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

50一、两部民族民间长诗的隆重出版在云南这片热土上,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之中,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创造、享用、传承的丰富民俗文化,包含了留传千古而不朽的民间长诗——史诗和叙事诗。
由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组织编辑,具体由普学旺、左玉堂二先生任主编的《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和《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既是对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诗歌中民间长诗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集成。
其中,《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三大卷,于2009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上卷近一百八十万字,中卷近一百九十万字,下卷一百六十多万字。
《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三大卷,于2012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上卷二百二十多万字,中卷一百八十多万字,下卷近二百一十万字。
[1]总字数达一千多万,可谓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仅从诗作外在形式而言,两个全集长诗包括史诗和叙事诗、抒情长诗三个类别,其中史诗又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三个层次。
从语言与民族的视角看上述长诗作品,一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中民族数量多,有六个民族;二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民族在“古典史诗全集”和“叙事长诗全集”中所占的作品最多,其中彝族所占比例又是最大的。
从作品所涉及的民族面而言,可以说覆盖了西南的除羌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从作品内容看,“古典史诗全集”负载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古代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包括天地起源、世间万物的来源等。
先民的信仰文化渗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是先民认识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些民族后来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发轫,蕴藏了宝贵的文化基因。
“叙事长诗全集”中所载叙事诗,犹如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剥削阶级反抗精神,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其题材类型看,建设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罗曲 秦艳摘 要:民族民间长诗作为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洛陀》:广西都安、巴马、东兰、南丹、田东、平果等地, 是布努瑶族的创世史诗。 布努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给始祖母神密洛陀及二十四位男女 大神“还愿”,所唱的颂词即为《密洛陀》。 这部史诗长达13000余行,第一部分属神话,第二部分属传说, 第三部分属历史,主要叙述了布努人女始祖神密洛陀的诞生以及宇 宙天体的形成、人类万物的起源同大自然和超自然力的抗争、民族 迁徙的原因和经历、族内外的冲突和矛盾、选举和传宗接代等重大 历史事件。 《密洛陀》能够口耳相传演唱至今,主要依赖两种叙述途径:一是 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讲述;二是布努瑶师公在“还愿”活动时演唱全 本《密洛陀》。 为什么西南地区会有如此丰富的创始史诗? 其一是西南地区开发比较晚,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民族尚处 在口头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奴隶社会或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因此在 口头上保存了珍贵的创世史诗; 其二西南地区宗教意识强烈,创世史诗依附原始宗教的传统得以保 存。史诗往往保存在巫师的头脑中,或宗教的经书中,因而具有某 种神圣性和稳固的传承性。
史诗
一、概说 二、一般特点 三、类型 四、史诗的传承与说唱 五、史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主题
一、史诗概说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用诗的 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万物起源等的神话、传说和 人类早期社会生活,以及关于民族征战、民族迁徙和民族英雄 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的规模宏大的诗篇,因其同时具有史的 特征和诗歌的形式,因而被称之为史诗。是伴随民族的历史一 起生长的,是一部民族的史诗,是民族的口述史。 我国大致分为南北两系:南方多创世史诗,北方多英雄史诗 世界四大史诗: 古希腊 《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印度《罗摩衍 那》《摩珂婆罗多》 中国三大史诗: 藏族《格萨尔王》 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玛纳斯》
四、史诗的传承与说唱 不同类型的史诗其传承和说唱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通常创世史诗往往具有特定的传承人并经过认真的学习,大 多是具有巫师或族长身份的人来进行说唱。 创世史诗少有专门的写定者,而英雄史诗则往往有专门的演 唱者和写定者。 英雄史诗的传承与说唱这主要是由民间说唱艺人代代相传而沿 袭的。 史诗由口头——书面——口头、书面并存的形式流传。 史诗流传的情况并不是一种单线条的演进模式。一般来说,以文 献形式流传至今的古代或中世纪初期的史诗,相对而言,不如数 百年后乃至千年后发现的、至今仍在口头传唱的史诗古老。即使 在单一文化的河床中,往往在作品二次口头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古 老的现象,同时,某些晚期出现的口头史诗具有更古老的历史。
三、史诗的类型与作品 (一)创世史诗
又称“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是一个民族最 早集体创作的长篇作品。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 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 是对人民征服自然、创世立业的丰功伟绩和大无 畏精神的热情赞美。
1.中国创世史诗的格局
在我国西南地区,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史诗。 数量如此之多 的创世史诗群,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 的。 我国南方的创世神话,这些创世史诗而得到比较完整 的保存。 苗族《苗族古歌》 彝族《梅葛》《阿细的先基》, 纳西族《人类迁徙记》《祭天古歌》 白族《开天辟地》《刀薄劳古与刀薄劳胎》 哈尼族《奥色密色》 拉祜族《牡帕密帕》 阿昌族《遮帕麻与遮米麻》
(2)演唱者、歌手 首先,演唱歌手兼有巫师的身份。在我国,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史诗演唱 者中,巫师兼史诗歌手的现象至今常见。 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演唱者是祭司“毕摩”; 纳西族史诗也是由祭司“东巴”来演唱; 哈尼族的“贝玛”,专职祭司,歌手; 云南阿昌族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演唱者赵安贤,既是祭司,主持祭祀仪式、 行巫术驱鬼治病,又是出色的史诗演唱者; 《苗族古歌》演唱者杨勾炎,他本人是巫师,既行巫术,又唱史诗。 其次,史诗演唱实际为一个神圣的仪式过程。演唱史诗前,往往要举行庄严 的仪式。 藏族史诗歌手演唱《格萨尔》,先要设香案,摆挂格萨尔等英雄的画像,虔 诚地焚香祭拜。 在新疆温泉县,江格尔奇演唱《江格尔》前,要把蒙古包的天窗和门关严, 专心地焚香、祈祷。 纳西族在演唱史诗《祭天古歌》时,先由主祭东巴邀天神降临,一边走一边 高声祝颂,配有规定的调子,加上脚步声相配合,自成一种特殊的节奏和韵 律,对整个参祭者的队伍自然起着一种指挥、规整划一的作用;祝颂声高吭、 雄浑,回荡在清晨的天宇群山、旷野间,气氛肃穆、隆重、神秘,增添了颂 词威严、神圣的格调。
4.题材: 早期英雄史诗是在氏族、部落战争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 英雄史诗最古老的题材有两种,一是勇土为妻室而远征,二是勇 士与恶魔战斗。 为妻室而远征题材的英雄史诗,是父权制氏族的族外婚婚制的写 照。 “勇士与恶魔斗争的题材来自英雄传说,在史诗里以恶魔象征勇 士的敌对氏族,反映了原始社会氏族血缘复仇现象。 5.基本人物:英雄;他的妻子或未婚妻;的敌人。 他们的相互关系决定着史诗情节的发展,所有的重大事件又都是 围绕着英雄展开的。英雄史诗实际上是关于勇士的传记,他成为 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英雄特征: ①神奇的本领; ②生活在幸福存在受到外敌破坏的变化时期; ③受双亲和夫人的挚爱和信任,并肩负责任; ④预言、占卜或梦预示历险活动或冒险经历; ⑤勇敢,但少智谋,不说谎,诡计非出本身; ⑥勇敢很少是纯粹的冒险,目的是恢复秩序。
4.史诗叙述的庄严性:史诗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1)内容、形式上: 一方面是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原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 一个民族英雄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恋和敬仰;一 个民族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在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 在史诗中都得到歌唱。 史诗歌唱,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仪式和祖先的训诫。 另一方面,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祭典的场合演唱,演唱 本身具有庄严性和神圣性。 “演唱常和祖先崇拜的祭扫仪式同在,常与音乐舞蹈并存。在仪 式上弥漫的是先民一种庄严而肃穆的崇敬神化了的祖先的气氛, 一种狂热的娱神乐鬼的情绪。”
罗摩衍那, “罗摩的历险经历” 基本情节: 它以罗摩和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描写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 斗争。 罗摩是十车王的长子,有兄弟共四人。《童年篇》 成年后,十车王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登位庆典前夕,王妃吉迦伊却要 求国王实现当年对她的许诺,满足她的两个要求:让她的儿子婆罗多继承王 位,并流放罗摩14年。为不使父王食言,罗摩同妻子悉多和三弟罗什曼那离 开京城,到森林中隐居。婆罗多要求罗摩回城,亦被拒绝。婆罗多代兄摄政。 《阿逾陀篇》 森林中女罗刹巨爪向罗摩求爱未成,请来大小罗刹报仇。大哥十首王 使小罗刹变为金鹿,引走罗摩和罗什曼那,劫走悉多。十首王诱逼悉 多嫁给他,遭严词拒绝。《森林篇》 罗摩在寻找悉多的过程中,遇被兄弟篡夺王位的猴王妙项。两兄弟帮 助妙项夺回政权。猴军出动,寻找悉多。《猴国篇》 神猴哈奴曼在楞迦岛找到悉多。罗摩和猴军在天神帮助下,跨海攻入 楞迦岛,救出悉多。《战斗篇》 14年流放期满,罗摩夫妇回国,重登王位。但连年灾荒,民间流言不 断。罗摩怀疑悉多,将悉多遗弃在恒河。最后地母将悉多接走。大梵 天预言,罗摩全家将在天上团圆。 《后篇》
二、我国民间叙事诗概说
(一)商周:萌芽 《诗经》:《谷风》、《氓》、《生民》《公刘》《绵》《皇 矣》《大明》 等。 (二)汉乐府时代:发展 《陌上桑》《病妇行》《十五从军征》 东汉末年:趋于成熟 《孔雀东南飞》 (三)南北朝:进一步发展 《木兰辞》 (四)隋唐:继续发展,地位提升,促进文人叙事诗繁荣 唐代民间叙事诗保留在《敦煌变文集》中。 (五)清末,新题材 湖北崇阳农(反映民起义)山歌体长诗《钟九闹漕》、(爱情 悲剧)《崇阳双合莲》
(二)英雄史诗
1.概说:
英雄史诗比创世史诗要晚一些,产生于从原始社会解体到奴隶 制确定这一战乱动荡的历史社会,恩格斯曾把它称作“军事民 主制”时代或“英雄时代”。 题材重大,大多篇幅宏伟,产生于民族形成的早期,是主要 在口头流传的散韵相间的历史叙事,重点表现了氏族、部落、 部族及民族在形成过程中相互之间战争的历程,以这一时期的 英雄业绩为题材,歌颂正义战胜邪恶,表现民众渴求由分散到 统一的愿望,颂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五、史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主题
史诗着力表现本民族的英雄思想、英雄业绩,使它成 为民族精神的化身。 创世史诗以奇特美妙的幻想去描绘“人类社会的童 年”,其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主题是对劳动人民用劳动 创造世界、征服自然的巨大才能和大无畏精神的热情赞 美,其内容多与该民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英雄史诗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政权产生时代的产物,部落 战争、民族征战成为其主要内容,有较为实在的历史性。 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自我牺牲精神 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其表现的重要主题。 各民族在对原始时代征服自然、创世立业的丰功伟绩 和大无畏精神的赞美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心形象是神, 但也出现了以人格为中心的趋向。
二、史诗的一般特点 1.史诗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 史诗是一个民族形成时期的集体创作。创世史诗与创世神话内 容相近,讲述天地、人类、万物的起源等。英雄史诗讲述民族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身上多有神性,出生、能力、经历、业绩、 归宿都是非凡的。 2.史诗与神话有密切的关系: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 渐增强的现实性,史诗承载着神话。 (1)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在上古时期,神话和史诗应该都是 韵文形式; (2)思想倾向:神的地位被人所取代,人成为史诗的主角。越 到后来,史诗的现实 性越强,神话色彩逐渐消退。
3.史诗是一个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1)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 外部结构 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一个民族的地理环 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和各种民间文化传统。这 是史诗透露出来的外层的知识信息。 内层结构 指史诗文本本身的结构。史诗文本的容量巨大, 从人类起源到创世,从早期生活到农耕生产,从迁徙到民族形 成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尽在其中。 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谱”,一直被奉为经典。 (2)一个民族的生活信息和文化信息: 诸如议事、选举、征战、赛马、比箭、摔跤、选妃、抢婚以及 服饰、饮食、丧葬、祭典等,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古代历地理、 军事、医学、天文、早期手工业、萌芽状态的农业,以及早期 的体育、音乐等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