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

史诗的四个特点②
㈢史诗包含丰富的民族知识:史诗包括了一个民族经验、观念、 信仰等各种知识,是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兴衰的形象 化展现。在史诗中还有对该民族古代生活场景如生产、议 事、选举、节日、祭祀、娱乐、体育等的描述,是非常宝 贵的人类早期文化资料。
苗族《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的创世史诗,共8000多行,分
为四组:
第一组《开天辟地》,叙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的形成,特点是男 性巨人(神)集体创作世界(30位神共同创造天地,打造日月)
第二组《枫木歌》,叙述物种起源、人的起源,显示苗族对枫树的 崇拜(枫树—蝴蝶妈妈—与泡沫成亲—12金蛋—孵化出姜央等人、神、动物)
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手段网络);终考(比例70%、手段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等。
[答案]《布谷鸟又叫了》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
[答案]《山地回忆》梁斌写出的第一篇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是()。
[答案]《夜之交流》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答案]李季茹志鹃表现“游击队之母”英雄本色的小说是()。
[答案]《关大妈》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等。
[答案]《烈火金刚》《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中。
[答案]省港大罢工在五六十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七月诗派”诗人是()。
[答案]绿原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以()为代表。
[答案]《回延安》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
[答案]傣族的《召树屯》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等。
[答案]张爱玲;朱光潜;沈从文《红岩》的三条线索是()。
[答案]“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里的狱中斗争;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村武装斗争;许云峰、江姐与国民党面对面的个人斗争20世纪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三千里江山》《上甘岭》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答案]陆柱国;巴金;杨朔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答案]《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我国的民族叙事诗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答案]民间叙事诗;英雄史诗;原始神话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_______”。
[答案]第一次文代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的《_______》的批判。
民间文学作业(2)【最新精选】

作业(民间文学)填空题1.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牛郎和织女传说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2.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和慎重整理_。
3.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4.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丹尼斯∙特德洛克和杰诺姆∙鲁森伯格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黄金时代∙民族志诗学》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
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曲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6.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认识价值(文学价值)。
7.歌谣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
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字迷三大类。
9.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
10.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汤姆森于1846年提出的。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特种文学。
2、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3、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幻想性故事。
4、史诗:是长篇叙事诗的一个种类。
它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历史。
叙述民族的形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主要英雄的业绩,同时具有历史的性质和诗的特点。
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与口头性的制约。
而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略。
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定的传承来源。
第六章 民间长诗

民间长诗
主讲人:何永波
第一节 史诗 一、史诗概述 •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 大的古老作品。
• 世界四大史诗: 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摩珂婆罗多》 • 其他: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亚美尼 亚的《沙逊的大卫》,芬兰的《卡列瓦拉》 等。
• 《盖房调》傈僳族 : • 妈炸是阿妈的亲友。我要望靠蚂蚁群,我要依赖蚂 炸伙。 • 客人:我睁大眼睛看,我斜着眼睛瞧,蚂蚁群在歇 着气,妈炸伙在睡着觉。假如你阿爸没有主意呵, 如果你阿妈没有办法呵,蚂蚁不会轻易爬行,蚂炸 不会随便蹦跳。 • 主人:我的姨妈办法妙,我的舅母主意好。姨妈走 到村头,舅母跑到寨口;站在村头朝下看,立在寨 口往上瞧,亮开嗓子呼一声,折支树枝招招手。 • 主人:今年这一年,今月这一月,斑鸿的窝倒了, 鸽子的窝垮了,斑坞没有避风处,鸽子没有躲雨窝。 只要你阿妈有办法呵,不必愁苦没有避风处,不要 忧虑没有躲雨窝。
• 所谓“四游”: 《东游记》王母、《南游记》观音、《西游 记》唐僧、《北游记》真武 • 所谓“八传”: 《黑暗传》《封神传》《双凤奇缘传》《火 龙传》《说唐传》《飞龙传》《精忠传》 和《英烈传》。 • 蒙古族有《嘎达梅林》等,傣族有《娥并 与桑洛》《召树屯》等,彝族有《阿诗玛》 等。
二、爱情婚姻类叙事长诗 • 《孔雀东南飞》、《娥并与桑洛》、《阿 诗玛》 三、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叙事长诗 • 《木兰辞》、《钟九闹漕》、《嘎达梅林》 等,
三、史诗的主要类别 1、创世史诗:创世史诗也称作“原始史 诗”、“神话史诗”。 • 彝族的《梅葛》、《阿细人的歌》, • 瑶族、白族的《创世纪》, • 纳西族的《祭天古歌》,以及《苗族 古歌》等。
2、英雄史诗: 是以民族英雄的斗争故事为主要题材的 史诗。 • 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族之间 频繁的战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 大迁徙。
叙事诗范文200字优选5篇

叙事诗范文200字优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叙事诗范文200字优选5篇叙事诗范文200字第一篇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民间文学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1、史诗的概念⏹史诗(epic)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同时而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史诗也是集歌唱与叙述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然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
⏹2根据史诗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世史诗⏹二是英雄史诗⏹史诗与历史、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1)史诗与历史的关系:史诗即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
⏹(2)史诗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它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史诗的文体形式史诗在体式上,结合散文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和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有祭词、祝词、赞歌、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
同时,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普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碑志、情歌、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随感录、启示录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
⏹3、史诗的社会功能⏹(1)构建祖先的谱系⏹史诗是神话思维的产物,是关于起源的故事。
史诗最始时期的内容,主要是追溯人类社会或某一个族群的创始历史和初始时间。
⏹当世俗权威和世俗权力产生之后,史诗就侧重追溯一个统治集团或家族世系的谱系。
⏹2)权力话语的合法性⏹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传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抬高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以担保历朝权利的的合法性。
⏹4、史诗承载着神话⏹史诗与神话的相同点⏹史诗与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神话通过史诗获得了“活”的地位,没有史诗,神话只能变成僵死的文字。
供后人考据;神话则让史诗更为神圣和深邃。
⏹史诗与神话的不同点⏹史诗与神话的思想倾向不完全相同:早期的史诗所叙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随着生产力日益发展,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已的存在和力量。
建设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

50一、两部民族民间长诗的隆重出版在云南这片热土上,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之中,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创造、享用、传承的丰富民俗文化,包含了留传千古而不朽的民间长诗——史诗和叙事诗。
由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组织编辑,具体由普学旺、左玉堂二先生任主编的《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和《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既是对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诗歌中民间长诗的一种记录,也是对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集成。
其中,《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三大卷,于2009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上卷近一百八十万字,中卷近一百九十万字,下卷一百六十多万字。
《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三大卷,于2012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上卷二百二十多万字,中卷一百八十多万字,下卷近二百一十万字。
[1]总字数达一千多万,可谓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仅从诗作外在形式而言,两个全集长诗包括史诗和叙事诗、抒情长诗三个类别,其中史诗又分为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三个层次。
从语言与民族的视角看上述长诗作品,一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中民族数量多,有六个民族;二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民族在“古典史诗全集”和“叙事长诗全集”中所占的作品最多,其中彝族所占比例又是最大的。
从作品所涉及的民族面而言,可以说覆盖了西南的除羌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从作品内容看,“古典史诗全集”负载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古代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包括天地起源、世间万物的来源等。
先民的信仰文化渗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是先民认识体系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些民族后来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发轫,蕴藏了宝贵的文化基因。
“叙事长诗全集”中所载叙事诗,犹如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剥削阶级反抗精神,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其题材类型看,建设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民族民间长诗——关于《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全集》罗曲 秦艳摘 要:民族民间长诗作为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它们自然也离不开抒情,但是,这种抒 情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具体 生活事件和生活场景的描绘,通过人物 形象的刻划来进行的。因此,史诗和民 间叙事诗一般都有较长的篇幅、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它们运 用富有表现力的诗体语言,通过丰富的 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一定的主题。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此外,一般民间抒情短歌是开口 即兴就能唱的,不少人都能作、 能唱;而史诗、民间叙事诗篇幅 较长,情节结构比较复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此, 它们常常是由一些杰出的民间歌 手保存、整理和传唱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这类叙事体长诗,从它所反映 的生活内容来看,史诗产生在 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主要反 映远古时期的生活,民间叙事 诗主要是在阶级社会里产生和 发展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第一节 史 诗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
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 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 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 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 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所以,它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 一起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 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 化的历史。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2)史诗与神话有密切的联系。 史诗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和古 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人 类早期丰富优美的神话,为史诗的孕 育和发展提供了素材,使史诗的艺术 表现带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甚至有 些早期的史诗,简直就可以看成是韵 文形式的神话和传说。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在史诗里,人和神的行为常常是交相混 杂的:人可以通晓神道法术,可以变幻 身形,甚至可以死而复生;而神又常常 被赋予了人的各种行为和品性,连战马、 弓箭、钢刀,以至鸟、兽、 虫、鱼都可 以具有人的感觉、意志、好恶和欲望等 等。这一切,都与神话极为相似。但尽 管如此,史诗和神话思想倾向是不完全 相同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从内容上来讲,反映 的生活面十分广 阔。劳动人民的生活、 斗争、历史,杰出的英雄人物,重大的 社会事件,甚至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等等,在史诗和叙事诗中都有鲜明 生动的反映。从形式上看,它们与直接 抒发歌者心中的感受为主的一般民间歌 谣不同,是以叙事和描写人物性格为主。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早期史诗所描写的,多是人与自然的斗 争,在开始,自然界在人的心目中被神 化了,人和自然也融为一体。随着生产 力的日益发展,随着大自然实际上的被 征服,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 的存在和力量:他们不再把自己看成是 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的附属物;而是 独立于自然界之外,可以与神对抗的人 了。
当然,史诗的流传,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由于世代传唱,往往溶进许 多后世的东西,呈现出比较复杂的 情形,但是它的产生却只能在人类 的早期阶段。所以,它和后来的一 般叙事诗是有区别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近代产生的一些歌颂民族英雄的叙 事长诗,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 苗族的《张秀眉之歌》等,虽然也 具有某些“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 却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史诗, (这样说,一点也没有否定它的意 义和价值的意思)。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也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荷马 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 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可见,史诗乃是人类发展早期阶段的艺 术创作的形式之一,谁“要是认为古代 史诗在我们现代是可能产生的,那荒谬 的程度就跟认为我们现代人类能由成年 再变为儿童一样”。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一旦 作为艺术生产出现”之后的时 期,就是指的在艺术创作领域 中个人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而单 独地从事创作的那个时代,也 就是野蛮阶段行将过去之时。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这时,人类的思维不再是采取完全的、 集体的思维形式了,个人已经独立于 “群”之上或之外而从事单独的创作。 只要有了独立的个人创作,史诗也就不 能再被创作出来。如果有人还想按照传 统的史诗样式,去创造新内容的“史 诗”,那么,这种艺术产品,就不再是 马克思所说的“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 古典的形式”的史诗了。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一、史诗的一般特点。
(1)史诗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期。 史诗和原始神话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 的文学现象。它虽然与民族历史密切结 合,但并不是凡歌咏历史内容的都是史 诗。作为一个特定的形式,它只能产生 在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代。表现部族战 争的英雄史诗是如此,有关民族起源、 创世传说的史诗更是如此。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于是,在史诗的发展中,神的地位逐渐 被人所取代,虽然反神者常常仍然不免 也是神,然而 实际上已是披着神的 外衣,在演出人间的悲喜剧了。因此, 越到后来,史诗的现实性就越强,而神 话色彩则逐渐消褪了。
史诗在神话世界观的基础上产生,而 它的发展最终又是对神话思想的一种否 定——这就是史诗与神话的辩证关系。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3)史诗是一个民族的特殊的知识 总汇。 史诗所反映的,是古代人民的生 活和斗争、理想和愿望。 它既保 留着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与邻近部 落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汇聚着该 民族人民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智慧和 经验。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其丰美的艺术形象,壮阔宏伟的艺术结 构,显示了古代人民的巨大气魄和创造 才能;其诗体语言的哲理性与形象性的 结合,也表现出人类早期艺术思维的光 华,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上具有重要 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史诗中有大量的 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诸如议事、 选举、征战、赛马、比箭、摔跤、选妃、 抢婚以及服饰、饮食、丧葬、祭典等的 描写。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在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一般 的民众可以说都是诗人。那时, 文学本身还不具备后来那种美 学意义上的含义,而只是人们 集体思维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 式而已。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马克思在谈到史诗存在的历史条件时指 出:“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 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 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 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 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 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 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