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合集下载

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_翟金国

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_翟金国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相比,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低,而对5-羟色胺(5-HT)和α1、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和情感症状均有效,并产生较少的锥体外系综合征(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和泌乳素升高相关不良反应,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1]。

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治疗指南都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推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氯氮平(clozapine)除外]。

利司哌酮(risperidone)、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

最近又有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上市或即将上市。

本文对帕利哌酮(paliperidone)、伊洛哌酮(iloperidone)和阿塞那平(asenapine)作简要介绍。

帕利哌酮帕利哌酮,又名9-羟利司哌酮(9-hyd-roxy-risperidone),是利司哌酮的主要血浆代谢产物,属于苯并异恶唑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药理作用与利司哌酮相似[3]。

帕利哌酮缓释片(商品名:Invega,芮达)200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和维持治疗[4]。

帕利哌酮的化学名为(±)-3-[2-[4-(6-氟-1,2-苯并异恶唑-[文章编号]1007-7669(2009)11-0873-06介绍几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翟金国1,王中刚2,赵靖平3(1.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济宁272013;2.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山东济宁272051;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临床试验;帕利哌酮;伊洛哌酮;阿塞那平[摘要]对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伊洛哌酮和阿塞那平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简要介绍。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抗精神药物中,常见的分为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两类。

本文将分别对两类抗精神药物进行介绍与比较。

一、典型抗精神药物典型抗精神药物是指临床应用较早、具有较长历史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受体,从而减少多巴胺的神经传递,从而达到减轻精神症状的目的。

典型抗精神药物主要有氯丙嗪、奋乃静等。

这类药物具有效果快、价格较低、疗效显著等特点。

然而,典型抗精神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锥体外系症状、抗胆碱能药效等。

此外,典型抗精神药物的半衰期较长,造成服药剂量的调节相对困难。

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相对于典型抗精神药物,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相对较晚,但它们的效果更为全面,不仅仅针对多巴胺受体,还作用于血清素受体和其他神经递质受体。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代表药物有奥氮平、喹硫平等。

这些药物对于负性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且较少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此外,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于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血脂异常和糖耐量减退等。

此外,少数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后会出现血细胞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

三、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比较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典型抗精神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各有优劣之处。

典型抗精神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的优点,但不良反应较为突出。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则对于负性症状的改善更为有效,但不良反应也较为严重。

在选择抗精神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急性精神病发作、精神病性兴奋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典型抗精神药物。

而对于慢性精神疾病和心理症状突出的患者,则更适合选择非典型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

四、结语抗精神药物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典型抗精神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常用的两类药物。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高巍﹡ 董玉秀(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郑州 450008)A New Generation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OlanzapineGAO Wei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始于1954年在美国上市的氯丙嗪的发现[1],此后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它们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近几年有许多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继上市或进入临床后期试验,其中较典型的就是奥氮平。

N H NSN N奥氮平(Olanzapine)是一种全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属于噻嗯苯并二嗪类衍生物,化学名为2-甲基-4-(4-甲基-l-哌嗪基)-10H -噻吩并[2,3-b][1,5]苯并二氮杂[2]。

其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无拮抗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作用,且不会因催乳素水平升高而导致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

其比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锥体外不良反应,由于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且副作用小,已经有很多科研人员研究了它的合成方法,且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

奥氮平的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1)氰路线,即以丙二腈、丙醛、硫为原料缩合制得2-氨基-3-氰基-5-甲基噻吩,再与邻硝基卤苯缩合制得盐酸盐,与哌嗪缩合后,再N-甲基化得到奥氮平[3]。

(2)酯路线,即以乙酸乙酯、丙醛和硫为原料,经关环、缩合得到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甲基噻吩,再与N-甲基哌嗪反应并关环得到奥氮平。

后来,人们多以氰路线为基础进行了工艺优化[4]。

奥氮平的作用机制:只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而很少作用于基底节,其结果是具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而很少产生EPS ;主要作用于5-HT 受体,因而对阴性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中枢DA 与5-HT 相互作用的改变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因素,因此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可能还涉及到DA 与5-HT 受体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5]。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适应症
• 利培酮适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特别是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 性和阴性症状及其伴发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有效。
不良反应 由于利培酮对脑内毒蕈碱受体几无作用,少引发抗胆碱能样副反应; 对肾上腺素能α1、α2受体和组胺受体的阻断作用较弱,临床少见 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和镇静作用。利培酮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主要 为头晕、头痛、恶心、失眠、焦虑,锥外系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见 于快速加量时,并与剂量呈依赖关系。有药物引起的粒细胞或血小 板减少的个案报导。
1.氯氮平使用剂量必须高度个体化,由小剂 量逐渐调整用量,每日用量应采取分次服用 的原则。 2.对营养不良或伴有心血管或肝、 肾疾患者,应以小剂量开始,然后缓慢增加 剂量。 3.开始治疗之前与治疗后的每一周应 进行白细胞分类与计数检查。如遇白细胞总 数低于3500/mm时不应开始或继续进行治疗, 已开始治疗者应停药观察,每周至少测量白 细胞两次。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mm时应终 止治疗,然后根据白细胞与粒细胞的变化而 决定是否恢复治疗。 4.口服用量 成人常用 量:开始一次25mg,一日1-2次,然后每日增 加25-50mg。如耐受性好,在开始治疗的两周 末将一日总量增至300-450mg。16岁以下儿童 不宜应用。
注意事项
1.16岁以下小儿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尚未确立。 2.下列情况应禁用 ①中枢神经处于明显抑制状态;②曾有骨髓抑 制或血细胞异常疾病史者。 3.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闭角型青光眼;②前列腺增生;③痉挛性疾 病或病史者;④心血管病症。
奥氮平
药理作用 用法用量
奥氮平属于多重受体作用的新型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奥氮平服用简单方便,一般不需要逐渐增加 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受体具有药理学活性。离体受 剂量。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治疗剂量 体结合试验显示奥氮平对5-HT2A,C、5-HT3、5-HT6,范围为每日5mg至20mg。老年患者、严重肾 多巴胺D1、D2、D3、D4、D5,毒蕈碱M1-5,肾上 功能损害或者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起始剂 腺素α1及组胺H1受体有亲和力。临床试验发现,奥 量可减为每日5mg。 氮平对精神病性障碍具有广泛而肯定的疗效,可有 效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改善其伴发 的情感症状,并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 奥氮平对中枢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具有部位选择性, 可选择性地减少中脑边缘系统(A10)多巴胺能神经 元的活动,而对纹状体(A9)的运动功能通路影响很 小,故临床上很少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摘要】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对抗精神病的药物情况进行综述。

方法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传统精神病和非典型性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做了综述。

结果这类药物具有用药简单、疗效显著、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等优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结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以及安全性、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但仍应注意不良反应。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的精神疾病。

1953年,第一个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丙嗪在临床上应用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50多年。

近几年,有许多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继上市或进入临床后期试验,其中研究较多的有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和齐拉西酮等等[1]。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以及安全性、耐受性、锥体外系综合症(EPS)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1抗精神病药物概述1.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定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主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1.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定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最初定义是因为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调节谷氨酸受体等多种受体而起作用。

近年来开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齐拉西酮、舍吲哚、阿米舒必利、阿立哌唑和佐替平已在中国上市。

1.2.1利培酮利培酮是首次发作或者多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该药物化学结构为氟哌啶醇与利坦色林组合而成,以达到对阳性和阴性分裂症状都有效、又能减少EPS的目的[2]。

利培酮常见不良反应如失眠、焦虑等,比传统抗精神病药少而轻,会出现体重增加、水肿、肝酶水平增加。

可引起血浆中催乳素浓度增加,该增加与剂量有关。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

·学术天地·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陈俊,方贻儒 摘要: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两大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约占我国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给社会以及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

尽管目前有多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治疗这两类精神障碍,但可多维度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的药物仍然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未被满足的需求。

鲁拉西酮是一种新近进入中国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国外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I型障碍抑郁发作,但在我国的临床使用才刚刚起步。

因此,本文就该药的药理学特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鲁拉西酮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1 0081 04Anovelatypicalantipsychotic:Lurasidone CHENJun,FANGYi ru.ClinicalResearchCenter,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Schizophreniaandbipolardisorderaretwocommonseverementaldisorders,accountingformorethanhalfoftheinpatientsinpsychiatricdepartmentsinChina,andbringasevereburdentopatients,theirfamiliesandsociety.Althoughthereareavarietyofatypicalantipsychoticsthatcanbeusedtotreatthetwomentaldisorders,medicationsthatcanimprovepatients'symptomsinmultipledimensionsandhavegoodsafetyarestillunmetneedsincurrentclinicalpractice.LurasidoneisanewtypeofatypicalantipsychoticthathasrecentlyenteredChina.ItcanbeusedtotreatschizophreniaandbipolarIdisorderdepressiveepisodesoverseas,butitsclinicaluseinChinahasjuststarted.Therefore,thispaperwillreviewthepharmacologicalcharacteristics,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lurasidone,andprovidereferencesforstandardizedclinicaluse.Keywords: atypicalantipsychotic; schizophrenia; bipolardisorder; lurasidone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两大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1],约占我国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和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70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利培酮组(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每组35例。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6周末,奥氮平组痊愈率57.14%(20/35),总有效率77.14%(27/35);利培酮组痊愈率51.43%(18/35),总有效率74.29%(26/35),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奥氮平组第1周BRMS减分开始显著(P<0.05),利培酮组第2周减分开始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第1、2、4周BRM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第6周末两组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奥氮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利培酮组(P<0.05)。

结论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躁狂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丙戊酸镁缓释片;双相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复发率高。

锂盐是首选的典型双相障碍躁狂相治疗药物,但抗精神病药物在双相躁狂发作常发挥重要作用。

有报道称[1,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耐受性良好。

奥氮平的相关报道较多,故本研究探索奥氮平、利培酮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70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双相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或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诊断标准[3];②BRMS评分≥18分;③患者及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入组前未服用过抗躁狂和抗精神病药物。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却伴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已有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创新的局面。

本文从药物应用方面综述了自2000年上市的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待越来越多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应用于临床,更好地服务患者。

ABSTRACT Typical antipsychotics result in extrapyramidal side-effects though they can alleviate positive symptom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with good potency and less side-effect will start a new era in the field of antipsychotic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gents approved since 2000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We expect that more and more new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can be applied to the clinic to serve the patient better.KEY WORD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paliperidone;aripiprazole;lurasidone近年来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1952年氯丙嗪问世至今,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其开发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大量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进入各期临床试验,一些新药在部分国家获准上市,这些新药的临床使用,给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ew generationofat ypicalanti psychotics
LIHuan 2de1 ,CHENAi 2guo2 ,YUANHai 2yan1 ,GUDi 2yuan3 (1 Department of Pharmac y , The Second Hospital A f filiated to Hunan Medical Universit y , Chan gsha 410011, China ;2 Hubei Dru g Control Hi gher Trainin g School , Wuhan 430000, China ;3 Jian gsu Province Kunshan Institute for Dru g Control , Kunshan 215300, China )
资料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具有下列 4 个特点[2] : ① 对精神分裂症有比较好的疗效。 ② 在改善阳
性 、阴性症状或认知功能方面反映出来的治疗作用
比较强 。 ③ 较少或不会引起 EPS 。 ④ 不会因催乳 素水平升高而导致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 ,如月经 紊乱 、溢乳等 。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 、氟哌啶醇都是通
dopaminerece ptor;5 2HTrece ptor
对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始于 1954 年在美国 上市的氯丙嗪的发现[1] ,此后很快出现了许多新的 抗精神病药物 ,如氟哌啶醇 、洛沙平 (loxapine ) 、三氟 拉嗪 (trifluoperazine ) 等 ,这些药物尽管结构和药理 性质与氯丙嗪相似 ,但其治疗效果并没有明显的进 步[2] ,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反而比氯丙嗪更强 。20 世纪 70 年代氯氮平问世 ,成为笫 1 个应用于临床的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与传统药物相比它具有很多优 点 ,但 70 年代后期国家多中心的利培酮研究[13] 显示 :与对
照组 (氟哌啶醇 ,10m g/d ) 相比 ,1,4,8,12,16m g/d5
个试验组中 1mg/d 的利培酮只对少数患者有效 ,而
4mg/d 和 8mg/d 能显著改善阳性症状 ,但随着剂量
的增大 ,其 EPS 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最终确定利培
ChineseNewDru gsJournal2000,Vol.9No.11
综 述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年第 9 卷第 11 期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李焕德1 ,陈爱国2 ,原海燕1 ,顾弟元3 (1 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长沙 410011;2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 ,
武汉 430000;3 江苏省昆山市药品检验所 ,昆山 215300 )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年第 9 卷第 11 期
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疗效显著 。阴性症状与中 枢 52HT 功能的提高以及 DA 功能尤其是前额叶 DA 功能的下降有关[5] 。动物实验表明拮抗 52HT2a 受体可使中脑边缘系统和前额叶 52HT 和 DA 的水 平升高[4] 。传统抗精神病药尽管也有 52HT 阻断作 用 ,但由于拮抗强度较低以及作用部位局限在中脑 边缘系统和基底节 ,使其疗效欠佳 。非典型抗精神 病药的作用部位除了中脑边缘系统以外还有前额 叶 ,前额叶主要拮抗 52HT2 受体 ,于是便解除了 52 HT2 对 DA 的抑制作用 ,调节前额叶 DA 使其恢复 到正常水平 ,从而达到治疗阴性症状的目的[3] 。 2.2 减少 EPS 的机制 EPS 发生的机制可能与阻 断 D2 受体而使多巴胺功能低下有关 。非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能明显减少 EPS 不良反应的发生正是由 于其能够补偿这种作用 ,刺激 DA 从突触前膜向后 膜释放 ,增加 DA 神经元间隙中 DA 的水平 ,从而减 轻了 EPS[9] 。另外 ,EPS 的发生还与 52HT2 阻断比 率有关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这一比率较小 ,易导致 EPS; 新一代非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属 于 强 52HT 2 阻 断/ 弱D2 阻断类型 ,比值较大 ,很少有 EPS[10] 。正 电子放射断层扫描 ( PET ) 研究表明 ,新的抗精神病 药物 在 常 用 剂 量 时 与 52HT 2a 受 体 的 结 合 率 大 于 80%, 这一较强 52HT2a 占有率进一步说明其发生 EPS 的可能性很小[7] 。 3 临床应用
表 1 5 种非典型抗精神药与各种受体结合 的情况[8] [ 受体亲和力 :Ki (nmol/L ) ]
药 物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舍吲哚 齐拉西酮
药 物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舍吲哚 齐拉西酮
多巴胺 D1
75 31 455 28 68 肾上腺素 α2
图 1 5 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结构式
— 737—
ChineseNewDru gsJournal2000,Vol.9No.11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定义及特点 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概念 ,有人主张从
临床前以及临床的特征入手 ,也有人认为可以只从 临床表现方面考虑 。最近 Falkai 教授将其定义为具 有明显治疗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作用 ,而与传统 抗精神病药相比锥体外系症状 ( EPS) 又很少的一类 药物[5] 。基于这一定义以及临床观察研究得到的
[ 摘要 ] 对近几年出现的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舍吲哚进行了介绍 ,并 讨论了这些新药的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过量时危险及处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
[ 关键词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 ;奥氮平 ;喹硫平 ;齐拉西酮 ; 舍吲哚 ;多巴胺受体 ;52羟色胺受体 [ 中图分类号 ] R971.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3734 (2000) 11-0737-06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认知症状
氯氮平 7
7
+
6
6
+
利培酮 7
6
±
6
+
6
( <6 mg/d )
奥氮平 7
6
±
+
6
-
舍吲哚 7
6
±
±
±
-
喹硫平 7
6
±
±
±
-
齐拉西酮 7
6
±
±
±
-
“ 7 ”很强 “, 6 ”较强 ,“ + ”强 “, ±”间接临床证据 “, - ”没有试验
[Abstract] Anew generationofat ypicalanti psychotica gentsincludin gris peridone,olanza pine,
quetiapine,zi prasidoneandsertindolewerea ppearedinrecent years.Theirmechanisumofaction,side
ChineseNewDru gsJournal2000,Vol.9No.11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年第 9 卷第 11 期
西酮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均比较优良[8] 。
量表 ( PANSS) 、精神科简明评定量表 (BPRS) 和临床
3. 2 治疗效果 从临床观察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总体印象评定量表 (CGI) 评价其疗效 ,治疗组明显优
effects,clinicaluses,andmana gementofoverdosewerereviewedinthis
paper.
[Ke ywords] at ypicalanti psychotics;ris peridone;olanza pine; quetiapine;zi prasidone;sertindole;
粒细胞缺乏症 ,而大大地限制了对其深入研究和广 泛使用[3] 。然而 80 年代以后对其研究和应用又逐 渐增多 ,并以它作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原型 ,为后 来新药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近几年有许多新 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继上市或进入临床后期试 验 ,其中研究较多的有利培酮 ( risperidone ) 、奥氮平 (olanzapine) 、喹硫平 (quetiapine ) 、齐拉西酮 (ziprasi2 done) 以及舍吲哚 (sertindole ) ,其结构式见图 1[4]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用药简单 、治疗精神 分裂症尤其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 、耐受性 和安全性良好等优点 ,临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3. 1 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耐受性和安全性方面 ,非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普遍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尽 管在应用利培酮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镇静 、头晕 及 EPS 等不良反应 ,但调整剂量后一般都能耐受 。 Stephen 等[11] 在一项双盲试验中对 59 例急性精神 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利培酮在 1,4,8m g/d 的 3 种剂量时 ,4m g/d 具有最好的耐受性 。任何剂 量的奥氮平 、舍吲哚以及低剂量的利培酮的 EPS 发 生率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2] 。 喹硫平没有剂量相关的 EPS, 剂量高达 750mg/d 时 EPS 也不会增加 ,并且增量后出现的一些镇静和体 位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对于躯体健康的患者能较好地 耐受[13] 。综合所有安慰剂对照的有关齐拉西酮耐 受性的资料提示齐拉西酮的总体不良反应和安慰剂 非常接近 , 在接受齐拉西酮治疗的 702 例患者中 EPS 发生率为 5%, 而安慰剂为 1%, 由此可知 ,齐拉
155 228
87 350
-
多巴胺 D2
3 112 160
41 8
抗组胺 H1
0.6 7 11 600 7.3
多巴胺 D4
7 27
7.4
52HT2α
26 4 220 0.39
-
肾上腺素 α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