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肝硬化腹水十二个秘方治肝硬化腹水秘方(12首)47.1加味阴骘丸【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炒枳实、旋覆花炭、煨三棱、煨莪术各60克,醋炒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广陈皮各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120克,昆布、海藻、槟榔各60克,干蟅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地丁各120克。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溶化,再加入粟米1000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俟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时许以去火气,研极细,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糊,和令为丸如小豆大,晒干,备用。

每次服30粒,饭前用糖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

如服后胃中有嘈杂样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每次30 粒,最多每次不得超过40粒。

如服1料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再服,以愈为度。

【功用】疏肝理脾,活血消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治法,与水肿病根本不同。

唐·孙思邈有“治蛊臌以水药,治水臌以蛊药,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云愚医杀之。

”的论断。

但未指出病根在肝。

著者曾治愈本病几例,其方全以前人治黄疸及肝病的基础上立法,解放二十多年来,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走访,对方药的探索,检查得失,总结疗效,更作了多次改进而始成。

本方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为主导。

因肝藏血而主疏泄,肝病则血瘀气滞,不能疏泄脾土,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制约肾水,致水气泛溢入肠胃之间,成为腹皮绷急、静脉怒张之腹水臌胀病。

治法当以健脾益胃而资其运化机转,更以破血消瘀,散其坚结,而复其疏泄功能。

其机制是使瘀血消则新血自生,脾胃健则运转正常,水道自利。

故方是宗周益公的阴骘丸,用利湿散满、健脾益胃之平胃散,消瘀活血之醋煅皂矾;补脾胃、利小便之粟米,用醋浸炒炭为主药。

倪海厦治肝癌肝硬化肝腹水

倪海厦治肝癌肝硬化肝腹水

倪海厦治肝癌肝硬化肝腹水
基础方:分消汤,来自《万病回春》
苍术3 白术3 茯苓3 陈皮2 厚朴2
(要实脾)
治法:甘淡渗利(为阳)
1,实证
分消汤+实脾饮(枳壳换枳实:枳实破阴实):
香附子2 猪苓2 泽泻2 枳实1 大腹皮1 砂仁1 木香1 灯心草一把干姜1 生姜1
2虚证,一般是实证后期演变而来
分消汤+补气建中汤.来自《济生方》:
人参3 泽泻3 麦冬3 黄芩2
病人发冷,心阳虚寒
+生附子3-5 生硫磺5-10
硫磺热三焦,去水肿,补命门火,治腿无力
平时:鲤鱼+赤小豆当饭吃
如果是肾病水肿(依然用甘淡渗利)
四神汤化裁:
茯苓芡实莲子淮山薏苡仁白果
夏天:绿豆白糖小量
冬天:红豆龙眼肉红糖小量
变证:
1,十枣汤证:水上胸,但坐不卧
2,甘遂牵牛汤+:甘遂3 牵牛子3 等量
胸胁苦满,恶心加小柴胡
没胃口,加桂枝汤
已经打嗝,无元气,加茯苓四逆汤。

肝腹水治疗的几种中药药方

肝腹水治疗的几种中药药方

肝腹水治疗的几种中药药方肝腹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腹部水肿等症状。

中药在肝腹水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药方,供专业医生参考。

一、丹参饮药方组成•丹参20g•茵陈蒿20g•泽泻15g•木通15g•川芎10g•虎杖10g•炙甘草6g•白芍10g药物功效丹参饮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肝脾功能失调所致的肝腹水。

用法用量上述中药材混合煎煮,分2-3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二、茯苓汤药方组成•茯苓20g•泽泻20g•蒲公英20g•槟榔15g•白芍10g•川木通10g•炙甘草6g药物功效茯苓汤具有清热利水、疏肝理气的功效,适用于肝脾湿热所致的肝腹水。

用法用量上述中药材混合煎煮,分2-3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注:茯苓汤不适合脾胃虚寒者。

三、消腹灵颗粒药方组成•苍朮20g•泽泻20g•茵陈蒿20g•川芎10g•虎杖10g•炒郁金10g•白芍10g•蒲公英10g药物功效消腹灵颗粒主要具有利水消肿、行气解滞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肝腹水。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续服用2个月。

四、大调胃扶正颗粒药方组成•山楂20g•泽泻20g•苏子20g•秦艽10g•茯苓10g•陈皮10g•甘草6g药物功效大调胃扶正颗粒主要具有健脾开胃、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肝腹水。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续服用2个月。

五、桑螵蛸汤药方组成•蚕茧15g•桑叶15g•螵蛸15g•琥珀10g•黄芩10g•泽泻10g•丹参10g•炙甘草6g药物功效桑螵蛸汤主要具有清热利水、化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肝腹水。

用法用量上述中药材混合煎煮,分2-3次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结语中药能够在肝腹水治疗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但是,中药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和决定。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实用内科学》,《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湿阻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2)气虚血瘀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3)湿热蕴结证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脉弦数。

(4)肝肾阴虚证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5)脾肾阳虚证主症: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星呈白;便溏;畏寒肢冷;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脘闷纳呆;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无力。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和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CT。

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腹水是指腹腔内异常积聚的液体,可以是血液、脓液或淋巴液。

中医认为腹水是由于肝气郁结、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等因素引起的,治疗腹水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治疗腹水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茯苓、泽泻、白术、黄芩、半夏、木瓜等。

这些中药可以清热,利湿,健脾,活血化瘀,通经络,增加尿液排出等作用,从而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

茯苓是一味常用的利湿药,有清利水湿、健脾化湿的作用。

泽泻可以利尿,消除水湿。

白术能健脾,燥湿,增加脾胃功能。

黄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清热利湿。

半夏有健脾和平肝胃的作用。

木瓜可以消食、健胃,有助于消化湿气。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治疗腹水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

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消化功能,增强体质,促进水湿的排出。

3.推拿治疗推拿也是治疗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推拿腹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增加脾胃的活力,加快水湿的排泄。

推拿时可以采用揉、按、推、拍等手法,结合脉络的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推拿,以尽可能增加疗效。

4.饮食调理在治疗腹水的同时,饮食也是重要的调理手段之一、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粮食、蔬菜、水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此外,多喝开水和利尿的茶水也有助于腹水的排除。

5.调理情绪情绪对人体的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可以导致脾胃失调,从而阻滞水液的排泄。

因此,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可以促进水液的代谢,有利于腹水的康复。

总之,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理和调理情绪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清热、利湿、健脾、活血化瘀、通经络、增加尿液排出等作用,从而有效地治疗腹水。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遵循医生的嘱咐,坚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身体尽快康复。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小编导读肝腹水属于临床疑难病症,如果只是插管引流,腹水很快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难以长期控制。

中医药对于肝腹水有着特别优势,内服和外敷都有缓解肝腹水良方。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位行医50余年的老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有效治疗肝腹水的。

本组39例患者全部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9例患者经B超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全部为近几年来门诊就医的病人。

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1年;辨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12例;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11例;肝肾阴虚、气虚血滞型9例;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型7例。

1.治疗方法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用自拟1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茯苓15g,鹿茸1g(研细末,冲服),香附10g,鳖甲10g,杭芍10g,鸡内金10g,炒山楂15g,山药15g,炒扁豆15g,猪苓20g,大腹皮20g,车前子20g(包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用自拟2号方组方:白术4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三棱6g,鹿茸1g(研细末冲服),丹皮12g,大黄10g,制鳖甲10g,海螵蛸10g,赤小豆10g,车前子20g(包煎),白茅根20g,猪苓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型,用自拟3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女贞子15g,熟地15g,首乌20g,山萸肉10g,制鳖甲10g,制龟甲15g,白芍15g,阿胶珠12g,木瓜10g,菟丝子15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肾阳虚,气虚水停型,用自拟4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6g,首乌20g,附片10g,鹿茸1g(研细末,冲服),桂枝10g,紫河车15g,橘红10g,车前子30g,金钱草20g,泽泻10g,茯苓皮30g。

有胸水者在相应分型中加入葶苈子12g,桔梗15g,甘遂6g(冲服),大枣10枚。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年版)精选全文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年版)精选全文
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2023年版)
概述
• 腹水(ascite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硬化自然病程 中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1 年病死率约 20%,5 年病死率约 44% 。腹水的防治仍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难点问题。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于 2017 年发布了《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 指南》 ,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及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等的诊治给 出了推荐意见。随着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对肝硬化腹水及其相关 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肝硬化腹水
Part 01
2. 腹水的评估:发现腹水后,要对腹水的性质和量以及是否合并 SBP 进行 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腹部影像学及诊断性腹腔穿刺。 (1)腹水的实验室检查和分析 :腹水实验室检查内容见表 2。
肝硬化腹水
Part 01
• 腹水外观可无色透明、浑浊、脓性、血性、乳糜样等。腹水实验室常规 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分类、白蛋白、总蛋白定量等。腹水细胞计数及分 类是腹水检测的首要指标。
(3)二线治疗 :①合理应用缩血管活性等药物,如特利加压素、盐酸米多君及 托伐普坦 ;②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及人血白蛋白;③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 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torsystemic shunt,TIPS)。
(4)三线治疗 :①肝移植 ;②姑息性治疗 :腹水引流泵或肾脏替代治疗等。
肝硬化腹水
Part 01
(2)腹水的病因 :
• 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最主要原因,其他肝外疾病约占 15%,包括恶性肿瘤、结 核性腹膜炎、慢性心力衰竭或肾病综合征等。部分腹水患者有 2 个或以上的病 因。肝硬化引起的腹水常通过腹水实验室检查判断漏出液或渗出液,以及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 - 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判断是门静脉高压性 或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

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

多因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

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臂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叩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状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理化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

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
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l0g,枳壳15g,香附l0g,大腹皮l5g,厚朴10g,郁金10g,川芎10g,车前子包煎l5g,白术15g,白芍15g。

加减: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属气滞偏甚,加佛手10g,沉香后下1.5g,木香6g以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加砂仁后下6g,泽泻15g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神倦,便溏,舌质淡,宜酌加党参15g,干姜6g,蜀椒1g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15g,莪术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

2、寒湿困脾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畏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白术l5g,附子先煎9g,干姜6g,桂枝9g,甘草6g,木瓜15g,大腹皮l5g,茯苓15g,泽泻15g,厚朴6g,木香6g,草果15g。

加减:浮肿较甚,小便短少者,可加肉桂6g,猪苓15G,车前子包煎l5g以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如兼胸闷咳喘者,可加葶苈子包煎12g,
紫苏子l5g,半夏6g以泻肺行水,止咳平喘;如胁腹痛胀,可加郁金l5g,香附12g,青皮9g,砂仁后下6g以理气和络。

3、湿热蕴结证
证候: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水浊内停。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汤加减。

茵陈后下l5g,栀子9g,大黄9g,黄芩15g,黄连6g,知母9g,猪苓15g,茯苓159,泽泻15g,厚朴9g,枳壳12g,半夏6g,陈皮6g,白茅根l5g,通草12g。

加减:小便赤涩不利者,加葫芦l5g,蟋蟀粉冲服2g以行水利窍。

腹部胀急较甚,大便干结者,可用舟车丸行气逐水,但其作用峻烈,不可过用或久用。

4、肝脾血瘀证
证候:腹大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疼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

病机:肝脾瘀结,络脉滞涩,水气停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当归15g,王不留行15g,丹参15g,大黄6g,葶苈子包煎l2g,茯苓15g,槟榔15g,通草15g,延胡索l5g。

加减:胁下癥积肿大明显者,可选加穿山甲9g,蟅虫6g,牡蛎先煎15g,或配合鳖甲煎丸内服,以化瘀消癥;如病久体虚,气血不足,或攻逐之后,正气受损,宜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营丸等补养气血;如大便色黑者,可加三七粉冲服3g,茜草15g,侧柏叶l5g以化瘀止血。

5、脾肾阳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恍白,脘闷纳呆,神倦畏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紫胖,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党参l5g,白术l5g,干姜9g,甘草6g,肉桂6g,附子先煎6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l5g。

加减:偏于脾阳虚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者,加黄芪30g,山药15g,薏苡仁15g,炒白扁豆15g以益气健脾;偏于肾阳虚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冷疼痛,加仙茅15g,仙灵脾15g以温补肾阳。

6、肝肾阴虚证
证候: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
剥,脉弦细数。

病机: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l5g,山茱萸9g,枸杞子l5g,楮实子9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l5g,玉米须l5g。

加减:津伤口干明显者,加石斛l5g,玄参15g,芦根15g以养阴生津;腹部青筋显露、唇舌紫暗、小便短少,加丹参l5g,益母草l0g,泽兰15g,马鞭草l5g以化瘀利水;齿鼻衄血者,加白茅根15g,藕节15g,仙鹤草l5g之类以凉血止血;阴虚阳浮,症见耳鸣,颧红,宜加龟甲先煎30g,鳖甲先煎30g,牡蛎先煎30g以滋阴潜阳。

三、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关幼波验方:茵陈后下30g,茯苓30g,扁蓄15g,通草6g,车前子包煎l2g,大腹皮l5g,冬瓜皮15g,冬瓜仁l2g,杏仁9g,橘红9g,白芍9g,当归15g,牡丹皮l2g,郁金6g,桃仁9g,木香4.5g,厚朴9g,葫芦24g,牵牛子6g。

(2)姜春华验方:制大黄9g,桃仁9g,蟅虫3g,茵陈后下30g,对座草30g,黑大豆60g,栀子9g,田基黄30g,炮山甲6g,鳖甲先煎15g,玄参9g,黄芪9g,白茅根30g。

2、针刺
气滞湿阻者,取穴章门、肝俞、脾俞、胃俞;寒湿困脾者,取穴
天枢、气海、足三里、公孙、脾俞、胃俞;湿热蕴结者,取穴脾俞、胃俞、胆俞、中脘、阴陵泉;脾肾阳虚者,取穴脾俞、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阴陵泉;肝肾阴虚者,取穴肝俞、行间、肾俞、涌泉。

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3、脐疗
(1)用麝香0.1g,白胡椒粉0.1g,拌匀,水调呈稠糊状,敷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更换l次,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之功。

适用于寒湿困脾证。

(2)大蒜、田螺、车前子各等分,熬膏,贴于脐上,2日1次。

可利水消胀。

(3)阿魏、硼砂各30g,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调匀,敷于患者脐上,外用布带束,数日一换。

有软坚散结之效。

四、调摄与预防
本病病程相对较长,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精神及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休息营养等对本病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调整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避免精神刺激。

宜低盐饮食,腹水明显而小使少者宜忌盐;寒湿证应忌生冷;湿热证可多吃西瓜;瘀血证可食鲜藕汁;阳虚证可予腹部热敷、葱熨法。

一般应吃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水果,饮食有节,进食不宜过快、
过饱。

禁食辛辣、过硬、过热之物。

早期防治病毒性肝炎,并及时治疗胁痛、黄疸、积聚。

避免接触疫水、血.吸虫。

避免感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