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优秀)

合集下载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出自]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

《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

《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译文1: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突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⑽。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古诗简介《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又称《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这首词有其独到的特色,它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作者身处逆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以及词作雄奇奔放的风格。

翻译/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旷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醉翁〔欧阳修〕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假设隐假设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清楚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突然一阵飓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风、雌风。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⑴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六年〕六月作。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⑵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⑶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⑷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⑸醉翁:欧阳修别号。

苏轼在黄州的诗句

苏轼在黄州的诗句

苏轼在黄州的诗句《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满庭芳》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原文、赏析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的意思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的意思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的意思“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其古诗全文如下: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⑹“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⑺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⑻一叶:指小舟。

白头翁:指老船夫。

⑼“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

【翻译】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赏析】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黄州快哉亭记》示范课件

《黄州快哉亭记》示范课件
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被称为__________
6.本文以「快」字为文眼,共出现几次?在文中划出 , 这样有什么好处?
①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③亦足以称快世俗。
④快哉,此风! ⑤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⑥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 ⑦乌睹其为快也哉!
7次。“快” 字 贯穿始终,使 章结构严密.
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
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的局面。
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
于赤壁。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
孟德, 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 义军中,逐步 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 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 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8.【黄州快哉亭记】中,苏辙以为快哉的关键为 A‧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尽收眼底 B‧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C‧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D‧历史人物,流风遗迹,可堪凭吊。
﹙ B ﹚
拓展一
关于“贬官文化”
“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 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 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 很达观。
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合作讨论
文章通过对“快哉”的山水的描绘,以及对 “快”与“不快”的议论,赞扬了张梦得在遭贬 之后,能够自放山水之间和“不以物伤性”的坦 荡心胸,说明了士生于世,只要内心坦荡就会 “无往而不自得”的道理。 7.本文主旨与大家所学过的哪一篇文章中的名句相 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古诗-赏析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古诗-赏析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了什 么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表现诗人旷达豪 迈的处事精神,身处逆 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 的乐观态度。
.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 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 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 充满全篇。
.
鉴赏上阕
思考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1、作者起笔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
2、品析红色词语的 妙处。
3、“山色有无中”语 出何处?这样写有什 . 么作用?
鉴赏上阕
思考 1、作者起笔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图画?
知君为我新作, “湿”字承上“新作”,极言油漆之
窗户湿青红。
新,色泽鲜明。点明亭的主人与作
长记平山堂上, 者的亲密的关系,语言幽默诙谐。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
认得醉翁语:
雨”中渐飞渐远,若隐若现的景象,
“山色有无中。”
营造了一种高远空蒙的意境。
.
鉴赏上阕
思考 3、“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词“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中原句“江 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山色有无中”形象地写出青 山重重,迷迷蒙蒙,时隐时现, 若有若无的情态。
.
鉴赏上阕
小结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实写
虚实结合。
描写快哉
亭远处的
景色,以
回忆和联想 迷蒙的虚
虚写
景侧面映
衬当前的
实景。
.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1、下阕是如何写景的?
2、简要分析白头翁是 怎样的形象?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 了什么写法,有何好 处?
.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1、下阕是如何写景的?
静态描写。呈现出一幅平静 优雅的山水画卷。 动态描写。写渔翁驾着一 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 舞。
.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了什 么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
.
用典
《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 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 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 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 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 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 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 “雄风”。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 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 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


快水
哉调
亭 赠

张头


本文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 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 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 则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 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 张偓佺》。
.
诵读词,注意字音
偓佺:wò quán 欹:qī 杳:yǎo 籁:lài
.
诵读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 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 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 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亭下水连空。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
鉴赏上阕
思考 2、品析红色词语的妙处。
落日绣帘卷,
实写,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亭下水连空。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
显然,宋玉在此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
借以讽谏楚襄王的。而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
骨头,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
的天籁。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人籁之 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宋玉 却把风硬分为雌雄,岂不可笑?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 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作者认为, 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 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 性”,“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 旷达!
动静结合
.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2、简要分析白头翁是怎样 的形象?
渔翁不惧怕狂风恶浪, 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 常。“白头翁”的形象 是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
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 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的真实写照。
.
你从苏子的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
.
鉴赏要点:
①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作者贬官黄州,是他在人 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 心是非常痛苦的,政治上是非常压抑的。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 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 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但是他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理想 的追求,并不是盲目乐观。这样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借鉴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