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例如:XX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名乡镇干部、1-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

题。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今年新完善的村规民约要在乡村治理发挥作用,成为群众共识,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四)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治理经费。我乡大多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较弱,有的小组甚至负债亏损严重。乡村治理保障资金投诉是关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达成预期自治目标的实施以及达成。

三、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一)注重改善和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社会进步。在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既注重调动村(社区)内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农民个体以及各种农民组织的积极作用,又积极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扶持农业和农村社区的发展。这样既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缓解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民主意识,提升了农民的参政能力。(二)提升基层政府服务农村的意识和能力。乡镇政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乡村治理中起到制度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基层政府机构要以实现农村和谐为目的,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同时着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的居住区。

(三)完善社会组织自身的制度建设。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民主力量,其参与乡村治理有利于推进乡村的民主化进程。因此,应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渠道,提高社会组织对乡镇治理的参与度。一方面,各类农村社会组织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制度完善和创新,提升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为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要注重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为农村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四)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和社区建设的意愿和能力。现代乡村治理以培育农民、发展农村为重要目标,因此要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对乡村治理的有效参与。乡村治理还应该充分尊重农民对社区建设的意愿。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一、社会治理相关概述 (一)社会治理的概念 20 世纪后半期,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风行,“治理”(governance )一词开始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青睐。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给出了最早的界定:“治理是指个人和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其二,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其三,治理不仅涉及公共部门,还涉及私人部门。其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而是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概括来说,即是“过程”、 “调和”、“多元”以及“互动”。 从对“治理”的概念理解社会治理,我国学者对其做了如下定义:社会治理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传统的“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反映了党在治理理念上的 高度升华,适应了我国新时期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般而言,社会管理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权威来控制社会,政府习

惯于站在超然的立场,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相对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 更加突出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鼓励民众的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强调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不断发挥经济、法律、市场、道德、文化等多种手段的作用。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提出,我国经历了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推进社会治理的变革,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积极适应新 形势下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动,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新飞跃。 二、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为了迎合提出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提议,我国政府根据客观实际,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善社会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交替,利益冲突,中外文化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提高社会治理仍然 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贫富差距扩大、群体性事件激增、官民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增多等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 加,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如果不能及时 采取措施处理和控制这些矛盾和问题,必然将给社会治理创新和国家安定造成威胁。 (二)利益主体多元化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代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代表工作存 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代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六安市裕安区为例,辖22个乡(镇、街),总人口1024585人,现有四届市人大代表69名、五届区人大代表301名。近年来,裕安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方法,拓展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工作活力,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代表工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代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代表的履职热情、法律素养、知识结构还不够优化,少数代表缺少“为民代言”的主观意愿和内在动力,把代表职务仅仅看成一种政治荣誉,争当代表的热情高,当上代表后不积极履行职务,甚至个别代表履职被动泛泛而谈或存在功利心理。同时,宣传代表的典型事迹和代表工作的鲜活事例还不及时,代表接受选民的监督还有缺位,导向引领和鞭策激励作用彰显不够。 二是代表工作的掣肘因素显现。一是有的乡镇党委不够重视,除了每年的人代会,很少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个别的人大主席忙于兼职也弱化了代表工作;二是代表的非专业化制约了履职效能,一些代表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方面的原因,进行专题视察和调研中很难提出建设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比较有质量的建议。三是少数人大代表存在着重本职工作,轻代表工作问题,会议审议不发言,选区选民不联系,群众意见不反映,挂名代表、举手代表现象有着一定的负影响。四是代表活动工作经费少,代表误工补贴和用车保障还缺乏刚性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政议政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代表活动的质量仍需提高。一是有些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准备不够充分、选题不够精专、调研不够深入,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质量 第2 页共5 页

2019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宝鸡市重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今年上半年,宝鸡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计划建成项目呈现加速建设的态势,续建项目进展基本平稳,新开工项目也好于预期。但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种“瓶颈”问题仍然突出,能否在下半年突破“瓶颈”制约,事关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地完成。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项目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县区和部门对包抓项目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单位和干部对项目建设是嘴上重要,工作中不重要;对项目建设,都认为我市项目不多、项目不大,但真正扑下身子抓项目,满腔热忱地为项目服务的干部不多;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不是视而不见,就是避实就虚,能推就推;市、县项目管理部门和包抓部门普遍存在管理错位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当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只是口惠而实不至。 2、项目创新管理不足。全市项目管理机构工作创新不足,统筹协调性较差,整体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达不到预期效果;更谈不上开展深层次的项目策划、调研和包装工作;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督查督办的机制还没有真正落实;全市12个县区中仅有5个县区项目办公室为副科级架构,设置了专职工作领导;市县两级项目管理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专职工作人员仅有1—2人,有的还是兼职。 3、项目人才严重缺乏。重大项目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特别是具有项目策划、推介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能力的人才严重不足;重大项目策划、立项、建设和投运不同阶段所需的党政决策、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体系还没有建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重点建设领域和关键支撑点人才远远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市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的高速高效推进。 二、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思路决定出路,项目决定未来。解决项目建设问题,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强化措施为手段,持续有效的抓好项目建设问题的落实。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决摒弃经济主管部门按部就班的习惯做法,坚持思路、规划、项目统筹考虑,在谋大局抓大事上下功夫,增强抓项目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各县区各部门要抽调精兵强将抓项目建设,要捕捉信息、协调关系,争抢项目,把各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以项目论英雄,靠项目求发展的思路上来,掀起项目建设年比拼争先抓项目的热潮。 二要落实责任。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对70个重点项目、16个重大前期项目以及确定的12户百亿企业集团,要切实落实领导包抓、法人负责、班子服务机制。对上半年进度拖欠较大的项目和年内计划开工的项目,要明确责任,拿出措施,倒排工期,加快落实。各牵头部门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精心抓好组织实施;各配合部门和县区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确保按时限、按要求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三要优化环境。集中开展重点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职能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解决项目所处地区少数群众干扰施工等问题;坚决落实职能部门和服务行业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尽快实现“一站式”办公;抓紧修编和调整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优先为大城市建设尤其是项目建设留出足够的空间。 四要强化管理。通过选派综合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到专门院校和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等方式,为项目建设培养一批善管理会策划能运作的项目专业管理人才。发改系统干部职工都要学习项目管理服务运作的技能和知识,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本领。要推进项目建设联合督办机制,专项督办、逐个销号,确保项目正常建设。 五要完善机制。在项目管理机制建设上,我们已经和正在落实五项措施:加大前期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从今年起,每年由市财政对重大项目前期经费作出专项安排,确保重大项目前期资金优先得到保障。落实《重大项目奖惩办法》。从今年起,每年对上亿元的重大在建项目和具备开工条件的前期项目业主单位和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教学文案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 OECD(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 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一、公司治理的意义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董事长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7727421.html, 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安小林 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27期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题中之意,农村社会则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及社会应当积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关键在基层,而农村则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更是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不断完善加强,新时代的农村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种种、农村教育资源缺位、医疗保障以及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需要等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故综合准确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举措来应对与解决,对于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以及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限制了社会治理发展 从目前的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发现,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作用,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行政力量加以推动,对于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以及农村慈善救助等事务一般均由政府控制,由政府设置组织或者购买服务项目推动工作落实,如此一来既加大了政府压力又限制了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制约了社会自治的发展。 (二)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还不够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农村,特别是很多年轻有文化的人才流失更大,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意愿相对淡漠,常常抱有“各自打扫门前雪”“事不关己”的心态,即便是留守家乡的精英人才,主要精力基本上放在自己如何发家致富上,对乡村事务关注度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农民群众在农村事务中“失语”,社会治理主体相对弱化。 (三)农村各類社会矛盾日显突出

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网格化基层社会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呈现“三难”、“四多” 我县的特殊人群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和两劳回归人员两种。 1、两劳回归人员表现在“三难”。管理难。以我县乡镇司法所为例,人员严重缺编,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乡镇司法所应配备至少3名工作人员,然而,目前实际人员只有1人,即使这样,日常工作中干部还要一兼多职,经常去从事非本职工作,矫正力量明显不足;就业创业难。当前,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特殊人群在申请较好就业时,往往存在职业歧视、身份歧视,使特殊人群难于溶于社会,难以通过自身工作自食其力。此外,针对当前一部分刑事解教人员、服刑人员的创业需求,还存在社会提供的平台少、优惠也较少等问题,去年,我县接纳刑事解教人员、服刑人员431人,实际安置320人;安置难。政策优惠落实有难度,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安置服刑人员、刑释解教对象就业的企业,在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而实际超作和落实难度较大,难以调动安置工作企业的积极性。 2、留守儿童表现在“四多”。我县是农业大县,农闲时间青壮劳力要么夫妻成对,要么男方一人外出打工,这样会产生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隔代抚养隐患多。留在农村的,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抚养,但由于祖辈多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对儿童的抚养、教育往往力不从心,多限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而疏于精神引导和道德管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多。由于父母关爱的缺位,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子情感交流和指导,这些孩子产生孤独、自卑、叛逆、不合群等消极心理,形成任性冲动、为所欲为、敏感多疑的性格,难以建立对社会、对人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难以形成对规范和道德的认可;违纪现象多。留守儿童还未成年,他们会思念父母,同时担心受歧视,长此以往会产生心理障碍,学习缺乏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表现为迟到旷课、成绩欠佳,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不良习气多。留守儿童极易受到周边不良环境影响,往往沉溺于网吧,目前,在校中、小学生70%都有上网经历,30%沉于上网,导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属无法管教,从而染上抽烟、喝酒、说谎、花钱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甚至结成小群体,参与打架斗殴、偷盗勒索、赌博淫乱等行为,成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高危人群。

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大趋势影响了项目建设计划。今年以来,全国出口下降、投资回落、消费不足,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全面放缓,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前景不乐观,部分新上项目暂停,未能按计划开工建设;部分在建项目进度开始放缓,甚至无法再继续实施,只能保持现有产能或开始转产。 2、服务意识不强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进度。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低,特别是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少。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73个,目前已开工项目44个,尚有29个项目因为土地、资金、市场等因素影响未能开工建设,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已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为6个。 3、资金短缺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瓶颈问题。随着工业经济的连续高速增长,资金等各种要素配置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项目建设资金制约瓶颈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突出。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大学生和小微企业抵押物少、信用不足,受金融机构贷款门槛所限,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加上受金融资本不够发达、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始终面临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我市工业项目建设资金70-80%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资本,严重挤压流动资金,导致企业面临“两难”的尴尬困境,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承载项目建设的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自主创新、市场开发、内部管理、资金融通等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大部分项目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

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新上项目多数属于传统产业范畴,符合国家、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和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对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敏感,仅重视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别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落后,投资相对不足。除此之外,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受国际贸易壁垒、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后的应对能力较弱。 5、工业重点项目达产率不高。部分企业项目受资金、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原有的设计生产能力,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部分企业甚至处于亏损运营状态。由于达产率低,企业内部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导致全市工业发展后劲减弱,尽快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达产率,无疑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目录 一、绪论 (1)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1) 1、建立基础 (1) 2、主要内容 (2) 3、主要观点 (2) 三、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原因 (3)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3)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 3、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不对称 (4) 四、解决途径 (4) 1、完善公司对于代理人的约束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 (4) 2、完善经理人市场 (6)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7) 五、总结 (7)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股东日益增多,公司制企业以其可以自由转化的企业股权,只需要承担有限责任,独立法人,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主体等优势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和传统的单个业主制企业相比,公司制企业投资主体更多,成分更复杂,经营管理和决策难度更大,企业所有者已不能亲自管理自己决策,而必须逐步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开始雇佣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管理才能的人员来对公司进行管理,从而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制度。委托代理问题便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导致的问题之一。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1、建立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信息,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信息模型。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陈彦发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城区治安巡逻主要集中在几条干道,案件易发的小街小巷难以见到巡逻警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数量明显不足,部分出入主城区的路口无治安卡点和视频监控。广大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薄弱,人防、物防、技防严重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矿山、工地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交通事故频发,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赌博、盗窃、宾馆、洗浴等重点场所治理成为我旗社会治安管理的突出问题。 基层服务管理难以适应群众需求。社区工作机制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承担大量的行政部门工作,影响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部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不规范,居委会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导致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部分小区因没有封闭,治安环境较差,入室

盗窃案件频发。 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还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一是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击鼓传花,群众跑了一圈,就是无人负责解决问题;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仍然采取个案处理的方式,没有从体制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造成同一性质问题不同群众反复上访。同时,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遇到问题不愿选择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维权方式,更多选择“零成本、快解决”的信访渠道,致使大量问题集中到信访部门。 社会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城市规模、人口迅速扩张,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现有的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互联网虚拟社区、博客、即时通讯等迅猛发展,在“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成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如何加强规范、管理、服务,发挥其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凸

纳税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纳税服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局的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纳税人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税收管理员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平公正严格执法”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最好服务,但是目前我局管理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精通财务、税法、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性人才不足,帮助纳税人查找防范税收风险的深层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管理员业务能力一般,进取心不强,只能应付日常工作,还有一少部分人不适应工作,这必将影响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整体质量和效率。 今后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将是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日常工作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措施,形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岗位练兵绩效考核办法,将教育培训、考试成绩与干部选用紧密结合,使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把学习纳入目标考核,奖优罚劣。对学有所成、业绩突出的人才,通过树立典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在工作提拔任用上优先考虑,从而激发广大干部的上进心和学习、工作热情。三是对年龄偏大,工作动力不足,满足现状的人员还需要长期的思想教育、关心爱护、激励机制等多面工作加以引导。

(二)纳税服务平台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各平台普遍存在税务人员使用多,而纳税人使用较少的情况,如各种网上报税平台,部分纳税人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这种情况一是部分纳税人本身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对新生事物接收能力差;二是对服务平台的宣传和辅导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纳税人对平台的优越性、方便性了解不够深入,所以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还存在对上级监督考核的服务平台使用效率高,对不考核的服务平台使用较少的情况;四是一些服务平台在功能和运行速度上存在不足,尤其是征期和月末速度慢,经常死机,使得纳税人不愿意应用服务平台,还依赖到办税服务厅办理具体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平台使用效率不高,而办税服务厅仍出现排队办税问题。 纳税服务平台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的多元化纳税服务方式,是与纳税人交流互动的渠道,所以提高纳税人认知度和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后我局一是要加大对各办税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上门帮助解决纳税人使用平台的具体问题,开办税务课堂,统一印制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宣传各个办税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引导纳税人应用;二是建立健全对服务平台使用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办税服务平台更加规范、高效地运行,使各类信息传递更加畅通,提高税收执法和服务水平,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目前我乡乡村治理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我乡乃至全县的乡村治理主要是以乡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机构和村(社区)自主组织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有乡政府中层以上干部、以村(社区)支书、主任为代表的“地方精英”。他们一起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事业进行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强制化特点。一般民众参与度不高,乡村的治理权力主要集中在本地精英和民众代表手中。例如:XX社区某段时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需进行环境整治,对于这样一个决策问题,往往是由乡政府提出整治通知,派驻干部下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研究整治事项,形成统一意见和方案后,在各小组落实,一般参与人员主要有:1-2名乡镇干部、1-2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小组干部。偶尔会有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不过参与度不高。 二、目前我乡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村民自治程度较低。各村(社区)干部、群众对辖区内的事务管理,有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自治活力不足。一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存在利益瓜葛和权力垄断,甚者出现寻租现象。基层政府不愿意下方过大权力给基层自治组织。二是村(社区)自治主要体现在村“两委”班子自治,群众参与度低,导致村(社区)管理人员过多、效率低下等问

题。三是在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规范,治理主体的决策和权力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有效的监督,造成治理的目标难以实现,农村社区发展较慢。 (二)基层自治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目前我乡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主要是以“村两委”研究制定、落实乡村各项事务,村监委负责监督。实际操作过程中,“村两委”表现比较强势,村监委对本村事务监督弱化。不能独立自主开展村务公开事项,公开内容受村主要领导制约。二是村委会设置的管理部门多而散,人员多,不能集中力量,办事效率低,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优良的乡风民俗不断弱化。优良传统的乡风民俗在乡村治理的约束性不断减弱,以前村民自觉筹资投劳,进行村公共设施建设,遇到争端和利益冲突,总会相互礼让,随着市场经济的兴盛,村庄道德规范被物化。今年新完善的村规民约要在乡村治理发挥作用,成为群众共识,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四)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治理经费。我乡大多村(社区)的集体经济较弱,有的小组甚至负债亏损严重。乡村治理保障资金投诉是关键,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乡村治理的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达成预期自治目标的实施以及达成。 三、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对策及建议(一)注重改善和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公司治理论文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xx 班级:xx 学号:xx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的新形势下,加强公司治理已成为国际潮流,受到国际企业界的普遍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构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对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又称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组织机构现代化、法治化问题。从法学的角度讲,公司治理结构有广、狭二义。前者泛指一切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法律制度,包括公司机关(组织机构)制度、股东“用脚投票”(抛售其持有的股份)、上市公司收购等1。后者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2。本文仅从狭义上进行探讨。 (二)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发展 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股东本位论”到“利益相关论”的发展过程。与此相适应,立法模式也经历了一个从“资本基本主义”立法模式到“利益共同体主义”立法模式的演化过程,到目前又有了新的进展。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夏季提出了公司治理改革的10点计划。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联邦政府改善公司治理的措施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此后又颁布了《德国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三)主要内容措施 首先,强化对股东权利的保护。为了弥补股东大会的不足,《目录》和《准则》提出了强化股东以个人或少数股东身份监督经营者的措施:(1)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2)完善股东集体诉讼制度。其次,加强对董事的约束和激励。为了防止董事利用其职权侵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必须对董事施予一定的约束和义务;同时,为了使董事为公司的利益而勤勉地工作,必须对董事施予一定的激励。再次,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准则》对监事的资格限制和职责作出了一些修正:(1)监事资格的限制。《准则》规定,监事会成员必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康巴什区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社区治理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加快社区治理步伐,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已成为促进康巴什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康巴什区委改革办把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作为今年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深入哈巴格希街道、滨河街道、青春山街道、康新街道进行实地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康巴什区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及成效 康巴什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社区,自2015年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提出了“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的创新性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体制机制基本确立。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社区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发展壮大了两支队伍,一支是社区居委会,一支是社会工作者,有效协助政府工作,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专业性,社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服务站解决了党、政、社事务中的交叉性问题,“三社联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社区治理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城市社区功能的发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厘清。社区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不断将行政事务转移给社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社区准入制度执行不严,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的摊派任务,所以改革后社区行政性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社会事务大量沉淀到社区,导致社区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以及服务群众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难以系统、持久地给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任务,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各部门因报表不同社区需重复上报数据、各部门在向社区推进工作时往往以文件通知等形式提出在社区加挂“xx牌”加重了社区的负担等问题。 (二)居民需求日益多元化,管理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不同的居民需求相差甚远,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社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发展变化,建立健全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当前社区服务市场化程度不够,许多服务领域缺少服务标准、服务规程,多数服务产业化程度极低,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缺失,社区服务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1 精品

城市建设调研报告关于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oc1 一、项目操作流程方面结合公司的发展现状,要高度重视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工作,确保一个新项目的提出、施工、竣工、交付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同时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乡建设规划、用地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一)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前期工作是指项目的提出到项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立项、规划方案审批、用地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等. 为使项目早日投入生产,先开工建设后相关手续的现象就难免发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预见性的问题,可能使工程难以实施或工程进度缓慢.而xx公司建设团队还没有形成为工程的顺利进展而开展前期工作的理念,主要表现在项目立项程序不尽规范,对项目的建设规划、前期论证、相关建设环境建设和政策措施建设等研究不重视,相关审批手续不全等方面. (二)招投标工作不深入.所有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的招投标工作的开标、评标过程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 但目前边施工边招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项目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标,同时对前期资格预审、评标办法、标书制作、邀标范围等重要环节缺乏管理手段. 二、项目投资控制方面建设工程项目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工作风险大,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整体项目管理的水平不高,投资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而出现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对项目的资金回笼、正常运作也造成极大的困难. (一)项目前期投资控制不够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图设计变更现象,由于未及时记录及投资估算,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时有发生. (二)项目规划设计不够优化.xx公司目前没有专门的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的规划设计依靠对外聘请专业设计院来完成. 由于聘请的设计院对新区的整体发展趋势和环境不够深入了解,同时缺乏一套完整的投资控制指标加以规范,致使设计人员投资控制意识薄弱,在设计时缺乏主动进行多方案比选、设计优化的动力和创造附加值的能力.一个工程项目从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公司治理的意义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限的精力

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董事长的权力和地位过于突出,外部独立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的能力。最后,公司治理不重视社会责任的承担,有些公司唯利是图,将自己作为唯一的存在目的,不关心消费者利益、劳动者利益、债权人利益、地区利益、环境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不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公司也就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总之,企业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证全体董事严格履行义务、维护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三、公司治理的制度的完善 完善公司治理,需要从理念、制度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理念上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将良好的公司治理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性、中心性工作和任务来把握,设计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在实践中践行这些理念与制度。在理念、制

浅谈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仲伟金① 摘 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本文旨在研究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社会管理路子。 关键词:社会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下,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社会安全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但是,由于我们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社会矛盾的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和破坏性明显增强,因此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有的还非常突出。 一、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管理理念陈旧。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的前导,是确保社会管理有效性和持续性的思想基础。但是,目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1)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社会管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经济上去了,其他一切工作也就上去了”,“政绩只看GDP,经济一俊遮百丑”,因此,工作上“一手硬,一手软”,只追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花大力抓经济增长,不注重社会发展、民生建设和抓社会管理,对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缺少投入的热情和动力。(2)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视弱势群体权利。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强势群体一边,而对于弱势群体则缺少应有的联系、了解和关心。(3)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仍然习惯于运用行政强制和经济处罚手段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不善于运用平等协商的手段实施管理,更不善于将执法和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二)社会管理主体单一。(1)政府仍然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就要求政府不能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务,社会管理需要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但是,目前各级政府仍然是社会事务的唯一管理者,政府包打天下,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以至于顾此失彼,不堪重负。(2)社会组织缺乏培育。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发展迅速, ① 仲伟金,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邮编:27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