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社会作用,向人们粗略地展现出如何从世俗的层面变革传统宗教,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宗教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表现;社会作用Discuss on the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and effectGaoying ZhaobinHumanities School of Xian Electron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in Shanxi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belief crisis, value loss and etc., will be disappear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ligious secular forms and soc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will roughly shows how to change from secula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so that make them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demand, it will be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ir own law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but also beneficial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social effect一、宗教世俗化释义及发展过程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词,原本是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关于这个词的涵义理解上不太统一。
宗教世俗化表现及社会作用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社会作用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及社会作用,向人们粗略地展现出如何从世俗的层面变革传统宗教,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宗教按照自身规律正常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表现;社会作用discuss on the religion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and effectgaoying zhaobinhumanities school of xian electronic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in shanxi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belief crisis, value loss and etc., will be disappear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ligious secular forms and soc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will roughly shows how to change from secula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so that make them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demand, it will be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ir own law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but also beneficial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key words: secularization, performance, social effect一、宗教世俗化释义及发展过程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词,原本是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关于这个词的涵义理解上不太统一。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宗教变得商业化?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宗教变得商业化?一、世俗化对宗教信仰影响的探讨宗教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世俗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趋势,它使宗教信仰逐渐变得外显、商业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
世俗化对宗教信仰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对宇宙、生命等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多的解答,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趋向理性。
在这种趋势下,宗教信仰逐渐受到质疑,一些传统宗教知识和观念可能被替代或解构。
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有些宗教组织可能利用商业化手段来满足信徒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这种商业化的发展可能导致宗教信仰背离了灵性追求,变得功利化。
3. 人们对宗教的个体化需求个体化的时代,人们对宗教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希望宗教能够满足他们个体的心灵需求。
一些商业化的宗教活动,如民间宗教旅游、宗教艺术品等,通过商业手段满足了人们的个人需求。
二、宗教商业化的现象与原因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宗教信仰中商业化现象的增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宗教机构的经济化运营传统的宗教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修建寺庙、教堂,举办宗教节日等。
为了获取资金,宗教机构可能会主动寻找商业合作,进行商业开发,吸引资金流入。
2. 宗教信徒群体的消费需求宗教信仰对一些信徒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渴望通过购买宗教礼品、参与宗教旅游等方式表达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灵性的追求。
3. 宗教组织的自我保护面对世俗化趋势的冲击,宗教组织可能会采取商业化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信徒,保护和传播宗教信仰。
三、商业化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商业化对宗教信仰影响深远且不容忽视。
一方面,商业化可能导致一些宗教信仰的本质被淡化甚至忽视,宗教活动变成了一种商业经营,丧失了真正的灵性意义。
另一方面,商业化也给了部分宗教信仰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商业手段宣传和推广宗教信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宗教信仰的个人化和多样化?

世俗化是否会导致宗教信仰的个人化和多样化?一、宗教信仰的世俗化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世俗事务的关注度远高于宗教信仰。
宗教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世俗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这种世俗化趋势给人们的宗教信仰带来怎样的改变呢?二、个人宗教信仰的崛起世俗化趋势使得宗教信仰逐渐从集体层面走向了个人层面。
过去,宗教信仰往往是一个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个人信仰相对较为模糊。
但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个人宗教信仰逐渐兴起。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宗教信仰,使得宗教信仰更加个性化。
然而,个人宗教信仰的崛起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三、宗教信仰的多样化与和谐共存世俗化趋势的另一个结果是宗教信仰的多样化。
在过去,宗教信仰往往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主要信仰体系,宗教的多元性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人们对于不同宗教的了解和接触更加广泛,宗教信仰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尽管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矛盾,但我们可以通过推崇宗教宽容精神、相互尊重和理解,实现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四、宗教信仰的个人转化与灵性追求世俗化趋势还促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个人化的转化。
宗教不再是一种固定的信仰模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精神追求,探索宗教的真谛。
个人转化的宗教信仰强调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灵性渴望,注重个体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共鸣。
这种个人化的宗教信仰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使其更加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宗教信仰的个人化与社会影响个人化的宗教信仰不仅仅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映,它还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个人化的宗教信仰使得宗教从人们的精神支持转化为一种行为准则。
人们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对他人的关怀。
这种宗教信仰的个人化将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结起来,世俗化趋势使得宗教信仰从集体层面走向个人层面,个人宗教信仰逐渐兴起。
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和个人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挑战和冲突,但我们可以通过宽容和尊重实现宗教信仰的和谐共存。
现代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哲学反思

现代西方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哲学反思
现代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世俗化的浪潮。
自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对于宗教信仰的依赖逐渐减弱,逐步追求世俗化和理性化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哲学家和思想
家进行了反思,对于世俗化浪潮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首先,世俗化浪潮是一种历史趋势,是现代社会由传统宗教信仰向理性化世俗生活的
发展进程。
世俗化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它是对于传统宗教信仰的一种解放和超越。
西方哲学家尼采认为,“上帝已经死了”,这种说法代表了当时社会认识的一种转变:人们不再依赖宗教信仰,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和人性的价值。
其次,世俗化浪潮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哲学家认为,世俗化浪潮导致了现
代人内心的失落与脆弱。
它削弱了原有的精神信仰,导致了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想流
派的兴起。
同时,一些人担心,世俗化带来的自由与权利观念,会使人们过于强调个人的
利益和欲望,而忽视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约束。
最后,世俗化浪潮对于宗教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一些哲学家认为,宗教在世俗化的浪
潮下会有一番新的发展,可能会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面貌。
例如,一些人会从宗
教中寻求个人体验和灵性满足,而不是追求规范性和神圣性的信仰。
综上所述,世俗化浪潮是当今西方社会的一种趋势。
哲学家在反思中认为,世俗化带
来了自由和理性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信仰也可
能会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需要从中认真思考,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当代社
会的世俗化浪潮。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宗教相比,当代社会宗教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与自由,更加倾向于与世俗价值体系相融合。
这种世俗化的宗教态度既源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变革,也反映了现代人对宗教的需求和对个体权利的重视。
这篇文章将从宗教认同的模糊性、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以及世俗价值观对宗教信仰的冲击等方面来论述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其次,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宗教往往与政府权力绑定,宗教组织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宗教逐渐从政治和社会权力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宗教组织参与到非政府组织和慈善事业中,宗教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
宗教不再是一种私人领域的信仰,而是进入了公共领域,并以其道德、伦理和精神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作出贡献。
第三,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使得信仰的多样性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选择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实践。
个人化的宗教经验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追求和需要,使得传统禁锢下的宗教信仰与实践得到了打破,并且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多。
宗教的世俗化使得人们更加自主地选择信仰,并创造出更加灵活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宗教形式。
最后,世俗价值观的崛起与宗教信仰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现代社会中,世俗价值观开始起到主导作用,宗教信仰逐渐被质疑和挑战。
科学、理性思维和个人自由等世俗价值不断强调着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怀疑,并提供了世俗化和非宗教化的替代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宗教信仰在传统的社会机构和教义的束缚下变得脆弱,宗教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受到挑战。
总之,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宗教的世俗化使得宗教认同模糊化、宗教在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宗教个人化与可选择性增强,世俗价值观对宗教信仰带来了挑战。
世俗化在社会学中有什么意义?

世俗化在社会学中有什么意义?一、世俗化的定义与背景在社会学中,世俗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从宗教信仰中转向世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俗化现象愈发普遍,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俗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 减少宗教的影响力传统上,宗教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然而,世俗化现象的兴起使得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人们开始更加依赖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对宗教信仰的需求逐渐降低。
2. 重塑社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上,宗教伦理规范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现代社会却更加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多元化。
世俗化使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并趋向以人为中心。
3. 促进社会进步与创新世俗化的兴起促使人们对传统观念和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
宗教规范相对僵化,而世俗化则鼓励人们自由思考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世俗化对文化的影响1. 文化多样性的提升世俗化使得社会文化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不同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共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让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个体权利与自由的增强传统宗教信仰通常对个体的行为和选择有一定的规范和束缚,而世俗化使得个体权利与自由得到了更好保障。
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从而提升了个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 集体认同的转变随着世俗化的推进,宗教信仰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再是唯一的集体认同依据。
人们开始更多地以性别、种族、地域等因素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世俗化对个体的影响1. 心理自由与解放世俗化使得人们从传统宗教信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大的心理自由。
个体可以更加自主地探索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2. 知识与理性的崇尚世俗化的兴起使得知识和理性思维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内容。
人们更加注重科学的知识和合理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3. 个体责任的增强世俗化倡导个体的自主性和责任心。
宗教世俗化及其发展前景

浅谈宗教世俗化及其发展前景王凤葛斐然(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4)摘要:宗教世俗化是现代宗教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自我调整、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结果,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生产力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其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分析和讨论世俗化的表现形式和根源时,不得不讨论世俗化宗教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
关键词:宗教世俗化表现形式发展前景文化文化空间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或思想体系,其产生、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大宗教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逐步走向世俗化。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存在与发展引起越来越多关注。
在美国出版的《宗教百科全书》(16卷本)中,对宗教世俗化的界说是:世俗化是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意识、活动和机构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性。
宗教在社会系统的操作中变成了一种边缘现象,社会运行变得理性化,从而脱离了宗教机构的控制。
在宗教的范围中,“世俗”一词是针对“神圣”而言的,它是神圣的对立面[1]。
在对世俗化含义的讨论中,关于宗教的世俗化概念,目前学界并未统一。
一、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它是由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和宗教器物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2],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功能。
在宗教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四大基本要素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其表现如下:1.宗教意识观念的世俗化宗教意识观念要素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宗教情感、情绪和激情)两个方面构成[3],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世界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问世,推进了世间解释不可知事物的进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有了新的认识,而宗教作为调整人心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与自然科学的作用不同,宗教主要是对人们的精神方面产生慰藉,人们不再把宗教仅仅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支柱来对待,而是把宗教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社会宗教的世俗化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俗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宗教亦不例外,呈现出了世俗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从世俗化的词源入手,运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对宗教世俗化的概念做了初步界定,并分析了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
宗教世俗化表现形式社会意义
【正文】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世俗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社会现代化大趋势的影响下,宗教为了寻求发展,也在通过世俗化的方式,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的现代化。
现在宗教世俗化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宗教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密不可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深入考察宗教世俗化这一现象,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宗教世俗化的定义
关于世俗化一词的词源问题,著名学者汪维钧认为:“世俗化(secularization)概念源于拉丁文词根saeculum,原意表示一段漫长的时间跨度,又表示魔鬼撒旦统治下的此世。
就其本义来说,是欧洲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一个专用语,指在宗教战争结束后,将一部分原属天主教会控制的领地、财产和权力转让给世俗的地方统治者” [1]。
“世俗化”一词最早出现在为结束“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而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
在这个和平条约里,secularization(世俗化)一词被用来表示教会财产被国家没收。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俗化的内涵逐渐被泛化,指宗教神圣性、神秘感逐渐减退的趋势。
即宗教观念、情感逐渐淡化,宗教活动领域逐渐缩小,宗教的社会功能逐渐减弱等趋势。
关于宗教的世俗化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著名当代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认为宗教世俗化是“神圣性质的匮乏” [2];而大多数学者如戴康生、彭耀等则认为“世俗化是由神圣化到非神圣化的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既包括宗教社会功能的淡出及它的理性化,也包括宗教自身从形式到内容由神圣逐步走向世俗,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3]。
在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主编的《宗教百科全书》(16卷本)中,对宗教世俗化的含义也做出了大致相同的界定:“世俗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意识、活动和机构失去了对社会的重要性。
” [4]
在学术界,虽然学者们在宗教世俗化定义的界定问题上各有侧重,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性,即宗教的世俗化是和宗教的神圣化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对传统宗教的某些内容和形式的摒弃,是神圣社会对世俗社会的调整与适应,是宗教受世俗社会影响而向世俗化演变的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
二、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宗教的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就使得宗教世俗化在现代社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宗教教义的解释社会化
世界各大宗教在世俗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都会对其教义进行社会化的解释,放弃或修改某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教义,使之更适应于世俗化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在基督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基督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对其教义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解释,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例如基督教以前强调“原罪说”,而现在牧师传道时基本不再提“原罪说”。
再如基督教的“爱人如己”,以前就只是爱主内的兄弟姐妹,而现在扩大到爱全国各族人民,这不能不说是宗教在世俗化过程中的一个进步。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异常迅猛,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学对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问题,以及生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宗教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相悖的,有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已经可以颠覆宗教的核心教义,威胁到宗教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不得不对其教义进行世俗化的阐释,为宗教在现代社会争取
生存空间。
(二)宗教礼仪形式的简化
所谓宗教礼仪,是指宗教信仰者为了表示对其崇拜对象的崇拜和敬畏所举行的各种仪式和活动。
宗教礼仪是宗教意识的外在表现。
通过礼仪,不但可以加强信仰者与其崇拜对象之间的联系,巩固和强化信仰,而且能够满足信徒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获得信心、希望和安全感。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以往宗教那种繁琐冗长的宗教仪式已不适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因而宗教仪式也趋向世俗化,变得更加简便易行。
如佛教的“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这种宗教仪式比以前的要简便得多。
还有僧尼守戒的方式以及丧葬事务的操办,也都简化了很多。
基督教的礼仪较为简易,例如安徽省全椒县的基督教徒的礼拜活动,布道者结合当地特色的说唱形式,先念几句经文,然后讲一段教义,再唱两首圣歌就结束了。
他们在唱圣歌时模仿当地流行的安徽大鼓的曲调,有时独唱,有时合唱,娱乐成分比较多,不像正式教堂里的礼拜那样庄重。
宗教礼仪的简化反映了它与世俗世界的距离在不断拉近,说明宗教在向世俗化的道路迈进。
(三)宗教组织管理松散化和活动场所功能多样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许多信徒忙于各类的社会生活,与宗教组织的联系逐渐减弱。
例如现在年轻的伊斯兰教徒经常忙于做生意而不会准时准点地去清真寺做礼拜。
一些宗教的基层组织与上级组织的联系也日益松散,如现代天主教的许多基层教会在一些实质性问题上都是自己做决策,实际上已经摆脱了教皇的绝对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宗教组织也被世俗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观念所侵蚀,宗教活动场所的的功能也逐步多样化。
例如基督教以“自养”为名,利用教会的房产开设老人俱乐部、旅游观光团、外语补习班等,以此来增加教会收入。
再如伊斯兰教,凭借本民族清真寺的特色建筑,发展旅游业,将一些清真寺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教职人员戒律的松弛化
现代社会的教职人员接触世俗社会越来越多,对宗教戒律也有所忽视,开始慢慢接受世俗生活。
在世俗人的印象中,佛教僧众是比较勤俭朴素的,但却有人
在浙江温州的平阳县见到过吸着中华牌香烟,手上戴着金戒指、手表,拿着大哥大的老僧人,完全颠覆了我们心目中的‘苦行僧’形象。
居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历来虔诚信仰小乘佛教。
但改革开放后,寺庙的教职人员的戒律也开始放宽,佛爷经常在寺里看电视和VCD光盘,其中包括香港的武打片,以此来休闲娱乐。
这种现象透露出现代世俗生活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巨大影响。
三、宗教世俗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对宗教本身来说,宗教世俗化为宗教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代宗教对其教义做出新的阐释,对其仪式进行简化等措施都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一)宗教世俗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在宗教世俗化过程中,各大宗教对其教义的重新阐释,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很大作用,例如基督教提出“荣神益人”,“为了来世修好现世”,“做世上的盐和光”等,使教徒懂得:积极生活、工作,为社会尽力奉献,就是基督徒作见证的途径。
[5]
宗教在宣扬其基本教义的同时,还大力宣扬道德规范,例如伊斯兰教以安拉的名义为穆斯林规定的十项天命里的禁止对父母不孝敬、禁止接近丑恶、禁止侵吞孤儿财产等思想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还有现代各大宗教所躬行的行善慈爱、爱国爱教、不偷盗、不杀人等宗教道德对社会道德有促进和补充作用,有助于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
(二)宗教世俗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面对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大部分信教群众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逐步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现实问题,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他们积极参加现代化建设,很多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
简化宗教礼仪、对信众和教职人员的约束放宽,使信众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社会生产,这对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十分有利。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宗教也开始兴办自养事业。
基督教开办“三自企业”、“三自商店”、“三自医院”,佛教、道教凭借寺庙景观发展旅游业,伊斯兰教徒开办餐馆、书店、诊所等举措既为教会增加了收入,又服务了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事实证明,宗教的世俗化是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但这种适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宗教根据自身特点与社会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
宗教的世俗化也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但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宗教世俗化进行正确有力的引导,化解宗教世俗化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宗教与现代社会相契相融,这对构建和谐社将会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汪维钧.论现代化条件下的宗教世俗化问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4
[2] (美)彼得·伯格.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M】.高师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7
[3]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2000.199.
[4] [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吴晓群姚蓓琴译 . 宗教百科全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5]陈鳞书,陈霞. 宗教学原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