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二首(王维)

合集下载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公元701年,上天对唐朝特别慷慨,同时诞生了两位天才,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就是“诗佛”王维,王维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不光诗写得好,清新脱俗还颇富禅意。

绘画天赋也极高,他的山水画,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同时王维也是一位音乐才子,但这些还不够,偏偏人家的颜值还超高,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资郁美。

”简直就是一个偶像极人物的存在。

开元十九年(731)年,他状元及第,最高官至尚书右丞,但对于王维而言,做官可不是他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入仕和出仕之间纠结,到了晚年,索性在终南山建立自己的辋川别业,过上了白天上朝打卡,下班在别业归隐的潇洒日子。

王维一生存诗作约400余首,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水诗,苏轼曾高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他的10首代表作,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品读。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一架钢琴,在一片静谧的竹林深处相对而坐。

我的手指在琴弦上自由飞舞,钢琴在轻柔地弹奏,弹奏到遗忘的地方。

我的口哨声不自觉地与之融为一体,多多少少有些自在。

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

只有晚风习习,雪一样的月光从散落的竹叶中洒落。

2《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山码头,有一棵树叫信义,每一根树枝上都开满了像芙蓉一样的花,像胭脂一样。

山林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玉兰花一个人默默绽放,一个人默默凋零,完成一场盛大的邂逅,轻松愉悦地与春天离别。

3《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京西的水越来越稀,露出了原本藏在水底的白色鹅卵石。

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红叶一天比一天少。

山路上没有下雨,但山上的植被绿得似乎浓郁的翠绿色会打湿路人的衣服。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王维诗二首

王维诗二首

王维诗二首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题,抒发了他对生命、自然、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王维的两首代表作。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秋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闲适恬淡和自然之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话描述了秋天的天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让人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和流水的清澈。

而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则表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心态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二、《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王维送别友人的作品。

诗中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来描绘出渭城的清新和友人离别的感伤。

诗人在送别之际,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希望友人在异国他乡能够尽情享受生活,不要为离别而忧愁。

王维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人物,并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古诗《白石滩》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古诗《白石滩》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古诗《白石滩》原文译文赏析《白石滩》唐代: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译文】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赏析】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的辋川二十景之一。

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

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

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

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

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

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用笔都空灵、超妙。

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的高境。

最后两句,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

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

不言而喻,正是这皎洁的明月,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

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

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

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幽静而有生气,乡村生活气息颇浓,与《过香积寺》、《鹿柴》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是迥然有别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1、《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3、《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7、《山中》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8、《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9、《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人物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素养和才能,对“山水自然〞进行审美观照。

他笔下的山水诗,含蕴山水清音,心境与自然浑然一体。

物我两忘、空灵清幽,独具禅思画意、意境之美,在诗苑中独树一帜。

王维的这种将山水诗的审美艺术和禅意的空灵宁静结合起来的创作手法,将其创作推向了顶峰。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欢送阅读借鉴。

一、王维的生平及佛教信仰王维(701-762),字摩诘,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在诗作中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诗人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王维号摩诘居士。

王维信仰佛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很浓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其母的熏陶下,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尽管如此,儒家的仁政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以至诗人笃志奉佛,在禅诵中寻找寄托,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

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肮脏的政治,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在对自然的吟咏中,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二、禅宗思想与王维思想的渊源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道、释三教并存、调和的方针,在入唐以后并没有大的改变,随着武后时代重佛教之风的盛行和大规模的寺庙建设、佛经翻译,佛教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开展。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诗中有画,画中传声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诗中有画,画中传声

诗中有画,画中传声;以动显静,空灵优雅———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山居秋暝》,反映了开元末、天宝初恩师张九龄被逐出朝堂、李林甫窃居相位这一重大政治变故,以及诗人政治上受重挫之后所体现出的高洁志向和理想追求,诗作绘景如画,优雅空灵,表现了一种安逸闲适的隐者情趣,是一首艺术成就很高的五言律诗,值得深加品味。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是王维在辋川别墅闲居时的杰出喜悦诗作之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开篇不言“深山”,却说“空山”,“空”字耐人寻味,确有深意。

这里的“空”字,首先,应是实指环境的寂静喜悦空旷。

山深林幽,似桃源胜境,阵雨方歇,山中的人和花草鸟兽处于一种短暂的静止状态,万籁无声的画面在眼前铺开。

这种幽静虽与后面“归浣女的喧闹”、“下渔舟的动荡”等喧闹喜悦场景,看似有悖常理,其实正好相互反衬,更显得意境十分开阔。

其次,“空”字也是诗人清幽静穆胸怀的抒发。

王维在政治上接连受挫(特别是对受伪职一事,自责不已)之后,一改前期自豪自信、喜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雄健、激昂、豪放的诗风,思想上崇佛好道,讲究“四大皆空”、“清静无为”,心灵上追求空明澄澈,生活上亦官亦隐,寄情山水,陶醉自然。

这一点,在王维后期其他诗作中亦能寻求踪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两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趣的是,这不同诗篇的两联诗在意境上也能相互辉映。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写人不见人,是以“响”写静,清幽绝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不着一“人”字,而字里行间却透着抒情主人公的气息。

读者可以想见,空山新雨的“新”,给沉寂的深山带来喜悦,使万物为之一新,充满勃勃生机;蜷缩的树叶,枯萎的小草经“新雨”滋润之后,都舒展开来。

秋天傍晚的天气,也因一场“新雨”而有所改变,清风徐来,让人从闷热烦躁中解脱出来。

这时,一个怡然自得、神清气爽、空灵优雅、志趣高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凸现在画面上。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承接上文,具写实景。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5、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 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山 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一道成为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 诗风直承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 腴。 6、他是诗人,还精通音律,善绘画,又兼 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北宋 苏轼说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绘画之祖”,并 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7、著有《王右丞集》。
首联
点明时间、地点、季节 营造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的意境
写作思路
颔联
写幽清明净之景 (视觉 / 听觉)
颈联
写人,只闻其声,侧面写 尾联
用典
鉴赏诗中的美: 意象 诗 空山、新雨、晚秋、明月、 意象美 松、清泉、石、竹林、莲 意境美 意境 清新 宁静 深远 自然美 社会美 画面美 声律美 人格美 理想美
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 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 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 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 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 想。
随意春芳歇,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 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赏析: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 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啊!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 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 有人了。 “空”字是该联的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 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精选6篇)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篇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

他的诗有两种倾向:首先,他的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或抨击朝廷权贵的奸邪,或描写祖国山川的壮丽,都给人以奋发图强的激励。

其次,在他的隐逸诗中,诗人描绘的山水田园风光,总带有虚无寂静超凡出世的情调。

王维精通音乐和绘画,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诗作多轻盈淡远之音,缥缈空灵之境,色彩丰富,节奏和谐,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被誉为“诗中有画”。

他的有些诗还渗透着佛禅机。

《山居秋暝》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终南山居处的清幽,抒发了诗人恬静、喜悦的心情。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刚下过一阵细雨,空气清新、幽静,山居住所笼罩在一片烟雨迷离的氛围中。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紧承首联,抓住了典型环境中的景物作照像式的放大描写。

清亮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直射下来,稀疏地点缀林间,泉水无声无息地冲刷着石头。

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打破了这一片宁静安谧的气氛,出现了浣女,响起了拨水行舟的声音。

这四句写景,将高下、远近、动静、景色与声响等交织一处,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艺术画面。

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化用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句。

这里反用其意,抒发了作者希望回避世间纷扰,过隐居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非常成功,语言自然、清新,似不带人间烟火。

诗中寓有画意,美学价值极高。

清幽的画面与恬静的心情相互映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幽远、空灵的意境。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篇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关键词】诗词名句,写景,四季,秋天,山居【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 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 ”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 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 “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 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 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 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 会重复的。
内 容 评 述
汉 江 临 泛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 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 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艺 术 层 次
• 颔联写远眺胜景,点染山光水色:向前望,汉江滔 滔远去,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向两边望, 山色迷蒙,时明时暗,若有若无,连绵蜿蜒不断; 邈茫疏淡,气韵生动。 • 颈联写眼前景象:波滔汹涌,两岸的城镇不停的起 伏波动,远方天空也在腾跃翻卷;水势磅礴,景观 壮丽。 • 尾联直抒胸臆:夸赞汉江美景,并借用典故,表达 对美景的流连;游兴盎然,心情愉悦。 • 首联写汉江的整体俯瞰图:横贯古代楚国大地,与 湘水、漓水、蒸水相接,以荆门为枢纽而与九派相 通;景观壮阔,气势浩瀚。
王 维
王维的诗在唐代自成一派,影 响久远。前期诗歌,富于进 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谴 责纨挎子弟,反映边塞生活 ,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 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 后期诗歌,因世途险恶,崇 奉佛教,而以描写田园山水 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 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 宋苏东坡曾说:“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


• 荆溪白石出, • 天寒红叶稀。 • 山路元无雨, • 空翠湿人衣。
层 次 结 构
• 首句写山中溪水。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天寒 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 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 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 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 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 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 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 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王 维




汉江临泛
这首《汉江临泛》Biblioteka 写 作 背 景,在元代方回的《瀛
奎律髓》中题名为《
汉江临眺》,当为王
维在乘船游汉水时的 即兴留墨,是一首融 画法入诗的力作。
原 文 翻 译
汉 江 临 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 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 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山水诗二首
王 维
导入新课
•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美 学境界,把魏晋以来逐渐发展的山水诗 向前推进到新高峰。在王维的山水诗中 ,更有在禅宗影响下,创造空寂、幽静 、虚旷的艺术境界,既画意盎然,又禅 味十足的作品。这是盛唐时期其他诗人 作品中所没有的艺术境界。
王 维
作 者 介 绍
王维(701-761),一作 (698-759)字摩诘。王 维多才多艺,精诗文、书 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 ,兼善各体,尤擅长山水 田园诗,为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作家,与孟浩然 齐名,世称“王孟”。开 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 故人称“王右丞”。




内 容 评 述
这是一首山水诗。全诗着 力描绘了汉江流域的壮观景象 和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新奇景色 ,抒发自己情趣盎然的游兴, 流露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怡然自乐的情怀。 此诗景观之壮阔雄奇, 情绪之积极向上,与王维退隐 、参禅后之诗作格调有所不同 ,当为前期年轻有为之写照。
艺 术 特 色
此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 画”。这是王维诗歌的突出特色 ,也是山水诗应有的基本审美特 征。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这一画面的特点是境界阔大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个画面的审美特征在于:一 切均在渺茫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个画面的特征在于动感十足 ,而这种动感又是建筑在视错觉 基础之上。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 溪、鲜艳的红叶和无 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 中冬景,色泽斑烂鲜 明,富于诗情画意, 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
谢谢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冬日的 山林,带给诗人一种奇特的感受:山路上 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润湿了 人的衣裳。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 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 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冷天寒,但整个 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人 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 ,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 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这是视 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 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一条清浅的小溪,些许嶙嶙的白石, 几片绚烂的红叶及其无边的浓翠组成了山 中初冬时节的一幅写意山水画。其间有涓 涓细流轻激白石的潺潺之音,静中有声; 有稀疏红叶生之热烈浓艳之情,静中有色 ;更有弥漫无际的翠雾笼罩浸染之幻。这 一切不仅使诗人在内心宁静的观照中“物 我两忘”,也使读者瞬间进入审美状态。
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