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平均速度.4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导学案

合集下载

1.4平均速度(导学案)

1.4平均速度(导学案)

天星乡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度八年级物理高效课堂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邹井华执教人时间教导处审批§1.4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平均速度;2.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纪录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学习重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2.理解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回顾】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明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知识引入】:由“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时:1. 实验原理:。

2.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理量。

4 .测量路程需要,测量时间需要。

5. 测量平均速度步骤。

(二)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3.分析实验:1.比较小车在两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吗?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当堂检测】:1.学校操场上的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

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2.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步骤。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1.把握停表和刻度尺的差不多使用方法;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阅读课本P23~2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速度公式v=可知,想要算出物体在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t,实验室中测量路程一样用刻度尺,测量时刻一样用停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刻,斜面应保持专门小(选填“专门小”、“较大”或“专门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使小车下滑不至于太快,以免下滑时刻过短不便测量。

3.正确使用停表测时刻。

各种停表一样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差不多功能,如图所示。

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在停表读数时,第一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刻,停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你认为最好的是(A)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5.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列于下表:路程/m10203040时刻/s3.25.36.89.2依照表中数据,运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路程跑步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3.125m/s;(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5.56m/s;(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4.17m/s。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63.4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

2、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新知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合作探究】1、实验: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斜面长2.4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6秒。

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4.8秒。

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路程(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s1=2.4 t1=v1=s2=1.2 t2=v2=①小车从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

(填“匀速”或“变速”)②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米/秒。

【达标测评】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5.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太阳从东方升起B、月亮躲进云里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6.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中考链接】1、一位同学以3 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立即又用5 m/s的速度跑完另一半路程. 问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 h后通过全程的一半,要想在40 min 内到达目的地,它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点评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速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与速度相关的应用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计算题:给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路程,让学生计算平均速度。
2.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3.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设计一个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我会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改正。
3.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学生需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出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测量平均速度的科普海报。海报内容需包括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实验操作步骤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便于他人理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速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从一到无穷大》(乔治·伽莫夫著),了解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拓宽知识视野。
6.观察生活中的速度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作业质量。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设想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停表)(刻度尺+=t S v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 t1= v1=s2= t2= v2=小组分组实验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1-4-1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1-4-1测量平均速度

普育学校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编号:§1.4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金属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的的数据填入表一中。

(3)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端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7)由S 3=S 1-S 2,t 3=t 1-t 2,,计算出平均速度V 3。

(8)整理实验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五、数据记录: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 ·s -1)S 1= t 1=V 1=S2= t2= V2=S3= t3= V3=六、实验评估:1.通过计算,发现V2 V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这说明,小车下滑的速度逐渐(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实验过程中,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大一些”,“小一些”或“大小都可以”),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

3.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尾),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

(1)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尾,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尾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如果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底端或从车头量到车尾,测量结果将产生。

【巩固练习】1.(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C.8cm/s D.7cm/s2.(2011•南昌)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 26时间t/s 4平均速度v/(cm/s)15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导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导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二、课堂导学自学教材23页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D.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课后练习】1、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北师大版(1)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北师大版(1)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进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课堂学习进程】1.实验的原理:2.待测物理量测量工具:用刻度尺(卷尺)测量物体运动的,用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相应距离所需的,用求出平均速度。

3.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依照你的分析,请你设计实验的方案(1)实验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秒表、带槽木条、小车、铁架台、小木块。

(2)实验步骤:①用铁架台支架把带槽木条支成斜面,使小车从木条顶部滚下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用刻度尺测量木条的全长S AB和由顶端至木条1/2处的长度S AC,用铅笔在木条上标出字母A、B、C。

③测小车在AC这段路程中运动的时刻t AC。

④把木块移到木条底端B处。

按上述方式,测出小球由木条顶端A向下运动到底端B处,在S AB这段路程中所需的时刻t AB,记录下来。

④依照以上实验结果,计算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 BC),及在这段路程上所用的时刻t BC,算出v BC。

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实验记录表格总结:5.平均速度只能说明是在某段路程上或某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讨论:如何测跑步、走步的平均速度 【课内作业精编】 一、填空题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 和 ,别离用 和 测量,然后由公式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2. 沿长廊AB 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 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3-20乙所示,那么每块地砖的长度是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 端走到B 端所用的时刻,停表的读数如图3-20丙所示,他所用的时刻是 s.(3)依照速度、路程和时刻的关系v = ,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3. 小强在体育中考项目1500m 跑的测试中,体育教师记下了他跑到200m 处所用的时刻为40s ,他跑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 ,合 km/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1.4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二、课堂导学
自学教材23页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
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
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

6、数据记录: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 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来源:]【课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m 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
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
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h。

【课后练习】
1、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
一列速度为54k 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
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m。

2、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
费发票。

求:(1)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学习反馈与小结】
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将你的收获和反思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