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鉴赏。
说到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诗歌有哪些题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整理一下吧!1.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类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长江滚滚来”就是对江河壮阔景色的生动描绘。
2. 爱情离别爱情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黄河入海流”就是对离别之情的象征性表达。
3. 励志奋发励志奋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正能量题材。
这类诗歌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对励志精神的赞美。
4. 怀古思今怀古思今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历史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里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对古人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5.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生活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就是对月亮美丽景象的赞美,而“低头思故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激励人心的励志诗篇,又有回顾历史的怀古之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古从军行 李颀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一、咏史怀古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等字词。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评,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二、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村、乡间生活环境优美、恬静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赞物,闲适,富有生活情趣。
赞美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三、边塞诗、战争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
赞美边塞奇异的风光。
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建立功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怨愤。
四、羁旅诗、贬谪诗标题中多出现具体的地名等。
思念家乡、思念亲友之情。
久宦在外,漂泊在外,引起的愁苦之情。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或豁达、洒脱、乐观的心境。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五、咏物诗标题指出具体的某物,如蝉、梅、竹、菊等。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
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六、送别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别后情景的想象,离别之悲伤。
友人逝去,悲伤、孤独、惆怅的情感。
七、爱情闺怨诗标题多为“无题”,或花间派、婉约派词人的词作等。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八、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鉴赏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鉴赏古代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国人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古代诗歌的分类及鉴赏,欢迎大家浏览。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一)山水田园诗1.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一、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二)边塞诗1.概述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的赞美之情。
2)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一、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话说古时候,诗人们可是有很多种题材的诗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来看看“山水田园”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等描绘手法,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爱情离别”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痛苦。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来说说“抒怀励志”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还有一类诗歌叫做“咏史抒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通过回顾历史,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里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
我们来说说“送别赠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在离别时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过潇湘之浦。
”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繁多,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表达爱情离别的诗篇;既有抒怀励志的人生感悟诗,也有咏史抒怀的历史回顾诗;既有送别赠言的离别诗篇,也有亲情友情的友谊诗篇。
这些诗歌作品,既展现了古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④讽刺。
诗人在咏史怀古中,往往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
诗不直接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
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⑤衬托。
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⑥用典。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
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
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⑦虚实。
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
“想象”就是“虚”的一种,如姜夔的《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两句,是想象当年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的杜牧,如今要是再来,面对荒凉破败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情。
(三)解题方略无论是读史有感,还是凭吊古迹,咏史不是目的而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宗旨。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最终归结于对自身或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词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的担忧。
鉴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弄清史实。
题材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首先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诗词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一步。
②要体会意图。
诗人的概括,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杜甫的诗作,就有安史之乱、社会动荡、有家难归、国家堪忧的因素。
③要领悟感情。
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a.对历史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b.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④要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也有的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
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四)鉴赏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并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法图解][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山水田园诗鉴赏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一)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三)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如王维《汉江临眺》诗“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中的“浮”“动”。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
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四)解题方略1.知作者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