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基本功-缠丝功名称
陈鑫《陈氏太极拳人身缠丝图解》

陈鑫《陈氏太极拳人身缠丝图解》人身缠丝正面图浑身俱是缠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
有左手前,右手后;右手前,左手后。
而以一顺合者,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反背劲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势之如何而以自然者运之。
足大指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齐合住,此时方可踏实。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
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翻译:人浑身上下全都是缠劲,大约可以分为里缠外缠,都是自然而然随动作而行。
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的,有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的。
而所说的以一顺合中,有左手往里迎合、右手往背部迎合的;也有用反背劲往背面合的,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势如何而自然而然地运用体内的真气。
脚要等手的大指中真气运行充足之后与手一齐合住,此时脚才能够踩地踩的实在。
而这股劲是从心中发出,然后进入骨缝之中,再向外到达皮肤,此劲是一股,不是有好几股。
而劲就是从心中发出的气,如果此气能够中正的话,便是我们常说的中气,对它加以养护的话,便成为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人身缠丝背面图背面头顶为顶劲,大椎为分路,分路下为膂,正中骨为脊,两肾为腰。
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
翻译:人背面头顶为顶劲,大椎是分水线,分水线下面是脊梁骨,正中骨是脊背,两肾的地方是腰。
脚的虚实关键在手的虚实,手虚的话脚也会虚,手实的话脚也会实。
引述:《人身缠丝正面图》和《人身缠丝背面图》就像作者在图中解释的那样,按照天地中阴阳二气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运行规律,主要是结合体内的先天真气,是手足密切结合,就好像抽丝一样,运转体内之气,或是里缠,或是外缠,但都是因具体的形势而发,使体内之气运行自如。
但是,此处所练之气,并不是邪气霸气,而关键要练体内的浩然正气,惟其如此,才能得其中正,不失偏颇。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
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下面店铺整理了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欢迎阅读。
太极教学之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内气表现的一种形式。
练习陈式太极拳能突玻去僵求柔的阶段,达到疏通经络,引动内气,使内气与外形协调结合,内气逐渐充实壮大饱满:到此阶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击自卫方面更能达到其奥妙的境界、古人云:“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白长。
”陈式太极拳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1.缠丝劲在健身方面的作用通过太极拳放松性的缠绕螺旋运动,可使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胶原蛋白含量增加,单位体积内细胞核数目增多,关节软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强,这就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加大了关节囊周围肌腱.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关节活动幅度加大,柔韧性较好。
螺旋式的缠绕螺旋运动,通过反复拧转绞动,使全身各部肌纤维都参加活动,使肌纤维拉长到一般运动难以达到的长度。
锻炼日久,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结缔组织增多,毛细血管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都增加。
因而经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皮肤会逐渐变得细腻光泽,肌肉弹性好,健美有力。
过瘦、过胖的人练习陈式太极拳都有明显的矫正效果。
一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气血都在周流循环,如果血液有停滞现象,人就会生病。
气血在人体走的不是直线,随筋脉走的是曲线。
练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就是引导内气在体内循经络沿曲线旋转,它能引导气血周流,促进气血循环,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正是水流不腐,户枢不蠢的意思。
缠丝螺旋运动还有助于肠胃有序的蠕动,改善肠胃的血液循环,消化酶分泌增多,使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更顺利。
所以有助于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及溃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缠丝功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也可称作缠丝劲。
在陈氏太极拳缠丝功的练习过程中,需要要明确的一点,那就是缠丝功分为顺缠和逆缠两种。
与此同时,太极拳缠丝功练习的手型和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包含顺缠和逆缠两种。
顺缠是手外旋,即掌心由内向外翻,顺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拇指,依次至小指。
而逆缠是手内旋,即掌心由外向内翻,逆着时钟方向,意气贯注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拇指。
无论是顺缠还是逆缠,始终要做到似柔非柔、似刚非刚的劲。
太极缠丝功是内在的功力,见形与否视个人情况而定。
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这就要求有正确的手型作为基础,手型有拳、掌、勾。
手法是手臂的运使方法,太极拳技法的主体是手法,十三式中前八法主要依靠手法实现,接手的部位和形状分为掌法、拳法、肘法、臂法,这些统称手法。
太极的手法较多,一般有棚、捋、挤、按、平拳、立拳、栽拳、撇拳、贯拳、抱掌、推掌、穿掌、分掌、挑掌、云手、开手、合手、以及采、挒、肘、靠等。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右式正旋圈1、正马步站立,目视前方。
右脚向右侧跨一步,右脚尖朝右侧前方。
成右侧马步;左手按于腰侧。
腰微左转,右手顺缠屈小臂转至胸前,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形成上掤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右上侧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转至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上扬松肩坠肘,眼注视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右肋侧,相距十公分左右,手腕手指下塌,走下弧线收至胸前,手指仍扬向右前斜上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点:以练习右手顺缠下收,逆缠上开的单正旋法为主,眼转向前斜角,身左右回转,步行为侧马步;出手的角度右侧前45度;出手的高度不过眼,收手低不过肚脐;出手的顺序是手领肘,肘领肩,收手的顺序是沉肩收肘再收手;出手走逆缠上开,收手变顺缠收掤的挤采正旋。
练习时注意:要达到各关节要相连、相随、相催。
劲力要始于足、发于腿、传于腰、达于梢。
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练习才能达到外形松柔内里刚的刚柔相济的效果。
左式正旋圈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右式反旋圈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1、成右侧马步,腰微左转,右手顺缠曲小臂至胸前。
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
形成上掤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微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下、上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手转致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向上碾转,走上弓弦线,松肩坠肘,眼注释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至右胸下方(乳头下方),手指仍上扬至右前斜上方,然后右手逆缠落至胸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领:以练习右手逆缠下开,顺缠上收的单反旋法为主。
眼转向右前斜角,身左右左右回转,步型为右侧马步出手的角度、高度、顺序,顺逆缠法相同。
唯独正旋不同之处,反旋圈是由下出手由上收手。
陈家沟太极拳秘传“缠丝功”(附缠丝功教学视频)

陈家沟太极拳秘传“缠丝功”(附缠丝功教学视频)陈家沟太极拳秘传“缠丝功”【提示】先看文字,后看视频“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也是陈式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方法和手段。
学好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功,可以帮助提高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解,帮助提升练功的效果。
实际上,缠丝功更接近于陈家沟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在过去往往是密不外传的。
陈鑫前辈在《陈氏太极拳图说》里面讲到了缠丝,“太极,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把不明缠丝,上升到不明太极拳的高度,可见陈式太极拳对于缠丝的重视。
相对来说,杨、吴、武、孙几式太极拳虽然也有类似于陈式太极拳缠丝劲的相关运用,但似乎更加侧重于通过内功以及太极拳沾粘劲等形式来表现出来,缺乏缠丝功的训练以及缠丝劲的运用,属于另辟蹊径的做法。
从几式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来看,陈鑫前辈对于缠丝功的说法——不明此,即不明拳——似乎也有其武断的一面。
但缠丝功是陈式太极拳的特色,是毋庸置疑的。
陈式太极拳缠丝功的重要性目前,陈家沟走出来的著名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小旺老师和新一代佼佼者陈炳老师,都非常重视缠丝功的教学。
这个做法,属于广利学人、惠及大众的事情,必将进一步推动太极拳事业发展。
洪传陈式太极拳(也叫陈式太极拳洪派),也非常重视缠丝劲的训练,这也是洪传陈式近些年高手辈出的原因。
洪均生老前辈跟随发科公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后,进一步专研《陈氏太极拳图说》,尤其将其中的缠法部分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形成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套路,后经过发科公认可,著作《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
至此,山东太极拳界大受其益,并且进一步促使洪传陈式太极拳在全国迅速发展。
近些年,在全国举办的各类太极竞技推手比赛中,陈家沟太极拳和洪传陈式太极拳屡屡在比赛中夺冠,大体上得益于缠丝功的教学,以及与之相应的腰胯功夫训练。
由此可见,缠丝(缠丝功和缠丝劲)对于陈式太极拳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缠丝功的缠丝线路按照目前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叫法,顺缠为由外向内的缠丝,即从手、脚向内到达丹田;逆缠刚好相反,为由内向外,即丹田到手和脚的缠丝。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有哪些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有哪些缠丝劲是太极拳的劲法术语之一,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的缠绕进退的力,亦名螺旋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的一种内劲练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 太极拳缠丝劲的种类和练习方法在太极拳中,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之分,凡是顺缠劲都是从实腿的腹侧腰隙开始,凡是逆缠劲都是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主张行气运劲时注意经络穴位,这是对腰隙锻炼较为全面的方法。
腰隙的抽换,也有人采取从两腹侧开始的练法,但是经络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为太极拳缠丝劲的练法是要“行气运劲无微不到”,气血流转贯注,对三阴三阳的经络系统,无所偏倚。
如果注意了运转经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剑之弊。
手的顺缠、逆缠,有一顺一逆(右顺左逆或左顺右逆)、双顺、双逆之分,错综复杂,因势而异。
左右手同时运行,不分先后。
运转时须以意轻轻运行,不可着力,不可使气,着力使气则犯硬,甚至有流弊。
动作越轻缓越好,能轻缓可以揣摩所运之劲从何处而起,到何处而止,柔顺中正,呼吸不急促,气血通行无滞。
成势时,手臂微向前合,微屈不直;不可过,过则无蓄势,不能滔滔不绝,气也只能至肘,不能至指;不可太屈,太屈为不及,不及则手臂成直角无劲掤。
内劲须得其中,姿势也须得其中。
手在运转时,中指领住左右四指,自食指至小指指节骈并,指尖向手背微弯,劲由掌根透于指尖,指方有劲。
运转时小指拥无名指,无名指拥中指,中指拥食指。
大指尖亦微向后弯,虎口要圆。
手足一起运动,中间胸腹随之运转,不分先后,必如此运,方能一气贯通,上下相随。
所谓:“外之所形,莫非内之所发。
”陈氏太极拳顺缠与逆缠的练法一、手顺缠劲从实腿的腹侧腰隙起,里往外缠为顺缠。
内劲由实腿的腹侧腰隙上行至日月,达肩井,向肩顒;下行至青灵、少海,经上廉、下廉,达阳池,或由阳池向大指根从手背再缠至小指腓,里转小指肚,依次贯注于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肚。
指向前合,劲贯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
陈氏太极拳套路拳谱

陈氏太极拳套路拳谱一、陈氏太极缠丝功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
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
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
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1无极桩2正面单手缠丝3侧面单手缠丝4正面上下缠丝绸5正面里外缠丝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8正面双手缠丝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12斜步双手缠丝13斜步左右缠丝14前后缠丝15大小缠丝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2上下缠丝3上步缠丝绸4倒步缠丝5拗步缠丝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
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1预备势2金刚出庙3懒扎衣4上步斜行5上三步6左掩手肱拳7双推手8倒卷肱9闪通背10右掩手肱拳11六封四闭12运手13高探马14右蹬一跟15左蹬一跟16野马分鬃17玉女穿梭18金刚捣碓19收势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1预备势2金刚捣碓3白鹤亮翅4上三步5斜行6搂膝7前蹚拗步8掩手肱拳9撇身捶10双推手11三换掌12肘底捶13倒卷肱14退步压肘15白蛇吐信16闪通背17前蹚拗步18左青龙出水19击地捶20二起脚21护心拳22前招23后招24右蹬一跟25左蹬一跟26玉女穿梭27懒扎衣28六封四闭29单鞭30雀地龙31上步七星32小擒打33运手34高探马35双摆莲36当头炮37金刚捣碓38收势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
陈式太极拳核心要领之缠丝劲

⑴正方向①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掤至左脚上方与肩平,右手叉腰,大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手;②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左手顺缠下沉,里合与复前,目视身体左前方;③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向右上穿外翻至右胸前,为逆缠丝劲,目视左前方;④松左胯,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脚上方与肩平,目视正前方。
⑵反方向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2.右手正面缠丝⑴正方向①两腿开步成右弓步,右手掤至右脚上方与肩平,左手叉腰,大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手;②身体微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右手顺缠下沉,里合与小复前,目视身体右前方;③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右移;同时右手向左上穿外翻至左胸前,为逆缠丝劲,目视右前方;④松右胯,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外开至右脚上方与肩平,目视正前方。
⑵反方向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3.双手正面缠丝⑴正方向①由单鞭动作起势,两腿开步成左弓步,两臂展开,立身中正,目视前方;②身体微左转,右手变掌顺缠划弧下沉,合于小腹前;左手变逆缠上掤,目视右前方;③身体先左转后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右手向左上穿外翻逆缠右掤,左手顺缠划弧下沉,里合与左腿内侧,目视左前方;④身体先右转后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向右上穿外翻逆缠左掤,右手顺缠划弧下沉,里合与右腿内侧,目视右前方。
⑵反方向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这样反复循环运转,可练习选档转腰,两手臂左右缠丝,周身协调一致。
4.单手侧面缠丝⑴左手侧面缠丝①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掤至左脚上方与肩平,右手叉腰,大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腿,目视左手;②身体左转,左手变逆缠上掤,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右移,左手顺缠向左后方划弧下沉,里合与左腿内侧,掌心朝前,目视左前方;③身体先右转后左转,重心左移;同时左手向左上穿外翻逆缠上掤,目视左前方。
⑵右手侧面缠丝①两腿开步成右弓步,右手掤至右脚上方与肩平,左手叉腰,大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腿,目视右手;②身体右转,右手变逆缠上掤,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左移,右手顺缠向右后方划弧下沉,里合与右腿内侧,掌心朝前,目视右前方;③身体先左转后右转,重心右移;同时右手向右上穿外翻逆缠上掤,目视右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