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人卫版上册笔记
分析化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1 概述 一.定量分析过程任务: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步骤:①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③分离及测定。
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2d k m Q ⨯≥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试样均匀度越差,k 越大,通常k 为1~05.02-⋅mm kg 。
kgm Q 2.7362.062.02=⨯=⨯≥2.试样的分解:①溶解法:溶剂为水、酸、碱、混合酸等 ②熔融法: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2.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①固体试样:S B m m =ω1-⋅g g μ(610-);1-⋅g ng (910-);1-⋅g pg (1210-)②液体试样:a.物质的量浓度:1-⋅L molb.质量摩尔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单位:1-⋅kg mol c.质量分数:量纲为1 d.体积分数: e 摩尔分数:f.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某种物质的质量,1-⋅L mg 、1-⋅L g μ③气体试样:体积分数表示。
§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一.真值(T x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
1.理论真值:2.计量学约定真值: 这些真值可认为是知道的3.相对真值: 二.平均值(x ):n 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in x n x x x x x 1321三.中位数M x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为中位数。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1.误差E :测定结果与真值(T x )之间的差值。
E x x T =-(E 为正值,T x x >;E 为负值,T x x <) ①绝对误差a E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x =81.18%,T x =80.13% 则a E =x -T x =81.18%-80.13%=+1.05% ②相对误差:误差与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00%100⨯-=⨯=TT T a r x x x x E E2.偏差d :表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之间的差值。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读书笔记模板

实验五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六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七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一高锰酸钾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二双氧水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三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06
实验十六高 锰酸钾溶液 吸收曲线的 绘制
05
实验十五直 接电位法测 定饮用水的 pH
实验十七维生素B12 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八混合金属离 子的柱色谱分离
实验十九混合氨基酸 的纸色谱分离
实验二十磺胺类药物 的薄层色谱分离
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第三节酸碱滴定液的 配制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 应用
第一节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三混合指示剂
第二节酸碱滴定的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
一一元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三节酸碱滴定液的配制
一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 二盐酸滴定液的配制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μ相同(σ1<σ2)
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曲线最高点,这说 明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 现的概率相等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和。有了和,就可以把正 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确定下来
4.当x趋向于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说明小误差出 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很大误差出现的概 率趋于零
有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平 甲组 0.1 0.4 0.0 -0.3 0.2 -0.2 -0.3 0.2 -0.4 0.3 0.24 乙组
问哪一组精密度好?
S甲 S乙 可见甲组数据精密度好
重复性:一个分析工作者,在一个指定的实验室中,
用同一套给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 物理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例题:有一组五次测量值的数据如下: 39.10%, 39.12%,39.19%,39.17%,39.22% 计算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95%)
X=[(39.10+39.12+39.19+39.17+39.22)%]/5
=39.16% S=[(Xi-X)2/(n-1)]1/2 =1-P=0.05, f=n-1=4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 R/R=-0.02/4.10+0.0001/0.00500–(-0.04)/1.97
=0.035 = 3.5% R =R 0.035 = 0.035 = R - R
偶然误差的传递
✓ 极值误差法(类似系统误差)
d.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人卫版)(仅供参考,切勿迷信)

红色字体是重点掌握,蓝色字体是熟悉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P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定性分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的量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使用较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中试样的用量,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物理分析法:根据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如相对密度、相变温度、折射率、旋光度、及光谱特征等,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二、简答1、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分析任务(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对象(有机和无机);测定原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试样用量(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被测组分含量(常量、微量和痕量)2、分析过程和步骤:分析任务和计划;取样;试样的制备;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表达三、真题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名解)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名词解释: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相对误差(P7):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偏差(P8):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重复性:指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实验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等,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重现性(P9):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有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分析化学笔记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二、分析方法的分类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 基本概念和公式准确度(accuracy ):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μδ-=x χ-测量值,μ-真实值绝对误差可以为正值,表示测量值大于真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测量值小于真值。
测量值越接近真值,δ 越小。
反之,越大。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通常以%或‰表示。
反映测量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
%100%100⨯-=⨯μμμδx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 )。
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三种。
特点:以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出现,并具有重复性,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 ):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也称随机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特点:大小和方向(正负)都不固定;服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
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一门涉及有机、无机和物理化学,以及实验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科学。
它既然关乎实践与应用,也同样重视理论分析和计算。
通常,分析化学课程的上册部分讲授的知识点包括:一、分析方法1.光光度:它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样品中分子式一致的物质的吸收发射光吸收率的不同,从而用光谱的方法将其从样品中分离出来,从而进行分析。
2.化学分析:它利用样品中特定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从而用电极把物质从样品中提纯出来,从而进行分析。
3.学反应:它利用物质之间的各种化学反应,从而将物质从样品中提纯出来,进行分析。
4.谱分析:它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样品的结构,从而实现精确的分析。
二、分析化学的实验原理1.准曲线法:根据比较一系列结果和标准曲线拟合后,可以用来测定样品含量。
2.融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从而求出样品的结构。
3.解度:它是用来检测溶液中不溶性物质含量的方法,从而求原料成份及溶解度。
4.射率法:它是通过测定样品折射率的不同,从而来求出样品的性质。
5.色反应:它是一种用于色谱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从而用来检测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分析化学的仪器1.光光度仪:它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吸收发射光的仪器,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分析。
2.位计:它可以用来测量电解质的电位,并且可以用来测量样品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
3.谱柱:它是一种常用于色谱技术的仪器,可以用来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特定物质。
4.谱仪:它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结构的仪器,通过质谱仪可以得出其中物质的准确结构。
以上就是有关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的介绍,从实验原理到仪器设备,均有涉及,大家可以结合平时实验及讨论,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分析化学 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书笔记模板

一滴定分析的计算基础 二计算公式及应用举例
第一节溶液中的酸碱 平衡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
第三节酸碱滴定曲线 及指示剂的选择
第四节酸碱标准溶液 的配制与标定
第六节非水溶液中 酸碱滴定
第五节应用实例
习题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三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三混合酸碱指示剂
读书笔记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一强酸(强碱)滴定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四滴定误差(终点误差)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直接滴定 二间接滴定
一溶剂的性质与作用 二溶剂的分类和选择 三非水滴定法的应用
第二节配合物在溶 液中的离解平衡
第一节 EDTA的性 质及其配合物
第三节配位滴定的 基本原理
4
第四节相关与 回归
5
习题
一系统误差 二偶然误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 四误差的传递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 t分布 三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可疑值的取舍 五显著性检验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第一节挥发重量法 第二节萃取重量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