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的“特色服饰”
大岞?小岞?惠女服饰教你一眼辩穿!

大岞?小岞?惠女服饰教你一眼辩穿!大家都知道惠安的女人被称为“惠安女”,但是惠安并不是整个惠安地区都穿着这样奇特而美丽的惠女服饰,而且仅惠安的四个小镇,分别有崇武镇、山霞镇和净峰镇、小岞镇,这四个镇在惠安县的东部,所以又称“惠东女”,(崇武镇、山霞镇)和(净峰镇、小岞镇)四个镇分别为两种风格的惠女服饰,这种服饰让人一看,便觉得风姿绰约,神秘迷人。
各有风采,各有特色,崇武镇和山霞镇相邻最为突出的惠安女服饰以大岞村为代表性,所以大岞村被称为惠安女民俗村。
净峰镇、小岞镇相邻最为突出的惠安女服饰以小岞镇为代表性。
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的两个地区的惠安女服饰分别简称为大岞区和小岞区。
两个地区的区别从头到脚都不一样。
现在大家可以从以下的图片上分辫出来大岞区和小岞区的惠女服饰。
以下是大岞地区的惠女服饰:以下是小岞地区的惠女服饰:现在由我先来教大家分辫:黄斗笠:大岞地区的黄斗笠两边各插三朵彩色的花朵,斗笠顶上有四块红色三角形和四颗绿色的扭扣作为装饰,整个笠身稍微弧形,既美观又实用。
小岞地区黄斗笠:同样是黄色的,在外观上,没有任何装饰,整个笠身稍微平面,既简单又实用。
花头巾和上衣的分辫:大岞地区的花头巾色彩分类较多,有白底彩色碎花的,有绿色小花的,蓝色的等。
花头巾的色彩和上衣的色彩混搭相配,不能同色系,不然会显得沉重,而且要混搭出色彩鲜艳,更显大岞惠女服饰的魅力。
大岞地区蓝色头巾配红色上衣(冬装)大岞地区蓝色头巾配黄色上衣(冬装)大岞地区绿色头巾配蓝色上衣(四季装)大岞地区白底碎花头巾配蓝色上衣(四季装)大岞地区蓝色头巾配白底碎花上衣(夏装)大岞地区蓝色头巾配绿色对接白底碎花上衣(夏装)小岞地区的花头巾,以红色碎花为主,单一色系。
小岞地区红色头巾配淡色上衣小岞地区红色头巾配淡紫色上衣小岞地区红色头巾配淡蓝紫色上衣小岞地区红色头巾配绿色碎花上衣搭红色毛衣马甲。
小岞地区红色头巾配红色碎花上衣搭绿色马甲。
再来分辩银腰带:大岞地区的银腰带后面有下摆。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

惠安女的服饰和浔埔女的头饰福建泉州惠安沿海一带的妇女,素以吃苦耐劳、俭朴持家名闻遐迩,更以其奇异的服饰蜚声海内外。
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惠安女虽属汉族,但其服饰素以奇特著称,与传统汉族服饰迥然有别。
头披花头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
花头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蓝色花,衬以白底,显得活泼、亮丽;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衬出惠女含蓄和恬静的美。
“封建头民主肚,节省衫,浪费裤”由于不论春夏秋冬,她们总是把头包得严严实实,却让肚皮露在外头,裤子又特别的宽大,民间戏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惠女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裤腰上的银链是惠安女服饰的重要内容。
穿上宽筒黑裤时,通常都用四至八条编织带扎紧裤腰,这些编织带一般是用色彩鲜艳的塑料丝编织,多为红色和蓝色,图案精巧,总宽约7至9厘米,颜色分外醒目;已婚妇女加上银裤链(区分已婚和未婚的标志),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曲线美衬托出来。
银裤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股,后来逐渐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达九股,以多股为佳。
那些银裤链一般是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银裤链越重越体面。
裤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蓝色的。
裤筒甚为宽大,裤腰只到脐下。
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为30厘米,大筒裤的裤脚则有的宽达40厘米,因其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荡,风韵飘逸,也便于生产劳作,海水打湿、汗水浸渍,风一吹很快就干了。
这可是位55岁当了奶奶的惠安女,也许是脑袋成天包得严严实实,所以太阳和海风都没能损伤她的皮肤,依旧那么白净。
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风采和神韵。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说到崇武古城,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到惠安女,可能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
这是居住在福建省惠安崇武一带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的服饰有着鲜明的特色,就像我们小时候念的儿歌一样,“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由于居住海边,惠安女常年带着橙黄色斗笠,佩带小翠花头巾,将脸尽可能地遮住以防海风侵蚀。
上身穿着紧身窄小的露脐上衣,下身通常是黑色或者蓝色的宽大裤子,肚脐处扎着银饰腰带。
如今的女人们穿露脐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以前不分男女一律灰衣灰裤军装和工装的年代里,这种装束曾被无数人嘲讽过,但她们仍然坚持将这种传统保存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容易。
只可惜如今的崇武年轻女性似乎不再如此穿戴了,不知逢年过节会不会装扮一番。
惠安女除了服饰奇特,古时候这一带的婚俗也相当奇特。
小时候听长辈们说惠安女结婚后是不能住夫家的,结婚后三天就得回娘家长住,夫婿只能在传统节日里才可以将自己的妻子接回家中小住几日,然后必须如期送回娘家,直到惠安女怀孕后,才能够搬回夫家长住,而一直未能怀孕的女人只能一直居住娘家。
印象中的惠安是个挺重男轻女的地方,男人一般不怎么干家务事,只是读书或者出海,所有的重活累活大都是女人们干的。
惠安女的吃苦耐劳令人惊叹,小时候住在鼓浪屿,就经常看到惠安女在扛石头,打石头,挖海蛎,力气超强。
我的祖籍就是惠安,以前小时候经常暗自庆幸没有出生和生长在惠安,不然也许我就是她们中的一员了。
惠安的石雕特别出名,很多当地人都会打石雕,打出的石雕都栩栩如生。
崇武古城被誉为“南方的北戴河”,是我国一处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
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内砌跑马道二或三层。
这是北城门拾阶而上城墙,边走边欣赏跑马道与两边的风景。
半山腰处的观音像,宛如一位母亲的背影,翘首盼望远航归来的渔船。
崇武一带有着优质的沙滩和港湾石头是惠安的精魂,站在古城墙头放眼望去,石头房子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福建特色文化(惠安女)

•
她们戴上斗笠, 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 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 族人。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 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 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惠安女喜 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 色彩上看, 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 是一样的。 是一样的。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 蝶型的发式, 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 族崇拜的图腾, 族崇拜的图腾,那么惠安女和古代 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 百越族有什么关系呢?人们众说纷 确实是有人这样说, 纭。确实是有人这样说,这种根据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在这 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 之后的十几年间, 个地区从 之后的十几年间 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 的痕迹, 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 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 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 时代的遗址。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 在两千多年前, 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 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 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 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 的是,前者斗笠较大、 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 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 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 后者也蒙上头巾, 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 上缀有红色小花蕾, 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 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 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 巾似有梭角的感觉。 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 色竹篮。 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 把塑料梳子, 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 留有刘海。 留有刘海。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 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 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花头 巾为四方形, 巾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缀绿或 蓝色小花, 蓝色小花,或是绿或蓝底上缀小白 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 花,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 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惠安女服饰文化

惠安女服饰文化06装饰170600315 林铭惠安女,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但给人印象最深、名闻遐迩的是惠安女与众不同的服饰:黄头巾,蓝短衫,银裤链,大折裤,神秘迷人,在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解放初留传至今的这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封建";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民主"。
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浪费";而上衣却短得连肚脐也遮不住--"节约"。
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东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和谐的审美观。
惠女穿着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主要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
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引人注目。
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
惠安的女人以其服饰为美,但大都不清楚这种服饰是谁传承下来的。
一些学者观察发现惠安女服饰的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她们戴上斗笠,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
她们短小的上衣,特别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
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
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因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图腾,这也证明了惠安女与百越族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根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
一个就是在这个地区从1951之后的十几年间,发现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迹,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发现一处所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这些东西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在福建这里生活着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闽越人。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
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源于闽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有关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服饰种类
惠安女服饰多种多样,包括旗袍、褂子、长衫、裙子等。
其中,旗袍是惠安女比较常穿的一种传统服饰,它的特点是修身合体,贴身包裹,能够展现女性身体曲线。
褂子是明清时期的常见服装,它轮廓简洁流畅,采用对襟式或斜襟式设计,也十分适合惠安女的身材特点。
二、颜色搭配
惠安女服饰的颜色搭配以素雅为主,深浅搭配比较明显。
通常以黑白灰为主调,搭配深红、深绿等暗色调,不过也偶尔会用到艳丽的红色、绿色等,表现女性的青春活力和热情。
三、织造工艺
惠安女服饰织造工艺精湛,多使用木棉和丝绸等天然纤维,手工织造或刺绣等手工工艺常常应用。
服饰上常使用的缎子、绉子、绸子、麻子等织物,采用不同花色织成花纹,形式各异,剪裁工艺独特,不仅凸显了女性柔美的曲线,而且赋予了服饰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
四、细节处理
惠安女服饰上的细节处理非常注重,包括上衣领子和袖口、长裙的裙子褶、腰带等都需要精心处理,以便呈现出优雅的细腻质感,从而凸显女性温柔雅致的气质。
以上是有关惠安女服饰造型的基本特征的相关参考内容。
惠安女服饰的特点在于注重细节处理,强调手工工艺,呈现出素雅和优雅的风格。
而且,惠安女服饰是一种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简介300字
惠安女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一种传统女性服饰,也被称为“花衣女”。
惠安女服饰独特,通常在上身穿着红色或黑色的紧身圆领上衣,胸前挂着绣花胸罩,下身穿着黑色的宽松裤子,脚上穿着黑色的绣花鞋。
惠安女服饰上的绣花图案多以花卉、鸟类、鱼类等为主题,富有闽南特色。
惠安女是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女性形象,她们通常以勤劳、勇敢、朴素、开朗著称。
在闽南地区,惠安女经常参与传统的渔业、农业等活动,并且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惠安女独特的服饰也成为了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婚俗奇特
婚嫁那天,新娘身着黑衣裤,打着黑伞,由 娘家人陪送过来,男方家不派人前去迎接。新婚 之夜,新娘不能上床,只能站在床边过夜。次日 清晨,须返回娘家,直到这年除夕夜,丈夫才可 将妻子接回家住一晚,第二天又必须把妻子送还 娘家。直到妻子生了小孩才可名正言顺的与公婆、 丈夫生活在一起。
THANKS
惠安文化
——惠安女服饰
“封建头、民主肚、 节约衣、浪费裤”。
—惠安女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呢?
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 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 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 露出来。此后,佩银腰带作为财富象征一直流传 下来。Βιβλιοθήκη 惠安女服饰 —— 腰间银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安女的“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资料】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
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
据当地人说,几百年前,她们由中原移居于此,因海边生活为防风而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腰带是扎在肚脐下面。
黄斗笠、花头巾、露脐袄、肥脚裤,被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2012年6月23日,端午节,我一个人在惠安的小岞、大岞两个渔村闲逛,置身于花花碌碌的女人堆中,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朴素呀^_^。
对于外来人来说,能见到惠安女聚集的地方,首选菜市场,当天是端午节假期,很多惠安女回娘家,正好让我拍个够。
菜市场里,摆摊的,买菜的,基本上都是街坊邻居,清一色是女性,除了卖猪肉的还真没见几个男的。
买卖的都轻声慢语,竟无丝毫嘈杂之感,也许见多了长短镜头,他们对被拍摄也不会很抗拒,当然了,咱还是用长焦蹲点拍摄吧。
惠安女分有大岞、小岞,大岞在惠安的东部,所以又称惠东女,同样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但两个地方的服饰各有风采,各有特色,细细看,区别还是蛮大的。
(以下关于服饰的文字资料来源于对惠安女服饰颇有研究的曾梅霞的个人网站,特此鸣谢)
(一)封建头
惠安女用裁成边长二尺的正方形的头巾,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紧扣下巴,用别针固定,遮住了脸的大部份, 使脸形呈瓜子脸,露出五官,黄斗笠戴很低,躲避男人的视线,故称为“封建头” 。
实际上,惠安女打扮,历来重视腰及腰以上部分,而腰以上的装饰,又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一个地区的女人,居然花那么多心思在头部装饰上,实属罕见。
——黄斗笠——
斗笠是惠安女服饰最显现的部分,竹编,如盘,尖顶,主体色彩是纯黄色的,非常鲜艳,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
大岞的斗笠两边沿镶上五色绢花,塑料花,斗笠里面的带子为白色,并以红黄,绿三色绣出各种图案。
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
小岞地区的外观上,稍平了点,两边没有插花,斗笠较细、薄、轻、小:
——花头巾——
头巾是惠女服饰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头巾的布料多用棉布或的确凉,起到了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
惠安女头巾比衣服还多,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积攒头巾,每人往往有一二百条,中年妇女也有七八十条,各种花形的头巾。
虽然每条头巾的花纹均不相同,但都比较清晰、浅雅、悦目。
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
大岞地区的花头巾以白、蓝、绿色底为主,一个字,艳:
而小岞地区的花头巾,以红色底为主,配上白花,色彩对比强烈:
——头饰——
惠安女还喜欢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绿的是必须有的,加上红的粉的黄的,额前还留有刘海,有些还会夹上鲜艳的花:
(二)民主肚
暴露肚腹.称其为"民主"。
惠安女的腰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上衣极短,短得不及掩饰腰脐部位而让小蛮腰、小肚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当然了,粗腰是穿上白色打底衣服了),五彩缤纷的丝绒腰带或精致漂亮的银腰带衬托出女人曼妙身姿:
银腰链是婚前夫家选黄道吉日送聘金时一起送去的聘礼之一,也象征男人用银链缠住他的女人一生一世的意思。
同时,银链子是缆绳的象征——她们的男人大都是渔民,长年在海上捕鱼,腰肚上缠挂着这种像是缆绳的银链子,寄托着对她们的男人的思念和祝福。
因此,银裢链在惠安女心目中,远远超过金项链对于城市摩登女的吸引力。
大岞的银腰带后面有下摆:来个特写:
而在小岞见到的,只有五彩腰带,没有见到银链子:
(三)节约衫
惠安女的节约衫,是一种带领向左开襟的"大刀衫"前短后长,短及脐部,喜用印有小花纹饰的花布。
节约衫最大的特点就是"衣短露脐",它在传说中有很多种意思:
一种说法是:衣服越短,惠安女腰间的彩带和银腰带会越明显地显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夫家给女方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短衣衫越做越短的另一个原因吧.
另外一种说法是:传说露肚脐是日日见财的意思(因为肚脐和见财是谐音)
同为"节约衫",大岞与小岞却同中有异,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大岞地区的上衣比较短,下摆是半圆型的,有蓝色,白色,绿色,黄色,红色等。
小岞地区的衣服较长,下摆也没有大岞的那么圆:
(四)浪费裤
惠安女的裤子宽而大,故称之为“浪费裤”。
据说是因为惠安女常年在海边劳动,比如捞海菜收渔网等都需要俯身在水面操作,上衣和衣襟宽大了就得泡水;而在海滩作业时裤管再窄小也是要被海水浸湿的,那干脆就将它做得又宽又大,让它湿好了,只要不湿漉漉的贴着身就舒服了。
等会儿上了岸,在风中走动走动,裤子很快就被吹干了。
大岞的裤子以黑色为主,而且都烫成一个个砖块大小的格子折痕:
小岞地区以年长的蓝色为主,年轻的则以配灰色西裤:
来一组扫街照片:买卖花布的惠安女:
运送大桌子的惠安女,飞驰而来:看背面,彪悍吧^_^:
夫妻档:
肉档门口的一家人:
(渔村走得多了,但是,那么多艳丽夺目的女人在游动的渔村也只有此处,因为,此行的目的是关注人物特色,基本上没有就拍风景了)。